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器项目绩效计划参考.docx





《净水器项目绩效计划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净水器项目绩效计划参考.docx(9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净水器项目绩效计划xx有限责任公司目录第一章 项目简介5一、 项目单位5二、 项目建设地点5三、 建设规模5四、 项目建设进度5五、 建设投资估算5六、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6第二章 项目背景分析8第三章 绩效评价周期的确定13一、 影响绩效评价周期的因素13二、 绩效评价周期及其类型15第四章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17一、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步骤17二、 绩效评价指标的构成与分类18第五章 绩效执行概述23一、 绩效执行的影响因素23二、 绩效执行的内容及其关键点24第六章 绩效信息的收集27一、 绩效信息收集的流程与方法27二、 绩效信息收集的目的与意义28第七章 绩效诊断与改进30
2、一、 绩效改进30二、 绩效诊断的含义31第八章 绩效反馈面谈33一、 绩效反馈面谈的目的与意义33二、 绩效反馈面谈的内容及策略34第九章 薪酬战略的演进与发展37一、 全面薪酬战略37二、 全面报酬战略46第十章 薪酬战略概述58一、 薪酬战略的制定58二、 薪酬战略的含义60第十一章 薪酬水平决策的影响因素65一、 产品市场因素65二、 企业特征要素67三、 劳动力市场因素73第十二章 薪酬水平及其外部竞争性80一、 薪酬水平及其外部竞争性的作用80二、 薪酬水平及其外部竞争性的策略选择81第十三章 宽带薪酬86一、 宽带薪酬的局限性以及实施条件86二、 宽带薪酬的内涵91第十四章 薪酬
3、结构设计95一、 薪酬结构设计的原则95二、 薪酬结构设计的步骤97第一章 项目简介一、 项目单位项目单位:xx有限责任公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92.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三、 建设规模该项目总占地面积61333.00(折合约92.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93421.38。其中:主体工程60183.33,仓储工程17379.31,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10444.57,公共工程5414.17。四、 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
4、有限责任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24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五、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0209.8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1676.7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78%;建设期利息629.9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57%;流动资金7903.1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65%。(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31676.74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26684.46万元,工程建设
5、其他费用4160.74万元,预备费831.54万元。六、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898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75056.66万元,纳税总额7333.30万元,净利润10756.33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8.20%,财务净现值4629.15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31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61333.00约92.00亩1.1总建筑面积93421.38容积率1.521.2基底面积33733.15建筑系数55.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328.722总投资万元40209.802.
6、1建设投资万元31676.742.1.1工程费用万元26684.46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4160.742.1.3预备费万元831.542.2建设期利息万元629.912.3流动资金万元7903.153资金筹措万元40209.803.1自筹资金万元27354.593.2银行贷款万元12855.214营业收入万元898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75056.666利润总额万元14341.787净利润万元10756.338所得税万元3585.459增值税万元3346.2910税金及附加万元401.5611纳税总额万元7333.3012工业增加值万元24819.4513盈亏平衡点万
7、元41188.24产值14回收期年6.31含建设期24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18.20%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4629.15所得税后第二章 项目背景分析净水器是使用各种物理、化学或生物手段对水质进行深度过滤、净化处理的水处理设备。一般而言,市面上净水器根据净水效果主要分为: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四种。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作为人体正常代谢所必需的物质,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每天摄入的饮水量为2500-3500ml;在生活中水是工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原料;在自然界中水为无数生灵提供栖息地。可以说水资源相当,我国政府为保护水资源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这其中对于居民饮用水
