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规划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规划范本.docx(2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永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规划(2019-2025年)二一九年八月永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规划(2019-2025年)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规划背景2第一节 发展基础2第二节 机遇挑战6一、机遇6二、挑战8第三节 重大意义10第二章 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12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原则12第二节 战略定位15第三节 发展目标17一、2020年17二、2025年17三、2035年18专栏1 永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19第三章 产业承接空间布局20第一节 总体布局20专栏2 永州市承接产业发展空间布局23第二节 县区布局23一、冷水滩区23二、零陵区24三、祁阳县25四、东安县2
2、5五、双牌县25六、蓝山县26七、宁远县26八、道县27九、新田县28十、江华县28十一、江永县29第三节 突出县区和特色产业发展30专栏3 示范区各县区重点承接产业引导目录31第四章 产业承接发展重点32第一节 先进装备制造业32第二节 电子信息产业33第三节 矿产品精深加工业34第四节 轻纺制鞋产业34第五节 新材料新能源产业35第六节 生物医药产业35第七节 农林产品精深加工产业36专栏4 永州市重点承接产业发展目标37第五章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承接活力38第一节 深化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改革38一、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38二、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39三、健全口岸协调机制40第二节 着力提
3、高行政效能41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41二、探索建立事中事后监管体系42三、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42第三节 推进更高水平贸易便利化43一、进一步推进通关便利化43二、进一步降低进出口成本44三、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46第四节 创新产业协调发展机制46一、推进产业园区之间的开放与合作46二、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47第六章 提升园区功能,夯实承接载体38第一节 提升园区服务能力48一、完善园区基础设施48二、扩展园区服务功能49三、支持公共平台建设50第二节 创新园区合作模式50一、鼓励发展“飞地经济”50二、积极探索“区域战略联盟”模式51三、鼓励企业参与园区建设52第三节 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4、53一、探索行政区与功能区融合发展机制53二、提升城镇发展质量54三、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54第七章 完善配套建设,强化承接能力55第一节 完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55一、完善铁路运输网络55二、加快高速公路及国省干线公路建设56三、加快机场及航线建设58四、打造多层级交通枢纽及物流节点体系58第二节 提高能源保障水平60一、加快重点能源项目建设进度60二、进一步优化区域内能源结构61三、鼓励支持发展利用新能源62第三节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62一、深入推进互联网+商贸流通62二、构建现代商贸服务体系64三、构建现代物流体系64第四节 强化人力资源支撑65一、实施高端人才引进计划65二、大力
5、培养产业工人队伍66三、鼓励开展跨区域干部交流67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68第五节 强化金融服务支持68一、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模式68二、活跃地方投融资市场69三、有序发展投融资主体70第八章 推动创新驱动,提升承接质量71第一节 推动承接产业创新提升71一、支持示范区与转移地创新要素对接71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72第二节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73一、加强产学研对接合作73二、构建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体系73三、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74第三节 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74一、健全设施设备共享服务74二、健全科技中介服务75三、健全科技金融服务76第九章 深化开放合作,拓宽承接空间77第一节 扩展
6、国际交流合作77一、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对接77二、加强与非洲、东盟等重点市场对接78三、加强与其它重点市场对接79第二节 深化国内区域合作80一、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80二、加强与长三角等地区联动发展80三、促进与湖南其它板块联动发展81四、加强与其它重点区域合作81第三节 巩固提升开放平台82一、推进现有功能平台提质升级82二、引导开放平台差异化发展83三、强化外贸中介作用83第十章 坚持绿色发展,严守承接底线85第一节 严格执行产业准入标准85第二节 促进转移产业绿色发展86第三节 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88第四节 加强生态与环境治理保护90第十一章 组织实施92第一节 完善政
7、策92一、投资政策92二、融资政策92三、土地政策93四、人才政策93第二节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94第三节 加强组织实施94附件1:永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96附件2:示范区各县区重点承接产业引导目录97附件3:永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重点产业建设项目表98附件4:永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表137附图1:永州市产业园区空间布局图173附图2:永州市承接产业转移区域布局图174- 9 -前 言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提出的“一带一部”战略定位,充分发挥湘南湘西地区作为我国主要经济板块过渡带和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推动永州市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实现经济社会跨越
