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20届高三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上海市2020届高三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2020届高三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上海高考压轴卷语文一、积累应用1.按要求填空。(1)世胄蹑高位,_。(左思_)(2)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3)苏轼江城子中的词句“_,_”写出了久别重逢后“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2.按要求选择。(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小李因工作业绩不好,情绪失落,朋友鼓励说:“君子荡荡,小人长戚戚。”B班级球队冲击冠军,同学们拉出横幅“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为队员们加油。C老刘退休后想再就业,家人以“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劝其不要再工作。D高考前夕,班主任在班级贴出“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标语激励大家。(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在大
2、体上说来,人类的生命可说是由许多不同种族的生命之流所造成的,_,_,_,_,每个人的生命不过是那棵树的一部分或一个分枝,生在树身上,以其生命来帮助全树的生长和赓续。却是家族的生命之流依照中国人和西方人比喻可是一个人直接感受到的、直接看见的我们用“家系”或“家族的树”一词A B C D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在2019年7月6日召开的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会上,“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建造于约公元前3300-2300年间,距今五千年左右。除了世界遗产的光环,“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令人振奋的另一层意义是,中国五千年前文明史终于得到国际承认
3、。良渚申遗成功的意义,第一是古城,这个良渚王城,是中国文化的早期中心,第二是神话,形成了神话叙事的核心话语系统。良渚文化的价值最高的是早期神话,因为王城废弃了,神话流传下来。所以神话远比王城重要。良渚遗址中发掘出的大量玉器物象和祭祀遗址中,有大量天地日月崇拜、龙凤崇拜的物象叙事,一直延续下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这些神话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共同性与统一性。德国哲学家谢林曾说:“一个民族,只有当他们认同了共同的神话时,它才是一个真正的民族。”在华夏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神话起到了精神滋养作用,文化认同作用,其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图腾文化的认同、至上神灵的认同。中华民族有五千年历史,其实有文字记载
4、的不过三千多年,之前还有一两千年的历史如何确认?“神话”是重要的确认方式,这里的“神话”当然不是语言的传说,而是_。神话流传有三种途径。第一种是用语言文字记载下来的神话,如大家熟悉的“盘古开天地”、“女锅造人”等神话传说,既有古老的典籍文字记载,也有民间口头传承,我们称为神话的语言叙事;第二种是和信仰结合,比如祭祀仪式、以仪式演述故事,比如端午竞渡,这些行为传述着古老神话,我们叫神话的行为叙事;第三种是和物质形式和图像景观结合起来的叙事,如特定的器物、塑像、绘画,以及建筑等,我们叫神话的物象叙事。良渚文化时期还没有文字,无法靠语言记录,古老的祭祀仪式现在也无法完全重视,其文化特质主要只能通过墓
5、葬文物来推断,那么最为重要的,就是物质图像部分所表现出来的神话故事。良渚文化出土了大量玉器,如玉璧、玉琼等等,都是重要的礼器,这些玉器对稍晚的龙山时代诸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分布范围达到大半个中国。玉文化的传统一直延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周札春官大宗伯中有“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也就是说用璧祭天,用琮祭地。两千年前的文字记载,与五千年前的考古文物契合一致。天地神话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创世神话,良渚王城考古遗址成为中国最高王权掌握主流信仰神话的有力证据,是成熟的中华文明精神体现,具有文化源头的深刻意义。良渚文化出土的“十二节玉琮”,是关于天地自然崇拜的礼器,内圆外方的形制,暗合“天圆地方
