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导电高分子材料2012ppt课件.ppt
《第三章导电高分子材料2012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导电高分子材料2012ppt课件.ppt(7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VlRIAIAGVl102S/m为导体 10-8102 S/m 半导体 10-8 S/m 绝缘体电子空穴、阴离子or阳离子。当载流子主要是电子或空穴时,称为电子导体电子导体,如金属;当载流子主要是阴离子或阳离子时,称为离子导离子导电体。电体。 对于金属的导电机理金属的导电机理,相继提出了经典自由电子导电理论、量子自由导电理论和能带导电理论。认为金属晶格之间存在大量自由电子是金属导电过程中的主要载流子,较好揭示了金属材料的导电本质。但对聚合物聚合物来讲,其是分子型聚合物分子型聚合物,原子与原子通过共享价电子形成共价键而构成分子,而共价键共价键属于定域键,价电子只能在分子内的一定范围内自由迁移,缺
2、少可以长距离迁移的自由电子,因此人们日常见到的聚合物一般都是绝缘性,成为绝缘材料的主要组成之一。但自从两位美国的科学家Heeger与MacDiarmid及日本科学家Shirakawa发现聚乙炔有明显导电性质以后,有机聚合物不能作为导电材料这一观念被彻底改变了。上述三位科学家也因此获得了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 Alan J. Heeger,1936 年出生,1961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1962年成为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助理教授,1967至1982年任宾大的教授。1982年任加州圣巴巴拉加州大学的物理教授,该校高分子与有机固体研究所所长。1990年创立UNIAX公司,出任公司董
3、事会主席。 Alan G.MacDiarmid,1927年出生在新西兰。1953年获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获得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1956年受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助理教授,1956年成为终身教授。 Hideki Shirakawa(白川英树),1936年出生。1966年获得日本东京技术研究所博士学位,同年成为日本Tsukuba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的助理教授。1982年成为教授。结构型导电聚合物如按其结构牲和导电机理可以分为三大类:(1)载流子为自由电子的电子导电聚合物(2)载流子为能在聚合物分子间迁移的正、负离子的离子导电聚合物(3)以氧化还原反应为电子转移机理的氧化还原型导电
4、聚合物。TorRTorR 氧化锡、氧化钛、氧化钒、氧化锌等。聚吡咯、聚噻吩等。常见的导电添加剂材料及其性能见书中表3-1。3、导电机理、导电机理 (1)导电通道机理(渗流理论)导电通道机理(渗流理论) 实验发现,将各种金属粉末或碳黑颗粒混入绝缘性的高分子材料中后,材料的导电性随导电填料浓度的变化规律大致相同。在导电填料浓度较低时,材料的电导率随浓度增加很少,而当导电填料浓度达到某一值时,电导率急剧上升,变化值可达10个数量级以上。超过这一临界值以后,电导率随浓度的变化又趋缓慢,见图3-2。 用电子显微镜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导电材料的结构发现,当导电填料浓度较低时,填料颗粒分散在聚合物中,互相
5、接触很少,故导电性很低。随着填料浓度增加,填料颗粒相互接触机会增多,电导率逐步上升。当填料浓度达到某一临界值时,体系内的填料颗粒相相互接触形成无限网链互接触形成无限网链。这个网链就像金属网金属网贯穿于聚合物中,形成导电通道导电通道,故电导率急剧上升,从而使聚合物变成了导体。显然,此时若再增加导电填料的浓度,对聚合物的导电性并不会再有更多的贡献了,故电导率变化趋于平缓。在此,电导率发生突变的导电填料浓度称为“渗滤阈值”。渗流理论的指导意义是借用实验数据找出一些合适的常数,使经验公式用于制备工艺研究。 导电通路理论不能解释导电分散相的浓度还不足以形成网络的情况下,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也具有一定的导
6、电性能,因此,除了导电通路理论之外,导电现象必然还有其他非接触原因,解释这种非接解释这种非接触导电现象的理论主要有触导电现象的理论主要有电子隧道效应电子隧道效应和和电场发射电场发射理论理论。电子隧道效应:电子隧道效应:当导电粒子接近到一定距离时,在当导电粒子接近到一定距离时,在分子热振动分子热振动时电子可以在时电子可以在电场作用电场作用下通过下通过相邻相邻导电导电粒子之间形成的某种隧道实现定向迁移。粒子之间形成的某种隧道实现定向迁移。电场发射理论:电场发射理论:指由于两个相邻导电粒子之间存在指由于两个相邻导电粒子之间存在电位差,在电场作用下发生电子发射过程,实现电电位差,在电场作用下发生电子发
7、射过程,实现电子的定向流动而导电。子的定向流动而导电。总体上来讲,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导电能力主总体上来讲,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导电能力主要由接触性导电(要由接触性导电(导电通道导电通道),),隧道导电隧道导电和和电场发电场发射导电射导电三种方式实现。三种方式实现。导电通道导电通道,隧道导电隧道导电和和电场发射导电电场发射导电图3-4直观描述。图图3-4 复合型导电高分子的导电机理模型复合型导电高分子的导电机理模型(1)一部分导电颗粒完全连续的相互接触形成电流通路,相当于电流流过一只电阻。(2)一部分导电颗粒不完全连续接触,其中不相互接触的导电颗粒之间由于隧道效应而形成电通流路,相当于一个