8、式发展,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的通知(发改地区20181643号)要求以及湖南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结合永州市的自然禀赋、区位优势、产业结构等实际,特编制永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规划(2019-2025年)。本规划是指导永州市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永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相关专项规划、布局重大项目的重要依据。规划范围为永州市整个辖区,规划期限为2019年2025年,远景目标展望至2035年。第一章 规划背景第一节 发展基础永州市,位于湖南省南部,潇湘二水汇合处,故雅称“潇湘”,是湘、粤、桂三省(区)交界之地,地处湘江源头,五岭山脉北麓,是湖南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现辖2区9县和2
9、个管理区及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2.24万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545.21万。自2011年国家设立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来,永州市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承接规模、产业层次和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为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发挥了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201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05.65亿元,增长速度维持在8%左右。一、交通区位便利永州自古便是华中、华东地区通往广东、广西、海南及西南地区的交通要塞,东南抵广东省清远市,西南达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西连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素有“三省通衢”之称。永州是湖南唯一与两广接壤的地区,市区到广州仅500多公里,南六县距广州仅400多公里,是“沿海的内地,
10、内地的前沿”。境内湘桂高铁、洛湛铁路贯穿东西,途径永州的高铁达20余对。泉南、二广、厦蓉、道贺四条高速及七条国道、二十二条省道在境内纵横交错。永州零陵机场已开通昆明、上海、海口、北京、重庆、福州、西安、珠海、泉州等航线。水路方面,湘江永州至衡阳千吨级航道改造工程、祁阳、冷水滩、零陵三个千吨级码头项目建设正在进行。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二、资源禀赋优越土地资源。永州市有土地面积3364.25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10.5%,位居全省第二。土地类型多样、质量较好。有宜农耕地500万亩,宜林地2100万亩,连片宜牧地158万亩。土地后备资源充足。永州市待开发土地563万亩,
11、宜农荒地是全省数量多、质量好的地区之一,为永州市发展新型农业,特色农业提供了基础。动物资源。目前,永州市已查明的野生动物有1000余种,其中有大量的珍稀动物。现列为国家保护的有31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华南虎、黄腹角雉;属国家二级濒危保护动物五步蛇、猕猴、穿山甲、金钱豹、麝、红腹角雉、毛冠鹿、水鹿、大鲵、红石猴、灰腹角雉等10种;三级保护的有獐、青羊、苏州羚、白鹇、金鸡等19种。已知水产动物有186种,其中鱼类有153种。主要经济鱼类有草、青、鲢、鳙、鲤等20余种;稀有珍贵鱼类有中华鲟、竹鱼等;水产两栖动物有大鲵等16种;水产爬行动物主要有鳖、团鱼、乌龟等;珍贵水产兽类有华东水獭。具有极好的观
12、赏性,适宜旅游业的发展。植物资源。永州市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系湖南省植物资源富集地区。全境共有维管束植物232科、1003属、2712种,占全省的68%,为中国的10%;有乔木树种127科、429属、1542种。其中有栽培价值的58科、253种,有实用推广价值的180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6种:银杉、水杉、珙桐、香杉、伯乐树、苏铁;属国家二级保护的13种:楠木、银杏、冷杉、中华珈、长柄双花木、香树、红豆树、白豆松等;属国家三级保护的有杜仲、鹅掌楸、福建柏、华南栲、青钱柳、檫木、黄杉等27种;属省级保护的有斑竹、方竹、罗汉竹、绒毛皂荚、山羊角树、黄连、党参、天麻等29种,中草药物产丰富,适宜生
13、物医药和现代食品产业发展。矿产资源。永州市地处南岭多金属成矿带,已探明的矿藏有55种,占全省矿种一半。已知矿床点632处,达到工业矿床80处,其中大型5处,中型15处,小型60处。锰、锡、稀土等矿藏储量大,品位高。其中锰保有储量约6800万吨,占全省的34.7%,居全省第二位,产量居全省第一位。江华姑婆岭稀土矿为大型矿藏,储量全省第一。三、人力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南下务工潮培育了大批永州籍企业家、技术管理人才和熟练产业工人。永州市本地适龄劳动人口多,常年赴粤港澳大湾区等沿海地区外出务工人数维持在100万人以上,是湖南省劳动力输出的重点区域,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十三五”期间,在新一轮返
14、乡创业热潮中,大批企业家、技术管理人才和熟练产业工人返乡创业意愿高涨。永州市通过开展创新创业园区“135”工程、“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等,吸引了大批永州籍客商回乡创业。四、产业基础良好2018年全市产业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完成1551亿元、4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1%、8%;产业园区规模工业企业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92.8%,入园区企业总数1785家,其中规上企业近1100家。全市产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11亿元,新增标准厂房面积123万平方米。永州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农产品加工、矿产品加工、生物医药、轻纺制鞋等七大主导产
15、业,每个产业园区基本上形成了2-3个主导产业。全市省级园区数量已发展到11家,其中:省级经济开发区4家、省级工业集中区4家、省级高新区2家、省级工业园1家,实现了全市九县两区产业园区发展平台全覆盖。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祁阳经济开发区、江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道县工业集中区、东安经济开发区、零陵工业园、蓝山经济开发区等8个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已过100亿元,其中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祁阳经济开发区超过200亿元。五、承接效果显著永州市牢牢把握国内产业转移趋势,以产业链招商作为招商的主攻方向,重点开展小分队招商,积极利用“港洽周”、“沪洽周”等各类招商平台,大力开展“迎老乡、回
16、故乡、建家乡”等招商活动,引进了大批重点项目。2018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2.1亿美元,增长12%;内联引资314.8亿元,增长17.5%;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7.5亿美元,增长29%;湖南农副产品集中验放场(永州公路口岸)启动运营、江华出口监管仓、进口保税仓建成使用。招商引资成果明显,2018年度全市引进500强企业项目29个,总投资315.7亿元(其中产业项目25个,总投资273.2亿元);引进重大项目(投资2亿元人民币或者3000万美元以上)119个,总投资1019亿元,项目个数同比增长75%,总投资同比增长43%。其中:引进的产业项目114个,总投资978亿元;引进的外贸实体项目39
