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三.pdf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三.pdf(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71 伯夷、叔齐之死 . 272 老父告诫孙叔敖 . 373 大道之行也 . 374 学者有四失 . 475 颜渊、季路言志 . 576 欲速则不达 . 577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 678吾日三省吾身 . 679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 780 人不可以无耻 . 881 学弈 . 882 屈而不信 . 983 丹之治水 . 1084 天长地久 . 1085 以柔克刚 . 1186 为义孰为大务 . 1187 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 . 1288万事莫贵于义. 1389景公出猎. 1390 社鼠 . 1491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1592晏子之御. 1593 景公闻命 . 169
2、4 运斤成风 . 1795 丈人承蜩 . 1896庄周家贫. 1997人之于文学. 1998君子之学. 2099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21100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 21101见异思迁. 22102列子学射. 23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03杨布打狗 . 23104 鲍氏之子 . 24105莫众而迷. 2571 伯夷、叔齐之死【原文】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武王伐纣,夷齐不从,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王摩子入山,难之曰:
3、“君不食周粟,而隐周山,食周薇,奈何?”二人遂不食薇,经七日,天遣曰鹿乳之。二人私念,此鹿食之必美。鹿知其意,不复来,二子遂饿而去。【注释】 伯夷、叔齐:二兄弟。伯夷为兄,叔齐为弟。孤村:殷时国名,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到辽宁省朝阳县一带地方。立:立为继承君位的人。西伯昌:周文王姬昌,时为西伯,殷代州长称伯。善养老,敬爱收养老人。盍:何不。归:投奔。武王:文王的儿子,名发。木主:木头做的神主牌位。载木主伐纣,表示伐纣是文王王命。首阳山:山名,也叫西山,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南。薇:植物名,也名野豌豆,花紫红,种子可吃。【精练】1. 写出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_君不食周粟,而隐周山_ 中
4、峨冠而多髯者_面山而居 _ 2. 与例句中加线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天遣白鹿乳 之A.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B.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将军身被坚执锐3. 解释加线词的意义。西伯 卒_ 盍往归焉_ 难之曰 _ 二子 遂饿而去 _ 4. 有人说:伯夷、叔齐食古不化,不知变革,认为臣弑君是不仁道的,殷纣固然残暴,但用武力来讨伐他,也是同样残暴,故而耻食周粟,以致饿死首阳山,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一谈你对这二人所做所为的看法。_学习必备欢迎下载72 老父告诫孙叔敖【原文】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
5、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诟,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益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天意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注释】 选自说苑敬慎。孙叔敖:楚人,是春秋时楚国的名宰相。衣粗衣,冠白冠:穿粗衣,戴白帽。吊:慰问。使臣受吏民之诟:让我受到官吏和老百姓的诟责。这是表示谦虚的话,说自己无能。余教:还没说完的话。心:心欲。【精练】1. 解释句中加线的词。有一老父 衣粗衣, 冠白冠 _ 楚王不知臣 不肖 _ 子 独后来 吊_ 人 尽来贺 _ 子独
6、 后来吊_ 岂有 说乎_ 2. 结合课文,理解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相同含义使臣受吏民之诟_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_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_ 苟富贵,勿相忘_ 禄已厚而不知足者人患处之_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_ 3. 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的含义。一国吏民皆来贺_ 有一老父衣粗衣_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_ 官益大而心益小_ 益习其声 _ 无益吾事 _ 4. 翻译下面句子,并解释加线词的含义。身已贵而 骄人者民去之 _5. 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_73 大道之行也【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有所养,
7、男有分,女有归。货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注释】 行:实行。与:解作“举”,推选。修睦:搞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独:不仅仅。亲其亲:即以其亲为亲,意动用法。子其子:即以其子为子。分:职分。归:女子出嫁。恶:讨厌。谋:奸谋。! 闭:被阻塞。 乱:造反的。#贼:害人的。$外户:从外面把门合上。【精练】1.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讲 信修睦 _ 盗窃乱贼而不作_ 2. 下列加线的词与“不独亲其亲”中加线的“亲”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尉果 笞广 B.恢弘 志士之气 C. 稍稍 宾客 其父 D
8、.无案牍之 劳形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_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_4. 作者所描绘的“大同世界”是一个理想的世界,说说你对“大同世界”的看法。_74 学者有四失【原文】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注释】 选自礼记学记。失:过失,缺点。或失则多:意思是,有的失之于学得过多。止: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精练】1. 解释句中加线的词。或失则多,或失则易_ 然后能 救其失也 _ 2. 下列句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是(
