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活动方案——快乐家庭.doc
《青少年活动方案——快乐家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活动方案——快乐家庭.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青少年活动方案小组名称: 快乐家庭指导老师: 组 员:理 念:现在的青少年,真的很少与家长沟通。尤其是进入青春期后,交流更难了。很多青少年家长坦言,在孩子初中阶段,自己很少跟孩子聊天,尤其是父亲更缺乏主动与孩子聊天的意识。“我好像不怎么想和他坐下来一起聊天。我一和他聊天,他很甩大腕似的,我想你有什么好甩的,他有时候兴奋起来很兴奋,低沉起来很低沉。两个人交谈很困难。”一位父亲如是说。就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和社会进步规律而言.这种代际冲突是一种必然10到20岁的青少年最重要的的心理现象是:“自我意识的强化”急于独立渴望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们以苛刻的眼光审
2、视父母、社会,而社会发展带来的文化传递模式的转变使这种代际冲突更趋激烈。对于家长,很多家长忽略对孩子的成功教育。子女在犯错误或成绩不好时,很多家长往往对孩子批评训斥比较多。孩子难免会犯错误的,但如果家长反复多次的批评,会使孩子原来的内疚转变为不耐烦,很容易激发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与逆反行为。相反,对子女有时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家长却没有及时发现和鼓励,从而失去与孩子沟通的机会。有一位家长回忆曾经的亲子教育时,后悔不已,“搬到这里后,有时他在家的时候,我一回家,他听到我脚步声,就给我开门,把我的包拿过去,给我把鞋子拿好。我估计那时候他心情挺好的。现在我很后悔的,为什么不抓住他的这个优点,跟他沟通
3、,表扬他。当时想不到这些,回想起来,好多机会都浪费了。”有趣的是,有些家长在问及“你认为的理想的亲子关系是怎样的”这一问题时,大多数家长将“朋友”作为理想的标准。但如今,互联网的出现,使传统的父母文化权威受到挑战,父母不再是文化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与子女处在一个平等对话学习的位置上。但是他们往往不能接受“文化反哺”,并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与自己平等的个体,“朋友”关系难以建立。 这是令家长们普遍苦恼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了这次小组,与想要改变这种“代沟”问题的家长和青少年共同开设 “快乐家庭系列活动”。通过家长与孩子的互动,采取 “游戏分享”的方法,让家长学会和孩子作朋友.让孩子们在快乐中领悟
4、一些成长的道理。 理论架构:这个小组的对象,是10至20岁的少年及其家长。首先,关于个体如何朝向形成现实的自我接受和自我概念的自我成熟发展的过程中,埃里克森认为,个体从出生到死亡,要经历八个有顺序的个人成熟的发展阶段。与青少年有关的是第四阶段“勤奋对自卑”和第五阶段“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埃里克森研究指出,个体从婴儿向成人发展时面对的许多学习任务,都发生在这八个阶段里。这些任务每一个都必须得到满足后才会去发展和处理下一个。埃里克森在八个阶段的研究中提出学习任务一旦失败会产生的相应结果。对应在青少年年阶段经历的第四阶段和第五阶段,如果这两个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能力和 忠诚的美德。如果
5、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无能和性格的不确定性。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不仅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阶段性轨迹,又标明了不同年龄段存在的心理危机。而危机的解决方式取决于个体所依存的社会文化环境。依据理论,在这个阶段,家庭教育,环境影响成为少年发展所依存的社会文化环境中重要的因素,家长对青少年的态度、行为影响着少年的人格发展。此外,在小组的沟通技巧训练中,会较多使用行为治疗法,因为假设人的行为是学习得来的,并且是有规律可以预测的。因此,要透过准确的观察。加上此理论觉得行为是由环境和外界刺而决定,所以,如果一种行为出现后而能导致一种满足的后果,那种行为在日后继续出现的可能性便很高。正因为小组希望能
6、改善亲子间的沟通模式,而学习这些技巧的过程中,行为理论指出透过模仿学习、回馈及正面鼓励,是能逐步帮助学习和运用的。在社会学习理论中,班杜拉强调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某种行为受到赞赏或惩罚就可以得到强化。在小组内,工作员会较多运用强化和模仿。在正面增强方面,在提供沟通技巧训练后,若组员能在组中适当地运用,工作员便会当众给予该组员口头上的称赞,来加强这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目标及目的目标:促进家长和青少年的沟通,提升亲子关系,增进家庭和谐目的:1.通过各种亲子游戏,让青少年在娱乐中学会合作,在游戏中找到快乐,在关爱中体味亲情。 2.在活动过程中,增加青少年与家长的沟通,让他们互相了解内心的真实想法,进
7、一步加强和谐家庭,关爱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3.让家长与青少年意识到沟通缺乏会影响孩子与家长的关系,通过小组活动,让他们获得相应沟通技巧,学习在生活中运用技巧沟通,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增进家庭和谐。服务对象1. 资格:10到20岁的青少年及家长 2. 特点:希望消除代沟问题,改善或加强亲子关系的青少年及其家长3. 小组特征1. 性质:自愿成长性小组2. 节数: 四节3. 日期: 2009年6月17日-7月27日4. 时间:下午三点到四点半5. 地点:1234教室等桌椅可以活动的教室(可能因活动性质而改变)6. 人数:6对亲子(共12人)招募方法1. 在学校门口或周围小区内张贴宣传海报2.
