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4-5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重庆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4-5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4-5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专题根据(重庆市渝中区、九龙坡区等主城区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二次)、巴蜀中学适应性月考卷(七)、巴蜀中学适应性月考卷六、重庆一中5月月考试题、重庆一中期中考试、重庆市名校联盟 “二诊”模拟(A)、重庆市名校联盟 “二诊”模拟(B)、江津中学、綦江中学等六校4月联考、巴蜀中学暨西南名校2020年“3+3+3”一诊)语文试卷汇编而成重庆市渝中区、九龙坡区等主城区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二次)(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魏象枢,字环极,山西蔚州人。顺治三年进士,选庶吉士。八年,世祖亲政,有司有以私征侵帑坐罪者,象枢疏陈其弊,请仿州县依易知单造格眼
2、册,注明人户姓名、粮银、款目及蠲贩清教,上大吏核验,印发开征:又请定布政使会计之法,以杜欺隐;请立内外各官治事之限,以清稽滞,皆见施行。十三年,岁三迁,至户部侍郎。会西南用兵,措兵食,察帑藏,多所规画。十七年,授左都御史。疏言:国家根本在百姓,百姓安危在督抚。原诸臣为百姓留膏血,为国家培元气。臣不敢不为朝廷正纪纲,为臣子励名节。”因上申明宪纲十事,上嘉其切中时弊。磨勘顺天乡试卷,因陈科场诸弊,请设内帘监试御史;考核各直省学道,举劳之辨、邵嘉,劾卢元培、程汝璞,上如其议以为黜陟。十八年,迁刑部尚书。象枢疏言:“臣忝司风纪,职多未尽。敢援汉臣汲黯自请为郎故事,留御史台,为朝廷整肃纲纪。”上可其奏,
3、以刑部尚书留左都御史任,寻命举廉吏,象枢举雷虎、班迪凡十人。上谕日:“雷虎朕亦闻其清,以其怠惰罢黜,既经象枢特荐,授内阁学士。班迪清慎,因使往江西按事,。问以民间苦乐,又谢不知,以是镌秩。余令更部议奏录用。”寻命与传郎科尔坤巡察畿辅,按治豪猾,还奏称旨。二十三年奏事乾清门踬焉即日疏乞休再奏乃许之二十五年卒谥敏果。昔象枢以冯溥荐再起。象枢见溥,问何以见知?溥曰:“昔余为祭酒,故事,丁祭不得陪祀者,当於前一日瞻拜。君每期必至,敬慎成礼。一岁直大雨,君仍至,肃然瞻拜而去,此外无一人至者。余以是知君笃诚。”(清史稿魏象枢列传,有删节)注镌秩:降级或降职。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4、(3 分)A.二十三年奏事/乾清门踬焉/即日疏乞休/再奏/乃许之/二十五年/卒谥敏果B.二十三年/奏事乾清门/踬焉/即日疏/乞休再奏/乃许之/二十五年卒/谥敏果C.二十三年奏事/乾清门踬焉/即日疏/乞休再奏/乃许之/二十五年/卒谥敏果D.二十三年/奏事乾清门/踬焉/即日疏乞休/再奏/乃许之/二十五年卒/谥敏果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会计,我国从周代就有了专设的会计官职,掌管赋税收入、钱银支出等财务工作。每月零星盘算为计,一年总盘算为会,两者合称会计。B.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由各地州府主持本地考试,因考试在秋天,又称“秋闱”。明清两代定为每三
5、年一次,乡试第一名称为会元。C.畿辅,指国都所在的地方,泛指京城附近的地区。清代所指的畿辅也称直隶,包括今天的河北、天津以及北京的部分郊区。D.祭酒,对同辈或同官中年高望重者的尊称,汉魏以后用为官名。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魏象枢重视整肃纲纪。康熙八年,他上疏皇帝陈述官员侵贪钱财的弊端,奏请皇帝整顿税制,完善法规,以杜绝官员的贪污和欺瞒行为。B.魏象枢十分勤政爱民。朝廷遇上西南战事,他积极筹措多方谋划。任左都御史时,他上疏皇帝,希望大臣清廉从政,能为百姓保留财富,为国家培育元气。C.魏
