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大纲版)第二册第二章化学平衡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备课资料).pdf
《高中化学(大纲版)第二册第二章化学平衡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备课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大纲版)第二册第二章化学平衡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备课资料).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备课资料一、化学平衡图象问题的解题方法1速率时间图此类图象定性地揭示了v正、v逆随时间 (含条件改变对速率的影响)而变化的规律,体现了平衡的“动、等、定、变”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例 1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 Z+W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 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如右图所示,则图象中关于X、Y、Z、W四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为()A. Z 、W均为气体, X、Y中有一种是气体B. Z 、W中有一种是气体,X、Y皆非气体C. X 、Y、Z、 W 皆非气体D. X 、Y均为气体, Z、W中有一种为气体分析:有一些同学错选B,认为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
2、移动。其实,图象告诉我们的是:增大压强,加快了正、逆反应,但逆反应速率增大的幅度大于正反应速率增大的幅度,由此而导致平衡向左移动。而压强的改变,只影响气体反应的速率,选项B所言的 X、Y皆非气体即其正反应速率不受影响,故正确答案为A。2. 浓度时间图此类图象能说明各平衡体系组分(或某一成分) 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解题时要注意各物质曲线的折点(达平衡时刻),各物质浓度变化的内在联系及比例符合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关系等情况。例 2右图表示800时 A、B、C三种气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t1是到达平衡状态的时间。试回答:(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2)反应物的转化率是;(3)该反应的化学
3、方程式为。分析:起始时A 的浓度为2.0 mol L-1;B、 C 的浓度为 0,随着时间的推移,A 的浓度降低为1.2 molL-1,C的浓度升高为1.2 mol L-1,B 的浓度升高为0.4 mol L-1。t1时刻后各物质浓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已达平衡,得出A 为反应物, B、C 为产物,它们浓度变化的差值之比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答案: ( 1)A (2)40% (3)2A B+C。3. 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这类图象反映了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在不同温度(压强) 下对时间的关系,解题时要注意一定条件下物质含量不再改变时,应是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特征。例 3同压、不同温度下
4、的反应:A(g)+B(g) C(g)+Q A的含量和温度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T1T2,Q 0 B. T1T2,Q0 C. T1T2,Q0 D. T1T2,Q0 分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由图象可知,T1温度下,反应先达平衡,所以T1T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平衡向吸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热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因为T1T2, 达平衡时T1温度下 A的含量较大,即 A的转化率降低,所以升温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因此该反应的正方向为放热反应,即Q0,故正确答案选C。答案: C 例 4现有可逆反应A(g
5、)+2B(g) nC(g)+Q,在相同温度、不同压强时,A的转化率跟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其中结论正确的是()A.p1p2,n3 B. p1p2,n3 C. p1p2,n 3 D. p1p2,n=3 分析: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压强越大,到达平衡的时间越短。图象中曲线和横轴平行,表明反应已达平衡。由图象知道,当压强为p2时,该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较短,故p1p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因p1p2,且当压强为p1时, A 的转化率较大,所以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加的反应,即1+2n,故正确答案选 B。答案: B 4. 恒
6、压(温)线该类图象的纵坐标为物质的平衡浓度或反应物的转化率,横坐标为温度或压强。例 5对于反应2A(g)+B(g) 2C(g)+Q(Q0),下列图象正确的是()分析:首先要知道该反应是气体体积缩小的放热反应,此反应的平衡体系受压强的影响是: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B的含量减小, C的含量增大。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减小,B的含量增大, C的含量减小。 A图象虽表示 B的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若平衡是从C物质开始反应而建立的,则符合此反应。另外,从反应开始到建立平衡,温度越高,到达平衡的时间越短。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建立平衡后,温度越高,B的含量就应
7、越大,因此A、D图象正确,符合上述平衡体系,B、C 图象不符合题意。答案: AD 5. 速率温度(压强)图如对 2SO2+O2 2SO3+Q的反应,升温时v正、v逆的变化如右图所示。例6对于可逆反应:A2(g)+3B2(g) 2AB3(g)+Q,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分析: 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缩小且放热的反应。图象A正确,因为温度升高,正逆反应都加快, 在二曲线相交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交点后逆反应速率的增加更为明显,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相符。针对该反应特点,只升温而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含量增加;只加压而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含量减少, B也正确。对可逆反应,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化学 大纲 第二 化学平衡 三节 影响 条件 备课 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