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二○二○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试题(三)(解析版).doc
《山东省滨州市二○二○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试题(三)(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滨州市二○二○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试题(三)(解析版).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滨州市二二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试题(三)(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Zn65H1S32O16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B)A.酒精挥发B.木炭燃烧C.蜡烛熔化D.电灯发光解析:A.酒精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C.蜡烛熔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电灯发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是(A)A.氮气 B.氧气C.二氧化碳 D.水蒸气解析:空气中各成
2、分及体积分数约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34%、二氧化碳0.034%、其他气体0.002%。故选A。3.在H2O、OH-、H、H+四种微粒中,属于分子的是(C)A.OH- B.H C.H2O D.H+解析:OH-表示氢氧根离子,故A不符合题意;H表示氢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H2O表示水分子,故C符合题意;H+表示氢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4.实验室中不能被加热的仪器是(B)A.试管B.量筒C.烧杯D.锥形瓶解析:试管可用于直接加热,故A不符合题意;量筒不能用于加热,故B符合题意;烧杯可垫石棉网加热,故C不符合题意;锥形瓶可垫石棉网加热,故D不符合题意。5.下列各类食物中含有大量淀粉
3、的是(D)解析:A.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不符合题意;B.苹果中富含维生素,故不符合题意;C.白菜中富含维生素,故不符合题意;D.面条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符合题意。6.酚酞是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化学式为C20H14O4,下列有关酚酞的叙述正确的是(D)A.石灰水遇酚酞变红色B.酚酞是由2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的C.酚酞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04D.酚酞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解析:石灰水使酚酞变红,不是石灰水变红色,故A错误;一个酚酞分子是由2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的,故B错误;酚酞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0)(164)=154,故C错误;酚酞是
4、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D正确。7.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B)A.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D.二氧化碳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提高农作物产量解析:二氧化碳灭火器中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是利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但灭火是利用了它不支持燃烧的特点,是利用它的化学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气化时要吸受周围环境中的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形成降雨,是利用它的物理性质,故B符合题意;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
5、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二氧化碳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变成葡萄糖和水,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8.有X、Y、Z三种金属,把Y投入X(NO3)2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把X投入Z(NO3)2溶液中,X表面有Z析出。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B)A.ZYXB.YXZC.XYZD.XZY解析:因为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Y表面有X析出,说明活动性:YX;X表面有Z析出,说明活动性:XZ,则有YXZ。故选B。9.括号内是区别下列各组常见物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C)A.面粉和葡萄糖(加水,振荡)B.硬水与
6、软水(加肥皂水,振荡)C.蒸馏水与盐水(过滤)D.白酒和食醋(闻气味)解析:面粉在水中溶解性很小,面粉溶液是悬浊溶液,葡萄糖可以溶于水,因此可以区分,故A不符合题意;肥皂水和硬水混合、振荡产生泡沫少,有浮渣,肥皂水和软水混合、振荡会产生较多气泡,因此可以区分,故B不符合题意;蒸馏水和食盐水都是溶液,没有不溶性固体,因此不能区分,故C符合题意;闻气味,闻到有特殊香味的为白酒,闻到酸味的为白醋,因此可以区分,故D不符合题意。10.夏季,鱼虾养殖池内常设置一些水泵,把水喷向空中,从化学角度分析,喷水的目的是(B)A.降低养殖池内水的温度B.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便于氧气溶解C.增加观赏性D.便于太阳
7、照射,杀灭水中的病菌解析:设置一些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溶于水的氧气量增加,故选项B正确。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石油和煤综合利用后能得到塑料、化肥、医药、染料等产品B.进入煤矿井,用火把照明C.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D.涤纶和羊毛燃烧都可闻到一股烧毛发的焦煳味解析:石油和煤不仅是重要的能源,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综合利用后能得到塑料、化肥、医药、染料等产品,故A正确;煤矿中常有天然气,天然气具有可燃性,进入煤矿井,用火把照明,易发生爆炸,故B错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C错误;羊毛燃烧时有一股烧毛发的焦煳味
8、,涤纶燃烧时无此气味,故D错误。12.由相同元素组成的一组物质是(D)A.冰和干冰B.银和水银C.烧碱和纯碱D.水和过氧化氢解析:冰是由H和O两种元素组成的,干冰是C和O两种元素组成的,组成元素种类不同,故A错误;银是由Ag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水银是由Hg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组成元素种类不同,故B错误;烧碱是由Na、O、H元素组成的,纯碱是由Na、O、C元素组成的,组成元素种类不同,故C错误;水和过氧化氢都是由H和O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组成元素种类相同,故D正确。13.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3.2 g某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了8.8 g CO2和5.4 g水,则该有机物
9、中(A)A.一定含有C、H、O元素B.只含有C、H两种元素,不含O元素C.一定含C、H两种元素,可能含O元素D.一定含C、O两种元素,可能含H元素解析:8.8 g二氧化碳中所含C元素的质量=8.8 g1244100%=2.4 g;5.4 g水中所含H元素的质量=5.4 g218100%=0.6 g;生成物 8.8 g 二氧化碳和5.4 g水所含C、H元素的质量和=2.4 g+0.6 g=3.0 g3.2 g,则该有机物中含C、H、O三种元素。14.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C)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方法AN2(O2)通过灼热的铜网BCaO(CaCO3)高温煅烧CCaCl2溶液(盐酸)加
10、入适量的Na2CO3D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解析: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A所采取的方法正确;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B所采取的方法正确;盐酸能与适量的Na2C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所采取的方法不正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与CO2反应,能除去水蒸气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D所采取的方法正确。15.把烧杯中80 时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烧杯中溶剂的质
11、量不变B.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减少C.烧杯中硝酸钾的质量不变D.烧坏中溶液的质量不变解析: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一杯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时,溶解度变小,会有晶体析出,溶剂的质量不变,A正确;降低温度时晶体析出,导致溶质的质量减少,溶液的质量也随之减少,B正确;温度降低,晶体析出,但是会在烧杯内,所以烧杯内的硝酸钾质量不变(不要理解为溶液中的硝酸钾),C正确;由于晶体析出,溶质减少,溶液也应该随之减少,D错误。16.下列各组物质中,符合“氧化物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C)A.HClOHClMg(OH)2MgCl2B.CO2H2CO3CaCO3Ca(HCO3)2C.H2OHNO3Ca(O
12、H)2NH4NO3D.SO3NaHSO4NaOHNa2SO4解析:次氯酸和盐酸属于酸,氢氧化镁属于碱,氯化镁属于盐,故A错误;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氧化物,碳酸属于酸,碳酸钙属于盐,碳酸氢钙是由钙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组成的,属于盐,故B错误;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氧化物,硝酸属于酸,氢氧化钙属于碱,硝酸铵属于盐,故C正确;三氧化硫是由硫、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硫酸氢钠属于盐不是酸,氢氧化钠是碱,硫酸钠是盐,故D错误。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共30分)17.(6分)(1)用化学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2H;3个铝离子3Al3+;氩气Ar。(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滨州市 年初 毕业生 学业 水平 考试 化学 模拟 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