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抗器项目工程前期工作手册.docx
《电抗器项目工程前期工作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抗器项目工程前期工作手册.docx(6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电抗器项目工程前期工作手册目录第一章 项目简介4一、 项目单位4二、 项目建设地点4三、 建设规模4四、 项目建设进度4五、 建设投资估算4六、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5第二章 项目背景分析7第三章 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指标10一、 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指标10二、 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指标11第四章 资源环境承载力概述13一、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13二、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框架15第五章 市场分析19一、 专家预测法19二、 简单移动平均法20第六章 现金流量分析22一、 现金流量分析指标计算22二、 资金时间价值与资金等值31第七章 建设投资简单估算法36一、
2、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36二、 预备费估算36第八章 建设期利息估算38一、 建设期利息的估算方法38二、 建设期利息估算的前提条件38第九章 资金结构优化比选39一、 息税前利润每股利润分析法39二、 比较资金成本法40第十章 资金成本分析43一、 权益资金成本分析43二、 资金成本的构成44第十一章 经济分析基本方法47一、 项目费用效益分析47二、 项目费用效果分析53第十二章 经济效益与费用的识别与计算58一、 间接效益与间接费用的识别与计算58二、 经济效益与费用识别的基本要求62第一章 项目简介一、 项目单位项目单位:xx有限责任公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园区,占地面积
3、约53.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三、 建设规模该项目总占地面积35333.00(折合约53.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58640.15。其中:主体工程41818.30,仓储工程5075.23,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5495.22,公共工程6251.40。四、 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有限责任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24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五、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
4、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1179.5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7535.1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2.79%;建设期利息379.7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9%;流动资金3264.6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5.41%。(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7535.15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14854.62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244.46万元,预备费436.07万元。六、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363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29275.36万元,纳税总
5、额3475.59万元,净利润5126.51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7.69%,财务净现值5809.86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25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35333.00约53.00亩1.1总建筑面积58640.15容积率1.661.2基底面积20139.81建筑系数57.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317.682总投资万元21179.582.1建设投资万元17535.152.1.1工程费用万元14854.62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2244.462.1.3预备费万元436.072.2建设期利息万元379.792.3流动资金万元3264
6、.643资金筹措万元21179.583.1自筹资金万元13428.813.2银行贷款万元7750.774营业收入万元363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29275.366利润总额万元6835.357净利润万元5126.518所得税万元1708.849增值税万元1577.4610税金及附加万元189.2911纳税总额万元3475.5912工业增加值万元12032.3813盈亏平衡点万元15777.90产值14回收期年6.25含建设期24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17.69%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5809.86所得税后第二章 项目背景分析电抗器指具有电感作用的绕线式的静止感应装置,也叫电感
7、器,具有抑制电流变化、及交流电移相作用,主要被应用于电力领域。可按结构及冷却介质、按接法、按功能、按用途进行分类。电抗器业务主要依靠国家在电力基础设施方面投资的拉动,没有明显的周期性、季节性特点。2020年,国家电力基础建设迎来又一波投资高峰,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建设与泛在电力物联网方面都有比较大的投入。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2020年中国电力建设投资超1万亿元,同比增长22.8%,其中电网建设设备工器具购置额1538.0亿元。电抗器是电力输送中必不可少的一次设备,随着我国特高压电网等级的不断提升,对电抗器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抗器投资占比约为1.5%-2.0%。特高压为新基建重要环节
8、,2020年3月14日国家电网官网指出特高压作为“新基建”七大领域之一,表明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提质振兴的主攻方向,具有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等优势。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建成“14交16直”共计30条在运特高压线路、5条在建特高压线路,在建在运特高压线总长度4.8万千米。在中国经济谋求转型,换挡提速的大背景下,电力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保障现有供电安全平稳为各电力企业重要任务。其次,随着坚强智能电网概念的推出,特高压电网为坚强智能电网骨干网架,发展速度显著加快。在此背景下,国内总体对电抗器的需求量,尤其是高端电抗器的需求量有较大增幅,2021年市场规模为236亿元左右,其中输
9、变电领域电抗器市场规模占比为14%左右。随着我国特高压、超高压电网的大发展,需要包括电抗器在内的大量高质量、高科技的输电设备作为支撑。同时,考虑到大电网、超大电网的安全性和战略意义,政府也对重大电力装备国产化给予大力的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以加快国内关键电气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十三五”时期,经济仍然面临复杂的内外环境和较大的下行压力,正经历着改革阵痛,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总的来看,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同时,中山亲商、安商、扶商的政策不会变,对企业合法权
10、益的保护不会变,经济发展向形态更高级、产业更高端、结构更合理的演化趋势不会变。中山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继续为经济发展创造机遇。信心来自于:一是泛珠三角地区的发展,粤港澳紧密合作,尤其是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深茂铁路的建设,将极大提升我市区位优势与在珠三角一体化中的战略优势,给我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潜力;二是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张力;三是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给我市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四是全面深化改革释放红利,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加成熟定型,给我市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活力;五是以共建共享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给我市经济发展
11、注入新的创造力。第三章 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指标一、 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指标()水环境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是在一定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条件下,以生态、环境健康发展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协调为前提,区域水环境系统能够支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合理规模。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水功能区划、海洋功能区划、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保护目标及各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主要水污染因子和特征污染因子、水环境控制单元主要污染物排放现状及允许排放量、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地表水控制断面位置及达标情况,主要水污染源分布和污染贡献率(包括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等。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
12、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污径比、主要水污染物排放强度等。(二)大气环境承载力大气环境承载力是在某一时期、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所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最大可能负荷的支撑阈值。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大气环境功能区划、保护目标及各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情况,主要大气污染因子和特征污染因子、大气环境控制单元主要污染物排放现状及允许排放量、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主要大气污染源分布和污染贡献率(包括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等。主要评价指标包括空气优良率和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等。(三)土壤环境承载力土壤环境承载力是在维持土壤环境系统功能结构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其所能承受的人类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的限值。主要影响因