6、象枢主张选贤任能。他建议设立内帘监试御史,清除科场弊端。他还向朝廷举荐清廉官员,皇帝听从了他的提议。D.魏象枢为人笃诚敬慎。从前丁日祭孔,魏象枢每次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前往,恭敬谨慎地完成瞻拜大礼。因为他忠厚诚信,得到冯溥的赞赏和举荐,被朝廷重新起用。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请立内外各官治事之限,以清稽滞,皆见施行。(5 分)(2)敢援汉臣汲黯自请为郎故事,留御史台,为朝廷整肃纲纪。(5 分)【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可借助标志词“云”“曰”、人名官名地名等,熟练掌握文言句式、文学常识,进行断句。(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
7、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对于古代诗文的阅读对应到文言文内容理解题主要有两点要求: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解答】(1)“乾清门”是“奏事”的状语后置,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C;“乞休”是“疏
8、”的内容,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C。译文:康熙二十三年,魏象枢在乾清门向皇上奏呈事务,跌倒了(跌了一跤),当天就奏请皇上请求辞去官职,奏请了两次,(皇帝)才答允了他的请求。康熙二十五年,魏象枢去世,赐谥号为敏果。故选:D。(2)B“乡试第一名称为会元”有误,应为“解元”。古时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分别为解元、会元、状元,俗称“三元”。(3)C“皇帝听从了他的提议”有误,原文皇帝说“班迪清慎,因使往江西按事,问以民间苦乐,又谢不知,以是镌秩。余令更部议奏录用”可见,魏象枢推荐班迪,皇帝并没有听从他的建议。(4)治事:处理事务;限:限期;清:清理;稽滞:延误和阻滞的事项;见:被。译文:(魏象枢上疏
9、请求)设立朝廷内外各官处理(办理)政事的期限范围,用以清理(清除)延误和阻滞的事项,(这些建议)均被朝廷(采纳)施行。援:原因;故事:先例;整肃:整饬匡正。译文:臣斗胆请求援引汉代大臣汲黯自请担任中郎的先例,留任御史台,为朝廷整饬匡正政纲法纪。答案:(1)D。(2)B。(3)C。(4)(魏象枢上疏请求)设立朝廷内外各官处理(办理)政事的期限范围,用以清理(清除)延误和阻滞的事项,(这些建议)均被朝廷(采纳)施行。臣斗胆请求援引汉代大臣汲黯自请担任中郎的先例,留任御史台,为朝廷整饬匡正政纲法纪。参考译文: 魏象枢,字环极,山西蔚州人。顺治三年考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康熙八年,康熙皇帝亲自处理
10、朝政,有主管官员私自征用和侵吞府库钱财而获罪的,魏象枢上疏陈述这种现象的弊端,请求皇帝下令整顿并命令各州县依照易知单制作有标准规格的名册,注明人户姓名、粮银、款目及免除租税救济饥贫的清楚账目,呈给上级官员审核查验,然后再印发开始征收;又请求制定布政使会计法令,用来杜绝欺骗和隐瞒的行为;请求设立朝廷内外各官处理(办理)政事的期限范围,用以清理(清除)延误和阻滞的事项,(这些建议)均被朝廷(采纳)施行。 康熙十三年,魏象框一年内多次升迁,官至户部侍郎。恰逢西南有战事,魏象枢筹划办理兵粮,巡察府库钱财,多方面有所筹措谋划。康熙十七年,魏象枢被授予左都御史一职。他上疏皇帝道:“国家的根本在百姓,百姓的
11、安危在总督和巡抚。希望诸位大臣能为百姓保留财富,为国家培育元气,臣不敢不为朝廷端正纲纪法令,替臣子磨砺名声气节。”于是上疏申明宪纲法纪十项事务,皇帝赞许他能切中当时社会的弊病。魏象枢复核验收顺天府乡试的考卷,于是上疏陈述科场的弊端、请求设立内帘监试御史:他考核各直省的学道(提督学政),举荐了劳之辨、邵嘉,弹劾了卢元培、程汝璞,皇帝听从他的提议,(对这些人)作了升迁或罢黜。 康熙十八年,(朝廷)迁升魏象枢为州部尚书,魏象枢上疏皇帝道:“臣不才主持整顿风教纲纪,职责大多还没有尽到。(臣)斗胆请求援引汉代太臣汲断自请担任中郎的先例,留任御史台,为朝廷整饬区正政纲法纪。”皇帝同意了他的奏请,(他)担任
