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学习指导百卷书数理学科 奇妙故事大世界B.pdf
《中小学生学习指导百卷书数理学科 奇妙故事大世界B.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生学习指导百卷书数理学科 奇妙故事大世界B.pdf(17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Learning materials?美妙的数学长期以来,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是:一些同学视数学如畏途,兴趣淡漠,导致数学成绩普遍低于其他学科。这使一些教师、家长乃至专家、学者大伤脑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任何事物,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学习钻研的动机。兴趣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对数学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体会到蕴含于数学之中的奇趣和美妙。一个美学家说:“美,只要人感受到它,它就存在,不被人感受到,它就不存在。”对数学的认识也是这样。有人说:“数学真枯燥,十个数字来回转,加、减、乘、除反复用,真乏味!”有人却说:“数学真美好,十个数字颠来倒,变化无穷最奇妙!”认为枯燥,是对数学的误解;感到
2、了兴趣,才能体会到数学的奥妙。其实,数学确实是个最富有魅力的学科。它所蕴含的美妙和奇趣,是其他任何学科都不能相比的。尽管语文的优美词语能令人陶醉,历史的悲壮故事能使人振奋,然而,数学的逻辑力量却可以使任何金刚大汉为之折服,数学的浓厚趣味能使任何年龄的人们为之倾倒!茫茫宇宙,浩浩江河,哪一种事物能脱离数和形而存在?是数、形的有机结合,才有这奇奇妙妙千姿百态的大千世界。数学的美,质朴,深沉,令人赏心悦目;数学的妙,鬼斧神工,令人拍案叫绝!数学的趣,醇浓如酒,令人神魂颠倒。因为它美,才更有趣;因为它有趣,才更显得美。美和趣的和谐结合,便出现了种种奇妙。这也许正是历史上许许多多的科学家、艺术家,同时也
3、钟情于数学的原因吧!数学以它美的形象,趣的魅力,吸引着古往今来千千万万痴迷的追求者。一、数学的趣味美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触角的每一次延伸,都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数学的趣味美,体现于它奇妙无穷的变幻,而这种变幻是其他学科望尘莫及的。揭开了隐藏于数学迷宫的奇异数、对称数、完全数、魔术数的面纱,令人惊诧;观看了数字波涛、数字漩涡令人感叹!一个个数字,非但毫不枯燥,却生机勃勃,鲜活亮丽!根据法则、规律,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演化出的各种神机妙算、数学游戏,是数学趣味性的集中体现,显示了数学思维的出神入化!各种变化多端的奇妙图形,赏心悦目;各种扑朔迷离的符形数谜,牵魂系梦;图形式题的巧解妙算,启人心扉,令
4、人赞叹!Learning materials?魔幻迷题,运用科学思维,“弹子会告密”、“卡片能说话”,能知你姓氏,知你出生年月,甚至能窥见你脑中所想,心中所思真是奇趣玄妙,鬼斧神工。面对这样一些饶有兴味的问题,怎能说数学枯燥乏味呢?二、数学的形象美黑格尔说:“美只能在形象中出现。”谈到形象美,一些人便联想到文学、艺术,如影视、雕塑、绘画等等。似乎数学中的数与形只是抽象的孪生兄弟。其实不然。数学是研究数与形的科学,数形的有机结合,组成了万事万物的绚丽画面。数字美:阿拉伯数字的本身便有着极美的形象:1字像小棒,2字像小鸭,3字像耳朵,4 字像小旗瞧,多么生动。符号美:“= ” (等于号)两条同样长
5、短的平行线,表达了运算结果的唯一性,体现了数学科学的清晰与精确。“”(约等于号)是等于号的变形,表达了两种量间的联系性,体现了数学科学的模糊与朦胧。“”(大于号)、“”(小于号),一个一端收紧,一个一端张开,形象的表明两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 (大、中、小括号)形象地表明了内外、先后的区别,体现对称、收放的内涵特征。线条美:看到“”(垂直线条),我们想起屹立街头的十层高楼,给我们的是挺拔感;看到“”(水平线条),我们想起了无风的湖面,给我们的是沉静感;看到“”(曲线线条),我们想起了波涛滚滚的河水,给我们的是流动感。几何形体中那些优美的图案更是令人赏心悦目。 e w l M V I M A
