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压轴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01动点问题.pdf
《中考数学压轴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01动点问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数学压轴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01动点问题.pdf(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 1:动点问题1. (2012 上海市 14 分)如图,在半径为2 的扇形 AOB中, AOB=90 ,点C是弧 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 B重合) OD BC ,OE AC ,垂足分别为D、E(1)当 BC=1时,求线段OD的长;(2)在 DOE中是否存在长度保持不变的边?如果存在,请指出并求其长度,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设 BD=x ,DOE的面积为y,求 y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答案】 解: (1)点 O是圆心, OD BC , BC=1 ,BD=12BC=12。又OB=2 ,2222115OD=OBBD222。(2)存在, DE是不变的。如图,连接
2、AB,则22AB=OB +OA2 2。D 和 E是中点, DE=1AB=22。(3)BD=x ,2OD4x。1=2,3=4,AOB=900。2+3=45。过 D作 DF OE ,垂足为点F。DF=OF=24x2。由BOD EDF ,得BDOD=EFDF,即22x4x=EF4x2,解得 EF=12x。OE=2x+4x2。2222114xx+4x4x +x4xyDF OE=0 x222422()。【考点】 垂径定理,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分析】(1)由 OD BC ,根据垂径定理可得出BD=12BC=12,在 Rt BOD 中利用勾股定理
3、即可求出OD的长。(2)连接 AB ,由 AO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出AB的长, 再由 D和 E是中点,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出DE= 2。(3)由 BD=x ,可知2OD4x,由于1= 2, 3= 4,所以2+ 3=45,过D作 DF OE ,则 DF=OF=24x2,EF=12x,OE=2x+4x2,即可求得y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22AB=OB +OA22,点 C是弧 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合) ,0 x2。2. (2012 福建南平14 分) 如图,在 ABC中,点 D、E分别在边BC 、AC上,连接 AD 、DE ,且1=B=C(1)由题设条件,请写出三个正确结论:(
4、要求不再添加其他字母和辅助线,找结论过程中添加的字母和辅助线不能出现在结论中,不必证明)答:结论一:;结论二:;结论三:(2)若 B=45 , BC=2 ,当点 D在 BC上运动时(点D不与 B、C重合) ,求 CE的最大值;若 ADE是等腰三角形,求此时BD的长(注意:在第(2)的求解过程中,若有运用(1)中得出的结论,须加以证明)【答案】 解: (1) AB=AC ;AED= ADC ;ADE ACD 。(2) B=C,B=45 , AC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2ACBC2222。1=C,DAE= CAD , ADE ACD 。AD : AC=AE : AD ,22ADADAEAC222AD
5、2。当 AD最小时, AE最小,此时AD BC , AD=12BC=1 。AE的最小值为222122。 CE的最大值 = 22222。当 AD=AE 时, 1=AED=45 , DAE=90 。点 D与 B重合,不合题意舍去。当 EA=ED 时,如图1, EAD= 1=45。AD平分 BAC ,AD 垂直平分BC 。BD=1 。当 DA=DE 时,如图2,ADE ACD ,DA : AC=DE :DC 。DC=CA=2。BD=BC DC=2 2。综上所述,当 ADE 是等腰三角形时,BD的长的长为1 或22。【考点】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分析】
6、(1)由B=C,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AC ;由1=C, AED= EDC+ C得到 AED= ADC ;又由 DAE= CAD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可得到ADE ACD 。( 2 ) 由 B=C , B=45 可 得 ACB 为 等 腰 直 角 三 角 形 , 则22ACBC2222, 由 1=C, DAE= CAD , 根 据 相 似 三 角 形 的 判 定 可 得ADE ACD ,则有AD :AC=AE :AD,即22ADADAEAC222AD2,当 AD BC,AD 最小,此时AE最小,从而由CE=AC AE得到 CE的最大值。分当 AD=AE , ,EA=ED ,DA=D
