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抽测高二年级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答题前,请务必将县区、学校、名、考试号填写在试及答题上。3.选择题请用2B笔填涂;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如果承认唐诗是中国诗的高峰,那么,就不能不进而承认:盛唐诗乃是这座高峰的顶点。从玄宗继位到代宗登基,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但在安史之乱前后,诗坛的面貌是并不一样的。在这次战乱以前,诗人们在其创作中都发散着强烈的浪漫气
2、息。这或者表現为希企隐逸,爱好自然,诗中的代表人物形象是隐士;或者表现为追求功名,向往边塞,诗中的代表人物形象是侠少。这实质上也就反映了他们由于生活道路千差万别的曲折而形成的得意与失意、出世与入世两种相互矛盾的思想感情。不同的生活道路与不同的生活态度,使他们或者成为高蹈的退守者,或者成为热情的进取者,或者因时变化,两者兼之。前人所谓“盛唐气象”在很大的程度上,指的就是这种富于浪漫气息的精神面貌。孟浩然、王维等人的许多作品都极为成功地描绘了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谧的心境。这些人是以写田园山水诗而得名的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的后继者。气象的浑穆或有不及,而措语的精深华妙则有过之。但王维却在描摹自然
3、、歌颂隐逸之外,还曾将其诗笔扩展到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在另外许多同样成功的篇章中,他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进取精神和悲壮情怀。王维在高蹈者孟浩然等和进取者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之间,恰好是一座桥梁。所以有些评论家就一方面将其与孟浩然相提并论,合称王孟;而另一方面,又将其与高适等相提并论,合称王、李、高、岑。当然这种提法也包含有对诗歌的样式考虑在内。王维是兼有五七言古今体之长的,而王孟并提,偏指五律;王、李、高、岑并提,则偏指七古。集中反映了盛唐时积极进取精神的,是出自王、李、高、岑等人之手的边塞诗。在这类诗篇中,诗人们塑造了边庭健儿的英雄形象。他们希望保卫祖国,建立功勋,却并不无原则地项战争,往往还
4、反对开边。在写胜利的喜悦或失败的痛苦时,也同时控诉了战争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这些诗交织着英雄气概与儿女心肠,极富悲凉慷慨、缠绵宛转之情。借诗中隐士和侠少的形象来说明安史乱前的浪漫倾向,并不等于认为当时诗歌中所反映的仅止于这两类人的生活,也决非那些诗人描写的题材如此狭窄。否则,许多繁丽的社会风光和莽苍的边塞景色会出自佛教徒王维和道教徒李颀笔下,而著名的七绝组诗从军行和长信秋词乃是王昌龄一人的手笔,就不免费解了。但浪漫主义诗歌的最高成就却不能不推李白。自从贺知章称之为谪仙人,后人又尊为诗仙,这就构成了一种错觉,好像李白之所以伟大,就在他的人和诗具有他人所无的超现实性,这是可悲的误会。事
5、实上,没有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者是超现实的,李白何能例外?开元、天宝时代的其他诗人往往在高蹈与进取之间徘徊,以包含得有希冀的病苦或欢欣来摇荡心灵,酝酿歌吟,李白却既毫不掩盖他那为富贵利禄所吸引的颇为庸俗的一面,同时又因为自己绝对无法接受那些取得富贵利禄的附加条件而弃之如敝履。他热爱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对其中不合理的现象毫无顾忌地报之以轻蔑,以平衡内心的矛盾。这种已被现实牢笼,却不愿接受,反过来却想征服现实的态度,乃是后代人民反抗黑暗势力与庸俗风习的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这,也许是李白的独特性,和杜甫那种始终以严肃的、悲悯的心情注视、关心和反映祖国、人民的命运那种现实主义精神,也是相反而又相
