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4-5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doc
《重庆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4-5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4-5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词鉴赏专题根据(重庆市渝中区、九龙坡区等主城区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二次)、巴蜀中学适应性月考卷(七)、巴蜀中学适应性月考卷六、重庆一中5月月考试题、重庆一中期中考试、重庆市名校联盟 “二诊”模拟(A)、重庆市名校联盟 “二诊”模拟(B)、江津中学、綦江中学等六校4月联考、巴蜀中学暨西南名校2020年“3+3+3”一诊)语文试卷汇编而成重庆市渝中区、九龙坡区等主城区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二次)(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织妇叹宋戴复古春蚕成丝复成绢,养得夏蚕重剥茧。绢未脱轴拟输官,丝未落车图赎典。一春一夏为蚕忙,织妇布衣仍布裳。有布得着犹自可,今年
2、无麻愁杀我。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一二句以“夏”与春”字对举,以“重”与“复”字相照应,突出了织妇之勤。B.三四句道出了织妇的处境。绢丝未成,就想着用它们去缴纳赋税和赎回典当之物。C.五六句与宋代张俞蚕妇中的诗句“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七言律诗以织妇口吻,围绕织妇的勤与贫着墨,通篇饱含强烈慨叹,感人肺腑。15.本诗题为“织妇叹”。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叹的含意。(6 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
3、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以及诗人情感的把握。要在仔细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分析诗人“叹”的含义。【解答】(1)D“通篇饱含强烈慨叹”有误,应是层层递进,逐步表达出织妇的感叹之情。(2)诗人首先感叹了织妇命运的悲苦。从春到夏,妇女都在为养蚕而忙碌着,而到头来自己没有穿上用蚕丝做的衣裳,仍旧穿着粗布的衣服。“绢未脱轴拟输官,丝未落车图赎典”,绢尚未织成就准备拿去交纳给官府,丝还没有下车就要把它拿去赎回典当的东西。为了生活,女子在养蚕未成之前已经典当了东西,可见
4、生活负担的沉重;“有布得着犹自可,今年无麻愁杀我”,这里说道有布衣穿已经算可以了,只怕今年连布衣也穿不上。诗人在这里层层铺叙了女子的悲惨命运,最后这句“今年无麻愁杀我”更是其悲惨命运的缩影。诗人感叹了社会的不公。织妇勤劳能干,一整年都在忙碌,但是到头来甚至连最劣质的粗布衣服都穿不上,而她织的是美丽的丝质衣服,却不能穿上,在对比中突出了其命运的悲惨,社会的不公。答案:(1)D(2)感叹织妇命运的悲苦。织妇的悲叹,不在“输官”、不在“赎典”,也不在“布衣仍布裳”,只在“今年无麻”的情况下,才发出“愁杀我”的喟叹,逐层铺垫,深刻表现出织妇连最低生活需求都无法得到保障的悲苦境遇。感叹社会的不公。织妇一
5、年到头“为蚕忙”,织的是绫罗锦绣,穿的却是“布衣仍布裳”,对比中表现出社会的不公。(或:“输官”“赎典”句,暗示了官府租税和高利盘剥是导致百姓贫苦的社会根源,拓宽了“叹”的内容,寄予了诗人的深切同情。白话译文:春天织妇养蚕剥茧抽丝又织成绢,夏季再次养蚕剥茧织绢。绢尚未织成就打算拿去向官府交纳,丝还没有下车就考虑拿它去赎回典当的东西。织妇一春一夏忙于养蚕织绢,到头来自己却穿着布衣裳。有布衣穿的时候还算可以,但今年无麻织布,只怕连布衣也穿不上了。诗歌赏析: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劳动者的劳而无获的凄苦处境,揭露了统治阶级盘剥的苛酷。首两句写蚕妇长年无休的辛劳,一“复”字一“重”字,揭示了蚕妇由春至夏的艰
6、辛劳碌。三四句接着写统治者盘剥的沉重,一“拟”字一“图”字活画出织妇面对沉重生活负担时的无奈、痛苦情绪。后四句写蚕妇处境,整日养蚕织丝,自己仍是布衣布裳,而现今连穿麻衣都成问题,其遭遇的悲惨,社会的黑暗不公写得入木三分。 此诗之“叹”重点不在织妇的贫寒,而在其长年辛劳却无衣蔽体的荒谬,即统治者盘剥的沉重,社会的黑暗不公,作品对百姓的同情正建立在对统治者的抨击、对社会的指斥之上,因而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
7、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
8、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巴蜀中学适应性月考卷(七)(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春晚山庄率题二首卢照邻顾步三春晚,田园四望通。游丝横惹树,戏蝶乱依丛。竹懒偏宜水,花狂不待风。唯余诗酒意,当了一生中。田家无四邻,独坐一园春。莺啼非选树,鱼戏不惊纶。山水弹琴尽,风花酌酒频。年华已可乐,高兴复留人。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开篇用“顾步”一词赋予春天以人格化特征。三春将尽,却又徘徊不忍离去。 B诗人将蝶、竹、花刻画得精灵可爱,这些山村常见之物照应了诗题“春晚山庄”。 C“独坐一园春”既写春色满园,又
