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虚词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虚词ppt课件.ppt(6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熟记虚词18个的常见用法。二、熟记例句,比较用法异同。18个文言虚词个文言虚词 之、其、而、则、乃、以、于、为、因、乎、也、且、者、焉、所、何、若、与、 1 1、用作、用作代词代词,又分几种情况:,又分几种情况:(一)(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他们)、(他们)、“它它”(它们)。(它们)。(二)(二)指示代词,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表近指。可译为“这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通常作复指性定语。 如:之二虫,又何知。(如: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逍遥游)人非生而知之者。(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师说,代事理,作宾语
2、。),代事理,作宾语。)輮使之然也。(輮使之然也。(劝学劝学,代物,作兼语。),代物,作兼语。)如:如: 作作师说师说以贻之。(以贻之。(师说师说,代人,作宾语。),代人,作宾语。) 2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一)结构助词,(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名词)之间,可译为“的的”,有的可不译。,有的可不译。(二)结构助词,(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不译。用在被提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古之学者
3、必有师。(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师说) 如:夫晋,何厌之有?(如: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三)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三)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分句时,“之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的作用,可不译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译时也可省去。(五)(五)音节助词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调整音节的作用,的作用,无义,无义,译时应省
4、去。译时应省去。(六)结构助词,(六)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如:填然鼓之(如:填然鼓之(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师说)如:蚓无爪牙之利(如:蚓无爪牙之利(劝学劝学) 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五人墓碑记五人墓碑记)例、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例、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的一组是A.奸吏成奸吏成其其私,然无所惩艾私,然无所惩艾 秦有余力而制秦有余力而制其其弊弊B.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之名名 欲勿予,
5、即患秦兵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之来来C.因因至公车刺取,知虏入云中、代郡至公车刺取,知虏入云中、代郡 府吏闻此变,府吏闻此变,因因求假暂归求假暂归D.召丞相、御史,问召丞相、御史,问以以虏所入郡吏虏所入郡吏 王尝语庄子王尝语庄子以以好乐,有诸好乐,有诸2005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全国全国3)8.B 1.1.用作用作代词代词,又分几种情况:,又分几种情况: (一)(一)第三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常用在。可代人、代事物,常用在名词之前,表示领属性关系,可译为名词之前,表示领属性关系,可译为“他的他的”、 “它的它的”(包括复数)。(包括复数)。(二)(二)第三人称代词第三
6、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相当于。一般代人,相当于“他、她、他、她、它(们)它(们)。” ” 如: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其:他们的。)如: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其:他们的。)如:如:杳不知其所之也。(其:它们)杳不知其所之也。(其:它们)2.2.其其 (三)活用为(三)活用为第一人称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意译为“我的我的”或或“我(自己)我(自己)”。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指南录。(四)(四)指示代词,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表远指。可译为 “那那”“”“那那个个”“”“那些那些”“”“那里那里”。(五)(五)指示
7、代词指示代词,表示,表示“其中的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后面多为数词。 如:怀其璧。(其:那块)如:怀其璧。(其:那块)则或咎其欲出者。(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游褒禅山记)如如: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石钟山记)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六)(六)指示代词,指示代词,表近指。指示人、事、物,相当表近指。指示人、事、物,相当于于“这这”之类的词。之类的词。 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2.2.用作用作副词副词。放在。放在句首句首或或句中句中,表示测度、反诘、,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
8、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合,视情况可译为译为“大概大概”“”“ 难道难道”“”“ 还还是是”“”“ 可要可要”等,或省去。等,或省去。3.3.用作用作连词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句首,表假设表假设,可译为可译为“如果如果”;表;表选择选择,可译为,可译为“是是还还是是”。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故哉?(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故哉?(送东阳马生序送东阳马生序表表假设。)假设。)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天之苍苍,其
9、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亦若是则已矣。逍遥游逍遥游如:其皆出于此乎?(如:其皆出于此乎?(师说师说表测度。)表测度。) 吾其还也!(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表婉商。)表婉商。) 1.1.用作用作连词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一)并列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劝学) (二)(二)递进递进关系。可译为关系。可译为“并且并且”或或“而且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劝学) (三)(
10、三)承接承接关系。可译为关系。可译为“就就”、“接着接着”,或不译,或不译。如: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如: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劝学劝学) (四)(四)转折转折关系。可译为关系。可译为“但是但是”、“却却”。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劝学) (五)(五)假设假设关系。可译为关系。可译为“如果如果”、“ 假如假如”。如:如: 而吾蛇尚存,则驰然而卧。(而吾蛇尚存,则驰然而卧。(捕蛇者说捕蛇者说) (六)(六)修饰修饰关系,即关系,即连接状语连接状语。可不译可不译。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劝学)3.3.而而 2.用作用作代词代词。只用作