6、成的。安史之乱是我国封建社会前后期的界标,也是唐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活动于开元、天宝时代的重要诗人,大都死于乱后。在战前,他们当中的多数人为社会表面的安定繁荣所迷惑,一意追求自适其适的浪漫生活,乱后却丧失了过那种生活所凭依的许多条件,就转为意志消沉。再也唱不出热烈高昂或优游自在的歌了。而另外少数人,则乱前原就比较清醒。在朝野沉酣中,对潜在的严重危机己有预感,残酷的战争、苦难的环境使他们受到锻炼,教育,使他们在经历危机的同时也产生了希望,使他们终于敢于正视惨淡的人生,坚决地站出来,为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哀乐而高唱。杜甫,就是这少数人中的杰出代表,他以积极的入世情神,勇敢而忠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即
7、使在大局极端危急的情况之下,也从来没有失去信心。而其所具有的“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的高妙艺术手段。又足以充分地将这种高贵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在我国诗坛上,杜甫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这就是后人尊之为诗圣,将其作品尊为诗史的理由。安史乱前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乱后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双峰对峙,显示了盛唐之所以为盛。(节选自唐诗鉴赏辞典序言程千帆,有删改)1.下列关于“盛唐诗歌”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盛唐诗歌指的是从玄宗继位到代宗登基这半个世纪内产生的诗歌作品,既包括安史之乱前的浪漫主义诗歌,又包括安史之乱后的现实主义诗歌。B.盛唐诗歌有古
8、体诗和近体诗之分,如高适的燕歌行属于古体诗;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属于近体诗,也是律诗。C.安史之乱前,盛唐诗歌反映的不仅仅是隐士和侠少这两类人的生活,除此之外,繁丽的社会风光和莽苍的边塞景色等,也是一些诗人描写的对象。D.体现“盛唐气象”的诗歌,一般指的就是出自王、李、高、岑等人之手的边塞诗,这类诗歌表现出富于浪漫气息的精神面貌。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些评论家将王维与孟浩然并称,同时又将其与高适等相提并论,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王维在高蹈者孟浩然和进取者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之间,恰好是一座桥梁B.作者认为,任何浪漫主义者都不能超脱现实,李白也
9、是如此,但李白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不甘于接受现实的束缚,反过来想征服现实,有积极进取的价值追求C.作者认为,孟浩然、王维等人继承并发展了以陶渊明、谢灵运等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创作传统,他们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效果都远远超越前人,达到了诗歌的顶峰。D.杜甫是经历安史之乱后仍怀揣希望积极入世的少数诗人的代表,在艰难困苦中他能够站出来勇敢而忠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是唐诗思想和艺术的“集大成者”。3.为什么说盛唐诗是中国诗歌“高峰的顶点”?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赶集路遥吃过早饭不久,在大马河川道通往县城的简易公路上,已经开始出现了熙熙攘