6、”的神话观,十二节和天文历法上的十二个月应该有关联,是古人对天地日月的时间记录。天圆地方的观念,这和后来中华文化的天地观念是一脉相承的。良渚文化最重要的遗产是它奠定了中国统一的神话文化基础。“天圆地方”的概念从良渚文化到夏商周文化,再到清代天坛、社稷坛,以及现代的中华世圮坛,有一条清晰的传承线索。五千年的不间断的中华文明,良渚文化就是源头的直观呈现。良渚文化时期,龙凤两大文化文汇,也是中国创世神话发展的大事。上海福泉山的良渚文化陶器上的龙纹,成为后来龙文化最典型的纹饰之一,这是良渚文化后期,夏禹龙文化东进南下的标志性事件,中华文化从此走向了龙凤呈祥的新时代。良渚文化构建了中国创世神话的基本谱系
7、。中国神话的多元发生,在八千年的兴隆洼文化的龙纹,七千年前的河姆渡凤纹就已经出现了。经过数千年的演进和交流,这些主流的多元文化于五千年前在良渚交汇整合,形成的关于天地神话、关于龙凤神话叙事,以及至上神的叙事和崇拜,形成了早期中国统一神话文化的源头,关于天地日月神话、关于龙凤呈祥神话、关于至上神像的崇拜,是民族的共同的神话叙事,成就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前提。神话是良渚文化的灵魂,也是中华民族的灵魂。3.分析第段画线句的作用。4.根据上下文语境,在第段空格处填入恰当的句子。5.下列对有关良渚出土的“十二节玉琮”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十二节玉琮”内圆外方的形制象征天圆地方的观念。B.“十二节
8、玉琮”印证了周礼中关于天地崇拜的记载。C.“十二节玉琮”的十二节意味着古人对日月的时间记录。D.“十二节玉琮”是良渚文化中十分重要的祭天礼仪用器。6.下列推断与文意不一致的一项是A.良渚文化申遗过程中,神话所起的作用比王城大。B.考古文物是确认中华民族历史的重要依据。C.中华文化中神话流传的历史已经有五千年了。D.良渚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具有承先启后的意义。7.作者认为良渚文化形成了中华神话的核心话语系统,综览全文,概述其理由。(二)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看隧道的老表李新勇离开故乡多年,每次探亲,除了想多陪伴年迈父母,我就想去看看我的傻子老表。这一次,有机会把一年的公休假跟过年的长假绑在一起,终于如
9、愿以偿。他的妻子,我的表嫂,一个拥有三百多号员工的土特产进出口公司董事长,说她派车送我去。我说老表每次往返你这里,是你派车还是他自己乘车。表嫂说以前他自己乘车,现在他自己开车。我说,那我还是自己乘车去吧,看看他曾经走过什么样的路。出了门我想,我这傻子老表果然傻到家了,其他不说,表嫂是个前呼后拥、腰缠万贯的老板,而自己却是个隧道看守员,单凭这一点都能斩钉截铁认定,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傻家伙。我的傻子老表曾是我的偶像,他脑子好使,读书过目不忘,初中毕业考上铁路中专,一转身就脱离了农民身份,成为公家人。1980年代,在面朝黄土背朝天靠老天爷赏饭吃的乡村,这种华丽的转身是具有模范效应的。我考上大学那一年,
10、他不知从哪里得到消息,乘回来探亲之机,送了我一床毛巾被。那时候,我们弟兄四个都在读书,家徒四壁。这条毛巾被,是我最值钱的行李。在大学里,白天搭在床沿上,当坐垫,以保持床单被子整洁,晚上当被盖,夏天直接搭到肚子上,冬天盖到被子上。一直用到我沿江东下,定居江尾海头。这份情谊,我断断忘却不了。人们开始认为他是傻子,是从他放走窃贼开始的。据说一天晚上,窃贼趁他熟睡之际入室盗窃,被他捉了个现行,他不但不把那家伙扭送派出所,还问人家遇到了什么难处,拿出钞票给贼人,然后开门送贼。用村里人的话说,是脑子缺八根筋的人才干得出来的。后来中专文凭不吃香了,遍地都是大学生,他便从车站被安排到更运的地方做了隧道看守员。
11、他妻子离职下海,生意越做越大。接常理,他早该成为妻子的帮手。即使什么都不干,窝在家里享清福,也不至于被人当作傻子。通过北斗导航,很快查到老表看守的隧道,一千多米长,在横断山的崇山峻岭之中,两头没有站点。不到两百公里的路程,换了三种交通工具,打听了十多个人。四围大山,面临深谷,谷底平原,四方八面全是草木和山树,没有人烟。接到我的电话,他站在隧道口迎接找,左手手电筒,右手钢锤,头上有头灯,牛皮工具包向左斜挎腰间。快三十年不见,他没有发福,仍然清瘦,只是容颜苍老,面皮黑得像擦亮的铁器。正是吃饭的点,没有火车经过,他从工具箱里取出一把手电筒递给我,把我往隧道中领。进入隧道二十多米,黑暗立即把我们湮灭,
12、两只手电和老表额头上的灯,证明还有两个活人存在。在隧道中部有三个避车洞,中间一个摆上了两张凳子一个暖炉,旁边简易的工具桌上两个保温饭盒,就是我俩的中饭。他招呼我坐下来,趁着没有火车经过,赶紧吃饭。我问他一年到头到底在防备什么,又没见他带枪,他说的确不需要枪,但需要钢锤、钢尺、数显扳手、电子硬度计、红外测距仪等十多种工具,都在挎包里,还需要眼晴。这一条隧道虽不算长,但修建于1970年代,当年建筑材质和技术有限,加上处在构造地质上,容易出现裂纹和渗漏。这条铁路很忙,每20分钟一趟火车往返,他每天要巡检三个来回。查看哪里有裂纹、哪里有渗水空鼓,没有列车时敲敲铁轨,临时停车时敲敲车轮,判断情况,电筒不
13、离手,可以照明,还可以打信号,这活儿一干,快三十年了。我问他为啥不跟表嫂做生意。他说他曾经停职了一年,两个月在他妻子的公司里吃闲饭,十个月在医院和家里养“心病”。关键是脑子里全是隧道里的岩壁和铁轨,睡不着,心脏像被人挖走了。妻子懂他,待他病愈,支持他来上班了。正说着,一列火车驱赶着满隧道强烈得睁不开眼睛的光芒呼啸而过,巨大的咔嗒声震得耳鼓麻木失灵,疾驰的寒风带着沙粒和灰尘打在脸上,细小的疼痛在脸上像花朵一簇簇绽放。老表笔直站立在避车洞中,表示隧道内一切平安,示意火车安心通过。吃了饭,巡检完剩下的隧道,返回到刚才他接我的地方,距隧道口十来米的一块平地上,一间十来平米的红砖小屋里,办公桌、电话、床