11、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通通“尔尔”,译为译为“你的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你”。 如:而母立于兹。如: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项脊轩志)3.复音复音虚词虚词“而已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相当于“罢了罢了”。 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师说说)与“而”有关的几个词语 1、而况、而况何况何况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况石乎! 2、而已、而已罢了罢了 3、而已、而已才,方才才,方才 臣
1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陈情表陈情表1.用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用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一)表示承接承接关系。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关系。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就”“”“ 便便”。如:如: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劝学)(二)表示(二)表示假设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前一分句,引出,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假使”、“ 如果如果”;有的;有的用
13、于用于后面的分句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于“那么那么”、“ 就就”。如: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如: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捕蛇者说说) 4.则(三)表示(三)表示并列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则”连用连用,每个,每个“则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是并列关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表示两个词之间)。可译为系(不是表示两个词之间)。可译为“就就”,或不译或不译。如:位卑则足羞,官盛则
14、近谀。(如: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师说) (四)表示(四)表示转折、让步转折、让步关系。表示意思有转折时,关系。表示意思有转折时,“则则”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译为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译为“可是可是”“”“ 却却”;表示姑且承;表示姑且承认一件事,预备下句转入正意时,认一件事,预备下句转入正意时,“则则”字用在前一分句,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可译为“虽然虽然”、“ 倒是倒是”。如: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如: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师说) 其室则迩,其人甚远。(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经诗经. .东门之东门之) 4.则 2.用作用作副词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用在判断句中
15、,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认作用,可译作“是是”“”“ 就是就是”。例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例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岳阳楼记记)1.用作用作副词副词。(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译为)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译为于是、于是、就就。如:如:良乃入,具告沛公。良乃入,具告沛公。(2)才、这才才、这才。 如:如: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译为)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译为竟然、却、反而竟然、却、反而如:如: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师说)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16、,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4)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只”“仅仅”等等如: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如: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项羽本纪纪)5.乃 2.2.用作用作代词代词。(1 1)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你的”;也作主语,;也作主语,译为译为“你你”。不能作宾语。不能作宾语。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
17、游示儿示儿)(2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这样” ” 。如: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如: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齐桓晋文之事3.3.用用在判断句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是”“ ”“ 就是就是”等。等。如:如: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报任安书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报任安书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秋声赋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秋声赋5.乃 “乃”的几个固定词语 1、【无乃无乃】表猜测,译为表猜测,译为“恐怕恐怕”。如:无乃尔是过与?(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
18、臾)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报任安书安书) 2、 【乃尔乃尔】译为译为“这样这样”。如: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如: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1.用作用作介词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视情况译为“用用”“”“拿拿”“”“凭借凭借”“”“依据依据”“”“按照按照”“”“用用(凭)什么身份(凭)什么身份”等等。如: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如: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9、(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五人墓碑五人墓碑记记) (2)起)起提宾作用提宾作用,可译为,可译为“把把”。如: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如: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廉颇蔺相如列传传) 6.以 (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可译为“因因”“”“由于由于”。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4)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用法同“于于”,可