10、攘去赶集的庄稼人,由于这两年农村政策的变化,个体经济有了大发展,赶集上会,买卖生意,已经重新成了庄稼人生活的重要内容。公路上,年轻人骑着用彩色塑料缠绕得花花绿绿的自行车,一群一伙地奔驰而过。他们都穿上了崭新的“见人”衣裳,不是涤卡,就是涤良,看起来时兴得很。粗糙的庄稼人的赤脚片上,庄重地穿上尼龙袜和塑料凉鞋。脸洗得干干净净,头梳得光光溜溜,兴高采烈地去县城露面:去逛商店,去看戏,去买时兴货,去交朋友,去和对象见面更多的庄稼人大都是肩挑手提:担柴的,挑菜的,吆猪的,牵羊的,提蛋的,抱鸡的,拉驴的,推车的;秤匠、鞋匠、铁匠、木匠、石匠、蔑匠、毡匠、箍锅匠、泥瓦匠、游医、巫婆、赌棍、小偷、吹鼓手、牲
11、口贩子都纷纷向县城涌去了。川北山根下的公路上,趟起了一股又一股的黄尘。当高加林挽着一篮子蒸馍加入这个洪流的时候,他立刻后悔起来。他感到自己突然变成一个真正的乡巴佬了。他觉得公路上前前后后的人都朝他看。他,一个曾经是潇潇洒洒的教师,现在却像一个农村老太婆一样,上集卖蒸馍去了!他的心难受得像无数虫子在咬着。但这一切是毫无办法的。严峻的生活把他赶上了这条尘土飞扬的路。他不得不承认,他现在只能这样开始新的生活。家里已经连买油量盐的钱都没了,父母亲那么大的年纪都还整天为生活苦熬苦累,他一个年轻轻的后生,怎好意思一股劲呆下吃闲饭呢?他提着蒸馍篮子,头尽量低着,什么也不看,只瞅着脚下的路,匆匆地向县城 走。
12、路上,他想起父亲临走时安咐他,叫他卖馍时要吆喝,他的脸立刻感到火辣辣地发烧。天啊,他怎能喊出声来!“可是,”他想,“如果我不叫卖,谁知道我提这蒸馍是干啥哩?”走到一个小沟岔的时候,高加林突然想:干脆让我先跑到这没人的拐沟里试验喊叫一下,到城里好习惯一些嘛!他满脸通红朝公路两头望了望,见没什么人,于是就像做一件见不得人的事一样,匆忙地折身走进了公路边的那条拐沟里。他在这荒沟里走了好一段路,直到看不见公路的时候才站住。他站住,口张了一下,但没勇气喊出声来。又张了一下口,还是不行。短短的时间里,汗水已经沁满了他的额头。四野里静悄悄的,几只雪白的蝴蝶在他面前一丛淡蓝色的野花里安详地飞着;两面山坡上茂密
13、的苦艾发出一股新鲜刺鼻的味道。高加林感到整个大地都在敛声屏气地等待他那一声“白蒸馍哎!”啊呀,这是那么的难人!他感到就像要在大庭广众面前学一声狗叫唤一样受辱。他用手背擦了一下额头的汗水,决心下一声非喊出来不可!他狠狠地咽了一口唾沫,把眼一闭,张开嘴怪叫一声:“白蒸馍哎”他听见四山里都在回荡着他那一声演戏般的、悲哀的喊叫声。他牙咬住嘴唇,强忍着没让眼里的泪花子溢出来。他直愣愣地在这个荒沟野地里站了老半天,才难受地回到公路上,继续向县城走去。从他们村到县城只有十来里路,但他感到这段路是多么地漫长和艰维。他知道,更大的困难还在前头在那万头攒动的集市上!当他走到大马河与县河交汇的地方,县城的全貌已经出
14、现在视野之内了。一片平房和楼房交织的建筑物,高低错落,从半山坡一直延伸到河岸上。亲爱的县城还像往日一样,灰蓬蓬地显出了它那诱人的魅力。他没有走过更大的城市,县城在他的眼里就是大城市,就是别一番天地。他对这里的一切都是熟悉的,亲切的;从初中到高中,他都是在这里度过。他对自己和社会的深入认识,对未来生活的无数梦想,都是在这里开始的。学校、街道、电影院、商店、浴池、体育场生活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可是,三年前,他就和这一切告别了现在,他又来了。再不是当年的翩翩少年,衣服整洁而笔挺,满身的香皂味,胸前骄傲地别着本县最高学府的校微。他现在提着蒸馍篮子,是一个普通的赶集的庄稼人了。往事的回忆使他心酸。他靠在大
15、马河桥的石栏杆上,感到头有点眩晕起来。四面八方赶集的人群正源源不绝地通过大桥,进了街道。远处城市中心街道的上空,腾起很大一片灰尘,嘈杂的市声听起来像蜂群发出的嗡嗡声一般。他猛然想到一个更糟糕的问题:要是碰上他在县城的同学怎么办?他下意识地抬起头,先慌忙朝前后看了看。这时候他才真正后悔赶这趟集了。一般的赶集倒也没什么,可他是来卖蒸馍的呀!现在折回去吗,可这怎行呢!他已经走到了县城。再说,家里连一点零花钱都没有了,这样回去,父母亲虽然不会说什么,但他们肯定心里会难受的不仅为这篮没卖掉的蒸馍,更为他的没出息而难受!“不,”他想,“我既然来了,就是硬是头皮也要到集上去!”(节选自人生路遥,有删改)4.