7、E 三种情况讨论即可。3. (2012 甘肃兰州12 分) 如图, RtABO 的两直角边OA 、OB分别在 x 轴的负半轴和y 轴的正半轴上, O为坐标原点, A、 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3,0) 、(0 ,4) ,抛物线y23x2bx c 经过点 B,且顶点在直线x52上(1) 求抛物线对应的函数关系式;(2) 若把A BO沿 x 轴向右平移得到 DCE ,点A、B、O的对应点分别是D、C 、E,当四边形ABCD 是菱形时,试判断点C和点 D是否在该抛物线上,并说明理由;(3) 在(2) 的条件下, 连接 BD ,已知对称轴上存在一点P使得 PBD的周长最小, 求出 P点的坐标;(4) 在
8、(2) 、(3) 的条件下,若点M是线段 OB上的一个动点( 点 M与点 O 、B不重合 ) ,过点 M作BD交 x 轴于点 N,连接 PM 、PN,设 OM的长为 t ,PMN 的面积为S,求 S和 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 S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最大值和此时M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 解: (1)抛物线y23x2bx c 经过点 B(0,4) ,c 4。顶点在直线x52上,b5=2223,解得10b=3。所求函数关系式为2210y=xx+433。(2)在 RtABO中, OA 3,OB 4,22ABOAOB5=。四边形ABCD 是菱形, BC CD
9、 DA AB 5。C、 D两点的坐标分别是(5,4) 、 (2,0) ,当 x5 时,2210y=55+4=433;当 x2 时,2210y=22+4=033。点 C和点 D都在所求抛物线上。(3)设 CD与对称轴交于点P,则 P为所求的点,设直线 CD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ykx b,则5k+b=42k+b=0,解得,4k=38b=3。直线 CD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48y=x33。当 x52时,4582y=3233。 P(5223,) 。( 4)MN BD , OMN OBD 。OMONOBOD,即tON42,得tON2。设对称轴交x于点F,则PFOM112555SPFOMOF=+t=t+2232
10、46梯形。2MON1111SOM ON=tt=t2224,PME1151215SNF PF=t=t+2222366,MONPMEPFOMS=SSS梯形2255115117t+tt+t +t46466412 (0 t 4) 。22117117289S=t +t=t+41246144,104,01764,当17t=6时, S取最大值是289144。此时,点M的坐标为 (0 ,176) 。【考点】 二次函数综合题,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二次函数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分析】(1)根据抛物线y23x2bxc 经过点 B(0,4) ,以及顶点在直线x52上,得出b
11、,c 即可。(2)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C、 D两点的坐标分别是(5 ,4)、(2 , 0),利用图象上点的性质得出x5 或 2 时, y 的值即可。(3)首先设直线CD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求出解析式,当x52时,求出 y 即可。(4)利用 MN BD ,得出 OMN OBD ,进而得出OMONOBOD,得到tON2,从而表示出 PMN的面积,利用二次函数最值求出即可。4. (2012 广东省 9 分) 如图,抛物线213y=xx922与 x 轴交于 A、B两点,与 y 轴交于点 C,连接 BC 、AC(1)求 AB和 OC的长;(2)点 E从点 A出发,沿x 轴向点 B运动(点E与点 A
12、、B不重合),过点 E作直线 l 平行BC ,交 AC于点 D 设 AE的长为 m ,ADE的面积为s,求 s 关于 m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 m的取值范围;(3)在( 2)的条件下,连接CE ,求 CDE面积的最大值;此时,求出以点E为圆心,与BC相切的圆的面积(结果保留) 【答案】 解: (1)在213y=xx922中,令 x=0,得 y= 9,C( 0, 9) ;令 y=0,即213xx9=022,解得: x1=3,x2=6, A(3,0) 、B ( 6,0) 。AB=9 , OC=9 。(2)ED BC , AED ABC ,2AEDABCSAESAB,即:2sm199 92。s=
