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归纳.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归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归纳.pdf(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负数一、负数1、像-16、-500、-?、-0.4, 这样的数叫做负数。-?读作负八分之三。16,200,?,6.3 这样的数叫做正数。正数前面也可以加“+”号,也可以省去“ +”号。 +6.3 读作正六点三。正数有无数个,其中有正整数,正分数和正小数。2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界限。正数都数大于一切负数。3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4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正方向的数大于负方向的数。5、 所有的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也可以用数轴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
2、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所有的负数都在0 的左边,也就是负数都比 0 小,而正数都比0 大,负数都比正数小。负号后面的数越大,这个数就越小。如:-8-6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1圆柱的特征:1、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底面,周围的面叫做侧面,底面是平面,侧面是曲面。(1)底面的特征:圆柱的底面是完全相等的两个圆。(2) 侧面的特征: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其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3)高的特征:圆柱有无数条高。2圆柱的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3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当沿高展开时展开图是长方形;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沿高展开图是正方形;当不沿高展开时展开图是平行四边形。4圆柱的表面积
3、= 圆柱的侧面积 +底面积3 2 即 S 表=S 侧+S 底3 2或 2r3 h + 23 r25、圆柱的侧面积 = 底面周长 3高即 S侧=Ch 或 2r3 h 6、圆柱的体积 =圆柱的底面积 3高,即 V=sh 或 r23 h 7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锥。该直角边叫圆锥的轴。8圆锥的高: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9圆锥的特征:(1)底面的特征:圆锥的底面一个圆。(2)侧面的特征: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图是扇形。(3)高的特征:圆锥只有一条高。10、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即V锥=?
4、 Sh 或 r23 h3 第三单元比例1、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2:1=6:3 2 、比例的基本性质: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3、比例的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例如:由 3:2=6:4 可知 33 4=23 6 4、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例如: 3:x = 4:8,内项乘内项,外项乘外项,则:4x =33 8,解得 x=6。5 、正比例和反比例:(1) 、成正比例
5、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xy=k(一定)(2)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 x3 y=k(一定) 6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方法:关键是看这两个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就的两个数的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积一定,就成反比例。7比例尺: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图上距离:
6、实际距离 =比例尺8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相似图形) 9用比例解决问题:根据问题中的不变量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并正确判断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根据正、反比例关系式列出相应的方程并求解。第四单元统计1统计表:把统计数据填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这样的表格就统计表。第五单元 数学广角1抽屉原理(一): 把多于 n 个的物体放到 n 个抽屉里,则至少有一个抽屉里的东西不少于两件。2抽屉原理(二) :把多于 mn(m 乘以 n)个的物体放到 n 个抽屉里,则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不少于m+1 的物体。3抽屉原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地判断什么是抽屉,什么是物体
7、? 4物体数抽屉数 =商, 余数至少数 =商+1 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数与代数数的认识()数的意义及分类1整数的含义:像 ,-3,-2,-1,0,1,2,3,这样的数统称整数。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小的整数,也没有最大的整数。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 2自然数的含义: 在数物体个数的时候,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 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 表示。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 1”是自然数的单位。3正数和负数的含义:像1,+2,?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 -3,-2,-?,, 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4分数的含义:把单
8、位“ 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1)分数单位:把单位“ 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2)分数的分类: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 3)带分数:由整数部分和真分数组成。5百分数的含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用“%”表示。百分数的分数单位是 1%。分数和百分数的关系: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而百分数只表示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比,不能用来表示具体数。因此,百
9、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但分数可以有单位,而百分数绝不能有单位。6 (1)小数的含义: 把整数“1”平均分成 10 份,100份,1000 份,这样的 1 份或几份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或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可以用小数表示。小数的单位是0.1,0.01,0.001,它是十进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2)小数分类:1)纯小数和带小数:整数部分是0 的小数叫做纯小数,纯小数小于 1;整数部分不是 0 的小数叫做带小数, 带小数大于 1。2)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小数部分位数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位数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如:4.28 是有限小数, 是无限小数。3)循
10、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循环小数都有是无限小数。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中,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4)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计数单位和数位二、计数单位与数位1计数单位: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是计数单位。2数位: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3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样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数的读法和写法 1整数的读、写法读法:从高位到低位
11、,一级一级地读,每一级末尾的0 都不读,其他数位不管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哪个数位上写0。2小数的读、写法读法:读小数的时候,从左往右,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 0 的读作“零”) ,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从高位到低位顺序依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即使是连续的 0,也要依次读出来。写法:写小数时,也是从左往右,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 (整数部分是零的写作“ 0” ) ,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从高位到低位顺次写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3分数的读、写法读法:先读分母,再读“分之” ,最后读分子。读带
12、分数时,要先读整数部分,再读分数部分,中间加一个“又”字。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写带分数时,要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分数部分。 4百分数的读、写法。读法:先读“ %” ,读作“百分之”再读“% ”前面的数。写法:先写“百分之”后面的数,再在后面加上“%” 。5.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读法:读数时,不带“ +”号的正数可直接读出,带“+”号的数要先读出“ +”号,读出“正” ,在读“ +”号后面的数;负数要先读“ -”号,读作“负”,再读“ -”号后面的数。三、数的认识(二)(一)数的大小比较。 1整数的大小比较。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要看它们的位数。 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数就大