9、传达出诗人的孤独寂寞,是乐景衬衷情的手法。 D黄莺不在乎树木高低,自由地鸣唱,游鱼不惧怕垂钓之人,尽情嬉戏,尽显生机。15.两首诗在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14(3分)C 【解析】“传达出诗人的孤独寂寞,是乐景衬哀情的手法”错,“独坐一园春”独自占有一园春色,不能传达孤独寂寞的哀情。15(6分)同:两首诗都刻画了春日山庄生机勃勃、逍遥自在的美丽风光,表达了对世间万物各得其所的喜爱之情。(2分)异:第一首诗,诗人面对自然美景,多愁善感,发出了“唯余诗酒意,当了一生中”的感慨。“当了”一词写出了诗人欲以“诗酒”终了一生的感伤与失落。(2分)第二首诗,诗人观山赏水,抚曲尽情,频频
10、举杯,畅饮为乐,“年华已可乐,高兴复留人”写出诗人流连忘返之意。(2分)巴蜀中学适应性月考卷六(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送杨先辈登第还家欧阳修解榻方欣待俊英,挂帆千里忽南征。锦衣白日还家乐,鹤发高堂献寿荣。残雪楚天寒料峭,春风淮水浪峥嵘。知君归意先飞鸟,莫惜停舟酒屡倾。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用典,表达出作者对杨君才华的欣赏。作者热情接待,而杨君却归家心切。B.杨君及第,家中父母亦倍感荣幸。二者相互映衬,既写还乡之乐又写献寿之荣。C.尾联写作者既理解杨君急切的归意,又劝杨君要不忘朋友情谊,莫惜停船倾酒。D.全
11、诗有不舍,有感伤,有欣赏,有羡慕,有理解,有劝留,多种情感真实交互。15全诗以写惜别为主,而颈联却着意写景,用意何在?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4(3分)B 【解析】“家中父母亦倍感荣幸”错,应该是杨君荣幸;“映衬”亦错。15(6分)天寒浪高,也不能阻挡杨君归路,说明杨君归家心切。风吹淮水,白浪汹涌,喻指杨君科场高中,春风得意,志得意满。情景相生,手法灵活,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每点2分)重庆一中5月月考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415题。当窗织 王建叹息复叹息,园中有枣行人食。贫家女为富家织,翁母隔墙不得力。水寒手涩丝
12、脆断,续来续去心肠烂。草虫促促机下啼,两日催成一匹半。输官上顶有零落,姑未得衣身不著。当窗却羡青楼倡,十指不动衣盈箱。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三、四两句写出织妇因为忙于给富人家织布,无力照顾近在咫尺的公婆的无奈。B. 五、六两句写天气寒冷不能自如操作,蚕丝易断难接,织妇为此异常烦恼焦躁。C. “两日”句写织妇织布速度快,两天就能织成一匹半,着力突显其技艺不凡。D. 此诗语言浅近而寓意深远,表达作者对不公平社会的愤慨与对劳动者的同情。15. 本诗为新乐府名篇,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为增强诗歌艺术感染力,作者使用了哪些方法?(6分)14.C 曲解文意,注意“催”字,诗句
13、着力表现的是织妇被急切地催逼。15. (1)反复。开头“叹息复叹息”反复咏叹,强化情感色彩,为全诗奠定了低沉伤感的基调。(2)起兴。开头二句托物起兴,以“园中有枣行人食”发端,引出下文表达织妇劳动果实为富人占有的现实,表达婉转别致。(3)细节描写。选取水寒手僵丝涩易断的典型场景进行描写,表现织妇天寒时节依然不得停歇的劳苦,令人倍加同情。(4)典型意象。“草虫促促机下啼”,选取蟋蟀促织的意象,艺术化地表现贫家女赶织布匹的辛劳。(5)心理刻画。重视对诗歌主人公进行心理刻画,使人物形象真切可感。前有“续来续去心肠烂”,直接表现天寒丝断难接的焦愁烦乱;结尾两句表现织妇羡慕青楼倡女十个指头从不劳动,穿的
14、衣服却装满了箱子,表现出织妇对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愤懑之情。(6)对比。织妇与青楼娼女生活境遇的鲜明对比,前者劳苦织作却无衣可穿,“输官上顶有零落,姑未得衣身不著”,上缴官府后剩下的零碎布料还不够给婆婆和自己做衣服,后者从不劳动,穿的衣服却装满了箱子,强调突出了社会的不公。(7)第一人称。以织妇自述口吻,叙说其劳动的艰辛、痛苦和生活的贫困,显得真实可感,富有艺术感染力。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重庆一中期中考试(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原创)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4-15题。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六月十七日昼寝黄
15、庭坚红尘席帽乌靴里,想见沧州白鸟双。马龁枯萁喧午枕,梦成风雨浪翻江。14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结构谨严,承转有序,在字里行间表达了鲜明而强烈的感情。B“僵卧孤村”写诗人无所作为的处境;“不自哀”更进一层,写无人同情自己,更显凄凉。C“席帽乌靴”,在诗中代指不自由的官宦生活,与下句“沧州白鸟”的隐逸生活形成对比。D两首诗都写到了梦,这两个梦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突出反映,又与客观的环境有关。15两首诗最后两句都写到了“风雨”,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
16、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2)本题考查鉴赏诗句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在平时了解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解题时抓住题干关键词,多后结合诗句意思,把握诗句意象、特点、手法、情感等,进而准确答出表达技巧的种类。【解答】(1)B“写无人同情自己,更显凄凉”错误,选项对“不自哀”理解有误,它 意思是并不哀叹自己,与前四字构成转折,同时引出“尚思”一句。故选B。(2)第一首诗中,“夜阑卧听风吹雨”的意思是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