20、译为,可译为“在在”“”“ 从从”。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至于泰安。(登泰山记登泰山记)(5)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用法同“与与”,可译为,可译为“和和”“”“跟跟”;有时可译为有时可译为“率领率领”“”“带领带领”。如:(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如:(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信陵君窃符救赵)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指南录后序)2.用作用作连词连词。用法和。用法和“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
21、关系。折关系。 (1)表示)表示并列或递进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而”“”“ 又又”“”“ 而而且且”“”“ 并且并且”等,或者省去。等,或者省去。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游褒禅山记)(2)表示)表示承接承接关系,关系,“以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可译为“而而”或省去。或省去。例如:余与四人拥火以入例如: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游褒禅山记) (3)表示)
22、表示目的关系目的关系,“以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 来来”“”“ 用来用来”“”“ 以致以致”等。等。如:作如:作师说师说以贻之。(以贻之。(师说师说) 敛赀财以送其行。(敛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五人墓碑记)(4)表示)表示因果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因为为”。如: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如: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信陵君窃符救赵窃符救赵)(5)表示)表示修饰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
23、可译为“而而”,或,或省去。省去。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归去来辞)3.3.动词,动词,以为,认为以为,认为。如:皆以美于徐公。如:皆以美于徐公。4 4、复音虚词复音虚词“以是以是”“ ”“ 是以是以”,相当于,相当于“因此因此”,引出事理,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发展或推断的结果。如: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如: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五人墓碑记五人墓碑记)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报任安书报任安书)5 5、【固定词组固定词组】以是、是以、以为、无以、何以。以是、是以、以为、无以、何以。1、“于于”
24、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1)在,从,到在,从,到如:乃设九宾礼如:乃设九宾礼于于庭。庭。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青,取之青,取之于于蓝,而青于蓝。蓝,而青于蓝。劝学劝学从径道亡,归璧从径道亡,归璧于于赵。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2)“在在方面方面”、“在在中中”如:苟全性命如:苟全性命于于乱世,不求闻达乱世,不求闻达于于诸侯。(诸侯。(出
25、师表出师表在在中)中) 7.7.于于 (3)由于)由于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4)向、对、对于)向、对、对于 (5)与、跟、同)与、跟、同 (6)表时间)表时间 (7)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比”,有时可译,有时可译为为“胜过胜过”。如:良曰:如:良曰:“长于臣。长于臣。”(鸿门宴鸿门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劝学)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 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五人墓碑记) 3.放在动
26、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被”,有时动,有时动词前还有词前还有“见见”“”“ 受受”等字和它相应。等字和它相应。如: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如: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五人墓碑记)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4.复音虚词复音虚词“于是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于是”不完全相同。不完全相同。(一)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一)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汉也这样用。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汉也这样用
27、。 如如: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五人墓碑记人墓碑记) (二)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二)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或补语。可根据“于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在这”“”“从从这这”等。等。 如如: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职业上在这职业上”捕蛇者说捕蛇者说) 8.8.为为 一、动词(实词)一、动词(实词)1、有、
28、有“做做”“”“作为作为”“”“充当充当”“”“变成变成”“”“成为成为”等义,等义,翻译比较灵活。翻译比较灵活。卒相与欢,卒相与欢,为为刎颈之交。(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冰,水冰,水为为之,而寒于水。(之,而寒于水。(劝学劝学2、以为,认为、以为,认为。此亡秦之续耳。窃此亡秦之续耳。窃为为大王不取也(大王不取也(鸿门宴鸿门宴)3、判断词,是。、判断词,是。如今人方如今人方为为刀俎,我刀俎,我为为鱼肉。(鱼肉。(鸿门宴鸿门宴) 二、介词二、介词1.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 (一)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一)表示动作、行为的对
29、象。可译为“向、对向、对” 等。等。如:此中人语云:如: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桃花源记) (二)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二)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替、给”等。等。如: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如: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鸿门宴) 公为我献之。(公为我献之。(鸿门宴鸿门宴) (三)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三)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着”、“为了为了”。 如: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如: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货殖列传序)传序) (四)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四