1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更多的庄稼人大都是肩挑手提”说明农村政策变化后,大多数的庄稼人日子还很艰辛,他们希望通过进城做生意改善生活。B.从“满脸通红朝公路两头望了望”到“直愣愣地在这个荒沟野地里站了老半天”,写出高加林卖蒸馍前艰难的心理准备。C. 卖蒸馍,对于老太婆来说都是能容易做到的事,高加林却做得非常艰难,这是他们家连买油量盐的钱都没有的根本原因。D.作者用“亲爱的县城”,写出高加林看到县城的全貌后,对这个地方的特殊感情,这里有他初中到高中生活的美好回忆。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路上时兴的年轻人骑着自行车,穿着崭新
17、的“见人”衣裳,与高加林挽着一篮子蒸馍形成对比,突出高加林家境的贫穷。B.小说通过对拐沟里“雪白的蝴蝶”“茂密的苦艾”等景物的描写,衬托高加林喊出“白蒸馍哎!”时的紧张心理C.“要是碰上他在县城的同学怎么办?”这一句采用设问方式,强调高加林卖蒸馍所面临的心理难题,引发读者思考。D.本文有两条线索贯穿始终,一条是高加林为卖蒸馍去县城赶集的行程,另一条是高加林由教师回归农民的心理历程。6.请简要分析高加林这一人物形象。(6分)7.文中画线句在电影脚本中被改成“他看见一个老太婆也像他一样挽着一篮子馍,在他不远处走着他的脸在痛苦地抽搐着”请比较并分析两个文本的不同表达效果。(6分)二、古诗文阅读(41
1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曰: 臣昨缘元稹左降,频已奏闻。臣内察事情,外听众议,元稹左降有不可。元稹守官正直,人所共知。自授御史已来,举奏不避权势,只如奏李佐公等事,多是朝廷亲情。人谁无私,因以挟恨,或假公议,将报私嫌,遂使诬谤之声,上闻天听。臣恐元稹左降已后,凡在位者,每欲举职,必先以稹为诫,无人肯为陛下当官守法,无人肯为陛下嫉恶绳愆。内外权贵亲党,纵有大过大罪者,必相容隐而已,陛下从此无由得知。 昨元稹所追勘房式之事,心虽徇
19、公,事稍过当。既从重罚,足以惩违,况经谢恩,旋又左降。虽引前事以为责辞然外议喧喧皆以为稹与中使刘士元争厅因此获罪至于争厅事理已具前状奏陈况闻士元蹋破驿门,夺将鞍马,仍索弓箭,吓辱朝官,承前已来,未有此事。今中官有罪,未闻处置;御史无过,却先贬官。远近闻知,实损圣德。臣恐从今已后,中官出使,纵暴益甚;朝官受辱,必不敢言。纵有被凌辱殴打者,亦以元稹为戒,但吞声而已。陛下从此无由得闻。 臣又访闻元稹自去年已来,举奏严砺在东川日枉法,没入平人资产八十余家;又奏王沼违法给券,令监军押柩及家口入驿;又奏裴玢违敕征百姓草;又奏韩皋使军将封杖打杀县令。如此之事,前后甚多,属朝廷法行,悉有惩罚。计天下方镇,皆怒
20、元稹守官。今贬为江陵判司,即是送与方镇,从此方便报怨,朝廷何由得知?臣伏闻德宗时有崔善贞者,告李锜必反,德宗不信,送与李锜,锜掘坑炽火,烧杀善贞。曾未数年,李锜果反,至今天下为之痛心。臣恐元稹贬官,方镇有过,无人敢言,陛下无由得知不法之事。 假如朝廷误左降一御史,盖是小事,臣安敢烦渎圣听,至于再三!诚以所损者深,所关者大,以此思虑,敢不极言! 疏入不报。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六,有删改)8.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引前事以为责辞/然外议喧喧/皆以为稹与中使刘土元争厅/因此获罪/至于争厅事理/已具前状奏陈/B.虽引前事以为责辞然/外议喧喧/皆以为稹与中使刘土元争厅/
21、因此获罪/至于争厅事理/已具前状奏陈/C.虽引前事以为责辞/然外议喧喧/皆以为稹与中使刘土元争厅/因此获罪/至于争厅/事理己具前状奏陈/D.虽引前事以为责辞然/外议喧喧皆以为稹/与中使刘士元争厅/因此获罪/至于争厅事理/已具前状奏陈/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制举:即制举科,唐代科举制度之一,简称制举或制科,由皇帝亲自诏试于殿廷,目的在于选拔各种特殊人才B.翰林学士:唐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内命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C.疏: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陈述正事表达衷情的奏章,谏太宗十思疏就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奏章D.德宗
22、:唐朝第九位皇帝李适的庙号。庙号是中国古代君主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常用“祖”或“宗”字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白居易、李绛、崔群三人与元稹交谊深厚,因此元稹从监察御史贬为江陵府士曹属吏后,他们在皇上面前辩说元无罪。B.宫中使臣刘士元踢破驿舍门,抢夺武将鞍马,恐吓悔辱朝廷命官,自前代以来从没有过这样的事,刘士元却没受到处置。C.白居易查访得知,元稹严于职守,上奏举报严砺、王绍、裴玢、韩皋等官员,此类触犯朝廷法规的官员,都受到了惩罚D.封建时代的官吏对皇帝上书或说话时自称为“臣”,本文二到四段是白居易给皇上的奏章,所以白居易都用“臣”称呼自己11.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徐州市 2019 2020 年高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