17、。这是实写风雨。结合后句“铁马冰河入梦来”,可知作者抒发的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未能上阵杀敌的伤悲。第二首诗中,“梦成风雨浪翻江”的意思是到了梦中,却置身在风雨吹打着的江边,欣赏着滔天巨浪。这是虚写风雨。此句呼应第二句“想见沧江白鸟双”,寄托的是作者希望归隐的心情。答案:(1)B(2)虚实不同。第一首诗中“风雨”是实写,诗人夜听风雨,梦到了铁马冰河的征战情景。而第二首是虚,午睡时听到马吃草的声音,于是梦到了风雨翻江的情景。情感不同。陆诗“风雨”表达作者对不能报国的忧愤;而黄诗则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白话译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
18、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六月十七日昼寝我戴着席帽穿着朝靴混迹在京城,一心只向往回到家乡的渺渺水滨,伴随着白鸟双双。午间就枕,倾听着户外马儿咀嚼干草的声响;到了梦中,却置身在风雨吹打着的江边,欣赏着滔天巨浪。诗歌鉴赏: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全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诗的开头两句,意思紧密相联:“僵卧孤村不自哀”叙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尚思为国戍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
19、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写常在床蓐;“孤”字写生活孤苦,不仅居处偏僻,而且思想苦闷,没有知音;“村”写诗人贫困村居,过着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四字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让人十分同情。但接下去“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又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气。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并不感到悲哀,贫病凄凉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值得悲哀之处;诗人自己尚且“不自哀”,当然也不需要别人的同情。但他需要理解,理解他终生不渝的统一之志,理解他为这个壮志奋斗的一生,理解他的满腔热血、一颗忠心,就是“尚
20、思为国戍轮台”的精神状态。这两句诗是诗人灵魂和人格的最好说明,山河破碎,国难当头,自有“肉食者谋之”,诗人不必多此一举。另外,诗人正是因为“喜论恢复”、热心抗敌才屡屡受打击,最后才罢官闲居的。作为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他一生问心无愧,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而今后国运如何他可以毫不负责。其次,虽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诗人作为年迈多病的老人也已不能承担报国杀敌的义务了。作为一个既无责任也无义务的七旬老人仍有“为国戍轮台”的壮志,这就让人肃然起敬慷慨扼腕。相比之下,那些屈辱投降的达官贵人和苟且偷生的人,他们承担着责任和义务却无心复国,显得渺小和可鄙。“夜阑卧听风吹雨”紧承上两句。因“
21、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幻化出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而且“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这也是一代志士仁人的心声,是南宋时代的民族正气。六月十七日昼寝诗一、二句写现实生活,说自己穿着朝服在京城度日,感到局促不安,因而向往昔日乡村生活的自由自在。诗平平而叙,把现状作了客观的描述,以“想见”二字表明自己对生活的
22、态度,对比很鲜明。席帽乌靴,在诗人的作品中往往是作为羁绊自由生活的象征,沧洲白鸟也一直是作为隐逸生活的代表。诗特地把这两个生活画面拈出来进行对比,以“想见”二字作为感情的维系线,强烈地反映诗人渴望脱离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三、四句,写由马龁干草的声音引发出梦境。黄庭坚精于佛典,楞严经说:“如重睡人眠熟床枕,其家人于彼睡时捣练舂米,其人梦中闻舂捣声,别作他物,或为击鼓,或为撞钟。”诗在这里就是化用了这个典故,说睡午觉时,听到马咬干草声,在睡梦中仿佛处身在江边,耳中是风雨浪涛声。梦境是人思想的反映,梦中在江边听风听雨,正反映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是以实例对前两句作延伸与证明。宋叶梦得石林诗话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 2020 届高三下 学期 语文试卷 精选 汇编 古诗词 鉴赏 专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