30、)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因为”“”“由由于于”。如: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如: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荀子天天论论) (五)表示被动关系。有时跟(五)表示被动关系。有时跟“所所”结合,构成结合,构成“为为所所”或或“为为所所”。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鸿门宴) 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前面有疑问代词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可译为跟它呼应。可译为“呢呢”?如:如今人方为刀俎如:如今人方为刀俎何辞为?(何辞为?(鸿门宴鸿门宴) 9.9.因因 一、介词一、介词1.趁机趁机 不如不如因因而厚
31、遇之而厚遇之 因因击沛公于坐。(击沛公于坐。(鸿门宴鸿门宴)2.凭借凭借 因因人之力而蔽之,不仁人之力而蔽之,不仁3.通过,经由通过,经由 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鸿门宴鸿门宴)4.依照,根据。依照,根据。 善战者善战者因因其势而利导之。其势而利导之。5、因为,由于。因为,由于。 恩所加,则思无恩所加,则思无因因喜以谬赏。(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书谏太宗十思书)二、副词,二、副词,表承接表承接 于是于是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 10.10.乎乎 一、用作一、用作介词介词,相当于,相当于于于,在文中有不同,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的翻译。 (乎:于)(乎
32、:于)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醉翁亭记 (乎:在)(乎:在) 相与枕藉相与枕藉乎乎舟中舟中 (前一个(前一个“乎乎”:在;后一个:在;后一个“乎乎”:比比。)。)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乎吾吾? 师说师说 (乎:对。)(乎:对。)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乎己。(己。(劝学劝学)二、助词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吗呢呢。 几寒乎?欲食乎?(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项脊轩志)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吗”、“呢呢”。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吾师道
33、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师说)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吧。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啊呀呀等。等。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鸿门宴)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乎始始始得始得西山宴游记西山宴游记 6、可作词尾,译为、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的样子”“”“地地”。 浩浩浩浩乎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如冯虚御风,而不
34、知其所止;飘飘乎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赤壁赋)11.11.也也 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 1.表示判断语气的。表示判断语气的。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也。(。(师说师说)2.表示肯定语气的。表示肯定语气的。如: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如: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也。(。(鸿门宴鸿门宴) 3.表示疑问语气的。表示疑问语气的。如:而问客曰:如: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何为其然也也?”4.表示感叹语气的。表示感叹语气的。如: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如: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也! 而徒
35、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也!5.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如:师道之不传如:师道之不传也也久矣。(久矣。(师说师说) 12.且1.用作连词。用作连词。 “且且”表示递进关系表示递进关系如如: : 且尔言过矣?且尔言过矣? 并列关系。并列关系。如如: :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有时相当于有时相当于“尚且尚且”,先让步,后推进一层。,先让步,后推进一层。如如: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鸿门宴) 古之圣人,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犹且从师而问
36、焉(师说师说) 2.用作副词。用作副词。 相当于相当于“将将”“”“将要将要”,“暂且暂且”“”“姑姑且且”。如如: :彼且恶乎待哉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逍遥游) 13.13.者者助词。助词。一、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一、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如:如:假舟楫者假舟楫者/假舆马者假舆马者 劝学劝学)二、放在后置的定语这后,相当于二、放在后置的定语这后,相当于“的的”。如: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如: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五人墓碑记)三、三、 “者者”有时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助作用,可不译。有时放在时间词
37、之后,起语助作用,可不译。如: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如: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鸿门宴)四、四、“者者”有时放在数词后边,可译为有时放在数词后边,可译为“个个”“”“样样”之类。之类。如: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如: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之战赤壁之战) 14.14.焉焉 (一)兼词。(一)兼词。 1、相当于、相当于“于之于之”、“于此于此”、“于彼于彼”。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劝学)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在这件事情上)者也。(在这件
38、事情上)者也。 2、相当于、相当于“于何于何”。译为。译为“在哪里在哪里”“”“从哪里从哪里”。 且焉置土石?(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愚公移山) 正确语序:且置土石焉?正确语序:且置土石焉? (二)(二) 代词。相当于代词。相当于“之之”。 犹且从师而问焉。(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师说) (三)疑问副词:哪里,怎么。(三)疑问副词:哪里,怎么。 焉用亡郑以陪邻焉用亡郑以陪邻 割鸡焉用牛刀(割鸡焉用牛刀(论语论语) (四)语气词。(四)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六国论)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
