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方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方案.doc(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方案1.1河道疏浚工程1.1.1河道疏浚原则 对河道治理范围内河床进行清淤疏浚,清淤疏浚工程遵守了以下原则。1、河道行洪能力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2、设计河道清淤要尽量与上下游进、出口河段平顺连接,尽量维持河道自然坡度。不对河道作过多挖填,不过大改变河道自然纵坡。3、对河道内部分地段进行裁弯取直,疏浚后的河底高程需满足现有桥梁基础的防护。4、对河道内已有的但未经河道管理部门及防汛部门批准的影响行洪的建筑物予以拆除。1.1.2河道疏浚导线布置河道治理的目标就是确定合理的治导线最终形成固定而平顺的河床,使两岸形成固定的河岸。治导线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河道整治中工程规模
2、,投资和整治后河流的稳定情况,因此治导线的确定是河道规划中一项重要内容,本次河道治理治导线的规划遵守了以下原则。1、因势利导,顺应天然河流的流势,尤其是比较稳定的河段,它们是流域水沙和河床边界长期作用的产物,是确定治导线的基本依据。2、河槽尽量顺直,但应遵循河流走势的自然规律,保持必要的弯道,不强求裁弯取直。3、结合河道岸边的特点,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使河道依托在基岩、陡岸,以便减少工程量,降低工程投资。4、以河道主河堤间中心点和主要建筑物中点作为河道治理设计横断面的中心点。5、尽可能利用已建堤坝,节约投资,但已建工程影响到行洪要求时,应予以拆除。1.1.2河道纵坡设计河道纵坡设计和河道中心线的
3、设计皆为河道整治规划设计的重中之重,其设计的原则是:1、规划的河道纵坡要和原河道纵坡基本一致,可以在局部地段进行调整,使河道纵坡变化趋小,纵坡趋于更合理。2、河道纵坡设计要兼顾上下游,尽可能使河道纵坡变化小一些,较陡和较缓的坡段要给于适当的调整,以利水流平稳过渡,避免出现流态发生大的不均匀性,以利于河床的相对稳定。3、考虑到近年来,降雨偏少,没有发生过较大的洪水,河道多数是淤积,而不是下切的情况,在设计纵坡时,尽可能不要填方或少数地点填方,挖深一般控制在2m左右。纵坡从上游到下游依次为0.0095、0.0069。4、河道纵坡变化起始端不允许放在弯道内,尽可能远离弯道。1.1.3河道清淤 本次河
4、道治理段中,部分河段河槽乱石堆积,建筑废渣和洪水冲积物堆积在河道中,严重影响行洪和河道景观,河道清淤处理段长1500m,采用机械清淤方式,平均清淤深度为1.8m,清理宽度为4-5m,疏浚后主河槽深度4-6m。1.1.4 河道断面设计根据踏勘的情况,本次河道治理主要采用两种断面,一是直立浆砌石梯形挡墙上接贴坡生态护坡断面,二是贴坡生态护砌的梯形断面。第一类断面河底宽度大于5m,直立浆砌石梯形挡墙基础开挖0.5-1m,采用浆砌石混凝土基础,梯形挡墙下底宽0.8m,上底宽0.4高3-4m,挡墙顶部接生态护砌,采用六边形生态砖铺砌,坡比为1:2,种草绿化。第二类断面河底宽度大于4m,横断面坡比为1:2
5、.1.河道平均疏浚深度为1m,疏浚后平均深度为3.5m,疏浚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相关尺寸,采用从河底往上2m为混凝土护砌块,上接嵌草砖生态护坡。根据实地踏勘测量,本次河道疏浚为3000m,其中第一类断面形式为1400m(单边),第二类断面形式为1600m(双边)。1.2防洪护坡工程通过实地踏勘,从河道现状情况来看,单一采用工程治理措施,以能够阻止河水冲刷岸坡,控制边岸进一步坍塌,以减轻或减缓河道泥沙淤积现象,工程作用明显,见效快,但是成本较高,同时不能起到净化河水和减轻面源污染的作用。单一采用生态治理措施,利用植物根系在土壤中交织及与土壤中粘粒结合等功能,固土保墒,提高岸坡抗冲刷能力,成本低,但