17、个,总投资157.75亿元。第二节 机遇挑战一、机遇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总体呈现出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我市发展宏观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既面临着新的机遇,也存在着更多挑战,需要更加积极应对、主动作为。1.国家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提供重大机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脉络,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不断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和产业布局优化
18、,通过科学制定产业定位和发展规划,推动各地区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永州处在“一带一部”重要节点和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东盟黄金通道上,区位优势显著,拥有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和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政策等重大机遇。2.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承接产业转移工作近些年来,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高度重视承接产业转移,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增后劲的重要抓手,作为促当前、利长远的最佳结合点。实施了创新创业园区发展“135”工程,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工业地产发展的意见(湘政办发201496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产业园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1815号
19、)、永州市人民政府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鼓励投资的若干措施(永政发201711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在主攻方向上突出实体经济,扎实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这对我市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内容、增添了新动力、提供了新机遇。3.本市经济优势和发展条件日益改善当前大量社会闲散资金正在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和发展出路,而承接产业转移对应的园区建设和工业地产是经济转型和民间投资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永州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大市,有100万外出务工人员、10万打工能人、1万老板,经过多年打拼,他们积累了资金,掌握了技术,回乡创业创新的热情高涨,这为我市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承接产业转移经济发展上来提供了重要基础。经过多年打基
20、础增后劲,支撑我市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不断增多,内生动力逐步增强。如交通进入高铁时代,对接广东的高速通道全面打通,与珠三角、长三角的互联互通格局基本形成;以“3+2”改革(“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涉企收费清单”和“中介服务、公共服务”)为重点的各项改革深入推进,特别是“三单管理”先照后证、“多证合一”“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全面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的迭代升级,改革红利将进一步释放,必将激发全民创新创业的强大活力;以“六城同创”为契机,大力实施“六大战役”,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对外形象大幅提升,这为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二、挑战1.开放形势复杂,竞争日益激烈经济全球化大势不可逆
21、转,但近年来世界经济疲弱,发展失衡、治理困境、公平赤字等问题较为突出,保护主义和内顾倾向有所上升,无形中压缩了外贸出口的市场空间。当前,美国政府打着“美国优先”旗号,单边发动一场全球范围的贸易战,正把世界经济拖入“衰退陷阱”。如何更好适应开放新形势,深化扩大对外开放,是永州不容回避的课题。随着市场的逐步规范和开放程度的提高,沿海、沿边、沿江以及内陆地区都在加快开放,自贸区、保税区、无水港、自贸港等开放平台不断涌现,外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发展面临来自省内外的多重竞争。首先,来自大湘南地区的竞争压力,永州与郴州、衡阳地理环境毗邻,要素禀赋类似,主导产业存在重叠,加之郴州、衡阳仍处于区域内聚的阶段,
22、对周边地区的资源吸附大于辐射带动。未来从吸引投资到争取政策,永州与郴州、衡阳都存在不可避免的相互竞争。其次,周边省市进一步加大对承接产业转移的支持力度,实施更加灵活优惠的扶持政策,使我市产业园区在承接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工作等诸多方面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2.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在国家新一轮产业转移工作中,确定了十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其中,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具有其他示范区不可比拟的政策优势;桂东地区是广西东大门,是粤港澳进入中国中西腹地的桥梁和必经之路,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区位优势明显,条件得天独厚;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依托强大的中心城市,科研实力、开发条件和人才储备较湘南湘
23、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具有优势,未来新区引领下的区域竞争格局将日趋明显。环顾省内周边,长株潭城市群、环洞庭湖区域已站在更高的发展起点,大湘西地区扶贫开发热潮全面兴起,同属湘南板块的衡阳、郴州,同处“千亿俱乐部”的兄弟市州发展势头强劲,给永州市带来很大的竞争压力。3.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资源破坏的挑战规划区域生态环境良好,但是规划区域主体部分均位于湘江潇水上游,具有高度的水环境敏感性。环境敏感性高,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挑战。目前,限制开发区(未含文物保护地区)2318.05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24%。其中,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国营农场共有 1629.8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16.9%;风景区面积 13
