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09-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ppt课件.ppt
《社会心理学09-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09-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ppt课件.ppt(7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第九章第九章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9. 9. 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攻击的原因攻击的原因v什么是攻击什么是攻击(一)攻击的定义(一)攻击的定义 攻击攻击(aggression):即攻击或攻击行为,指有意伤害别人且:即攻击或攻击行为,指有意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 攻击概念的攻击概念的3 3要素:要素:伤害行为、伤害意图、社会评价伤害行为、伤害意图、社会评价 1. 攻击必须是伤害性的,包括实际的伤害行为和可能造成伤害攻击必须是伤害性的,包括实际的伤害行为和可能造成伤害的行为;的行为; 2. 判断是否
2、为攻击行为,必须考虑行为者的动机或意图;判断是否为攻击行为,必须考虑行为者的动机或意图; 3. 攻击是社会所不允许的。攻击是社会所不允许的。9. 9. 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攻击的原因攻击的原因v什么是攻击什么是攻击(二)攻击的分类(二)攻击的分类 1. Lorentz & Reise:情感性攻击:情感性攻击Vs工具性攻击工具性攻击 2. Hartup:敌意性攻击:敌意性攻击(以打击、伤害他人为目的)(以打击、伤害他人为目的)Vs工具性攻击工具性攻击(攻(攻击仅是手段或工具)击仅是手段或工具) 3. Averile:可接受攻击:可接受攻击Vs不被接受攻击不被接受攻击 4.个
3、人驱动攻击个人驱动攻击Vs社会驱动攻击社会驱动攻击 5. Dodge & Coie(1987):针对儿童以攻击的严重程度为标准针对儿童以攻击的严重程度为标准 粗暴游戏粗暴游戏Vs明显的攻击明显的攻击(反应性攻击(反应性攻击Vs 主动性攻击)主动性攻击)9. 9. 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攻击的原因攻击的原因v什么是攻击什么是攻击(三)攻击与敌意(三)攻击与敌意 敌意敌意(hostility):非身体接触的直接或间接的有意伤害:非身体接触的直接或间接的有意伤害 敌意是有高度排斥性的态度敌意是有高度排斥性的态度敌意有时是高度的自我防卫状态敌意有时是高度的自我防卫状态敌意与攻击的区
4、别是:敌意没有明确的社会规范限制;敌意与攻击的区别是:敌意没有明确的社会规范限制;攻击受到明确的社会攻击约束不能实现时,往往以敌攻击受到明确的社会攻击约束不能实现时,往往以敌意表现出来,这时,敌意是代偿性的攻击。意表现出来,这时,敌意是代偿性的攻击。(四)攻击行为的普遍性(四)攻击行为的普遍性9. 9. 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攻击的原因攻击的原因v攻击的本能论攻击的本能论(一)(一)S.Freud的精神分析观点的精神分析观点生本能和死本能生本能和死本能攻击指向毁灭破坏攻击指向毁灭破坏9. 9. 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攻击的原因攻击的原因v攻击的本能论攻击
5、的本能论(二)(二)K.Lorentz的习性学观点的习性学观点Lorentz诺贝尔生物学奖得主;诺贝尔生物学奖得主;主要著作主要著作:所罗门王的指环所罗门王的指环攻击与人性攻击与人性习性学习性学(ethology):是研究人和动物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是研究人和动物行为的生物学基础的科学。的科学。习性学的主要观点:动物行为模式的基本系统或组成习性学的主要观点:动物行为模式的基本系统或组成部分是在发育过程中随成熟而出现,而非由学习而获部分是在发育过程中随成熟而出现,而非由学习而获得的。动物某种行为模式出现的时间和形式是由种系得的。动物某种行为模式出现的时间和形式是由种系进化过程形成进化过程形成“蓝图
6、蓝图”(blueprint)所决定的。这些行为所决定的。这些行为“蓝图蓝图”即是一些固定的行为模式即是一些固定的行为模式(fixed action patterns)。9. 9. 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攻击的原因攻击的原因v攻击的本能论攻击的本能论(二)(二)K.Lorentz的习性学观点的习性学观点K.Lorentz认为,攻击是人和动物的一种本能,认为,攻击是人和动物的一种本能,它同喂食、逃跑、生殖一起共同构成了人类和它同喂食、逃跑、生殖一起共同构成了人类和动物的四大本能系统。人和动物的攻击驱力来动物的四大本能系统。人和动物的攻击驱力来自有机体内部,与外界刺激无关。随着个
