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练习(含答案)——7章 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提高训练.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练习(含答案)——7章 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提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练习(含答案)——7章 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提高训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7章 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提高训练1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A原子、电子、质子中,尺度最小的是电子B光年是时间的单位C质子、中子和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原子核运动D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质子 2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海绵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B固体分子之间的引力与斥力是同时存在的C汤姆生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核式结构模型D宇宙是一个有中心的天体结构系统 3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B摩擦起电是由于物体经摩擦后产生了电荷C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太阳的一颗行星D电子绕原子核运动与地球绕太阳运动相似 4如图所示
2、,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扯掉玻璃板后,会发生什么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因为重力的作用才进入下面的瓶子里B空气和二氧化氮只会在下面的瓶子里混合C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进到上面的瓶子里D一段时间后两种气体会在两个瓶子内均匀混合在一起 5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机械能不是能源B纳米技术是大尺度范围内的科学技术C重力势能不可以转化为动能D5G技术比4G技术传输信息更好 6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不可
3、再分的最小粒子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物体摩擦过程中会在表面产生出电荷D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再分的 7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分子间只存在引力不存在斥力B面包可以被捏扁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美味住肴香气扑鼻说明分子在运动D银河系、地球、原子核、分子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8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B卢瑟福最早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C近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组成的D组成大自然的天体和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太阳是宇宙真正的中心 9下列现象
4、中,与静电无关的是A在一些地毯的纺织过程中,往往会在地毯里夹杂一些不锈钢的钢丝B运送汽油的油罐车上常有一条铁链拖在地上C输电线的芯线用铝制成,外皮用塑料制成D冬天,晚上脱毛衣时会看到火花、听到响声 10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自然界的电荷有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B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核是可再分的C“谱线红移”说明星系在离我们远去D在电子、质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质子 11原子核由质子和_组成;蛇是高度近视眼,对周围事物是看不清楚的,但它靠不断吐舌头(蛇信子)获取周围空气中的气味来确定物,这说明气体分子_ 12每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原子的中心有带_电的原子核,周围的电子绕其运动用原子结
5、构的知识可以解释摩擦起电现象: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是因为橡胶棒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13宇宙大千世界,从宏观到微观,从天体到原子,似乎都有那么多惊人的相同规律如图所示,是太阳系模拟图,行星们在各自的固定轨道上围绕恒星太阳运转,这与_的核式结构模型十分相似,其中,带_电的原子核相当于太阳,绕核运动的_就相当于行星 14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中,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和实验,并提出了多种模型在如图所示的两种模型中,图_(填“A”或“B”)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模型;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_和_组成的原子中的原子核类似于太阳系中的_(“太阳”或“地球”) 15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
6、粘有灰尘,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幕上带_,而具有了_的性质 16物质都是由_、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_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_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17验电器A所带电荷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种类相同,它们都是由于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而带电,用带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验电器A与不带电的验电器B的金属球连接起来,如图所示,连接的瞬同,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是_,电流的方向是_(选填“AB”或“BA“) 18把一块表面干净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的下面如图甲把玻璃板没入水面以下一定深度处,再慢慢提起玻璃板,整个过程中弹簧秤的示数F与玻璃板上表面上升的高度h
7、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大气压强p0105Pa)(1)玻璃板即将离开水面时,弹簧秤的示数最大,可推测玻璃板此时除了受到重力外还受到一个大小约_N、_方向的力(2)关于这个力的来历,小明开展了探究:一开始小明猜想所受的力是大气压力,但他很快否定了自己的想法,这是因为据计算玻璃板上表面所受的大气压力约为_N,且上、下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相互抵消那么,这个力是_ 19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8、1)根据实验现象,卢瑟福提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卢瑟福所说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_ (2)1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该现象可以说明下列两种说法中的 _ (选填A或B);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图中的 _ A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B正负电荷均匀分布 C核位于原子中心,质量集中在核上 20(一)阅读奇异的放电现象回答问题奇异的放电现象奇异的放电现象带电物体失去电荷的现象叫做放电一般有以下几种:接地放电:地球是良好的导体,由于它特别大
9、,所以能够接受大量电荷而不明显地改变地球的电势,这就如同从海洋中抽水或向海洋中放水,并不能明显改变海平面的高度一样,如果用导线将带电导体与地球相连,电荷将从带电体流向地球,直到导体带电特别少,可以认为它不再带电尖端放电:通常情况下空气是不导电的,一般情况下它属于绝缘体,但是如果电场特别强,空气分子中的正负电荷受到方向相反的强电场力,有可能被“撕”开,这个现象叫做空气的电离由于电离后的空气中有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空气就可以导电了空气电离后产生的负电荷就是电子,失去电子的原子带 电(填正或负),叫做正离子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导体上的静电荷总是分布在表面上,而且一般说来分布是不均匀的,导体尖端的
10、电荷特别密集,所以尖端附近空气中的电场特别强,使得空气中残存的少量离子加速运动这些高速运动的离子撞击空气分子,使更多的分子电离这时空气成为导体,于是产生了尖端放电现象火花放电:当高压带电体与导体靠得很近时,强大的电场会使它们之间的空气瞬间电离,电荷通过电离的空气形成电流由于电流特别大,产生大量的热,使空气发声发光,产生电火花,这种放电现象叫火花放电阅读上述材料后,将下面题目填充完整(1)阅读上述材料后,将文章中填充完整空气电离后产生的负电荷就是电子,失去电子的原子带_电(填正或负),叫做正离子(2)从文中可以看出,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而一些新型的导体的导电性能也会随某些条件的改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练习含答案7章 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提高训练 苏科版八 年级 物理 下册 同步 练习 答案 粒子 宇宙 单元 提高 训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