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编第四章杜甫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编第四章杜甫ppt课件.ppt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章第四章 杜甫杜甫 本章内容本章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及创作历程杜甫的生平及创作历程 第二第二节节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三节第三节杜甫杜甫的地位与影响的地位与影响第一节第一节 杜甫的杜甫的生平生平及及创作创作历程历程一、杜甫一、杜甫家世家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十三世祖杜预是西晋名将兼学者,曾注左传。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进士中举后曾分别于武后、中宗朝任著作佐郎、修文馆直学士等职。父亲杜闲,曾为兖州司马、奉天县令。对此官宦世家、书香门第,杜甫常引以为自豪,说“自先君恕、预以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进雕赋表)。二、杜甫生平与创作
2、二、杜甫生平与创作经历经历 第一阶段,读书壮游时期(35岁前)。 杜甫的青年时期曾有过一段南北漫游、裘马轻狂的生活。他20岁南下吴越,24岁北归洛阳,举进士考试不第。次年东游齐赵,30岁回到洛阳,在偃师成婚。33岁在洛阳结识被“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邀同游梁宋,遇高适,三人酣饮纵游,慷慨怀古。后高适南游,李白、杜甫则再游齐赵,寻幽探胜,饮酒论诗,过了一段“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壮游)的豪放快意生活。第二阶段,困守长安时期(第二阶段,困守长安时期(3535岁至岁至4444岁岁) 天宝五载(746),杜甫来到长安,自谓立登要路,但残酷的现实很快击破了他的幻想。他参加制科考
3、试未能及第,不久,父亲去世了,他的生活变得艰难起来。为了生存和求官,杜甫奔走权门,作诗投赠,希望得到引荐,但均无结果。他又向玄宗进献三大礼赋封西岳赋等,亦收效甚微。 杜甫生活拮据,常过着“卖药都市,寄食友朋”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贫困的生活体验使诗人的性格逐渐由轻狂转为深沉。第三阶段,为官、流亡时期(第三阶段,为官、流亡时期(4545岁至岁至4848岁)岁)。 天宝十四载(755)十月,杜甫离开长安赴奉先。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 次年六月,长安沦陷,杜甫携带家小由奉先逃至白水,后再逃至鄜州。七月,李亨于灵武即位,杜甫遂只身赴灵武。途中为叛军所获。 至德二载(
4、757)四月,杜甫逃出长安,到达肃宗行在凤翔。“麻鞋见天子,衣袖漏两肘”。肃宗为褒奖他的忠心,授予他左拾遗一职。 八月,他离开凤翔往鄜州看望妻子 次年六月,终因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二载(759年)春,杜甫往河南老家探亲,据途中所见写下了“三吏”“三别”两组诗篇。是年秋,杜甫弃官携家至秦州,十月迁同谷,十二月往成都投靠故交。第四阶段,漂泊西南时期(第四阶段,漂泊西南时期(4949岁岁至至5959岁岁去世)去世) 乾元二载(759),杜甫到达成都。次年春,在友朋帮助下,他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草堂 广德二载(764),严武再回成都,向朝廷举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 永泰元年(765)
5、,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乘舟东下,欲出川归乡。但因疾病与战乱,他先居留云安,后又辗转夔州。 大历三载(768)正月,杜甫至江陵,因兵乱受阻,后改道至公安,年底漂泊至岳阳。大历四载正月诗人来到潭州(今长沙),后又到衡州。大历五载(770)四月,潭州兵乱,杜甫继续南逃。是年冬,五十九岁的诗人客死旅舟。三、诗史的三、诗史的性质性质 诗人从各个角度艺术地再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在他的诗中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其反映现实生活的广度与深度,不仅同时代人无法比拟,也是古代文学史上任何一个诗人难于企及的,杜甫的诗堪称唐代由盛而衰的诗史。 “诗史”之称,最早见于孟棨本事诗:
6、“杜逢禄山之乱,流离陇蜀,笔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后宋祁在新唐书杜甫传中亦称:“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后遂以“诗史”称杜甫的纪实性作品。 作为一代诗史,杜甫在诗中揭露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和悬殊的贫富差距。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忧心时局、关心黎庶是杜诗“诗史”特质的另一表现