12、刑部尚书并留任左都御史一职,不久,皇帝命令魏象枢举荐清廉的官吏,魏象枢举荐了雷虎、班迪共十人。皇帝下谕旨说:“雷虎,我也听闻他清廉,因为他懈息松弛被罢黜,既然经由象枢特别举荐,就授予他内阁学士。班迪是清廉谨慎的官员,因此派他前往江西巡查事务(政务),不能明晰清查,询问他民间疾苦,又推脱不知,因此降职。其余的人让吏部商议后奏请录用。”不久,魏象枢与侍郎科尔坤巡察直求重地,查问惩办奸猾狡诈不守法纪的人,回来的奏疏,符合皇帝的意思。 康熙二十三年,魏象枢在乾清门向皇上奏呈事务,跌倒了(跌了一跤),当天就奏请皇上请求辞去官职,奏请了两次,(皇帝)才答允了他的请求。康熙二十五年,魏象枢去世,赐谥号为敏果
13、。 从前,魏象枢凭借冯溥的举荐得以重新被起用。魏象枢见到冯溥,问冯溥凭什么能了解他呢?冯溥说“从前我担任祭酒,按照旧例,丁日祭祀孔子不能陪同祭祀的人,应当在前一日瞻仰参拜。先生每次都会如期到达,恭敬谨慎地完成瞻拜大礼。有一年正值天下大雨,先生仍然到达,恭敬地瞻仰参拜,而后才离开,除先生之外没有一人到达。我因此知道先生是忠厚诚信的(君子)。【点评】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
14、”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地进行意译。巴蜀中学适应性月考卷(七)(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坦之字文度。弱冠与郗超俱有重名,时人为之语曰:“盛德绝伦郗嘉宾,江东独步王文度。”嘉宾
15、,超小字也。仆射江彰领选,将拟为尚书郎。坦之闻曰:“自过江来,尚书郎正用第二人注,何得以此见拟。”彰遂止。简文帝为抚军将军,辟为掾。寻以父忧去职,服阕。征拜侍中,袭父爵。时卒士韩怅逃之归首,云:“失牛故叛。”有司劾怅偷牛,考掠服罪。坦之以为怅束身自归,而法外加罪,不当。其懈怠失牛,事或可恕,加之木石,理有自诬,宜附罪疑从轻之例。遂以见原。坦之有风格,尤非时俗放荡,不敦儒教,颇尚刑名学,著废庄论。简文帝临崩,诏大司马温依周公居摄故事。坦之自持诏入,于帝前毁之。曰:“天下,宣元之天下,陛下何得专之。”帝乃使坦之改诏焉。温薨,坦之与谢安共辅幼主。初,谢安爱好声律,期功之惨,不废妓乐,颇以成俗。坦之非
16、而苦谏之。安遗坦之书曰:“仆所求者声,谓称情义,无所不可为。若絮轨迹,崇世教,非所拟议,亦非所屑。”坦之答曰:“具君雅旨,此是诚心而行,独往之美,然恐非大雅中庸之谓。实吾子少立德行体议淹允加以令地优游自居佥曰之谈成以清远相许至于此事实有疑焉想君幸复三思”书往反数四,安竟不从。初,坦之与沙门竺法师甚厚,每共论幽明报应。便要先死者当报其事。后经年,师忽来云:“贫道已死,罪福皆不虚。”言讫不见。坦之寻亦卒,时年四十六。临终,与谢安、桓冲书,言不及私,惟忧国家之事,朝野甚痛惜之。追赠安北将军,谥曰献。 (摘自晋书列传第四十五,有删改)【注】第二人,第二流的人。晋人注重门第,所谓第二流的人,就是指家世贫
17、寒的人。王坦之是世家子弟,所以这样说。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实吾子少立德行体议淹允加以令地优游自居佥曰之谈咸以清远相许至于此事实有疑焉想君幸复三思 B实吾子少立德行体议淹允加以令地优游自居佥曰之谈咸以清远相许至于此事实有疑焉想君幸复三思 C实吾子少立德行体议淹允加以令地优游自居佥曰之谈咸以清远相许至于此事实有疑焉想君幸复三思 D实吾子少立德行体议淹允加以令地优游自居佥曰之谈咸以清远相许至于此事实有疑焉想君幸复三思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刑名,指以管仲、李悝为代表的法家学派。主张循名责实,慎赏明罚。后人称其为刑名之
18、学,亦省作“刑名”。 B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按关系亲疏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 C中庸,为不偏不倚之意,它是道家尊奉的处事原则和标准。宋代朱熹将中庸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编为“四书”。 D沙门,梵语,又作桑门,汉语译作“勤息”,即“勤修道业和息诸烦恼”的意思。亦为出家修道者的通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坦之出身世家,年少即有美名。他年少时就和郗超齐名,人称“江东独步王文度”。他自诩门第高贵,直言拒绝了江彪的拟任。 B王坦之明辨事理,宽宥叛逃士卒。士卒韩怅叛逃后又回来自首,有关官员追查他失牛的罪责,王坦之认为疑罪从轻