9、 ) A.教者必知之 B.虽与之俱学 C.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D.学而时习之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_4. 请你谈谈对教师作用的看法。学习必备欢迎下载_75 颜渊、季路言志【原文】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注释】 选自论语公冶长。颜渊:春秋末鲁国人,名回,字子渊,孔子的学生。季路:春秋鲁国人,姓仲,字季路,孔子的学生。侍:侍立,站在尊长的旁边。子:指孔子。盍:何不,疑问代词。尔:你。裘(qi ) :皮袍。敝:
10、破旧,此处用作动词,解作用破。憾:怨恨。伐善:夸自己的好处。伐,自夸。善,好。! 施劳:表白自己的功劳。施,表白。劳,功劳。 怀之:使得到关怀。【精练】1.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敝之而无 憾_ 朋友 信之_ 2. 下列加线词的用法与“老者安之”中的“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三 顾臣于草庐之中 B. 斗折 蛇行C.君将哀而 生之乎 D.天下 苦秦久矣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盍各言尔志?译文: _ 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译文: _ 4. 从颜渊、季路的话中可以看出两人的性格是:颜渊 _ 季路 _76 欲速则不达【原文】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
11、,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注释】 选自论语子路。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莒父(j f ) 宰:莒父地方的总管。莒父,鲁国的一个城邑,在今山东省莒县境内。问政:向孔子请教怎样办理政事。【精练】1. 下列句中加线的“为”与“子夏为莒父宰”中的“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 天下唱 B.项燕 为楚将 C.吾为子先行 D.人之 为虎食者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_ 3. 说说你从这则短文中悟出的道理。_77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原文】: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注释】 选自
12、论语述而篇。叶(sh ) 公:姓沈,名诸梁,春秋时楚国大夫。因封地在叶城 ( 今河南叶县南),所以叫叶公。子:指孔子。女(r ) :同“汝”,你。奚:何,疑问代词。云尔:如此而已。云,如此。尔,语气词,相当“而已”。【精练】1. 解释句中加线的词。子路不 对_ 女 奚不曰 _ 2. 下列加线的“于”与“问孔子于子路”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苛政猛 于虎 B. 行者休 于树C.告之 于帝D.生于忧患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_4. 这段文字表现了孔子_ 。78吾日三省吾身【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13、而不习乎?”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注释】 曾子 ( 公元前 505公元前435 年) :孔子的学生,姓曾名参(sh n) ,字子舆。三省 (x ng) :多次反省。谋:计谋,主意。这里作动词用。传(chu n):传授。这里指孔子所传授的知识。【精练】1. 解释句中加线词。吾日三 省吾身 _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为人谋而不忠乎?译文: _3. 曾子“三省”的内容可以概括为_、_、_等几个方面。4. 读了这则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_79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原文】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14、;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注释】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孟子,孟子言论和事迹的汇编,共七篇,十四卷。孟子 ( 约公元前 372前 289 年 )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 今山东省邹县 ) 人,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乐:享乐。对:回答。臣下回答君主提出的问题叫“对”。非其上:即以其上为非,认为他们的统治者不对。民上:人民的统治者。乐:以为乐,意动用法。以:介词,相当于“把”。然:这样,代词。【精练】1.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不得而 非其上者, 非也_ 乐民之 乐_ 2
15、. 下列“以”字与“乐以天下”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C.策之不以其道D.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3. 与“未之有也”一句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 B. 子何恃而往C.甚矣,汝之不惠D.吾谁与归学习必备欢迎下载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_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_5.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孟子主张统治者应_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则被升华为_。80 人不可以无耻【原文】: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
16、耻不若人,何若人有?”【注释】 选自孟子尽心上。耻:羞耻,羞愧之心。无耻之耻:没有羞耻心的耻辱。大:重大。机变:伪诈巧变。不耻不若人:不以不如别人为耻辱。耻,以为耻,意动用法。若,如,像。何若人有:“有何若人”的倒装。即有什么办法能赶得上别人呢?何,疑问代词,在反诘句中前置,表强调。【精练】1.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人不可以无 耻_ 不 耻不若人 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无耻之耻,无耻矣。_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_ 3. 孟子认为,具有羞耻之心是_。81 学弈【原文】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
17、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注释】 弈之为数:下棋作为一种技艺。弈,下棋。数,指技艺。致志:用尽心志。致,尽,极。不得:学不会。弈秋:秋是人名,因为善弈,所以叫弈秋。通国:全国。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惟,同“唯”,只。“为”是一种宾语前置的固定格式。鸿鹄:天鹅。援弓缴(zhu ) 而射之:拉起弓来去射它。援,引,拉。缴,系着丝绳的箭。之,代词,指天鹅。与:同“欤”,语气助词,表示疑问。【精练】1.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使弈秋 诲二人弈 _ 思 援 弓缴而射之 _ 虽与之 俱学_ 2. 下列与“弈秋,通国之善