13、12m2(0m 9) 。(3)SA EC=12AE?OC=92m ,SAED=s=12m2,SEDC=SAECSAED=12m2+92m= 12(m 92)2+818。CDE的最大面积为818,此时, AE=m=92, BE=AB AE=92。又22BC6 +9 =3 13,过 E作 EF BC于 F, 则 RtBEF RtBCO ,得:EFBEOCBC, 即:9EF293 13。27EF1326。以 E点为圆心,与BC相切的圆的面积 SE=?EF2=72952。【考点】 二次函数综合题,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勾股定理,直线与圆相切的性质。【分析】
14、(1)已知抛物线的解析式,当x=0,可确定C点坐标;当y=0 时,可确定A、B点的坐标,从而确定AB 、OC的长。(2)直线 l BC ,可得出 AED ABC ,它们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由此得到关于 s、m的函数关系式;根据题目条件:点E与点 A、B不重合,可确定m的取值范围。(3)首先用m列出 AEC的面积表达式, AEC 、AED的面积差即为 CDE 的面积,由此可得关于SCDE关于 m的函数关系式,根据函数的性质可得到SCDE的最大面积以及此时m的值。过 E做 BC的垂线 EF,这个垂线段的长即为与BC相切的E的半径, 可根据相似三角形 BEF 、BCO 得到的相关比例线段求得该
15、半径的值,由此得解。5. (2012 贵州毕节16 分) 如图,直线l1经过点 A( 1,0) ,直线 l2经过点 B(3,0), l1、l2均为与 y 轴交于点C(0,3) ,抛物线2y=a x+bx+c(a0)经过 A、B、C三点。(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抛物线的对称轴依次与x轴交于点 D、与 l2交于点 E、与抛物线交于点F、与 l1交于点G 。求证: DE=EF=FG; (3) 若 l1l2于 y 轴上的 C 点处,点P为抛物线上一动点,要使PCG 为等腰三角形,请写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并简述理由。【答案】 解: (1)抛物线2y=ax +bx+c(a0)经过 A( 1,
16、0) ,B(3,0) ,C(0,3)三点,abc09a3bc0 c3,解得3a323b3c3。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32 3y=x +x333(2)证明:设直线l1的解析式为y=kx+b,由直线l1经过 A ( 1,0) ,C(0,3) ,得 kb0 b3, 解 得k3 b3, 直 线l1的 解 析 式 为 :y=-3x3。直线 l2经过 B (3,0) ,C (0,3)两点,同理可求得直线l2解析式为:y= 33x3。抛物线2232 334 3y=x +x3=x13333,对称轴为x=1,D(1,0) ,顶点坐标为F(1,4 33) 。点 E为 x=1 与直线 l2:y= 33x3的交点, 令
17、 x=1,得 y=2 33,E(1,233) 。点 G为 x=1 与直线 l1:y=-3x3的交点,令x=1,得 y=2 3,G ( 1,2 3) 。各点坐标为: D ( 1, 0) , E (1,2 33) , F ( 1,433) ,G (1,2 3) ,它们均位于对称轴x=1 上。DE=EF=FG=2 33。(3)如图,过C 点作 C 关于对称轴x=1 的对称点P1,CP1交对称轴于H点,连接CF,PG 。PCG为等腰三角形,有三种情况:当 CG=PG 时,如图,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此时P1满足 P1G=CG 。C( 0,3) ,对称轴x=1,P1(2,3) 。当 CG=PC 时,此时
18、P 点在抛物线上,且CP的长度等于 CG 。如图, C( 1,3) ,H点在 x=1 上, H( 1,3) 。在 RtCHG中, CH=1 ,HG=|yGyH|=|2 3(3)|= 3,由勾股定理得:22CG132。 PC=2如图, CP1=2,此时与中情形重合。又 RtOAC中,22AC132,点 A满足 PC=2的条件,但点A、C、G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不能构成等腰三角形。当 PC=PG 时,此时P点位于线段CG的垂直平分线上. l1l2, ECG为直角三角形。由( 2)可知, EF=FG ,即 F 为斜边 EG的中点。CF=FG ,F 为满足条件的P点,P2(1,4 33) 。又CG3c
19、os CGEEG2, CGE=30 。HCG=60 。又 P1C=CG ,P1CG为等边三角形。P1点也在 CG的垂直平分线上,此种情形与重合。综上所述, P点的坐标为P1(2,3)或 P2(1,433) 。【考点】 二次函数综合题,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二次函数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分析】(1)已知 A、B、C三点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D、E、F、G四点均在对称轴x=1 上,只要分别求出其坐标,就可以得到线段DE 、 EF、FG的长度。 D是对称轴与x 轴交点, F