7、。 叶燮曰:“杜甫之诗,随举其一篇与其一句,无处不可见其忧国爱君,悯时伤乱。”(原诗外篇上) 杜甫的诗歌创作,尤其是其叙事性较强的五七言古诗,多以安史之乱前后的民生百态为对象,在典型环境中通过对典型人物进行叙写,使诗歌情感在具体事件的铺陈过程中自然流露,也体现出浓郁的史诗特点。 杜甫在抒发闲情逸趣的题材中,也常融入身世飘零、忧国忧民之情,从而体现出鲜明的时代风貌和个性特征。第二节第二节 杜甫杜甫诗歌诗歌的的艺术艺术成就成就一、众体兼一、众体兼长长 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说:“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
8、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凡例五古凡例云:“杜工部五言诗,尽有古今文字之体。前后出塞、三别、三吏,固为诗中绝调,汉魏乐府之遗音矣。他若上韦左丞,书体也;留花门,论体也;北征,赋体也;送从弟亚,序体也;铁堂青阳峡以下诸诗,记体也;遭田父泥饮,颂体也;义鹘病柏,说体也;织成褥段,箴体也;八哀,碑状体也;送王,纪传体也。可谓牢笼众有,挥斥百家。”二、律诗的开拓与卓越二、律诗的开拓与卓越造诣造诣 首先是在题材上。充分发掘了这一诗歌形式所蕴涵的可能性。使七律成为一种既工丽严整,又开阖动荡,具有独特艺术表现力的诗型。杜甫还使用七律表现现实重大题材,且较多抒情与议论,大大拓展了律诗的表
9、现空间 其次,杜甫还用多首律诗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抒写。这种以组诗形式表现一些较难表现、较宽泛内容的做法,为杜甫所独擅。诸将五首秋兴八首等。 杜甫不仅对律诗具有开拓之功,还从诗境创造和艺术技巧两方面推动了唐代律诗的成熟。 首先,杜甫律诗曲尽其变,合律而不受声律束缚,对仗工整而不觉其迹,从而营构出了浑然一体的诗境。 其次,对诗律采取从严谨中求变化的态度。追求炼字。三、古体诗的开拓与三、古体诗的开拓与创新创新 首先,杜甫五七言古诗能牢笼千人而又别开生面。他的乐府诗摆脱六朝以来陈陈相因的俗套。如兵车行丽人行悲青坂以及“三吏”“三别”等,都是根据内容需要,自拟新题而无复依傍,为乐府诗的发展开辟新路。其五七
10、言古诗尽有汉魏古诗之长而变其面目。 其次,善于通过典型事例来反映社会生活和历史事件,对现实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 其三,杜甫的古体诗还善于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 其四,杜甫的古体诗十分重视诗歌的形象性,并常把自己的主观爱憎融注其中。四、沉郁顿挫的四、沉郁顿挫的风格风格 “沉郁”主要是指感情深沉苍凉、境界开阔壮大;“顿挫”则指语言刚健、音调铿锵和章法多变。沉郁顿挫主要概括了杜诗在思想内容方面忧愤深广,而在表达上波澜曲折的特点。 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 在语言锤炼方面也体现了沉郁顿
11、挫的风格。杜诗用字下语,安排句式,务使声韵铿锵,抑扬缓急,顿挫有致。第三第三节节 杜甫杜甫的地位与的地位与影响影响一、集大成的一、集大成的特点特点 首先,继承诗经、汉乐府以来诗歌的写实传统,为中国古代诗歌反映社会人生开辟了广阔道路。 其次,博采古今作家之长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二、儒者的淑世情二、儒者的淑世情怀怀 青年时代的杜甫即立志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对儒家的社会理想,杜甫不是仅作标榜,也不是稍遇挫折,便转向“独善”,而是“老大意转拙”,非常笃信和执着。尽管他也时常嗟贫叹老,悲愤失望,但更多的还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爱国忧民之心犹如“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 忠君是杜甫淑世情怀的另一侧面。三、对后世诗歌创作的三、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影响 首先,杜甫继承唐前写实叙事的传统并加以创变,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其次,杜甫精湛的诗歌艺术泽被后世诸多诗人。到了宋代,杜诗在长期接受过程中得到普遍认可,成为宋人作诗效法的最高典范。 最后,杜甫忠君爱国、仁民爱物的思想对后世也有巨大的影响。思考题思考题: 1.杜甫诗歌为何被称为“诗史”? 2.结合作品,谈谈杜甫律诗创作的主要特点。 3.“沉郁顿挫”的内涵是什么?结合作品分析“沉郁顿挫”在杜甫诗歌中的具体体现。 4.谈谈杜甫对后世诗人及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