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4-5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河南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4-5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4-5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词鉴赏专题郑州市第二次质量预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重阳日荆州作注吴融万里投荒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上国莫归戎马乱,故人何在塞鸿来。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楚台。注吴融,晚唐诗人。此诗作于诗人被贬荆州的第二年。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万里投荒”从空间的角度,写出了贬谪之地的遥远;“哀”字直抒胸臆,奠定了 全诗沉郁哀伤的感情基调。B.第二句“徘徊”为动作描写,透露了诗人沉重愁苦的情绪;“更”与首句的“已”呼应,将这种情绪表达得更为浓重。C.颈联妙用意象,“戎马”写出了国家
2、战乱不息的时局,“塞鸿”则寄托了身处异乡的诗人对朋友的思念。D.尾句中的“下楚台”,与杜甫登高中的“独登台”,都呈现了饶有意味的场景,蕴含着相同的情感。15.诗歌颔联“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 分)【分析】(14)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
3、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15)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先准确地答出该联的含意,再分析是否使用了特殊的手法,最后分析出诗人的感情。【解答】(14)D“蕴含着相同的情感”分析有误。“下楚台”蕴含着诗人落寞失意的情感,“独登台”蕴含的情感除了落寞失意,还有老弱多病的愁苦、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15)颔联“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写的是诗人在这样阖家团聚的日子里却孤身在外,内心伤感。所以想要借酒消愁,但是当冷酒入肠,却怎样也不能喝醉。就算是一人也像要登高赏菊,结果菊花都没有开,又更加失落了。诗人遭贬,人生失意,
4、漂泊异乡的孤独之情在这样的佳节更加深沉厚重了。答案:(14)D(15)诗歌颔联写诗人欲饮酒以自宽,但冷酒入愁肠难辞一醉;想佳节登高赏菊,但天气温暖菊花未开不得观赏。表现诗人遭逢人生失意,漂泊异乡,遇佳节难以接遣的凄凉悲哀之情。【点评】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选项内容。焦作市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第四次模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朝 直郑 春朝直叨居省阁间,由来疏退校安闲。
5、落花夜静宫中漏,微雨春寒廊下班。自扣玄门齐宠辱,从他荣路用机关。孤峰未得深归去,名画偏求水墨山。 【注】夜宿于朝值班。作者为晚唐诗人。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作者直书政务之闲,朝直只是循规守矩,例行公事而已。 B颔联以动衬静,落花声、漏声、雨声写出夜的静谧,诗人朝直长夜不眠。 C颈联表示自己虽看淡宠辱,但实际上仍随波逐流,为仕途晋升而机关算尽。 D诗歌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紧扣诗题,思路清晰,章法严谨。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14答案 C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思路点拨 C项理解错误,应该是作
6、者主动从道家寻找慰藉,已达到宠辱不惊的境界。15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案 第一问:还没有找到能够使自己栖身的归隐之所,只能在所搜求的水墨名画中找到一种归隐的慰藉。(2分)第二问:强烈的归隐之志;对唐王朝时局的深深失望。(4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焦作市普通高中第三次模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大热五首(其一)戴复古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万物此陶镕,人何怨炎热。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注】陶镕:陶铸熔炼,比喻培育、造就。
7、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把六月的天地比作一个大窑,太阳像炭火一样熔炼着其中的一切。 B暑天虽极炎热,诗人却认为不应抱怨,因为秋天的谷物均赖此而结实。 C田中的水被晒得似乎要沸腾,诗人的背上汗水流得就像刚刚用水泼过。 D这首诗描写暑热多用比喻和夸张修辞,语言平易浅近,风格质朴自然。15诗歌中“君”与“吾”的人称变化对全诗的情感表达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分析】(14)此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
8、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15)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词内容理解诗词情感的能力。分析诗词的内容要在读懂诗词的基础上总结。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解答】(14)C“背汗湿如泼”描写的是农夫,不是诗人自己。(15)本诗“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两句,从内容上看,进一步发挥“万物此陶镕”这一主旨。暑热,正是庄稼生长结实的
9、重要条件。这个事实极平常,但从来写暑热的诗人却很少想到这一点。意思是你看秋天的硕果,也是在炎热的夏天孕育的,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万物此陶镕”的道理。结尾两句说“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我们安坐大厦之下,有什么理由埋怨炎热呢,表达出诗人深切的人文关怀。答案:(14)C(15)面对人们对暑热的抱怨,诗人以“君”相称进行开导,表现了诗人而对暑热的坦然旷达。而对农夫大热之天在田间劳作,诗人深受触动,便用“吾”直接表达自己内心因不劳而食而产生的不安惭愧,从侧面表达对农夫的赞美,情感得到深化和升华。【点评】读懂诗歌的技巧(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
10、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
11、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许昌、济源、平顶山三市下学期第二次联考(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送崔珏往西川李商隐年少因何有旅愁,欲为东下更西游。一条雪浪吼巫峡,千里火云烧益州。卜肆至今多寂寞,酒垆从古擅风流。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注】大中元年李商隐途经荆州时,送崔珏前往西川任节度使幕府。浣花:西川浣花溪。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开篇发问,紧扣题目,直言“旅愁”,点明了友人西行宦游的情状。B.颔联用词精当,“吼”“烧”两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所见景象的壮阔之美。C.