6、受植物生长周期的限制,要达到整体防护要求,还需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只有将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结合起来,互为条件,互相补充,才能使治理效果扎实、深入,才能实现河岸稳定,将塌岸危害尽可能减少到最小。因此,本次设计采用工程治理和生态治理相结合的措施。根据现场踏勘情况,计划工程对沿河防洪公路一侧岸坡和西拨子公路沿线河道疏浚后的岸坡进行护砌,护砌采用浆砌石护坡和生态护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部分河段采用纯生态护坡治理,采用种植植物的方式来护岸固土,减少冲刷。防洪护坡工程总长1400m,其中浆砌石护岸1200m,生态护岸200m。浆砌石护坡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在坡度较大处采用浆砌石梯形挡墙,梯形挡墙上底宽0.5m
7、,下底宽1m,高3.5m,基础开挖0.5-1m,素土夯实,10cm碎石垫层,采用浆砌石混凝土基础,护坡较高处可采用缩进式分梯设置梯形,靠防洪路一侧采用直立浆砌石挡墙上接1:2生态护坡,生态护坡采用嵌草砖护砌,增强绿化面积和生态景观性,挡墙护砌共1200m;二是在西残路与防洪公路连接处及坡度平缓处,采用生态护坡,坡比为1:3,长200m,增加绿化面积。1.3护村坝工程护村坝总长260m,位于东沟村临河一侧,提高岸堤稳定性和安全性,以防止特大洪水对河岸冲刷危机村庄,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采用浆砌石挡墙和生态护岸相结合的方式护砌,与对岸已砌筑岸坡协同。1、浆砌石护村(护地)坝断面尺寸设计护村坝断面尺
8、寸设计直接关系到其稳定性能。本设计中的浆砌石护村坝,其断面直立梯形断面。2、浆砌石护村(护地)坝抗滑稳定计算根据该地区水文地质条件,按无地下水作用的直立式挡土墙要求处理,采用类比法,基本参数如下:填土内摩擦角=30、粘聚力c=0、填土容重s=18kN/m3、挡土墙容重=22kN/m3、假设墙后填土与挡土墙间无摩擦力存在。根据重力式挡土墙安全系数验算规范:抗滑移稳定性验算:K=(Gn+Ean)*/(EatGt)1.3;抗倾覆稳定性验算:K=G*x/(Ea*z)1.6;通过挡土墙抗滑及抗倾覆安全系数验算,其系数分别大于规定的 1.3和1.6临界系数,满足规范要求。 护村坝设计采用梯形挡土墙形式,顶
9、宽0.6m,底宽1.2m,高4.5m,采用浆砌石挡土墙,水泥砂浆勾缝,浆砌石档墙上接生态护坡,采用嵌草砖,坡比为1:2。1.4景观跌水工程在东沟村修建景观跌水5座,总长230m,其中1、2、3号跌水长50m,4、5号跌水长40m。景观跌水基础开挖为0.5-1.5m,宽2.5m,坝高1.5m,采用浆砌石砌筑坝体,坝面进行景观装饰,风格与周边山区绿色风景统一协调。1.5河道护砌工程由于道路施工及多年沉积等原因,原有河道淤积及挤占填筑严重,部分河段需要重新开挖河道并进行护砌。新开挖河道从西拨子村水源三角地起,沿路一侧向北开挖1000m。河道采用梯形断面,底宽2.8m,深2.5m,采用1:2削坡,采用
10、河道至2m处采用浆砌石贴坡护砌,上接1.5m生态嵌草砖至公路。三角水源地进行疏挖清理,形成生态水面,涵养水源。采用浆砌石护坡和生态护坡结合的方式进行护砌,坡长3.5m,坡比1:2.5。 1.6节水灌溉工程 节水灌溉工程主要在东沟村果园区配套节水灌溉150亩。根据目前已经成熟的节水灌溉经验模式,果树园区节水灌溉采用小管出流。1、概述东沟村果园地块面积约为150亩,地面高程相差0.31m。据农业调查资料显示,该设计地块土壤主要为壤土,土壤容重约为1.39g/cm3, 最大冻土层深度1.0m。成年果树耕层深60100cm,田间持水量约为22.5%(重量)。种植方向为东西向种植,要求土壤保持一定的湿度
11、,土壤适宜含水率的上限,一般为田间持水量的90%;土壤适宜含水率的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65%为宜,目前该地块已有1眼机井,井深120m,出水量80m3/h,可为该地块提供灌溉水源,水质良好。2、参数设计根据大量的试验资料取得的成果和当地水务部门的实践经验,初步选择果树灌溉采用小管出流灌溉方式。根据有关设计规范及果园的实际条件,选用如下设计参数: 平均日耗水量: Ea= 4.5mm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h =0.90 土壤干容重: g =1.39t/m3 计划土壤湿润层: Z=0.8m 土壤设计湿润比: p=50% 土壤田间持水量: b=22.5%土壤适宜含水率的上限取田间持水量的90%为20.