6、G E , M V I M A G E , ! r d 0 0 0 0 2 3 _ 0 0 0 3 _ 0 1 . b m p 三角形的稳定性,平行四边形的变态性,圆蕴含的广阔性都给人以无限遐想。脱式运算的“收网式”变形以及统计图表,则是数与形的完美结合。我国古代的太极图,把平面与立体、静止与旋转,数字与图形,更作了高度的概括!三、简洁美数学科学的严谨性,决定它必须精练、准确,因而简洁美是数学的又一特色。数学的简洁美表现在:Learning materials?1 . 定义、规律叙述的高度浓缩性,使它的语言精练到“一字千金”的程度。质数的定义是“只有 1 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的数”,若丢掉“只”字
7、,便荒谬绝伦;小数性质中“小数末尾的 0 ”中的“末尾”若说成“后面”,便“失之千里”。此种例证不胜枚举。2 . 公式、法则的高度概括性。一道公式可以解无数道题目,一条法则囊括了万千事例。三角形的面积= 底高2 。把一切类型的三角形(直角的、钝角的、锐角的;等边的、等腰的、不等边的)都概括无遗。“数位对齐,个位加起,逢十进一”把 2 0 以内、万以内、多位数的各种整数相加方法,全部包容了进去。3 . 符号语言的广泛适用性。数学符号是最简洁的文字,表达的内容却极其广泛而丰富,它是数学科学抽象化程度的高度体现,也正是数学美的一个方面。a + b = b + a a b c = a c b = b
8、c a 其中 a ,b ,c 可以是任何整数、小数或分数。S = 1 / 2 ( a + b ) h ,适用于各种形状梯形面积的求解。a bababab=11,表达了乘与除相互转化的关系 反映了事物的对立统一。R2- r2= (R + r )(R - r ),环形面积的多解性便富含其中。rrrrr2222222222257%,=():则表明圆中方 剪去部分与正方形面积间的固有联系。所以,这些用符号表达的算式,既节省了大量文字,又反映了普遍规律,简洁,明了,易记。充分体现了数学语言干练、简洁的特有美感。四、对称美对称是美学的基本法则之一,数学中众多的轴对称、中心对称图形,幻方、数阵以及等量关系都
9、赋予了平衡、协调的对称美。略举几例:算式:2 3 = 4 6X + 5 = 1 7 - 9数阵:数学概念竟然也是一分为二的成对出现的:“整分,奇偶,和差,曲直,方圆,分解组合,平行交叉,正比例反比例显得稳定、和谐、协调、平衡,真是奇妙动人。图形:Learning materials?数学中蕴含的美的因素是深广博大的。数学之美还不仅于此,它贯穿于数学的方方面面。数学的研究对象是数、形、式,数的美,形的美,式的美,随处可见。它的表现形式,不仅有对称美,还有比例美、和谐美,甚至数学的本身也存在着题目美、解法美和结论美。上述这些只是浮光掠影的点点滴滴,然而,也足见数学的迷人风采了。打开这本书,如同进入
10、一个奇妙世界,呈现眼前的尽是数、形变幻的奇妙景观,一个个“枯燥”的数字活蹦乱跳地为你作精彩表演,一个个“抽象”的概念娓娓动听地向你讲述生动的故事。它揭示了隐藏于深层的数学秘密,展示了数学迷宫的绚丽多彩。数的变幻,形的奇妙,有的令你追根究底,有的令你流连忘返,有的令你惊讶感叹,有的令你拍案叫绝走进这个奇妙世界,必将如咀嚼一枚橄榄果,品尝到数学的浓浓趣味,感受到数学王国神异奇妙,从而使我们眼界大开。你将惊呼:“哇!数学原来是这么有趣啊!”Learning materials?奇妙数学大世界Learning materials?魔幻迷题 世界短跑冠军真的追不上乌龟吗? 魔幻迷题 自然数是一个蕴藏无限
11、奥秘的海洋,它既有音乐数、魔术数、奇异数之类各具“个性”的成员,也能通力合作联手并肩,排成奇妙的数阵、幻方。更加奇特的是,数学还能以它自身的力量,形成种种迷人的魔幻。魔幻迷题便是用数学知识表演的魔术,它以数学知识为外衣,引诱人们一步步坠入迷宫,使一个个“不可能”成为“事实”。尽管十分怪异,却又无法否认。它能证明:1 = 2 ,2 = 3 = 8 。甚至证明:任何数加上 1 后还得任何数。它还证明:梯形上底= 下底;大圆周= 小圆周。其实,2 就是 2 ,3 就是 3 ,2 与 3 绝不相等。使 2 变成 3 ,是在演化的过程中掺了假!掺假的方法很隐秘,很巧妙,只有对数学的公式、定律、性质非常熟
12、悉的人,并且十分精细地观察每一步的演化依据,才能及时发现其中破绽。数字魔幻的演化过程,常常利用“0的特性”迷惑他人,故意把特殊性与一般性糅合一起,使粗心大意者在不知不觉中,按照表演者的思路,误入迷途。数的魔幻反映在形体上,就是形的魔幻。形的魔幻,有的利用人们的视觉错误,用具体物体证明不可能的存在,如:1 0 = 9 ,5 0 = 4 8 = 4 9 ,有的故意将图画错,而后将错就错,按照错误的根据进行证明,从而得出令人意外的结论。有的利用诡辩,偷梁换柱,把他人的思路引入歧途,最终令人昏头转向,真假难辨;有的看似不可能,却是真实的存在,它利用高深的知识( 如拓扑学) 使问题获解。只是暂时我们还不