24、3.95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1.4%;水源保护区面积 116.6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1.2%;重要湿地 22.1 平方公里,占 0.2%;还有 15 处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地区。永州市以山丘地为主体,丘、岗、平俱全的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和水面分别占总面积的 49.5%、14.5%、17.81%、14.29%和 3.94%,呈现“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格局,环境敏感度高。第三节 重大意义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永州市做好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更好发挥区位优势,积极融入
25、“一带一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乡村振兴战略,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在为东部地区腾出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促进自身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推动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有利于提高供给质量,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示范区产业迈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拓展我国应对贸易摩擦的迂回空间,提升内陆开放水平,完善对外开放新格局,并为中西部地区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提供示范。有利于探索符合区域主体功能定位、节能环保标准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新路径,建立和完善产业转移推进机制、区际利益补偿机制、流
26、域上中下游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活方式,引领带动中西部同类地区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永州市综合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带动整个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发展步伐,推进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增强经济整体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为加快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重要支撑,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第二章 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原则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新发
27、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抢抓国家“一带一路”、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等发展机遇,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战略,着力优化永州市内营商环境、完善创新体制机制、保护生态环境,有力有序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差异化发展,错位化发展,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升级。努
28、力把永州市建设成为湘南湘西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阵地、湖南省内特色工业示范区,为促进湖南省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二、基本原则1.市场主导、创新发展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规划和政策引导,完善产业转移推进机制,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实现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大力推进产业园区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支持建立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孵化器和以大数据为中心的信息化平台,促进园区形成产学研用高新技术相结合的成果转化体系,加快建设创新型产业园区。利用创新形成错位优势,在产品错位竞争、产业错位竞争、功能错位竞争中谋先机。避免
29、与业内雷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抓住生态特色优势,注重构建主导优势产业链,构建地缘品牌特色;打造高端现代生产性服务集聚区和山水人文旅游目的地,提升区域服务和文化影响力。2.分类指导、协调发展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注重园区特色,配置优势产业,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合理确定产业承接重点,建立和完善利益共享机制,推动区内产业科学布局、有序承接和错位发展,促进与周边地区良性竞争、互利共赢,形成发展合力。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以大园区为龙头,通过建设“飞地园区”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加快推进园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努力打造一批主导产业突出、技术水平先进、配套协作能力强、资源综合
30、利用程度高的承接产业转移园区,实现不同区域、不同发展水平园区之间以强带弱、相互扶持、共同发展的局面。3.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据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科学确定产业准入标准,坚决防止高耗能、高排放、高资源、低产出等落后产业转入,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理念,加强园区环保设施建设和产业关联配套,实施节能减排降碳,推行循环化改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着力打造一批生态园区、低碳园区。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强化资源
31、环境等约束性指标对转方式调结构的促进作用,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环保产业,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4.深化改革、开放发展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进一步优化审批、法治、信用、创新、服务和通关环境,深入实施开放崛起专项行动,全面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不断推动全方位、深层次对外开放。坚持改革开放,适时放松经济性规章制度,积极营造宽松制度环境。重视和鼓励产业改革创新,统筹传统产业与现代新兴产业融合、高端产业与低端产业融合、传统农业与现代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5.区域联动、共享发展不断创新合作方式、拓展