8、电阻与一个电容并联后再与电阻串联的情况。(3)一部分导电粒子完全不连续,导电颗粒间的聚合物隔离层较厚,是电的绝缘层,相当于电容器的效应。高分子基体与导电填料的热膨胀率不同(通常连续相大于导电相),导致导电通道与隧道理论导电机理的破坏,从而电阻率上升。 对于高分子复合材料,添加的导电材料只分散在非结晶区,但温度升高,晶区破坏,非晶区扩大,导电粒子的非晶区的相对浓度下降,电阻率上升。 一般认为,当温度接近或超过高分子材料软化点温度时,其晶区开始受到破坏,晶区变小,造成电阻率迅速上升。从相容性、导电性能、成本、密度等方面考虑。主要是从材料的使用性能考虑。 从混合型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而言,目前主要
9、有三种方法:反应法、混合法和压片法反应法、混合法和压片法。 反应法:反应法:是将导电填料均匀分散在聚合物单体或者预聚物溶液体系中,通过加入引发剂进行聚合反应,直接生产与导电填料混合均匀的高分子复合材料。 混合法:混合法:是利用各种高分子的混合工艺,将导电填料粉末与处在熔融或熔解状态的聚合物本体混合均匀,然后用注射,流延、拉伸等方法成型。压片法:压片法:是将高分子基体材料的粉末与导电填料充分混合后,通过模具内加压成型制备具有一定形状的导电复合材料。 2、复合型导电橡胶 导电橡胶广泛用于外科手术橡胶制品,与可燃性粉体、气体、燃料和有机溶剂接触使用的胶管、胶带、胶辊和胶布等,以防止产生静电火花,并将
10、其用于抗高压电缆电晕放电的电线护套,此外,导电橡胶还用于防止音响部件的杂音和表面生热材料、静电印刷胶辊的橡胶部件。3、复合型导电涂料 根据应用特征,可将导电涂料归纳四大类: 作为导电体使用的涂料:包括混合式集成电路、印刷线路板、键盘开头、冬季取暖和汽车玻璃防霜的加热漆、船舶防污导电涂料等。 辐射屏蔽涂料 抗静电涂料其他如电致变色涂层、光电导涂层等到。4、导电粘合剂 导电粘合剂的使用范围很广,可粘接引线、导电元件。在电磁屏蔽领域可填充狭缝、永久性凹槽、粘接屏蔽窗,波导等。四、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其他性质与应用(自学)四、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其他性质与应用(自学)1、PTC效应的应用 电加热器
11、件、限流器等。2、压敏性质 压敏效应是指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时,材料的电学性能发生明显变化的现象。l 内层电子l 价电子l n电子l 价电子具体以聚乙炔为例:具体以聚乙炔为例: 聚乙炔具有最简单的共轭双键结构:(CH)x。组成主链的碳原子有四个价电子,其中三个为电子(sp2杂化轨道),两个与相邻的碳原子连接,一个与氢原子链合,余下的一个价电子电子(Pz轨道)与聚合物链所构成的平面相垂直(如下图)。HCCCCCCCHHHHHHHH在聚乙炔分子中相邻碳原子之间的p电子在平面外互相重叠构成共轭共轭键键。随电子体系的扩大,出现被电子占据的成键态和空的*反键态。随分子链的增长,形成能带能带,其中成键状态形成
12、价带价带,而*反键状态则形成导带导带(如下图)。如果电子在链上完全离域,并且相邻的碳原子间的链长相等,则-*能带间的能隙(或称禁带禁带)消失,形成与金属相同的半满能带半满能带而变为导体。图3-2 分子共轭体系中能级分裂示意图二、电子导电聚合物的性质二、电子导电聚合物的性质 1、掺杂过程、掺杂剂及掺杂量与电导率之间的关系、掺杂过程、掺杂剂及掺杂量与电导率之间的关系掺杂概念:掺杂概念: 无机半导体中的掺杂掺杂概念:指在纯净的无机半导体材料中(锗、硅或镓等)中加入少量具有不同价态的第二种物质,以改变半导体材料中空穴和自由电子的分布状态和密度。其完全是杂质原子取代主体原子的置换的过程,且掺杂度极低。
13、聚合物的掺杂:是指因添加了电子受体或电子给体而聚合物的掺杂:是指因添加了电子受体或电子给体而提高电导率的方法提高电导率的方法。其特点:其特点:l 从化学角度讲掺杂的实质完全是一个氧化还原氧化还原过程。l 从物理角度看,掺杂是1价对阴离子嵌入的过程。进入高分子链上的对阴离子也可以脱离高分子链,即脱掺杂过程。导电高分子脱掺杂后失去高电导率特性。l 掺杂和脱掺杂是一个完全可逆的过程。l 掺杂量大大超过无机半导体的掺杂量的限度。A、 化学掺杂(物质掺杂)化学掺杂(物质掺杂)OX1和Red2是氧化剂和还原剂,而Red1和OX是电荷转移后对应的产物。掺杂速度和最大的掺杂浓度由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浓度控制。B
14、、电化学掺杂(非物质掺杂)电化学掺杂(非物质掺杂)C 、质子酸掺杂、质子酸掺杂 1986年,A.G. MacDiarmid首次发现聚苯胺的中间氧化态可以通过质子酸掺杂而变成导体。这种掺杂被称之为质子酸掺杂。与氧化还原掺杂相比,质子酸掺杂没有改变高聚物链上的电子数目。D、光掺杂、光掺杂 高分子材料吸收光能,价电子跃迁到导带,分子进入激发态,然后产生正负离子对,构成载流子实现导电。E、电荷注入掺杂、电荷注入掺杂0.5satexp/satY Ysat0exp/T T 原因是温度升高有利于电子从能量较低的价带向能量较高的导带迁移,从而较容易完成其导电过程。1、直接法Al(CH2CH3)3+Ti(OC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导电 高分子材料 2012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