7、体攻自有机体内部,与外界刺激无关。随着个体攻击的能量在有机体内不断地积累,有机体必须击的能量在有机体内不断地积累,有机体必须借助于适当的外部刺激周期性地释放。借助于适当的外部刺激周期性地释放。 9. 9. 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攻击的原因攻击的原因v攻击的本能论攻击的本能论(二)(二)K.Lorentz的习性学观点的习性学观点攻击具有护种功能:攻击具有护种功能:v从生态学意义上看,人和动物保卫边界的攻击有从生态学意义上看,人和动物保卫边界的攻击有助于保持同一物种在环境中的分布平衡;助于保持同一物种在环境中的分布平衡;v族内争斗可以挑选出最优秀和最强壮的成员来繁族内争斗可以挑
8、选出最优秀和最强壮的成员来繁殖后代。殖后代。v通过攻击挑选出强壮的成员来护雏和保护家庭通过攻击挑选出强壮的成员来护雏和保护家庭 9. 9. 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攻击的原因攻击的原因v攻击的本能论攻击的本能论(二)(二)K.Lorentz的习性学观点的习性学观点 攻击本能并不指向毁灭,而是具有生物保护意攻击本能并不指向毁灭,而是具有生物保护意义的生本能的体现义的生本能的体现v动物通过攻击来保护其求食、生存的领地和繁衍后动物通过攻击来保护其求食、生存的领地和繁衍后代。同类的攻击不一定以毁灭为结局,而是以失败代。同类的攻击不一定以毁灭为结局,而是以失败者让步为目的。者让步为目的
9、。v人类因缺少其他动物控制攻击行为的遗传机制,其人类因缺少其他动物控制攻击行为的遗传机制,其冲突总是以伤害或杀死对手而告终。冲突总是以伤害或杀死对手而告终。9. 9. 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攻击的原因攻击的原因v攻击的本能论攻击的本能论(二)(二)K.Lorentz的习性学观点的习性学观点 理论的不足:理论的不足:v过分强调本能因素在动物和人类攻击的作用,对学过分强调本能因素在动物和人类攻击的作用,对学习因素重视不够;习因素重视不够;v攻击的能量模型不成立;攻击的能量模型不成立;v忽略了人和低等动物的差异。忽略了人和低等动物的差异。9. 9. 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与
10、亲社会行为-攻击的原因攻击的原因v攻击的生物论攻击的生物论大脑的某些区域能激发或中止攻击行为。大脑的某些区域能激发或中止攻击行为。 边缘系统有控制愤怒、害怕、性反应的对应点;有边缘系统有控制愤怒、害怕、性反应的对应点;有“快快乐中枢乐中枢”和和“愤怒中枢愤怒中枢”。 攻击行为和低血糖、过敏症、大脑某些部位损伤和障攻击行为和低血糖、过敏症、大脑某些部位损伤和障碍等生理因素有关。碍等生理因素有关。雄性激素水平与攻击行为呈正相关。雄性激素水平与攻击行为呈正相关。总之,生理变化降低了攻击性的阈限水平,使攻总之,生理变化降低了攻击性的阈限水平,使攻击行为更容易发生。击行为更容易发生。 9. 9. 攻击行
11、为与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攻击的原因攻击的原因v攻击的生物论攻击的生物论 社会生物学社会生物学(sociobiology):E. Wilson人的许多社会行为,诸如竞争、战争、领土争端、人的许多社会行为,诸如竞争、战争、领土争端、攻击、顺从、男女差别、对陌生人的恐惧、利他攻击、顺从、男女差别、对陌生人的恐惧、利他行为等,都源于遗传基因。行为等,都源于遗传基因。社会行为是通过最适合生存的方式演化而来。竞社会行为是通过最适合生存的方式演化而来。竞争是一种先天的特质,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争是一种先天的特质,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利他行为有利于提高种族其成员的生存机会,保利他行为有利于
12、提高种族其成员的生存机会,保存整个种族。存整个种族。潜在危险:被用于支持现有的社会不平等现象。潜在危险:被用于支持现有的社会不平等现象。9. 9. 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攻击的原因攻击的原因v攻击的生物论攻击的生物论 “人类的战争不是由于生物学原因造人类的战争不是由于生物学原因造成的成的暴力既不是我们的基因决定的,暴力既不是我们的基因决定的,也不是进化的产物。既然人类能够制造也不是进化的产物。既然人类能够制造出战争,那么,这个物种也能创造出和出战争,那么,这个物种也能创造出和平。平。”9. 9. 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 攻击的原因攻击的原因v挫折挫折-攻
13、击假说攻击假说(frustration-aggression hypothesis)(一)最初的理论(一)最初的理论 J Dollard (1939):“攻击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攻击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 实验支持:实验支持:K.Lewin(1941),面对诱人的玩具不让儿童玩,面对诱人的玩具不让儿童玩S.K.Mallick(1966) ,三年级儿童搭积木被六年级儿,三年级儿童搭积木被六年级儿童破坏童破坏9. 9. 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 攻击的原因攻击的原因v挫折挫折-攻击理论攻击理论什么是挫折?什么是挫折?挫折有两个含义:挫折有两个含义: 1.阻碍个人达到目的的外部情境
