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第十五章探究电路第1节电阻和变阻器教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沪科版第十五章探究电路第1节电阻和变阻器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第十五章探究电路第1节电阻和变阻器教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沪教版第十五章探究电路第1节电阻教案第一节 电阻教学目标:1 知道电阻及单位。2 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教学器材: 干电池两节,电流表一只,小灯泡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铜丝、镍铬合金丝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电阻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2什么是电路?它由哪几部分组成?二、导入新课 演示实验1将一只灯泡、一个电流表、一节干电池和一个开关连成电路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再将灯泡分别换成铜丝、铁丝,重做上述实验。分析上述实验现象:为什么铜丝和铁丝中的电流不一样呢?用的都是一节干电池,即外部条件相同,肯定是由于导体
2、本身不同造成的。原来导体虽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也有阻碍作用,物理学中常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 三、讲授新课1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用字母R表示。不同的导体的电阻一般是不同的。研究电阻的大小有重要的意义。2电阻的单位。电阻的国际单位是:欧姆()读作omiga。 常用单位有:k、M 1 k=1000 ,1 M=1000000 在电子技术中,要经常用到具有一定阻值的元件电阻器,也叫做定值电阻,简称电阻,在电路中用符号 表示。让学生观察图6.3-2认识各种电阻。认识实验用电阻:1,5,10,020滑动变阻器。常见器材的电阻: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姆到十
3、几欧姆;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到几千欧姆;实验室用的约1m长的铜导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姆,通常可以路去不计。观察图6.3-3认识常温下物体的导电和绝缘能力的顺序排列。3想想议议高压输电线,又粗又直,为什么不用细导线呢?电炉上的电炉丝,为什么不用粗而直的导线呢?要回答上面的问题,需要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还跟哪些因素有关。4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演示实验2用横截面积相同,长度相同的铜线和镍铬合金线实验。结论:导体的电阻与材料有关。演示实验3用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的两条镍铬合金线实验。结论:导线越长,电阻越大。演示实验4用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条镍铬合金线实验。结论:横截面积越大,电
4、阻越小。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扩展: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系。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但也有少数导体,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实验方法总结:在本次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想想议议的问题 高压线又粗又直是为了减小电阻。而电炉丝不用粗而直是为了增大电阻。第二课时 变阻器【教材分析】变阻器是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六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也是第六章的重点和难点,安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后。这样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同时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为学习“欧姆定律”打好基础。
5、学生在前一节已经学习了电阻,对电阻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已经理解了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但是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接线比较复杂,学生往往难以掌握,本节教学中,我采用探究性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究,使他们在学习上获得主动权,摆脱传统教学中教师“灌”的陈旧方式。问题提出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实验现象的记录、比较归纳、讨论交流等一系列教与学的活动,充分展现物理学科的特点的魅力,让全班同学参与动手动脑,积极参加小组讨论以及分工合作,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动手
6、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研究中的曲直和艰辛,渗透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带着教材走向生活的学习习惯,注重多种能力的协调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变阻器的构造、在电路中的符号,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2)通过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知道正确使用变阻器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理解滑动变阻器的设计、制作过程,了解科学发明创造、科技革新的过程。(2)通过探究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变阻器改变电阻的原理,产生动手操作使用变阻器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信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滑动变阻器
7、的原理及使用。难点:根据要求正确使用与连接滑动变阻器。【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演示法。【教学用具】自制多媒体课件、不同规格的滑动变阻器、电池组、小灯泡、铅笔(或铅笔芯)、金属夹、导线若干、实物投影仪、多媒体教学平台。【课时安排】一节课【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从列举生活中需要改变音量或改变电灯泡亮度的实例(如:演示旋转收音机音量旋扭可以改变音量、旋转调光台灯的控光旋扭可以改变等的亮度)入手,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创设良好情景,引入“变阻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物演示)二、新课教学1、探究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引出课题后,我采用分步引导学生自己设计电路图和连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沪科版 第十五 探究 电路 节电 变阻器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