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三节机械效率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三节机械效率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三节机械效率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机械效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动滑轮提升重物时,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重物做的功是不等的;2知道W总、W有用、W额外的含义,并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3知道什么叫机械效率及其计算方法,并利用上述实验探究的数据计算机械效率,知道机械效率点小于1;4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找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教学重点】 本节内容由“有用功和额外功”“机械效率”两部分构成,机械效率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教学中要通过实例分析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使学生真正认识机械效率的含义。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本节的难点。教学中要组织学生经历测量的全过程,如让学生经历组装实验装置、测量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激
2、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加他们的实践体验。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有关计算。难点: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学策略】以“利用动滑轮提升重物”为背景,提出问题:动力对绳子做功等于动滑轮提升重物所做的功吗?让学生猜测并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经过数据分析后发现,动力对绳子做的功总是大于动滑轮提升物体做的功。进一步分析讨论,引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效率的概念。通过理解、运用机械效率解决实际问题,认识到提高机械效率的两种方法:减小额外功和增加有用功。在讨论了怎样提高机械效率的问题之后,把效率问题延伸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使学生明白只有提高学习效率才能顺利完成任务。【教学资源准
3、备】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动滑轮、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方式一、引入在使用简单机械提升或移动物体时,我们要对机械做功,机械又要对物体做功,那么我们对机械做功和机械对物体做功相等吗?二、新课(一)活动:以动滑轮为例,比较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重物做的功。1设计方案:2需测量的物理量和使用工具:3实验注意点:A、测拉力时,应匀速拉动弹簧秤。B、绳自由端的拉力方向以竖直向上为宜,若方向向下,操作、读数均不方便。4设计表格,进行多次实验,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5得出结论: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重物做的功是_(等或不等)的。(二)有用功、额外功、总
4、功1在上面的活动中,将钩码提升至一定的高度是我们的目的,所做的功叫做有用功,记作:W有用 ;在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需克服摩擦力作功,还要克服动滑轮的重力做功,这部分功虽然并非我们所需要的,但又不得不做,我们将它们叫做额外功,记作:W额外;如果把手的拉力(即动力)对动滑轮做的功叫做总功,学生复习列举出常用的简单机械。学生设计方案并指出测量功的步骤。将实验数据记入表格并得出结论。记作W总,则总功应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即W总W有用W额外。2以捞水桶或用水桶打水为例说明有用功、额外功、总功。3使用斜面时:将重物举高h所做的功(Gh)为有用功;使用斜面时,沿斜面的推(拉)力所做的功(Fs);服摩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八 年级 物理 下册 第十二 三节 机械效率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