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小学数学二下《6.1认识角 》word教案 (12).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下《6.1认识角 》word教案 (1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小学数学二下《6.1认识角 》word教案 (12).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认识角 2大家好!我是*小学的*。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科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认识角。板书课题教材分析:本课的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直观地认识角,学会角的各部分名称,角的记法和读法,角的大小比较,能直观或借助三角板辨认锐角、直角、钝角这三种角,建立角、直角、锐角、钝角的直观形象是难点。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及空间观念,我努力为学生多创设生动直观的情境,让学生结合实物动手操作,为学生能灵活地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在比较大小、认识三种角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亲自体验,以加深对知识的理
2、解。根据我对新“课标”的理解,我把这一课作了两个定位:A、在本册书中的定位。认识角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在整册书中只占三课时,所以在讲授完这一课后,就必须让角的概念根深蒂固地印在学生的脑中。B、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定位。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几何图形有了认识,但角的认识却是第一次系统地在教材中出现。这就说明了本课的重要性。因此,教好这部分内容尤为重要。根据这两个定位,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直观地认识角,能辨认角的大小,并能在生活中熟练运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3.通过情境的创设,激
3、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使学生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难点: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解决办法: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比较角大小的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式及方法: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及新世纪版教材以及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觉得学数学,其本质上就是“玩数学”。只有新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才有可能真正的理解、运用和最大限度地内化知识。在课堂上,我真正把学生作为一个主动探究、发现知识的研究者,所有教学内容都是以这一思想作为主旋律,因此我设计了“折一折”、“摸一摸”、“比一比”等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进而发现问题、解决
4、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有独立学习、猜想、验证、观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把生活情境渗透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们从生活中学习知识,再把知识还原到生活中,从中提炼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培养他们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根据班级学生已有知识的程度,我在课堂上大胆采用引导教学和尝试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这种方法有效地改变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练”的教学模式,而采取“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方式,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先感知,再经过老师的引导,使知识系统化。在此过程中,我重视学生学习的主观愿望,让学生“找一找”、“辨一辨”、“折一折”,分散教学难点。评价方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6.1认识角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下6.1认识角 word教案 12 北师大 小学 数学 6.1 认识 word 教案 12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