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精品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精品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精品教案.pdf(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二、能力目标: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三、德育目标: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一、教师自我介绍二、引入师 从
2、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 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三、进行新课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演示 课本图 0.1-1 实验演示 课本图 0.1-2 实验。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2.乓球会落下吗?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板书 怎样学习物
3、理。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四、小结物理学是有趣的, 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 “ 真理的大海 ” 中勇往直前。五、布置作业(略)六、板书设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重、难点:(重) 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难) 2、设计探究的实验。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
4、验现象、总结结论。教学过程:一、 导学达标: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 各种各样的声音。 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1、声音的产生演示实验:(1) 、敲打音叉 音叉振动,发声。(2) 、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3) 、放一段声音的录像。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4) 、扩展:录制声音2、声音的传播:(1) 、得出: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2) 、实验 14 页图 1-4 示: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学生活动: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学生活动:如
5、何证明液体可以传声?(3) 、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同水波进行对比。3、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学生活动:(1) 、看 15 页的表格<17 米二、小结: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外练习。四、课后活动:动手动脑: 1、2、3 题。教学后记:1、 在课堂上对声音的知识不能扩展太多,这只是声音的第一节课, 可降低难点。2、 要测一测学生的接受情况。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学习目标: 1、知道人耳的构造。2、知道声音在人耳的传播过程。3、了解 “ 双耳效应 ” ,能分析一些有关的声现象。重、难点:
6、(重) 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难) 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教学时数: 1 课时教材分析: 1、本节是了解性常识,而且比较简单,学生基本上一看就懂,所以课堂教学基本上让学生主动去完成,教师加以必要的纠正即可。其他时间可以讨论上节课的练习。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声音是由物体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3、声音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直接给出问题,引入课题“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 。1、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在学生了解耳朵的结构的基础上,解释耳朵听到声音的过程2、利用骨传导听到声音3、双耳效应三、小结: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
7、标,强调重、难点四、教学后记本节课堂内容不多, 可以增加一些其他有关声音的知识:如声波、人体的结构等。设计好练习,物理时习在线的内容必须进行调整。三、声音的特性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2、知道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应用。3、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重、难点:(重) 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难) 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教学时数: 2 课时教材分析: 1、本节是了解性常识,而且比较简单,学生基本上一看就懂,所以课堂教学基本上让学生主动去完成,教师加以必要的纠正即可。其他时间可以讨论上节课的练习。教学过程:一、 前提测评:1、声音是
8、由物体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3、声音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二、 导学达标:引入课题:为什么我们可以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1、音调:声音的高低试验:研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课本如图示结果: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结论: (1) 、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2) 、人的听觉范围: 20Hz20000Hz 学生阅读课本图示2、响度:声音的强弱试验:研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课本如图示结果: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结论: (1) 、响度与振幅有关(2) 、响度与发声体距听者的距离有关(3) 、用 dB 表示声音的强度,学生阅
9、读材料:了解一些环境的响度。3、音色:声音的一个特征音色表示什么?三、小结: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四、完成物理时习在线本章内容五、教后记本节内容比较多,应紧扣要求,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应让学生在课后去分析较多的声现象,并布置一定的思考题?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 地球村 ” 的环境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噪声控制的途径难点:噪声的危害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三、教法与学法:分组讨论法、阅读法
10、四、教学过程:放一段录像,先放出一段优美的旋律,然后放出一段嘈杂的声音。然后引入课题:优美的声音使人心情愉快, 而杂乱的声音则令人心烦意乱。 那么,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人有没有危害?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这些声音的产生和或者削弱它呢?1、噪声的来源(学生讨论)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噪声的含义: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 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环境保护角度)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学生讨论)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三条界线:>90dB,会破坏听力;>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50dB,会影响休息
11、和睡眠。3、控制噪声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 空气等介质的传播 引起鼓膜的振动(声源发生处)(声音的传播过程)(人耳)演示实验:让闹钟发出声音,过一段时间后,把纸盒将闹钟罩住,让学生比较前后声音的不同。综合实验和学生活动内容,总结得出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五、课堂小结:1、 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有哪些?2、 怎样防治噪声?六、布置作业:调查学校周围有哪些噪声源,学校应该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七、教学后记: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多, 在强调一两个主要内容的同时,可以安排一定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在课堂完成。五、声的利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
12、能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二、教学重点生活中利用声的例子三、教学课时: 1课时四、教法与学法:阅读自学法、讨论法五、教学过程学生活动(1)自由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现象;(2)观看相关的录像;(3)讨论对以上的应用例子怎样归类在此基础上,老师综合学生所举的例子和初步的分类方法,进行总结性的讲解。1、声与信息计算:小明向较远的高山大喊一声,经过1.2s 听到回声,请问:小明距离高山多远?(当时气温是15)学
13、生算出结果后,清楚回声可以测出距离。(1)介绍蝙蝠采用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位置(2)介绍声呐技术产生的背景以及现代声呐技术的应用方面(3)介绍 B 超在医学上的应用(4)超声波测出金属内部的伤痕2、声与能量介绍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超声振动除结石。超声波洁牙。课堂小结:声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课后作业:完成物理时习在线相关内容一、光的传播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 108m/s。2、过程和方法阅读“ 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 ” 的引入课题: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 物体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例如:阳光、日光灯、电视等。学生探讨:光线是如何传播