19、,宽宥了韩怅。 C王坦之品行端正,反对时俗放荡。谢安爱好音乐,在服丧期间也不撤除歌舞,竞成一时风俗。王坦之苦苦劝谏,谢安却不加节制。 D王坦之心系家国,临死言不及私。他在简文帝面前毁掉摄政的遗诏,与谢安共辅幼主。临死书信,惟忧国家之事,不言个人私事。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絮轨迹,崇世教,非所拟议,亦非所屑。(5分) (2)后经年,师忽来云:“贫道已死,罪福皆不虚。”言讫不见。(5分)10(3分)D 11(3分)C 【解析】道家应为儒家。12(3分)B 【解析】“追查他失牛的罪责”错,应该是追查他偷牛的罪责。13(10分)翻译: (1)(5分)至于端正行为,崇
20、尚世俗礼教,这不是我想要比拟的,也是我所不屑的。(絜轨迹,端正行为,1分;崇世教,崇尚世俗礼教,1分;非,不是,1分;非所屑,我所不屑的,1分;语意通顺1分) (2)(5分)过了一年,竺法师突然来说:“我已经死了,因果报应都是真实的。”话说完就不见了。(后经年,过了一年,1分;忽来云,突然来说,1分;皆不虚,都是真实的,1分;言讫不见,话说完就不见了,1分;语意通顺1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王坦之字文度。二十岁就和郗超一样名气很大,当时的人评价他说:“大德绝伦郗嘉宾,江东独步王文度。”嘉宾是郗超的小名。仆射江虨负责选官,准备让王坦之担任尚书郎。王坦之听说后说道:“自从南渡以来,尚书郎常用第二等人
21、,怎么能让我担任此职。”江虨于是作罢。简文帝担任抚军将军时,征辟他担任掾属。不久因为父丧离职,服丧期满。征召担任侍中,承袭父亲爵位。当时有卒士韩怅叛逃后又回来自首,说:“因为丢失了牛所以叛逃。”有关官员判定韩怅偷牛,严刑拷打后(韩怅)承认了罪责。王坦之认为韩怅能自缚其身前来自首,却在法外加罪,不妥。他因为懈怠丢了牛,可以宽恕,带上刑具,就承认自己偷牛,应当按罪有疑问从轻处理的条例办。于是因此宽赦了他。王坦之有品格,特别反对当时的放荡风气,不遵从儒家学说,十分推崇刑名之学,著有废庄论。简文帝临死时,诏令大司马桓温依照周公摄政的旧例行事。王坦之拿着诏书入宫,在皇帝面前把诏书毁掉。说:“天下是宣帝、
22、元帝的天下,陛下怎么能专有。”皇帝于是让王坦之改写诏书。桓温去世,王坦之和谢安共同辅佐幼主。当初,谢安爱好音乐,处在悲伤的丧期,也不废弃音乐,甚至成了一时的风俗。王坦之认为这样不对,并且苦苦劝阻他。谢安写信给王坦之说:“我所追求的是音乐,只要和情义相称,没有什么不可以做的。至于端正行为,崇尚世俗礼教,这不是我所想要比拟的,也是我所不屑的。”王坦之回信说:“(来信)详细陈述了你的高雅志趣,这是你诚心去做的,有独行己志之美谈,然而这恐怕不合乎大雅中庸之意。你自幼有德行,行为议论雅正允当,加以优越的处境,悠闲自得,众人的评论,都以清远来赞许你,至于这件事,确实有疑问。希望你三思。”两人书信往返多次,
23、谢安最终没有听从。当初,王坦之和和尚竺法师交情十分深厚,时常一起谈论生死报应的事。于是约定先去世的人应当告知死后之事。过了一年,竺法师突然来说:“我已经死了,因果报应都是真实的。”话说完就不见了。王坦之不久也去世了,时年四十六岁。临终前,给谢安、桓冲写信,丝毫不提及私事,只是忧虑国家大事,朝野之人都十分痛惜他的去世。追赠安北将军,谥号为“献”。巴蜀中学适应性月考卷六(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张全义,字国维,濮州临濮人也。少以田家子役于县令数困辱之全义因亡入黄巢贼中巢贼败事诸葛爽于河阳爽死事其子仲方仲方为孙儒所逐全义与李罕之分据河阳洛阳以附于梁二
24、人相得甚欢,然罕之性贪暴,日以寇钞为事。全义勤俭,御军有法,督民耕殖。以故,罕之常乏食,而全义常有馀。军之仰给全义,全义不能给,二人因有隙。后罕之奔晋,晋遣兵助罕之,围全义甚急。全义乞兵于梁,击败罕之于沇水,晋军解去。还为河南尹。全义德梁出己,由是尽心焉。是时,河南遭巢、儒兵火之后,城邑残破,户不满百,全义披荆棘,劝耕殖,躬载酒食,劳民畎亩之间。数年,人物完盛,民甚赖之。唐亡,全义事梁,太祖賜名宗爽。太祖猜忌,全义奉事益谨。尝有言全义于太祖者,太祖召全义,其意不测。全义妻储氏明敏有口辩,遽入见,厉声曰:宗爽,种田叟尔!守河南三十年,开荒斫土,据拾财赋,助陛下创业,今年齿衰朽,已无能为,而陛下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 2020 届高三下 学期 语文试卷 精选 汇编 文言文 阅读 专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