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泰山记-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登泰山记教案教学目标:一、进一步积累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二、指导学生欣赏精彩片断,品味形象而优美的语言三、领会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重点:赏析“泰山日出”景物描写片断,学习借鉴作者景物描写技法。难点:结合本文写景状物的写法,进行艺术审美,从而能够知识迁移。安排二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国风景秀美,名山众多,你们知道古代的“五岳yu”之说吗?明确:它们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sng山。“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
2、。2、问:“五岳”之中谁为长?明确:泰山。泰山崛起于华北大平原东侧的齐鲁古国,东临烟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南有汶 泗 淮之水。纵览东部沿海广大区域的地理形势,泰山突兀挺拔雄伟壮丽踞高临下,成为万里原野上的“东天一柱”。历代封建帝王都把泰山当作神的化身,常常登山封禅建庙塑神。泰山因而成为游览的圣地,历代文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记游作品,姚鼐的登泰山记就是其中的一篇。二、了解姚鼐(17311815)清散文家。字姬j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xun,人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主张文章必须以“考据”、“词章”为手段,以阐扬儒家的“义理”,并以阳刚、阴柔区别文章的风格。为“桐城派”主要作家。与方
3、苞、刘大櫆并称“桐城三祖”。三、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及句子的节奏鼐ni磴dng徂徕cli戊w樗蒲 chp罅xi须臾xy膝x济j: 渡,过河:同舟共。 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世。救。赈。周。接。 补益:无于事。济j:水古水名,源于今中国河南省,流经山东省入渤海。人才济济rn ci jj四、学生小声朗读1遍,对照注释看懂课文,不明白处注上记号五、齐读一遍,教师及时指出问题并督促学生予以纠正六、教师点拨:1、泰山之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其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2、越长城之限:界限,这里指城墙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门坎,像门坎一样3、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弥漫其远古刻尽漫失:磨灭4、翻译:
4、半山居雾若带然。译文: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象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译文: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小白点象“五木”骰子一样立在那里,都是远山。七、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想想每一段都写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译文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向阳山谷中的水流汶河,北面背阴山谷中的水流进济水。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的日观峰位于长城南十五里的地方。第二段:叙述从京师来到泰山、偕友登山的经过以及所见之景译文: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
5、限,到达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行走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台阶,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当中那条山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开始沿着中间这条山谷往里走。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象门槛一样阻挡道路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迷漫、冰冻溜滑,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深青色的山被白雪覆盖,明亮的雪光照耀着南边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
6、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象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象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第三段:写山顶看日出的过程,描绘泰山日出前后的优美景色译文:戊申日正是十二月的最后一天,五更时,我和朱孝纯坐在日观亭上,等着看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迷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小白点象“五木”骰子一样立在那里,都是远山。天边云彩上有一线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太阳升起来了,纯正的红色象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那就是东海。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紫红、淡白,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又都象弯腰曲背的样子。第四段:返记
7、泰山的人文景观译文: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庙。皇帝的行宫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天看见途中路两旁刻写的石碑,是从唐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磨灭不清了。至于偏僻不在路边的石碑,都没来得及去看。第五段:补记泰山的自然景观译文: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溪水,也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什么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桐城派姚鼐记述。第二教时一、再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1、弄清第一段记述的顺序: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
8、其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讨论后明确:面线点。作者鸟瞰泰山采用由“面”到线再到“点”的写法:先写汶水和济水的分流,是面;再引出两水的分界线古长城,是线;然后以古长城作为参照物,点明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是点。这个“点”为下文叙述登山路线和观日出作好了铺垫。2、第二段记述登泰山的经过,叙写登泰山的艰难和到达山顶后所见的景物。弄清作者登山的路线(讨论后明确):南麓登山循中谷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3、第三段集中描写泰山日出的动人景象。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日出时景物的变化的?讨论后明确:时间顺序(待日出稍见须臾日出回看)4、第四段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写泰山的建筑和古迹,表现泰山的古老风貌。第五段介绍泰山
9、的自然景观。这是作者游山之后的总体印象。补记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什么好处?增加了泰山的人文内涵和景物特点,也使文章显得丰富深刻,体现了桐城派重考据的文风。二、本文写景十分优美,把这些文字找出来,读一读,回答问题这些文字美在何处?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描绘的?学生讨论后明确:(媒体显示)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着皑皑白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明烛天南”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作者纵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
10、,汶水、徂徕好象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的云雾好象飘带一样。这个比喻不仅把动态的物写成了静态,使人感受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皆若偻”这一比喻,不仅写出了西南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的雄峻,且赋予山峰以人的情感,形象而生动。三、集体朗读二三段,体会本文写景之美四、小声再读课文,谈谈本文艺术上的成功之处明确:1、抓住特征巧妙烘托:其级七千有余半山居雾若带然足下皆云漫又以“明烛天南”“白若”“绛皓驳色”等作侧面烘托,给人以想像,又生动有趣。 2、比喻拟人巧妙新奇:而皆若偻,苍山负雪,明烛天南3、语言简洁生
11、动:这篇文章全文只有八九百字,却充分表现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比如从京师到泰安,只用“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简洁生动地点出了季节、路程,并照应了第一段的古长城。又如写登山的情形,用“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不仅简洁,而且生动形象。最后一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最能体现这个特点,寥寥几句,就把它的多石、多松、冰雪覆盖的景色描写出来了。五、小结全文这篇山水游记,叙述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文章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象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能唤起人们对泰山的向往,使人们感受祖国山河的无限壮美。六、思考与练习:1、文章详写了登泰山的过程。根据文中线索,请你画出作者登山的路线图。“由南麓登”;然后是“循(中谷)以入”;最后是“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2、辨析下列多义词在句中的含义。阴:其阴,济水东流(山的北面)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阴天)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暗中,暗地里)。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开始)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当初)余始循以入(开始)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才)。【精品文档】第 4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