39、顿,相当于、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也”。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赤壁赋) 3、作词尾,相当于、作词尾,相当于“然然”,译为,译为“的样子的样子”“”“地地”。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阿房宫赋)15.15.所所 1、助词。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助词。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所”字结构。字结构。“所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表示“所所的人的人”、“所所的事物的事物”、“所所的情况的情况”等。等。如:较秦之所得如
40、:较秦之所得/ /诸侯之所亡诸侯之所亡2.在有些句子中,在有些句子中,“为为”和和“所所”呼应,组成呼应,组成“为为所所”的格式,表示被动。的格式,表示被动。如:如: 为巡船所物色为巡船所物色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3.复音虚词复音虚词“所以所以”。“所所”和和“以以”连用,文言中也连用,文言中也常见。用法主要有两种:常见。用法主要有两种:1)表示原因。)表示原因。如: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如: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廉颇蔺相如列传颇蔺相如列传)2)表示手段或凭借。)表示手段或凭借。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
41、解惑也。(师说师说) 16.16.何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哉也也,可译为,可译为为什为什么么什么原因什么原因。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六国论)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此种情况下一般为宾语前置句,、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此种情况下一般为宾语前置句,可译为可译为哪里哪里什么什么。 何何为其然也为其然也 而又而又何何羡乎羡乎 大王来大王来何何操?(操?(鸿门宴鸿门宴) 3
42、、作定语,可译为、作定语,可译为什么什么。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琵琶行)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二)用作疑问副词。(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为什么么怎么怎么。 何竟日默默在此何竟日默默在此 (项脊轩志项脊轩志) 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怎么多多么么怎么这样怎么这样。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
43、衰也!(伶官伶官传序传序) 【何如何如】【】【奈何奈何】【】【若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样”“”“怎么办怎么办”“”“为什么为什么”。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何如(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何如哉(哉(五五人墓碑记人墓碑记) 沛公大惊,曰:沛公大惊,曰:为之为之奈何奈何?(鸿门宴鸿门宴) 奈何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阿房宫赋) 【何以何以】即即“以何以何”,介宾短语,根据,介宾短语,根据以以的不同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
44、拿什么凭什么凭什么等。等。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君何以何以知燕王?知燕王? 籍籍何以何以至此至此 【何乃何乃】译为译为“怎能怎能” 阿母谓府吏:阿母谓府吏:何乃何乃太区区(太区区(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17.17.若若 1.用作代词。用作代词。 (一)表对称,相当于(一)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你们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你的”。如:若毒之乎?(如:若毒之乎?(捕蛇者说捕蛇者说你)你) 若入前为寿若入前为寿(二)表近指,相当于(二)表近指,相当于“这这”“”“这样这样”“”“如此如此”。如: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如: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45、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齐桓晋文之事文之事) 2.用作连词。用作连词。 (一)表假设,相当于(一)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如果”“”“假设假设”等等. 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烛之武退秦师师) (二)表选择,相当于(二)表选择,相当于“或或”“”“或者或者”。 如: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如: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汉书书高帝纪高帝纪)3.用作动词。相当于用作动词。相当于“好像好像”、“似乎似乎”。如:其翼若垂天之云如:其翼若垂天之云“若若”和和“夫夫”“”“至至”结合,组成结合,组成“若夫若夫”“”“至若至若”,放,放在一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可译
46、为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可译为“至于至于”如: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如: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18.18.与与一、连词。和,跟,同。一、连词。和,跟,同。如: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如: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二、介词。二、介词。1、“跟跟”、“同同”如: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如: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欲与草木而争荣?欲与草木而争荣?秋声赋秋声赋2“替替”、“为为”如:陈涉少时,常与人佣耕。(如:陈涉少时,常与人佣耕。(陈涉世家陈涉世家) 3、比,和、比,和比较。比较。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较秦之所得,
47、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六国论论) 三、动词三、动词 1、给予,授予。、给予,授予。 则与一生彘肩(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鸿门宴) 2、结交,亲附。、结交,亲附。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六国论) 4、参加,参与、参加,参与。 骞叔之子与师。(骞叔之子与师。(骞叔哭师骞叔哭师) 5、赞许,同意。、赞许,同意。 吾与点也。吾与点也。 四、通假。通四、通假。通“欤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 无乃尔是过与(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 【孰与孰与】【】【与与孰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跟比较,哪一个比较,哪一个” 沛公曰: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鸿门宴)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孰若孰若】【】【与其与其孰若孰若】表示选择(舍前取后),表示选择(舍前取后),译为:译为:“哪如哪如”“”“与其与其哪如(不如)哪如(不如)”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冯婉贞) 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童区寄传童区寄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