13、;如果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比起,相同数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2小数的大小比较。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3分数的大小比较。(1)真、假分数或整数部分相同的带分数:分母相同,分子大则分数大;分子相同,则分母小的分数大;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通分后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比较大小。(2)整数部分不同的带分数:整数部分大的则分数大。4正负数大小的比较负数都比正数小。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二)数的性质1.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 ,
14、分数的大小不变。2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 或者去掉 0,小数的大小不变。3.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该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 倍、100倍、1000倍、 、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 、该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01,1001,10001, 、 、 、应用小数位置移动的变化规律,如果要把一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 倍、1000倍、 、 、就要把它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如果要把一个数缩小到原来的101,1001,10001, 、 、 、就要把它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 、四、数的认识(三)1. 因
15、数和倍数。1)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如果 a3 b=c(a、b、c 均为非零整数),那么 c就是 a 和 b 的倍数,a 和 b 就是 c的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2)因数和倍数的特征(1)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2)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2. 2、3、5 的倍数的特征。1)12 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2)23 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 的倍数。3) 5 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 或者 5。4)既是 2 又是 5 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5)既是 2、3 的倍数又是
16、5 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 的倍数。 3.奇数和偶数。奇数:在自然数中,不是2 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偶数:在自然数中,是2 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自然数中,不是奇数就是偶数。最小的奇数是1,没有最大的奇数;最小的偶数是0,没有最大的偶数。4.质数和合数。1)质数的含义:一个数,如果只有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最小的质数是2,2 是唯一的偶质数,没有最大的质数。2)合数的含义:一个数,如果除了1 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没有最大的合数。 3)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4) 分解质因数。(1)质因数:每个合数
17、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质因数。(2)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3) 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通常用短除法。先用这个合数的质因数(通常从最小的开始)去除,直到得出的商是质数为止, 然后把各个除数和最后的商写成连乘的形式。5.公因数和公倍数。1)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2)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3)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 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4)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18、:一般采用列举法, 先把这两个数的因数分别一一列举出来,然后找出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公因数5)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一般也采用列举法, 先把这两个数的倍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分别列举出来,从中找出这两个数公有的倍数, 其中最小的那个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6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特殊方法:两个数中,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 1,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乘积。五、数的运算(一)1.四则运算的意义。1)加法的含义:求两个数和的运算。2)减法的含义:
19、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3)乘法的意义:(1)一个数乘整数,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2)一个数乘小数, 可以看做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 、是多少。(3)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4) 除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2. 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 1)加法的计算方法:(1)整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 1。(2)小数:先把小数点对齐,从末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要向前一位进 1。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的位置,点上小数点。(3)分数:同分母分数相加,分
20、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异分母分数相加,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法则进行计算。2)减法的计算方法(1)整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上退 1,在本位上加十再减。(2)小数: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按整数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的位置,点上小数点。(3)分数: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异分母分数相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法则进行计算。3)乘法的计算方法:(1)整数乘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到高位,用第二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用第二个因数的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最后再把每次所乘得
21、的积相加。(2)小数乘法: 计算小数乘法, 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 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 就从积的末位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3)分数乘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4)倒数:乘积为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4)除法的计算方法:(1)整数除法: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 如果前几位不够除, 再多看一位,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2)小数除法: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要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2、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的后面添0 再继续除。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向右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3)分数除法: 甲数除以乙数 (0 除外) ,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5)估算在进行估算时, 一般是将式中的数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等进行计算。3.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加法:加数 +加数=和和一个加数 =另一个加数2)减法:被减数减数 =差被减数差 =减数减数+差=被减数3)乘法:因数 3因数 =积积一个因数 =另一个因数4)除法能整
23、除的: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 =除数数3商 =被除数不能整除的: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3除数 +余数=被除数4.0 与 1 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a+0=a a-0=a a-a=0 a0=0 a 1=a a1=a ( a 0 ) a-a=0 1 a= a1(a0) a a=1 六、数的运算(二)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率: a+b=b+a 2)加法结合律: a+b+c=a+(b+c) 3)乘法交换率: a3 b=b3 a 4)乘法结合律:(a3 b)3 c=a3 c+b3 c 5)乘法分配律:(a+b)3 c=a3 c+b3 c 运算性质1)减法的性质: a-(b+c)=a-b-c a-(b-c)=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六年级 数学 下册 知识 归纳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