8、联系相关的服务机构,邀请机构工作人员帮助联系合适对象3.在学校附近或学校周边的小区发宣传单每节活动计划 让你认识我 第一节活动内容日期及整节活动的时间:7月3日下午3:004:30 主题:初步认识个别活动时间地点目标内容所需物资(1)5分钟1508教室(或其他可以挪动桌椅的教室)让组员及工作员之间互相认识工作者自我介绍(包括姓名及在组中的角色)(2)15分钟让组员之间有初步认识组员自我介绍(包括姓名或称呼及对小组的期望等)(3)10分钟让组员说出自己对小组,对自己,以及其他小组成员的期望将提前准备好的心形纸片发给组员,让组员将自己的期望写在上面,共同贴在愿望树上彩纸3张。彩笔一盒(4)15分钟
9、深化组员之间认识,鼓励组员积极参加活动让相互熟悉,减少陌生与尴尬游戏拍七游戏从一人开始顺时针报数,当报到七或七的倍数时,此人以拍手代替说话,也就是拍手一下不能喊出数字,下一个人继续念下一个号码。待大家熟悉规则后,就增加拍手的频率,除了七和七的倍数,只要有七的数字就要拍手,例如:17。甚至数字加起来是七的倍数也要拍手,例如:34(5)10分钟让组员更清楚小组目的及内容,并澄清他们的疑问工作者介绍小组目的及内容(6)10分钟与组员一起订立小组规范以及奖惩制度,使她们对小组更有归属感及承担责任与组员一起订立小组规范,澄清小组内应有的秩序白纸一张笔12支(7)15分钟增进组员之间的了解和沟通使小组成员
10、很快能感受到小组的轻松和温馨的氛围游戏智慧三角形将小组成员分为三个小组,组员围成一个圆圈,然后戴上蒙眼布,工作者发每组一根绳子,一个小组成员拿着头,一个组员拿着尾,其余拿着绳子的中间。然后大家通过交流拉成一个三角形。其中,大家不能偷看,双手不能离开绳子,但是允许在绳子上移动。长绳三根眼布12个(8)10分钟让组员表达对这次聚会的感觉。让工作者明白他们对小组的看法和意见,使工作者能够更好的开展以后的活动。最后由工作者澄清小组目标邀请组员简单地说出对这次聚会的感受及意见让你发现我的好第二节活动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7月10日下午3:004:30主题:让青少年及家长了解自己,了解对方。让他们学会互相
11、挖掘对方的的优点 。个别活动时间地点目标内容所需物资(1)15分钟1508教室(或其他可以挪动桌椅的教室)促进组员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工作者及小组成员再一次自我介绍(包括姓名以及在小组中的角色等)无(2)25分钟激发小组成员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念,学会抓住机会,不轻易放弃。 帮助小组成员体验澄清自己的人生态度,了解他人的人生态度。帮助组员澄清自己的价值偏好和价值反差,从而认同其他小组成员的价值选择,使小组氛围成熟和谐过程。游戏价值拍卖工作者将列有拍卖品(如友情、健康、工作保证、理想婚姻、旅游爱情、高学位、子女等)的纸片发给每位组员,要求组员用自己所有的总金额(每个人100块),购买上列的价值。工作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少年 活动 方案 快乐 家庭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