8、安全问题更是格外关注。因此作为改善水质的有效手段,净水器行业的发展自然能够享受国家政策的助力。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购买力飞速提升。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35128元,同比增加9.1%;人均消费支出也达到了24100元,同比增加13.6%。人们基本的物质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随着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自然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净水器作为提升生活品质的产品之一,已然具备了发展的经济土壤。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中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2115元,同比增加14.8%。除去受疫情影响严重的2020年,近十年中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都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9、,平均增速长期保持在10%以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人民追求健康生活的意愿相当强烈。而优质的水资源是健康生活的必需品,作为改善水质的有力工具,净水器的发展自然值得期待。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已经为净水器行业提供了巨量的潜在客户,截止2021年底,我国人口总数为141260万人,同比增长0.034%。且据国家统计局人口年龄数据,近年来我国15-64岁的群体占比逐年减少,与之对应的老幼比例不断上升。相较青壮年而言,老幼对水质的要求通常会更高,即净水器的目标客户群体不断增加。净水器行业的关键技术主要围绕三方面展开:一是一般水处理技术,包括过滤、吸附、消毒、点解、超滤、纳滤、反渗透等;二
10、是组合技术,包括水质调节、水质软化等;三是多重功能配置技术,即以水质净化为核心的多功能配置技术,包括冷热直饮水机、饮水台、开水器。净水关键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有反渗透技术、抗污染膜技术、碳纳米管技术等发展方向。2021年“净水器”专利技术申请量为10095项,相较2020年有所下滑,但考虑到净水器的技术进步是多项底层技术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净水器产业的技术还处于不断发展状态。“十三五”期间,全市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前列,经济质量和效益位居全省前列;到2020年,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确保大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确保京津冀城市群第三极作用凸显
11、,确保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发展迈入中高端,质量效益提升幅度高于省内其它城市。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比重逐年递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力争达到560亿元。协同发展取得新成就。交通一体化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产业联动发展实现重要突破,协同创新共同体基本建成,与京津公共服务差距不断缩小,省会承载和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努力建成京津冀城市群第三极。创新发展实现新突破。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重大成果,科技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6%,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军民融合创新成效
12、显著,创新资源要素加速集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城市功能凸现。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大幅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市蔚然成风。产业结构得到新优化。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第三产业占据全市经济主导地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明显提高,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产业整体迈向中高端水平。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一河两岸三组团”成为城乡现代化建设标志区,主城区建设上水平、出品位,正定新区建设实现大发展,县域城镇功能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具备条件的农村全部建成美丽乡村,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
13、。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财税金融、企事业单位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内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经济外向度和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显著提升,石家庄综合保税区和天津自贸区正定片区功能不断拓展,开放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就业持续增加,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公平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市民居住环境不断改善。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城乡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社会文明达到新水平。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公民
14、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法治素质明显提高,人民民主更加健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污染治理实现重大突破,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不断提高,PM2.5浓度较2013年下降42%以上,主要河流水质有效改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2%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到2018年,退出全国重点监测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10位。第三章 绩效评价周期的确定一、 影响绩效评价周期的因素绩效评价周期的确定,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5、的影响因素1、组织的业务特点组织的性质和所从事的业务特点是确定组织绩效评价周期首先应考虑的因素。对企业而言,业务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的行业生产周期不同,这种生产周期会导致企业和员工的绩效随之呈现周期性变化。因此,在确定组织绩效评价周期时,应结合组织行业特征和业务特点。比如,生产和销售日常消费品的企业业务周期一般较短,可以将评价周期确定为一个月;对一些业务周期更短的企业(如计件生产企业),甚至要每天对绩效进行检查评价。在一些生产大型设备的企业或提供项目服务的企业,绩效改进很难在短期内见成效,因此,绩效评价周期应当长一些,一般可以半年或一年作为评价周期,特殊情况下评价周期也可