14、阻碍个人达到目的的外部情境 2.由于目的行为受阻而激发的心理紧张状态由于目的行为受阻而激发的心理紧张状态任何程度的挫折都将引起攻击吗?任何程度的挫折都将引起攻击吗?经历成功和喜悦将会产生攻击行为吗?经历成功和喜悦将会产生攻击行为吗?什么是攻击?什么是攻击?9. 9. 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 攻击的原因攻击的原因v挫折挫折-攻击理论攻击理论与挫折与挫折-攻击假说不一致的现象攻击假说不一致的现象 1. 攻击的强度同目的受阻的强度成正比,但超过一定限度的攻击的强度同目的受阻的强度成正比,但超过一定限度的受阻后,却不一定导致攻击;受阻后,却不一定导致攻击; 2. 抑制攻击的力量同该
15、攻击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的强度成正抑制攻击的力量同该攻击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的强度成正比;比; 3. 挫折强度一定的情况下,预期惩罚越大,攻击发生的可能挫折强度一定的情况下,预期惩罚越大,攻击发生的可能性越小;预期惩罚一定时,挫折越大,攻击越可能发攻击;性越小;预期惩罚一定时,挫折越大,攻击越可能发攻击; 4.人们对挫折的反应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哭泣、忧郁、发笑、人们对挫折的反应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哭泣、忧郁、发笑、回避,或更加努力以达到目标,或仅产生一种应对状态。回避,或更加努力以达到目标,或仅产生一种应对状态。所以无法通过挫折对攻击是否发生作出准确预测。所以无法通过挫折对攻击是否发生作出准确预
16、测。 9. 9. 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 攻击的原因攻击的原因v挫折挫折-攻击理论攻击理论(二)理论的修正(二)理论的修正(批评:批评:过去的理论过于简单过去的理论过于简单) 1. L Berkowitz(1960,1978)修正:修正: 挫折并不直接导致攻击,它只为攻击行为的实际发生创挫折并不直接导致攻击,它只为攻击行为的实际发生创造了一种唤醒状态或准备状态造了一种唤醒状态或准备状态愤怒。攻击行为的实际愤怒。攻击行为的实际发生会受到一定的外部情境攻击线索发生会受到一定的外部情境攻击线索(aggression cue)的的影响。影响。 “武器效应武器效应”(weapon e
17、ffect)(weapon effect) 武器增强攻击行为的现象武器增强攻击行为的现象 支持支持:有枪家庭中的谋杀是无枪家庭的有枪家庭中的谋杀是无枪家庭的3倍,倍,80%是被是被家庭成员或熟人杀害,家庭成员或熟人杀害,4%被陌生人杀害。被陌生人杀害。 评价:评价:该假设同样没有考虑到认知过程对攻击行为的调该假设同样没有考虑到认知过程对攻击行为的调节作用,也没有对情绪唤醒产生的机制作出清楚的说明。节作用,也没有对情绪唤醒产生的机制作出清楚的说明。 9. 9. 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 攻击的原因攻击的原因v挫折挫折-攻击理论攻击理论 2. N.Miller(1941)修正:挫
18、折并不一定时刻引起攻击修正:挫折并不一定时刻引起攻击 挫折挫折(目的阻碍)(目的阻碍) 攻击的激发攻击的激发 其他反应其他反应(如退缩)(如退缩)内向攻击内向攻击(如自杀)(如自杀)外向攻击外向攻击直接攻击直接攻击替代攻击替代攻击9. 9. 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 攻击的原因攻击的原因v挫折挫折-攻击理论攻击理论9. 9. 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 攻击的原因攻击的原因v攻击的社会学习观点攻击的社会学习观点 A.Bandura(1977)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儿童的攻击是一种习得的社会行为,对攻击的社会儿童的攻击是一种习得的社会行为,对攻击的社会
19、学习过程由以下学习过程由以下4个子过程或机制构成个子过程或机制构成(1983)。(一)获得机制(一)获得机制 1.观察学习或模仿观察学习或模仿(4个子过程)个子过程): 2.直接学习:其特点是行为的后果对儿童产生即时直接学习:其特点是行为的后果对儿童产生即时强化,儿童实际参加打架斗殴等冲突行为对儿童实强化,儿童实际参加打架斗殴等冲突行为对儿童实际的攻击行为有重要作用。际的攻击行为有重要作用。注意过程注意过程记忆重现过程记忆重现过程动作复制过程动作复制过程攻击过程攻击过程9. 9. 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 攻击的原因攻击的原因v攻击的社会学习观点攻击的社会学习观点(二)启动机