12、颈联运用典故,以卜肆卖卜人和当垆卖酒人的境况劝慰友人,寓意丰富。D.尾联通过联想“浣花笺”“玉钩”,劝友人到西川任职后赏美景,尽雅兴。15.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2)本题考查诗歌的感情,要联系注
13、释,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概括。【解答】(1)颔联是写诗人想象友人途中所见之景,并非眼前所见,是虚写。(2)崔珏因“东下”更兼“西游”而生“旅愁”,在首联中诗人劝他不要生愁,不要作儿女之态,要潇洒;“一条雪浪吼巫峡,千里火云烧益州”,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巫峡水急滩险和益州千里火烧云的壮阔景象,是诗人的想象,描绘崔珏往西川途中所见到的壮阔景象,是对好友的劝慰,劝慰友人此去要心胸开阔,积极乐观;“卜肆至今多寂寞,酒垆从古擅风流”,联系注释,采用严君平和卓文君的典故,希望崔珏耐得住寂寞,和他们一样淡泊名利、风流潇洒;“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诗人想象崔珏入川后用“薛涛笺”题
14、诗咏酒,表达出希望好友去后生活闲适自得的美好愿望。答案:(1)B(2)想象崔珏往西川途中所见到的壮阔景象,劝慰友人要心胸开阔,积极乐观;借严君平和卓文君的典故,期望崔珏像他们一样不慕名利、洒脱风流;设想崔珏入川后用桃花色的笺纸题诗咏酒,希望他过上悠然自得的生活。赏析: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没有恋恋不舍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是着重畅想了一路壮阔景观和内心澎湃的情绪。年少旅愁,既有漂泊不定的纷乱心情,又有满眼江涛水、天边烈火云的大气之叹。深深的祝福和挥别全部涌现,却没有寂寥悲凉的情绪。桃红灼灼,夭夭美妙。纸上的绯红桃花色妙在似露不露之间,写来全不吃力,却情谊毕现。【点评】分析诗歌表达的思
15、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鹤壁市线上第四次模拟(二)诗歌鉴赏(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放言五首(其二)白居易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祸福回还车轮毂,荣枯反覆手藏钩。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不信请看弈棋者,输赢须待
16、局终头。【注】放言五首:公元810年,白居易好友元稹得罪权贵被贬,写了五首放言。五年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元稹闻讯写下了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居易也写下五首放言诗来奉和。藏钩:相传汉昭帝母钩弋夫人少时手拳,人宫,汉武帝展其手,得一钩,后人乃作藏钩之戏。汉武帝为防患女主乱政,立子杀母。龟灵:古人认为龟通灵性,故常用龟甲占卜以决吉凶。马失应无折足忧:这里引用塞翁失马的故事。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开篇点题,揭示了世事无定、祸福得失相倚伏转化的现象,表达了朴素辩证观。B.这首诗语言形象生动深刻,将尘世的纷扰复杂比作一张网,将福祸轮回比作车轮转动。C.诗歌
17、引用典故,将飘忽不定的仕途与藏钩游戏联系在一起,表现作者面对人生起落的无奈。D.尾联用弈棋输赢不可预测的现象,表现作者对世事无常、结局无法预期的现实的认知。15.请结合颈联内容对本诗中体现的诗人的情感进行解读。(6分)_【分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评价古诗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考生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的内容,然后将内容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分析词人的情感首先要知人论世,其次要抓住词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分析。【解答】(1)C注意选项前面说的是借用典故,很显然藏钩就不能够指游戏,而是以钩弋夫人的命运典故来表达参悟命运的难以揣测。(2)“龟灵未
18、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龟灵占卜要将龟开膛破肚,马失前蹄不必忧虑,颈联中灵龟神算,却无法避免自己的灾殃,充满对其中蕴含的矛盾和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现实命运的思考和无奈;“马失应无折足忧”一句,通过引用塞翁失马的典故,对故事的进行了逆向思考,没有马回来的惊喜也就不会出现儿子摔残的悲剧,表现了他被贬谪时的自我安慰,与友人的互勉,颈联通过典型的例证表现了作者对待命途不顺的一种看法,这种看法既是对个人情绪的纾解,也是对友人的宽慰;表达作者对人生际遇的豁达,诗颈联体现的对人生起落无定的认识和感伤,同时也有基于此对命理的认识和豁达。答案:(1)C(2)表达了诗人对现实命运的思考和无奈。表现了他被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2020 届高三下 学期 语文试卷 精选 汇编 古诗词 鉴赏 专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