16、适当延长。2、职位类型不同的职位,由于工作内容是不同的,绩效评价周期也应当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职位的工作绩效比较容易评价时,绩效评价周期相对可以短一些,比如生产岗位的绩效评价周期相对于管理岗位的绩效周期就要短一些。当职位的工作绩效对组织的整体绩效影响比较大时,其绩效评价周期往往要短一些,这样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以免给组织造成严重后果。比如销售岗位的绩效评价周期相对就应当比后勤岗位的周期要短一些。3、评价指标本身的性质不同的绩效评价指标其性质是不同的,评价的周期也应当不同。一般来说,性质稳定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周期相对要长一些;反之,评价周期相对就要短一些。比如员工的工作能力比工作态度
17、相对要稳定一些,因此能力指标的评价周期相对于态度指标就要长一些。4、评价标准在确定评价周期时,还应当考虑到绩效标准及其性质,也就是说,评价周期内的时间应当能够保证员工经过努力有可能达到这些标准。一般情况下,绩效评价标准定得比较高或比较苛刻,评价周期就应适当放宽,以便员工有足够的时间来达到标准,完成任务,实现目标。比如“销售额为50万元”这一标准,按照经验需要2周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而组织把评价周期定为1周,员工根本就无法完成;如果定为4周,又非常容易实现。在这两种评价周期下,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价事实上是没有意义的。5、绩效管理实施的时间绩效管理的实施需要一个过程,要经历由初始期的摸索期到后来的
18、成熟期几个阶段绩效管理系统的完善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几个绩效周期的经验积累,不断从以前绩效周期的管理中吸取教训并总结经验。刚开始实施绩效管理时,评价周期不能过长。随着绩效管理实施时间的推进,评价周期应该越短越好,但绩效周期短又意味着绩效管理成本高,这种情况下,考虑到成本问题,在绩效管理系统成熟后可以逐渐延长绩效评价周期。二、 绩效评价周期及其类型绩效评价周期(performanceappraisalcycle),也叫做绩效评价期限,就是指多长时间进行一次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是对员工在绩效周期内工作表现进行的评价,由于是周期性开展的工作,因此包含如何合理设定评价周期的问题。很多时候,评价周期是一
19、个比较容易忽视的问题,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评价周期就应当是一个会计结算周期。虽然这样做的确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并不是所有人员都适合这一做法,绩效评价周期的确定与评价指标本身、组织特征、职位类型等都有关系,是在综合考虑组织内外诸多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的关于绩效评价的周期,理论上能够实时评价是最理想的,但在实践中实时评价是很难做到的。绩效评价工作是一个涉及众多岗位、众多部门的复杂而又耗时耗力的工作,无论从成本来说,还是从可操作性而言,目前的大多数组织的绩效评价周期都不是很频繁。不过,绩效评价的周期越来越短是一个趋势,随着绩效评价理论的成熟、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财务统计方法和途径的进步,绩效评价的周期会
20、逐渐变得越来越短。绩效评价通常分为定期评价(如每周、旬、月度、季度、半年、年度等)和不定期评价两种,在实践中较为理想的评价周期为月度评价和季度评价。半年度和年度评价主要是针对一些特定职位或部门(如部门经理、公司副总经理,研发部门等),而如果对一般的岗位或部门采用半年度或年度评价,就会造成评价节点工作量巨大,因时间跨度太长而导致近因效应进步放大,失去部分激励效果等弊端。第四章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一、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步骤设计并建立组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需要遵循以下基本步骤:(1)通过工作分析和业务流程分析确定绩效评价指标。组织首先要根据组织规模、行业特点和绩效评价目的等,适当地提取各个层
21、面的评价指标,建立初步的绩效评价指标库。进行工作分析和业务流程分析,是建立健全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方法,但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组织。工作分析和业务流程分析需要以健全的组织机构和较高的管理水平为基础展开。同时,因需要较多的资料,对操作者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执行成本比较高,一般适合于规模较大、发展趋于稳定又亟待建立系统绩效指标体系的组织。对于一些组织机构不很健全、规模不大、发展不太稳定的组织或企业,我们可以参考确定通用指标,再加上对组织的整体把握建立初步的绩效指标库。(2)初步划分绩效评价指标的权重。结合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各个层次的绩效目标,按照对绩效目标的影响程度对绩效指标进行分档。比如可
22、按照“非评价不可、非常需要评价、需要评价、需要评价程度低、几乎不需要评价”等进行分档,对初步的评价指标库进行筛选。(3)通过各个阶层的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确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确定了绩效指标权重,并对绩效指标库进行初步筛选之后,需要让绩效评价的利益相关者参与确定最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职位层面的绩效指标需要基层员工与其上级讨论确定,部门的线效指标需要部门管理者与高层管理者讨论决定。让利益相关者参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和建立,可以增强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对绩效指标的认可度,有利于绩效管理工作的展开。(4)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了使确定好的绩效评价指标更趋合理,还应对其进一步修
23、订和完善。修订和完善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评价前的修订,通过专家调查法,将所确定的评价指标提交给领导、专家及咨询顾问,征求他们的意见,修改和补充指标体系;另一种是评价结束后修订和完善,根据绩效评价及其结果的应用等情况进行修订使评价指标体系更加理性和完善。二、 绩效评价指标的构成与分类(一)绩效评价指标的概念与构成所谓评价指标,就是评价因子或评价项目,它是绩效评价内容的载体和外在表现。只有通过评价指标,评价工作才具有可操作性。绩效评价指标在绩效管理过程中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对部门和员工具体绩效状况的客观反映,又是组织和部门意志与要求的体现,即既是“晴雨表”,又是“指挥棒”,绩效评价指标一般包括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净水器 项目 绩效 计划 参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