《拿来主义》导学案(学生版).pdf
《《拿来主义》导学案(学生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拿来主义》导学案(学生版).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拿来主义导学案(学生版)【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拿来主义”的深刻内涵2、掌握本文的论证结构,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3、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教学重、难点】1、理解“拿来主义”含义。2、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3、学会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学习时数】两课时【知识链接】杂文特点(课本P44)【教学步骤】第一课时理解 “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掌握论证方法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发掘()自诩()残羹()冷炙()针灸()吝啬 ( ) 孱头()脑髓()蹩脚()玄虚()给与()孱弱()自诩()冠冕()倔强()二、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国萃吝啬佳节
2、礼上往来B、 摩登脑髓磕然残羹冷灸C、 辩别脉博孱头鞠躬尽瘁D、 憋闷蔽塞倘使勃然大怒三、写作背景:(详见绿色通道 P53)本文写于 1934 年 6 月 4 日,最初发表在 6 月 7 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当时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反动统治者反共反人民,奉行卖国投降路线,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人们对外来的东西“发生了恐怖”,产生了盲目排外的思想。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 同时革命内部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
3、着相当混乱的观点。针对这些情况, 鲁迅写了拿来主义一文,揭露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反动派的卖国罪行,阐明了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基本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观点。 “拿来主义”这一主张后来成为对待文化遗产的代名词,普遍采用至今。三、理清全文思路全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 段) :第二部分(第35 段) :第三部分(第 67 段) :第四部分(第 810 段) :四、整体感知“拿来”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是从哪一段开始阐述?明确:五、研读下列问题1、 “闭关主义”的实质是, “送去主义”的实质是。鲁迅例 举 了 三 个 事 实 来 揭 露 “ 送 去 主 义 ”的 实 质 , 这 三 件 事 分 别是:,
4、。 从“闭关主义”一变而成“送去主义” ,从历史、社会根源揭示“送去主义”的本质。2、第三段作者将“尼采”“发了疯”和“中国也不是”放在一起,批判“送去主义”,以上文字使用了的论证方法,把尼采的“只是给予,不想取得和中国的“地大物博,慷慨大度”是一样可笑,指出“送去主义”自欺欺人的危害是。辛辣地嘲讽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奴才相。3、第 4 段“抛来”“抛给” “送来” “拿来”的基本含义是什么?明确:抛来抛给送来拿来第二课时理解“拿来主义”的深刻内涵,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一、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词语。“拿来主义”的内容是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请用课文回答)“拿来主义”的内容是(请用你自己的话来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拿来主义 导学案 学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