32、合作领域,探索建立示范区与转出地无缝对接的合作机制,加强产业转移政策与精准扶贫政策对接,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致富门路,让贫困人口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鼓励企业开拓新市场,推进国内外市场融合发展;加强区域合作,统筹协调部门、地区、行业关系,促进区域融合发展。第二节 战略定位一、湘南湘西地区产业园区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核心,增强优势产业、扩大新兴产业,打造和提升龙头企业实力,以龙头引领产业集群,以集群带动产业强市。通过培育壮大先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农林产品、矿产品、轻纺制鞋等传统企业加速升级,实现在承接中发展,在发展中升级
33、,将永州市建设成湘南湘西地区产业园区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二、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领头雁积极对接“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落实湖南省“一带一部”战略,完善开放合作机制,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推进更宽领域的开放合作;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原则,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努力实现在发展中承接、在承接中提升,探索产业合理布局、要素优化配置、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新路径。不断完善园区交通、能源、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有利于促进产业转移的服务措施,优化示范基地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已有特色产业优势,在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生态特色新型农业中培育一批
34、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努力把永州市建设成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领头雁。三、中部地区重要加工贸易集聚区依托蓝宁道新江加工贸易区,以创新为驱动,以承接为目标,加快商贸物流中心建设任务,瞄准前沿领域、聚焦重点行业,严把产业准入门槛,增强创新驱动能力,积极承接沿海地区的加工贸易产业,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加工贸易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优质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力争在部分领域引领全国先进加工贸易产业,成为支撑中部地区崛起重要增长极。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因地制宜承接和发展一批规模和水平居中部地区前列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把永州市建设成为承接东部、辐射中西部
35、的重要加工贸易集聚区。四、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绿色生态、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为主基调,积极推动生态与农业、生态与旅游、生态与工业、生态与科技、生态与文化、生态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加大对生态旅游、生态科技、生态养生等生态经济的发展力度,积极构建生态产业链,增强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积极推进生态友好型产业承接转移工作;充分挖掘森林、湿地、人文、历史和农业农村风俗特色,着力打造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绿色生态旅游集聚区,努力把永州市建设成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第三节 发展目标一、2020年到2020年,永州市示范区
36、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工业总产值完成2000亿元,年均增长10%;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520亿元,年均增长8%。引进世界500强生产型企业10 家以上,形成一两家产值过百亿的龙头企业,优势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综合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城镇格局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初步探索出一批科学有效的承接产业转移新路径、新模式,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目标齐头并进。二、2025年到2025年,示范区基本建成。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农产品精深加工、矿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轻纺制鞋七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基本成功,现代旅游、现代商贸物流、专业服务、大数
37、据服务四大现代服务业规模日益扩大,基本建成一批新体制、高科技、开放型的新兴产业集聚区。同时,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00亿,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760亿元,引进 12 家以上的世界 500 强生产型企业,经济发展充满活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基础设施高效互联、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更加美丽。对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成为支撑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三、2035年到2035年,示范区全面建成。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29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1640亿元。全面进入后工业化阶段,节能环保与生态修复、生命健康产业的区域竞争力不断增强,基本建成以粮食、果蔬、畜禽、油茶、林木、
38、茶叶为特色的生态新型农业集群,以农产品精深加工、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为主体的绿色制造业集群和以现代旅游、现代商贸物流、专业服务、大数据服务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等三大产业集群,节能环保与生态修复产业以及金融服务、房地产服务、社区服务和体育产业等产业集群发展基本成型。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产业分工协作格局和全面开放新格局不断巩固,经济质量优势显著增强,承接发展形成一批规模和水平居中西部地区前列的产业集群,产业迈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专栏1 永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指标类别具体指标