13、能理解罢了。形的魔幻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与数的魔幻相比,更加有趣,更加奇妙迷人!魔幻迷题令人信服地表明:数学,的的确确是一门极富魅力十分有趣而又引人入迷的学科,它的威力大到能使“不可能”成为“事实”。 1 . 和= 积 和等于积,是说一个数与它自身的和等于它自乘的积。有人说:“不可能!”有人说: “只有 0 + 0 = 0 0 ,2 + 2 = 2 2 。”有人说: “这样的数多得很!可以写成一个万能公式。”你认为存在这样的公式吗?解:具备这种特点的数,确实多得很!设 A 为任一自然数,可列出如下方程:AAxAAx+=Learning materials?将方程两端都乘以 x ,得:A
14、x + A = A AA x = A A - A xA AAAXA AA=() 1X = A - 1将 A - 1 代入原方程:AAAAAA+=11如果 A = 8 ,则:88818881+=887887917917+=证明这个公式是正确的。 2 . 2 = 1 有人这样证明:设:a = b则 a2= a a = b b = a b也即:a2= a b在等式两边减去 b2,得:a2- b2= a b - b2( a + b ) ( a - b ) = b ( a - b )在等式两边同除以 a - b ,得:a + b = b因为:a = b ,a + b = b 也即 b + b = b所以
15、:2 b = b等式两边有同除以 b ,得:2 = 1奇迹出现了!你能找出证明过程中的错误吗?解:表面上看,证明过程中逻辑性很强,每演化一步都持之有据,对等式的性质也很熟练,似乎无懈可击。但细致的推敲一下,便可发现表演者在证明中故意把特殊性当作一般性运用了。因为,既然假设 a = b ,则 a - b = 0 。等式两边同乘以或同除以一个数,必须“0除外”,等式才能保持“仍Learning materials?相等”的特性。证明中,将式两边同除以“a - b ”,而 a - b = 0 ,0 是不能作除数的!正因为用 0 ( 即 a - b ) 去作除数,才出现了 2 = 1 的荒谬结果。 3
16、 . 1 = 3 有人这样证明: 设 a = b则:a b b = a a a也即:a b2= a3在等式两边同减去 b3,得a b2- b3= a3- b3b2( a - b ) = ( a - b ) ( a2+ a b + b2)在等式两端同除以( a - b ) ,得:b2= a2+ a b + b2 a = b 上式也可为:b2= b2+ b2+ b2即:b2= 3 b2。等式两端同除以 b2,即得:1 = 3又是一个令人惊奇的结果。1 怎么会与 3 相等呢?还需在推导过程中找毛病。解:这题问题仍出在等式两边同除以( a - b ) 这个环节上!因为,既然设 a = b ,那么 a
17、- b = 0 ,而 0 是不能作除数的。 4 . 2 = 8 设有一方程为:2 x - 4 = 8 x - 1 6将此方程变化为:2 ( x - 2 ) = 8 ( x - 2 )将等式两边同除以( x - 2 ) ,即得:2 = 8这也是个荒唐的结果。但是,它的证明方法错在何处呢?解:上述证明过程又是在等式两边除以同一个( x - 2 ) 。那么,其中的 x是多少呢?从方程 2 x - 4 = 8 x - 1 6 可以求出 x 的值。即:2 x - 4 = 8 x - 1 68 x - 2 = 1 6 - 46 x = 1 2x = 2x = 2 ,则 x - 2 = 2 - 2 = 0
18、,原来又是 0在作怪!在等式两边同除以( x - 2 ) ,也即用 0 去除等式的两端,问题就出在这里。 5 . 2 = 3Learning materials? 写一等式:,再在等式两边都加上并变化4- 10 =9- 15522 ,等式:4 - 1 0 = 9 - 1 5410529155222+=+222525232352522222+=+这样变化后,恰符合两数差的平方公式。即:25235225235222=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便得:522 = 3本题没有用 0 去除等式两边的数,却仍然出现 2 = 3 的荒谬结果,错误原因又是什么呢?解:本题需涉及到中学的数学知识。它的错误在于,将等式2
19、5235222= 开平方后仍误认为等式成立。其实,而。前者结果是负数,2521235212= = +而后者结果是正数。虽然它们平方后的数值是相等的,却不能表明它们原来的数值也是相等的。 6 . n + 1 = n 若 n 为任意自然数,则( n + 1 )2符合两数和平方公式:( n + 1 )2= n2+ 2 n + 1在此等式两边同加 - ( n + 1 ) ( 2 n + 1 ) + 1 / 4 ( 2 n + 1 ) 2 ,得:(n+1) - (n +1)(2n+1) +14(2n +1)n222+nnn()()2114212即,()()()nnnn+=+11221122122两边同时