12、25%土壤适宜含水率的下限取田间持水量的65%为14.62%21灌水器的选择据灌水器的种类和水力性能拟选用:由1个流量调节器和1根长1.0m的DN4 PE管组成,流量调节器工作压力为540m,水压的变化对其出流量几乎没有影响,本工程设计工作水头为10.0m,小管出水流量q =70L/h。22 需水量计算根据灌溉面积和设计耗水强度计算小管出流灌溉系统所需的最小供水流量。 Ia=Ea-P0式中:Q需供水流量,m3/h;A灌溉面积,200亩=10hm2;Ia设计供水强度,mm/d;Ea设计耗水强度,Ea=4.5mm/d;P0有效降雨,mm/d,取P0=0;t水源每日供水时数,t=12h/d;灌溉水利
13、用系数,=0.9;经计算得所需流量Qmin=41.66m3/h,已有水源井单井流量为80m3/h,完全能够满足本设计中小管出流灌溉系统的流量设计要求。23灌溉系统的管网布置a干管布置果树小管出流灌溉系统的干管(DN110PVC-U塑料管)从地块南侧机井处引至地块内后,沿地块中间由南向北布置一条DN110PVC-U干管,具体布置见图。b支管布置由DN110 PVC-U干管分出DN63 PE的支管引入灌溉小区内,支管首部设有控制阀,具体布置见图。c 毛管布置灌溉小区内的毛管为DN25,灌水毛管采用沿种植方向单行单向布置,单条毛管长40m,毛管间距为4.0m,灌溉小管间距为3.0m,每棵树下设1个灌
14、溉小管。d管网保护设备的设置为使灌溉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在系统首部设置了进气阀、压力表、叠片式过滤器、数字式水表等安全保护、量水装置。在支管首部设置给水阀门,同时为防止冬季灌溉管道因气温低而冻坏,在管网最低处设置了排水设施。3、灌溉制度a 设计灌水定额m=0.1zp(max-min)/h式中:m设计灌水定额,mm;土壤容重,1.39g/cm3;z计划湿润层深度,80cm;p小管出流灌溉设计土壤湿润比,50%;max、min适宜土壤含水量上下限(占干土重量的百分比),max=22.5%90%=20.25%,min=22.5%65%=14.625%;h灌溉水利用系数,h=0.90。经计算得到设计毛
15、灌水定额:m毛=34.75mm=23.17m3/亩。b 设计灌水周期作物在全生育期生长过程中,其日耗水量随着不同的生长阶段而改变。日耗水强度按照微灌工程技术规范取用耗水高峰期的平均日耗水强度为4.5mm。依据设计灌水周期计算公式: T=(m/Ed) h式中: T设计灌水周期,d;m设计灌水定额,mm; Ea设计耗水强度,Ea=4.5mm/d;灌溉水利用系数,=0.9;据计算果树的灌水周期为6.95d,取实际灌水周期T=7d。c一次灌水延续时间 t=m毛*Se*Sl/q式中: t一次灌水延续时间,h;m毛设计灌水定额,mm;Se、Sl灌水器间距与毛管间距,m;q灌水器流量,70L/h;经计算实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道 生态 综合治理 工程项目 建设 方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