18、弈者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甚矣,汝之不惠 C. 战于长勺D.帝感其诚3. 翻译下面的句子。惟弈秋之为听。译文: _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译文: _ 4. 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告诉人们_ 。82 屈而不信【原文】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能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注释】 选自孟子告子上。信:同“伸”。不远秦、楚之路:不以去秦国去楚国的路途为远。恶:厌恶。此之谓:这就叫做。不知类:不知轻重主次。【精练】1. 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_”通“ _”,意思是
19、 _ 。2. 下列句中,“则”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B.指不若人,则知恶之C.心不若人,则不知恶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3. 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如有能信之者 _ 则不远秦、楚之路_ 4. 翻译句子。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_学习必备欢迎下载5. “此之谓不知类也”“此”指代什么?“不知类”应该怎样理解?_83 丹之治水【原文】: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注释】 选自孟子告子下
20、白圭(gu ) :战国时水利专家,名丹,字圭。子过矣:您错了。子,表敬意的对称词。壑:沟。吾子:对人表亲切的称呼。洚(ji ng) 水:水不遵道而流,即洪水。恶:憎恨。【精练】1.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丹之治水也,愈 于禹 _ 禹之治水,水之道也_ 2. 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丹之治水也,愈于禹 B. 为宫室之美C.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D.禹之治水,水之道也3. 出自这篇短文的一个成语是_,意思是 _。4. 孟子为了反驳白圭的说法,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_5. 这篇文章给我们什么启示?_84 天长地久【原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
21、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注释】 选自老子。老子又名道德经。老子姓李,名耳,谥号聃,先秦著名思想家,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自生:经营自己的生存,注重自己的生存。长生:长久存在。后其身而身先:把自己放在后面,结果反而自己却能占先。【精练】1. 指出下列句中“故”的意义和用法。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公问其故 _ 桓侯故使人问之_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_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非以其无 私邪_ 故能成其 私_ 3. 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后其身而身先_ 外其身而身存_ 4. 翻译句子。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译文: _
22、5. 这篇短文表达了老子怎样的思想和世界观?_85 以柔克刚【原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能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能受国之不祥,是为天下王。【精练】1.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其无以 易之_ 是以圣人云 _ 2. 下列句中的“于”与“天下莫柔弱于水”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B. 苛政猛于虎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D.其一犬坐于前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能受国之不祥,是为天下王。_4. 在这则短文中,老子以水的特殊作用来类比_的道理,目的在于告诫人们为人要_ 。86 为义孰为大务【原文
23、】:子硕问于子墨子曰:“为义孰为大务?”子墨子曰:“譬若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然后墙成也。为义犹是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也。”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注释】 选自墨子耕柱。墨子( 约公元前479前 403 年) :名翟 (d ) ,鲁国人 (一说宋国人 ),战国初期的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墨家经典的汇总,先秦理论散文著作之一。为:从事。为:是,判断词。大务:大事。筑:捣,捣土使之坚固。实壤:填充泥土。欣:同“掀”,举出。【精练】1. 墨子,名 _,战国初期的_、_、_,_学说的创始人。他提倡“_、_”,反对进行战争。2.
24、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_”同“ _”,意思是 _。3. 找出“能实壤者实壤”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_ 4. 解释下面句中加线词语的古今意义。能说书 者说书古义: _ 今义: _ 5. “为义孰为大务”,本文回答了这个问题吗?请谈谈自己的看法。_87 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原文】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以为至巧。子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之为鹊也,不若翟之为辖,须臾刘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谓巧,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注释】 选自墨子鲁问。辖:车轴两头的插销儿。刘:通“镂”,刻削。石:古代以三十斤为一钧,以四钧为一石。【精练】1. 指出下列句中“之”的意义
25、和用法。刘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_ 成而飞之,三日不下_ 2. 解释句中加线的词语。成而 飞之_ 3. 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_”通“ _”,意思是 _ 4. 翻译句子。故所谓巧,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译文: _ 5. 公输班做的喜鹊能飞,墨子为什么认为他不如自己巧?你同意墨子的观点吗?请说出赞同或反对的理由。_ 88万事莫贵于义【原文】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注释】 选自墨子贵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课外 文言文 阅读 专项 训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