20、制(二)启动机制 儿童获得了某种攻击行为并不等于他儿童获得了某种攻击行为并不等于他/她一定立她一定立即实施攻击,还取决于特定内外因素的启动或激发。即实施攻击,还取决于特定内外因素的启动或激发。 外部因素:外部因素:消极事件启动:如身体攻击、言语威胁、侮辱、物消极事件启动:如身体攻击、言语威胁、侮辱、物品剥夺等品剥夺等诱发性启动:为达到某些理想结果而发动攻击诱发性启动:为达到某些理想结果而发动攻击榜样性启动:榜样性启动:9. 9. 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 攻击的原因攻击的原因v攻击的社会学习观点攻击的社会学习观点(三)保持机制(三)保持机制 保持机制包括保持机制包括3 3个方
21、面:个方面:外部强化外部强化 例:例:R.H.Walterk(1963),奖励儿童的攻击行为可以明显,奖励儿童的攻击行为可以明显增加儿童对攻击性行为方式的运用。增加儿童对攻击性行为方式的运用。v第一组:每次击打玩具娃娃均有色玻璃球作为奖励第一组:每次击打玩具娃娃均有色玻璃球作为奖励v第二组:间隔得到同样的奖励(第二组:间隔得到同样的奖励(攻击行为成绩最高)攻击行为成绩最高)v第三组:无外加奖励,拳击时娃娃发光作为积极反馈第三组:无外加奖励,拳击时娃娃发光作为积极反馈v第四组:无强化支持的控制组第四组:无强化支持的控制组不恰当的惩罚不恰当的惩罚替代性强化替代性强化(vicarious reinf
22、orcement):他人的攻击行为他人的攻击行为产生的结果对其攻击行为具有强化作用产生的结果对其攻击行为具有强化作用9. 9. 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 攻击的原因攻击的原因v攻击的社会学习观点攻击的社会学习观点(四)自我调节机制(四)自我调节机制 儿童的自我认知结构(尤其是道德认知结构)对儿童的自我认知结构(尤其是道德认知结构)对其行为反应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行为反应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自我调节机制由自我调节机制由3 3个子过程组成:个子过程组成:自我观察自我观察判断判断自我反应自我反应9. 9. 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 攻击的原因攻击的原因v攻击的
23、认知理论攻击的认知理论(一)攻击的信息加工模型:(一)攻击的信息加工模型: K A Dodge(198)认为:认为: 无论是反应型攻击还是主动型攻击,从外界信息无论是反应型攻击还是主动型攻击,从外界信息的输入直到作出行为决策,此加工过程必须经过一的输入直到作出行为决策,此加工过程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加工阶段,共有系列的加工阶段,共有5个步骤或环节。个步骤或环节。 9. 9. 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 攻击的原因攻击的原因v攻击的认知理论攻击的认知理论(一)攻击的信息加工模型:(一)攻击的信息加工模型: 社会线索;目标;记忆存储社会线索;目标;记忆存储解码过程解码过程对对社社会会线
24、线索索的的知知觉觉寻寻找找线线索索对对线线索索的的集集中中注注意意解释过程解释过程对对记记忆忆储储存、存、目目标标和和数数据据进进行行整整合合寻寻找找解解释释数数据据与与程程序序规规则则的的匹匹配配寻找反应过程寻找反应过程寻寻找找反反应应生生成成潜潜在在的的反反应应决定反应过程决定反应过程对对潜潜在在反反应应的的后后果果作作出出评评定定对对反反应应的的适适宜宜性性进进行行评评估估决决定定最最终终反反应应解码过程解码过程搜搜索索行行为为的的组组成成部部分分解解释释反反应应9. 9. 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 攻击的原因攻击的原因v 攻击的认知理论攻击的认知理论(一)攻击的信息加
25、工模型:(一)攻击的信息加工模型:如果儿童不能按顺序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如果儿童不能按顺序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或者在某个加工环节发生了偏差,就可能导致或者在某个加工环节发生了偏差,就可能导致异常行为(如攻击行为)的发生。异常行为(如攻击行为)的发生。近些年一些实验分别探查了不同加工阶段与儿近些年一些实验分别探查了不同加工阶段与儿童攻击行为相联系的认知缺陷,结论主要有:童攻击行为相联系的认知缺陷,结论主要有:v攻击性儿童对敌意性线索表现出有偏向的注意攻击性儿童对敌意性线索表现出有偏向的注意v攻击性儿童对他人行为的解释中存在归因偏见攻击性儿童对他人行为的解释中存在归因偏见v攻击性儿童行为反应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心理学 09 攻击行为 社会 行为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