14、的?二、 进行新课: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例如: ,学生举例上面的光源能分成几种类型?(1) 、自然光源(2) 、人造光源2、探究:光的传播演示试验:图片 , 阳光穿过树林演示试验:激光在水中穿过演示试验:激光在烟雾中穿过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影、排队、射击、日食、月食,(可以让学生先讨论,部分现象要解释)3、光的速度:讨论:光有没有速度?(有,非常大)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为c3 108m/s,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利用对比说明: 34页图示。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小4、分析总结小孔成像的原理及特点:倒立的实像。5、影子与像的不同:三、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
15、难点。四、课后活动:1、 完成物理套餐内容。2、 课本后练习。二、光的反射一、知识和技能1、了解光在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3、 知道光路可逆。4、 知道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二、重、难点:1、理解光的反射规律的传播的。2、闪电与雷声虽然同时产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了什么?2、 、导学达标:引入课题: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学生探讨:许多物体本身并不发光,我们为什么也可以看的见?五、进行新课:1、任何物体表面都可以反射光。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器材:有什么器材?如何使用方法、步骤:如何做?结果:填入左表结论如下:3、光的反射规律:(1) 、在
16、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练习:物理套餐 P30作图题4、试验:两种反射,得到定义如下(1) 、漫反射:表面凹凸不平的反射(反射光线朝各个方向)(2) 、镜面反射:光滑镜面的反射(平行光线射入,光线平行射出)探讨:在漫反射中,是否遵守上面的反射规律?(学生讨论后,作图证明)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规律。5、光的反射的应用:学生举例(注意黑板反光问题)6、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六、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七、教学后记:在探究活动中,应给出较具体的指导
17、,避免学生的盲目性。前、后的练习要补充。八、完成时习在线作业,并做好训练题。三、平面镜成像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4、初步了解图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重、难点: 1、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平面镜成像原理。教学器材:蜡烛、平面镜、纸、玻璃、球面镜教学课时: 2 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光是沿传播的。2、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3、 作图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试验:平面镜可以成像,为什么?学生探讨: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讨论:把镜后面的水银去掉,还能成像吗?
18、进行新课:1、学生试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器材:蜡烛、纸、玻璃、尺步骤:试验装置如何?步骤如何?要策什么数据?要注意什么问题?能得出什么结论?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 、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 、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 、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现象:水面成像 , (可详细讲解)3、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讨论:水银面起什么作用?窗户上的玻璃能否成像?如何成像?4、球面镜:(1) 、凸面镜:可以使光线发散,可以开阔视野,常用作观后镜。成什么像?(2) 、凹面镜:可以使光线会聚,常用作太阳灶、汽车头灯, 成什么像?学生讨论:球面镜的应用三、
19、达标练习: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的本节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课后活动:完成物理时习在线本节内容。完成课本后习题。写出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00字以上)教学后记:要补充必要的知识点:如距离、虚实、原理等。四、光的折射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重、难点: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的,其反射角入射角。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现象:筷子折了、图像通过玻璃后
20、变形了?是什么原因?光的直线传播 , 均匀介质,如果介质不均匀, 光的传播不是直线吗?同学们猜一猜进行新课:1、试验: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线向哪个方向偏折?(先让学生猜想:光线会往哪边折?)结果:2、光的折射规律:(1)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 法线在同一个平面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实例(200字以上)教学后记:折射的三种情况要清晰,最好能做图。折射现象的解释:教师应先示范五、光的色散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是不同的。2、过程和方法探索色光的混合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3、情感、态度、
21、价值观通过亲身的体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亲身的体验与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探索的积极性。重、难点:1、 掌握光的三原色、颜料的三原色2、 知道决定物体颜色的因素教学课时: 1 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无, 前面无相关进行新课:1、光的色散现象:彩虹现象实验:三棱镜分解太阳光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2、光谱中红光偏折程度最小,紫不偏折程度最大3、物体的颜色:(1) 、试验:光的色散 , 说明什么问题?结论: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后会变成其他颜色。不同颜色的光分散
22、的过程叫光的色散。(2) 、颜色之迷:不透明物体: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透明物体:由透过的色光决定。(3)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4)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的本节内容。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六、看不见的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初步认识红外线及其作用。初步认识紫外线及其作用。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影响。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重、难点: 1、知道太
23、阳光谱的。2、完成光路图:空气水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利用三棱镜,可以把阳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可见光:,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进行新课:1、把这些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在红光、紫光外还有人眼看不见的光,分别是:不可见光可见光不可见光红外线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紫外线2、红外线:1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2 红外线的热作用强,各种物体吸收了红外线后温度升高。红外线的穿透云雾能力比较强。学完上知识后,让学生讨论红外线可以有什么用途?3、紫外线:(1) 、阅读课本 51 页的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完成物理时习在线内容。课本后练习。教学后记:这节课的
24、内容简单,可以利用时间复习、练习前面内容,或总结整章内容。一、透镜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2、过程和方法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重、难点:焦点、焦距的定义。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教学器材:激光源、各种透镜教学课时: 2 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完成光路图: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我们经常用到一些玻璃器件。如:眼镜、照相机的镜头,它们有什么作用?进行新课:1、透镜:一些玻璃做的透明的器件(实物观察)凸透镜:中间厚、
25、边缘薄的透镜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图 3.1-1 示)2、透镜的做法:主光轴:连接圆心的直线光心:透镜的中心光心在主光轴上。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3、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1)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2)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4、焦点和焦距:焦点: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焦点有几个?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单位是什么?5、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6、两种透镜上能画三条特殊的光线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 明确重、难点。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写出日常生活中你见到的透镜。教学后记: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八 年级 上册 物理 精品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