20、是抛物线顶点,其坐标易求;E是对称轴与直线 l2交点,需要求出l2的解析式, G是对称轴与l1的交点,需要求出l1的解析式,而A、B、C三点坐标已知,所以l1、 l2的解析式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从而问题得到解决。(3)PCG为等腰三角形,需要分三种情况讨论:CG=PG ,CG=PC ,PC=PG 。6. (2012 贵州遵义12 分) 如图, ABC是边长为6 的等边三角形,P是 AC边上一动点,由 A向 C运动(与A 、C不重合), Q是 CB延长线上一点,与点P同时以相同的速度由B向CB延长线方向运动(Q不与 B重合) ,过 P作 PE AB于 E,连接 PQ交 AB于 D(1)当 BQ
21、D=30 时,求AP的长;(2)当运动过程中线段ED的长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求出线段ED的长;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答案】 解: (1) ABC是边长为6 的等边三角形, ACB=60 。BQD=30 , QCP=90 。设 AP=x,则 PC=6 x,QB=x ,QC=QB+C=6+x。在 RtQCP中,BQD=30 , PC=12QC ,即 6x=12( 6+x) ,解得 x=2。当 BQD=30 时, AP=2 。(2)当点 P、Q运动时,线段DE的长度不会改变。理由如下:作 QF AB ,交直线AB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 QE ,PF。PE AB于 E, DFQ= AEP=90 。点
22、P、Q做匀速运动且速度相同,AP=BQ 。ABC是等边三角形, A=ABC= FBQ=60 。在 APE和BQF中,A=FBQ , AP=BQ ,AEP= BFQ=90 , APE BQF (AAS ) 。AE=BF , PE=QF 且 PE QF 。四边形PEQF是平行四边形。DE=12EF。EB+AE=BE+BF=AB,DE=12AB 。又等边 ABC的边长为6,DE=3 。当点 P、Q运动时,线段DE的长度不会改变。【考点】 动点问题,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含30 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分析】(1)由 ABC 是边长为6 的等边三角形,可知 ACB=60 ,再由
23、BQD=30 可知QCP=90 ,设AP=x ,则 PC=6 x,QB=x ,在 RtQCP中, BQD=30 , PC=12QC ,即 6x=12(6+x) ,求出 x 的值即可。(2)作 QF AB ,交直线AB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 QE ,PF ,由点 P、Q做匀速运动且速度相同,可知AP=BQ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APE BQF ,再由AE=BF ,PE=QF 且 PE QF ,可知四边形PEQF是平行四边形,进而可得出EB+AE=BE+BF=AB,DE=12AB ,由等边 ABC的边长为6 可得出 DE=3,故当点P、Q运动时,线段DE的长度不会改变。7. (2012 湖
24、北宜昌12 分)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33x+1 分别与两坐标轴交于 B, A两点, C为该直线上的一动点,以每秒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开始沿直线BA向上移动,作等边 CDE ,点D和点 E都在 x 轴上,以点C为顶点的抛物线y=a(xm )2+n经过点 EM与 x 轴、直线AB都相切,其半径为3( 13)a(1)求点 A的坐标和 ABO的度数;(2)当点 C与点 A重合时,求a 的值;(3)点 C移动多少秒时,等边 CDE 的边 CE第一次与M相切?【答案】 解: (1)当 x=0 时, y=1;当 y=0 时, x=3,OA=1 , OB=3。A的坐标是( 0,1) 。t
25、an ABO=OA13OB33。 ABO=30 。(2) CDE为等边三角形,点A(0,1) ,tan30=ODOA,OD=33。D 的坐标是(33, 0) ,E的坐标是(33,0) ,把点 A(0,1) ,D(33,0) ,E(33,0)代入 y=a (xm )2+n,得2221=am +n30=am+n330=am+n3,解得a=3m=0n=1。a= 3。(3)如图,设切点分别是Q ,N,P,连接 MQ ,MN , MP ,ME ,过点 C作 CH x轴, H为垂足,过A作 AF CH ,F为垂足。CDE是等边三角形, ABO=30 ,BCE=90 , ECN=90 。CE ,AB分别与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数学 压轴 分类 解析 汇编 专题 01 问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