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第三轮专题复习训练:声、光、热实验探究题训练.docx
《2020中考第三轮专题复习训练:声、光、热实验探究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中考第三轮专题复习训练:声、光、热实验探究题训练.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第三轮专题复习训练:声、光、热实验探究题训练声现象实验探究: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1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这说明了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2)如图2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蔽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3)如图3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4)如图4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置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 ,并由此推理可知
2、。2.如图所示,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探究声音的特征:(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认为四幅图中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2)如图A所示,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齿数越多,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高。如图D所示,吹笔帽发出的声音是 振动产生的。(3)如图B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 (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 (填“变高”或“变低)了,观察发现此时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
3、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光现象实验探究:3.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选用了平面镜、白色硬纸板A、B和激光笔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1)白色硬纸板的表面应尽量 (填“粗糙”或“光滑”),其目的是使光在纸板上发生 ,这样我们就能看清光的传播路径。(2)观察如图所示的器材,为了方便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还需对器材做出的改进是 。(3)实验时,若测得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35,则反射角度数为 ;若入射光线偏离法线,则反射角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为寻找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当纸板A上显示出光路时,该
4、同学将另一半纸板B绕ON向后折,在纸板B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实际上是 (填“存在”或“不存在”)的,这个现象表明: 。4.如图甲是小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实验时小强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原因是玻璃板透光,便于_(2)现有厚度分别为5 mm和 2 mm的两块玻璃板,你认为应选择_厚的玻璃板做实验,原因是_甲丁(3)器材选取后,小强将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将玻璃板_桌面放在白纸中央,沿玻璃板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_的位置(4)接着小强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_(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直
5、到看上去蜡烛B跟_(选填“蜡烛A”或“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所成像与物体_;在白纸上记录两支蜡烛的位置(5)移动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标记像和物的位置关系如图乙所示,并测量物距与像距,记录数据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可知,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实验次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1882121231616(6)本实验主要运用的实验方法是等效替代法,其中在探究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时,蜡烛B等效替代_(选填“蜡烛A”或“蜡烛A的像”)(7)小强正在观察蜡烛A的像时,同桌小石用物理书挡在玻璃板的后面,小强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8)若某次小强将蜡
6、烛A向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了3 cm,再次将蜡烛B移到A像的位置,经测量,蜡烛A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化了_m,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大小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9)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看清蜡烛的像,小强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A的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10)若实验过程中小强没有将玻璃板垂直放置在纸上,而是如图丙所示倾斜,则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_ (选填“A1”“A2”或“A3”)(11)测量结束后,小强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不透过玻璃板,在光屏侧直接观察光屏,光屏上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像(12)实验结束后,小强整理器材
7、时将图乙的白纸沿玻璃板位置对折后,用一枚细针分别在A1、A2、A3处扎眼,打开白纸,发现B1、B2、B3处也有了针眼,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像与物是_关系(13)做完实验后,班级要测量视力,要求学生距离视力表5 m,但是房间可利用的宽度只有3 m,小宁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决了这一问题,她的方法如图丁所示,小宁到平面镜的距离s为_m.5.探究“凸透镜成像”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0102030405060708090100cm(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有三只凸透镜:焦距为10cm、焦距为15cm、焦距为20cm将其中一只凸透镜固定在40cm刻度线处,适当调整点燃蜡烛和光屏的位置,直
8、到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像未画出),如图所示,则选用的凸透镜是 (选填“”、“”或“”),此时烛焰像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2)将点燃的蜡烛移到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屏上找不到烛焰像,为了探究此时烛焰像的特点,眼睛应在凸透镜 (选填“左”或“右”)侧观察,会看到一个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烛焰像。(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保持点燃蜡烛在35cm刻度线处位置不变,将图中的凸透镜换成厚度为 (选填“2mm”或“5mm”)的玻璃板;再将光屏换成等大的蜡烛,并移动到 cm刻度线处,可以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9、。(4)将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时,玻璃板所成蜡烛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热学实验探究:6.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甲 乙 丙(1)根据图乙可知,萘的熔点约是 ;(2)乙图中CD段物质处于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3)分析图乙可知,萘在AB段状态的比热容 (填“大于”、“等于”、“小于”)萘在CD段状态的比热容;(4)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如图丙)。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写出一种即可)。7.小明想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方法是:
10、“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器材: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烧杯、温度计(以上二个)、 、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1)在实验中取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的目的是: ,从表中数据可知,质量相等水和食用油的加热相同时间,食用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 (选填“高”或“低”)(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 加热更长的时间,因此我们还可以用:“使 的不同物质,变化相同的温度,观察加热时间的长度,来判断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3)通过所测量是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 (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物质质量/g初温/末温/时间/min水602045
11、6食用油6020686(4)某同学在实验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该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A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A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 原因是 (5)如果在A、B两种物质中,有一种是水,且它们的质量相同,如在相同的热源下加热,请你根据所给信息判断A、B两种物质中哪个是水? 8.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先调整的是 (填“A”或“B”)部分;(2)图甲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式正确的是 ;(3)根据下面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4)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此时周围的气压
12、(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标准大气压;(5)如果将酒精灯移走,很快水就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的条件是 ;(6)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丁中的(a)、(b)所示,则 图是水沸腾前的情况;(7)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写一条即可);(8)如果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至沸腾,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丙中图线a所示,若增加了水的质量,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应为 。中考第三轮专题复习训练:声、光、热实验探究题训练答案声现象实验探究: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1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中考 三轮 专题 复习 训练 实验 探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