39、单位201820202025综合质量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805.6521503500人均 GDP万元341123980059500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27.7629.135.4财政收入亿元183.320027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 GDP 比率%6.564.7税收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67.70 7073规模工业增加值亿元444.68520760城镇化率%49.27556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开发区所占比重%92.39899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制造业新增贷款占新增贷款比重)%产业发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06.7127004000“四上企业”个数个新引进世界 500 强企业个数个612
40、新引进中国 500 强企业个数个715新引进民营 500 强企业个数个1020新引进项目投资总额亿元500800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数(亿元以上)个创新发展全社会 R&D 经费支出占 GDP 比重%12.12.5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1.482.333科技进步贡献率%60%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数量个101320拥有省级及以上名牌产品的企业数量个高新技术企业个数个123160200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个1.151.31.5开放发展进出口总额增长速度%41.4进出口总额与 GDP 比率%8.2991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速度及占投资比重%15.517.522.5实际利用内资增长速度及占投资
41、比重%18.220.225.5绿色发展单位 GDP 能耗降低率%16%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吨标煤/万元1.78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立方米/万元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单位 GDP 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千克/万元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硫排放量千克/万元第三章 产业承接空间布局根据永州市主体功能分工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考虑本市二区九县的城镇布局、人口分布、产业结构、交通网络等因素,以承接产业转移、增强永州市综合竞争优势为重点,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产业集中布局和集聚发展,发挥规模效应,更好地发挥永州市在湘南湘西示范区的引领带动作用,提高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第一节 总体布局
42、按照“全局统筹、发挥优势、重点突出、产业集中,特色鲜明”的要求,根据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因素,充分发挥永州作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东盟桥头堡的区位优势,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加快湘桂铁路、洛湛铁路和衡昆高速、二广高速、厦蓉高速、道贺高速沿线地区工业发展,形成“一区一轴一带”发展格局,促进“引领发展、协同发展、错位发展”,构建“区引领、轴示范、带支撑”的产业发展新路径。一、“一区”:开放发展先行区依托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承接产业转移永州市开放发展先行区,打造永州市工业聚集的核心。加快永州市区核心与广东清远、广西贺州、桂林、衡阳、郴州、邵阳等地的融合发展和交通体系
43、构建,全面促进中心城区外围区域经济发展。在冷水滩区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将永州市主城镇群建设成为湘南湘西地区产业兴旺、经济繁荣、交通发达的城市组团。冷水滩高科园以北向马坪、高溪市镇方向,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产业;长丰工业园向城南大道以南方向发展,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大数据、生物医药产业等。通过建立创新创业平台、优化营商环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更好发挥引领作用,建成为区域内的新型产业工业集聚区、机制创新先导区、科技创新示范区、生产配套服务区、开放发展引领区、亲清政商关系和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引领示范区。二、“一轴”:半小时经济圈中心城
44、区工业核心轴以永州市冷水滩区、零陵区为中心,以东安、祁阳、双牌的半小时经济圈为轴心,加强交通运输业与现代物流服务业的融合,打造永州市中心城区工业核心轴,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农产品精深加工、矿产品精深加工、现代物流等产业。工业核心轴要做优做强冷水滩高科园、零陵工业园、祁阳经济开发区、东安经济开发区和双牌工业集中区等省级工业园区和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挥中心城区的经济辐射核心带动引领作用。三、“一带”:“蓝宁道新江”一小时经济圈工业经济带以永州市南部的蓝山、宁远、道县、新田、江华、江永六个县为工业经济发展带的一小时经济圈,突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以电子信息、轻纺制鞋、食品加
45、工、矿产品精深加工和新能源等产业为产业转移和发展的重点,做优做强蓝山经济开发区、宁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道县工业集中区、新田工业集中区、江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永工业集中区等省级工业园区,形成一批产业链条完善的特色产业集群。专栏2 永州市承接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总体布局名称依托园区发展的重点产业一区开放发展先行区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一轴半小时经济圈中心城区工业核心轴零陵工业园区祁阳经济开发区东安经济开发区双牌工业集中区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轻纺制鞋、农产品精深加工、矿产品精深加工、现代物流等一带“蓝宁道新江”一小时经济圈工业经济带蓝山经济开发区宁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道县工业集中区新田工业集中区 江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永工业集中区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轻纺制鞋、农产品精深加工、矿产品精深加工等第二节 县区布局围绕永州市“一区一轴一带”产业布局、产业升级和培育新的增长点,瞄准珠三角、粤港澳等沿海地区迫切需要转移的产业,积极吸纳资本、技术、人才、品牌等要素,大力振兴先进装备制造业,积极承接电子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提升矿产开发和加工、生物医药业,加速壮大农林产品深加工业、轻纺制鞋产业,着力培育高技术产业,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和现代物流,构建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一、冷水滩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