20、开平方,得:Learning materials?()()()()()nnnnnnnn+=+ +=11221122111221122122等式两边同加,便得:12(2n +1)n + 1 = n这岂不成了:任意一个自然数加上 1 以后,仍是原来的自然数么?当然是违背常理的,但是错在哪儿呢?解:问题也是发生在等式两边开平方的环节上。我们知道:左边的根式中恒有()()nn+112212(n+1) -12(2n +1)0所以,()()()()nnnn+=+11221112212右边的根式中恒有nn+12212()n-12(2n +1)0这样,按照算术平方根的概念:nnnn+=+122112212()
21、()所以:n+1-12(2n +1) =(2n +1)- nn+1=12(2n +1) +12(2n +1) - n12n + 1 = 2 n + 1 - nn + 1 = n + 1这题涉及中学数学知识,目前或许有困难。但是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会逐渐理解的。从中读者可以体会到:随着数学知识的扩展,魔幻变化的内容也越加丰富。 7 . 8 = 7 表演者拿出一张纸,纸上画着 8 个孩子在跳舞:表演者又在纸上画了两条线,将纸剪成了三块,并一块一块的展示给观众。接着,表演者又把三块纸重新拼合起来。Learning materials?众人再一看,图上原来明明是 8 个演员,现在却只有 7 个了!表演者说
22、:“这个事实,说明 8 与 7 也是相等的。”人们奇怪:为什么失踪了一个演员呢?解:这题的关健是所画的两条线,剪开后再重新拼合,有一位演员身体重叠了,本来是两个人合成了一个人,因而 8 变成了 7 ! 8 . 4 9 = 4 8 = 5 0 表演者拿出一个边长 7 厘米的正方形纸板,要观众求出它的面积。这么简单的问题,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边长边长= 4 9 平方厘米。接着,表演者在图上画了几道线( 如图) 并沿线将图剪开,这样共剪成了5 块。表演者说:“这纸,还是原来的那张纸。”说着,把剪成的纸片一块一块的展示给人们看。接着,他又重新把纸片拼合了起来。众人不禁大吃一惊:正方形的中间竟空出了一平方
23、厘米!这样,若仍按原正方形算,剪开后一点纸屑也没丢,新图形的面积就是:( 4 9 + 1 = ) 5 0 平方厘米了!但是, 原来的正方形面积是 4 9 平方厘米, 从图中可知边长仍是 7 厘米呀,这样,图形的实际面积又成了:( 4 9 - 1 ) = 4 8 平方厘米了!这岂不是说:4 9 = 4 8 = 5 0 么?真使人捉摸不透!解:其实,剪开后拼成的图,并不是真正的正方形,而是一个长方形,长比宽多厘米,只是肉眼看不出来罢了!17在划线剪开时,表演者便选准了部位( 如图) :这样的图形,虽然宽仍是原来的 厘米,长却是厘米了。7717因而,新拼的图形围成的面积实际是:7177 = 50()
24、2厘米若去掉中间空下的 1 平方厘米,纸片的实际面积仍是 4 9 平方厘米。 9 . 6 4 = 6 5 表演者拿出一个 8 8 方格的纸片。因此纸片上共有 8 8 = 6 4 个方格。表演者又在纸片上画了几道线( 如图) ,并沿线将纸剪开成 4 片。Learning materials?然后,又将 4 块纸片重新拼成一个长方形,要求观众再计算一下长方形的面积。大家一看,新拼成的长方形,长有 1 3 格,宽是 5 格。这样,新图形的面积共有:1 3 5 = 6 5奇怪,还是原来的那张纸,6 4 格却变成了 6 5 格!难道 6 4 = 6 5 ?解:这道题的奥秘与上题相似,实际纸的面积没有变化
25、,仍是 6 4个方格。秘密在于所拼成的图形对角线并不是直线,只是拼成后隙缝很小,肉眼不易发现罢了!拼成后成为 6 5 个方格, 多出的 1 个方格, 包含在对角线那么长的隙缝中,一般人当然是不会注意的。 1 0 . 大圆周= 小圆周 证明:设图中是大小两个同心圆,大圆半径为 R ,小圆半径为 r 。如果使大圆沿着直线滚动一周,这时,大圆的周长= A A = 2 R 由于两圆是固定在一起的,所以小圆也转动一周,移动的距离是 B B ,即:B B = 小圆的周长= 2 r 因为,A A B B 是长方形,对边相等。所以,A A = B B 由 A A = 2 RLearning materials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学生学习指导百卷书数理学科 奇妙故事大世界B 中小学生 学习 指导 百卷书 数理 学科 奇妙 故事 大世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