13、素包括土壤主要理化特征,主要土壤污染因子和特征污染因子,土壤环境质量达标情况,土壤污染风险防控区及防控目标等。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等。二、 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指标(一)土地资源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包括主要用地类型、面积及其分布,土地资源利用上线及开发利用状况,土地资源重点管控区域等。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分析需要考虑土地对人口的承载、土地对经济社会的承载,以及土地与人口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匹配协调程度。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人均耕地面积、人均建设用地、土地利用率、单位土地产出、规划人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禁建区比例等。(二)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影
14、响因素包括水资源总量及其时空分布,水资源利用上线及开发利用状况和耗用状况(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海水与再生水利用状况,水资源重点管控区等。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人均水资源量、单位土地水资源量、水资源开发强度、水资源可利用量、地下水开采率、人均供水量、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产值取水量、耕地灌溉率、生态用水率等,分别表示了水资源的丰沛程度和水资源对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态用水、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承载水平。(三)矿产资源承载力矿产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矿产资源类型与储量、生产和消费总量、资源利用效率等。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单位用地矿产量、单位用地实际采矿能力、单位用地矿产从业人员数量
15、、矿业从业人员比率、矿业工业增加值比例等。第四章 资源环境承载力概述一、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早在20世纪初期,“承载力”的概念被引入生态学领域,相继出现了种群承载力、土地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和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耗竭和环境恶化的问题日益突出,以及人们对资源环境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入,资源环境承载力在区域规划、空间开发、生态系统服务评估、资源环境现状评价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维持人与自然关系协调可持续的前提下,一定区域、一定时期、一定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资源环境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社会生存、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从评价主体看,
16、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既包括单项分类分析,也包括综合集成分析。可以说,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描述发展限制的一个常用概念,不仅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变量,而且已成为区域人口与经济规模和发展方式与速度的刚性约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区域空间开发的重要基础条件,不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空间开发必然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传统规划在指导思想上,只追求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而忽视了资源保障和环境容量,使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区域发展不协调等突出问题。近年来,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衡量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正在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2
17、006年颁布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第20章提出“推进形成国家主体功能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明确指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就是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强调“根据资源环境中的“短板,因素确定可承载的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及适宜的产业结构”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
18、目标,并部署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文明法律制度、绿色发展的目标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通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第十四条“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特别指出了要“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和海洋资源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强调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基本方略,进一步
19、明确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要求。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根据各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确定人口规模,严格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二、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框架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评价的逻辑框架是:以某一区域为评价单元,通过区域资源环境要素的全面评价和符合区域功能定位的专项评价,分析区域资源禀赋、环境本底和生态条件;通过影响因素识别,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和分析评价方法,集成资源环境要素单项评价结果,得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结论,全面反映评价单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
20、。依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评价结论,提出引导区域资源环境综合开发与合理布局的规划方案,制定差别化的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政策,使区域经济和社会获得稳定发展的同时,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循环,实现区域人地关系优化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一)资源环境要素基础评价基础评价是采用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单元资源环境要素进行全面评价,对区域资源禀赋、环境本底和生态条件进行整体摸底。基础评价以土地资源水资源评价为重点,分析区域可利用水土资源的供给能力、已开发利用强度、结构和未来开发利用潜力;以环境容量为基础,分析水、大气、土壤的环境质量状况,确定环境本底条件和剩余环境容量;分析主要生态
21、系统的功能条件,确定生态重要性的保护区域范围和重点。在具体工作中,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或评价单元,选取有针对性的基础要素指标进行专项评价。例如,针对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等评价单元,可以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选择针对性的基础要素进行承载力评价。(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是针对区域综合功能开展分析评价,其重点是采取多种方法集成国土资源禀赋、环境本底和生态条件单项分析评价结果给出综合评价结论,揭示不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状态以及承载力构成的差异。根据基础评价和专项评价结果,针对识别出的资源、环境、生态要素,叠加环境质量、生态功
22、能和资源利用现状,分析支撑要素(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可利用(配置)上线和主要环境影响要素(大气、水等)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在充分考虑累积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分析可利用的资源量和剩余污染物允许排放量。选取符合实际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核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状态,满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要求。(三)制定差别化的资源环境政策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分析评价基础上,提炼区域限制性资源环境要素,给出其资源环境容量的等级与确定等级的阈值。识别和定量评价超载关键因子及其作用程度,解析不同区域资源环境超载原因。从自然禀赋条件、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管理等维度分析
23、超载成因,包括资源环境的自然本底状况,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规模、结构、速度等,以及资源环境管理与政策管理的水平、方式、范围、强度等。根据单要素和综合承载力的高低确定不同地区的重要资源环境利用配额和利用标准,从财政、投融资、产业、土地、人口、环境等方面,制定差别化的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政策,(四)提出空间开发适宜方向和最终规划方案根据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不同特点和高低,建立资源开发利用“空间准入”制度和“空间开发管制”策略,探索不同管控强度的差异化限制性措施,引导和约束区域严格按照资源环境承载力谋划发展。优先安排相关产业向高承载力区域集聚,并对该地区用地指标、基础设施投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低承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抗 项目 工程 前期工作 手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