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高中数学高二下册-第十二章12.3 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教案.doc
《沪教版高中数学高二下册-第十二章12.3 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高中数学高二下册-第十二章12.3 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2.3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一、教学目标:1、理解椭圆定义,经历椭圆概念的产生过程,学习从具体实例中提炼数学概念的方法;2、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在化简椭圆标准方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辨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在求方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并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椭圆定义及其标准方程;(2)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解决难点的关键在于抓住“如何建系”与“如何化简方程”两个环节。三、教学辅助工具:PPT课件、几何画板、每人一个自制的椭圆教具。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嫦娥二号”运行轨道视频和图片,欣赏生活中
2、丰富多彩的椭圆。2、引入课题既然椭圆可以认为由圆演变而来,那么数学中是怎么定义椭圆的呢?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忆有关圆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猜想:如何画出椭圆?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利于学生的思考与想象。通过学过的圆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采用类比的思想猜想椭圆,有益于后续教学的顺利进行。(二)实验探究、形成概念1、实验探究M动手实验:取出提前准备好的具有一定长的细绳,并把细绳两端固定在画图板上的两点,当绳长大于两点的距离时,用铅笔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图板上慢慢移动,就可以画出一个椭圆。通过实验,思考如下问题:(1)在作图的过程中哪些量是变的? 的和是否变化?(2) 与的大小关系是? (3)若绳长与
3、两定点的距离相等,画出的图形是?(4)绳长能小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吗?设计意图:(1) 给学生提供一个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机会,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2) 通过实验,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中去探究“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点的集合为椭圆”。2、形成概念教师活动:(1) 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椭圆的形成过程。设计意图:通过形成椭圆的点的动态变化,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变与不变的联系。(2) 引导学生概括椭圆定义。椭圆定义: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椭圆的焦点,两个焦点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记作:(1)当时,轨迹是线段;(2)当时,无轨迹。设计意图:通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沪教版高中数学高二下册-第十二章12.3 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教案 沪教版 高中数学 下册 第十二 12.3 椭圆 定义 及其 标准 方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