14、铺、简易灶台,一应俱全。我说,换了我,坚特不下来。老表笑笑,“你一年到头写作,换了我,我也坚特不下来。”说罢,我们对着眼前深邃的山谷笑起来。(有删改)8.从叙述方式的角度分析第段的作用。9.结合第段内容,分析作者是如问塑造老表形象的?10.第段画线句的语言运用很有表现力,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11.有人认为标题改为“傻子老表”更好,结合全文,从构思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秋风二首(其二)杜 甫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12.下列各项中,最适合本诗归入的一项是A.感时
15、怀人B.山水田园C.怀古讽今D.羁旅情怀13.下列对本诗语言风格概括得最准确的一项是A.温婉自然B.清新细腻C.沉郁顿挫D.豪放悲慨14.你认为本诗的哪一联抒发感情最浓?请对其进行赏析。(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甲赵豫,字定素,安肃人。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帖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减苏、松官田
16、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始与豫同守郡者,苏州况钟、常州莫愚、吉水陈本深,并皦皦著名绩,豫尤以恺悌称。(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乙松江太守赵豫居官慈惠。每见讼者,非急事,则谕之曰“明日来”。始皆笑之,遂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不知讼者乘一时之忿,经宿气平,或众为劝解,因而获息者甚多。比之钩钜致人而自名英察者,其
17、所存何啻霄壤!(节选自坚瓠续集卷之四)【注】灶丁:旧称煮盐工。恺悌:和乐平易。钩钜:辗转推问,究得情实。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简廷臣九人为知府()(2)专务益军()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勾及姻戚同姓()A.勾结 B.摄取 C.招引 D.征调(2)留一履以识遗爱()A.爱护 B.喜好 C.恩惠 D.吝惜17.把第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帖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18.用“/”为第段画直线部分断句。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19.根据第段文意,概括松江百姓上书请求赵豫留任的原因。20.甲、
18、乙两文都记录了赵豫处理民间诉讼的故事,请分析其人物形象和写作意图的差异。(五)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岘亭记姚鼐金陵四方皆有山,而其最高而近郭者,钟山也。诸官舍悉在钟山西南隅,而率蔽于墙室,虽如布政司署瞻园最有盛名,而亦不能见钟山焉。巡道署东北隅有废地,昔弃土者,聚之成小阜,杂树生焉。观察历城方公,一日试登阜,则钟山翼然当其前。乃大喜,稍易治其巅作小亭,暇则坐其上。寒暑阴霁,山林云物,其状万变,皆为兹亭所有。钟山之胜于兹郭,若独为是亭设也。公乃取见山字合之,名曰岘亭。昔晋羊叔子督荆州时,于襄阳岘山登眺,感思今古。史既载其言,后人所能知也。今方公在金陵数年,勤治有声,为吏民敬爱,异日或以兹亭,遂
19、比于羊公岘山亭欤?此亦非公今日所能知也。今所知者,力不劳,用不费,而可以寄燕赏之情,据地极小而冠一郭官舍之胜,兹足以贻后人矣,不可不识其所由作也。嘉庆三年四月,桐城姚鼐记。注:阜:土山。易治:整治。羊叔子:即羊祜,魏晋时著名战略家、政治家和文学家。燕赏:玩赏。21.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A.乃B.则C.而D.且22.对第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写了建亭经过及亭的命名。B.岘亭所在原是杂树丛生废地。C.岘亭所在视野开阔,一览众山。D.整治后的小阜景物丰富变幻。23.分析第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24.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是如何突出写作意图的。三、写作25.作文人一旦喜爱某种东西达到狂热痴迷的程
20、度,其关注点就会集中在那东西上,不知不觉中把其他方面的信息都给忽略了,从而失去了正常的判断力。然而,一些了不起的成就也源于此。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及解析一、积累应用1.(1)英俊沉下僚咏史(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关键点拨】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俊,僚,参,省,己,惟。2.(1)B【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含
21、义的理解。作答时,首先审清题干要求,明确要求后,对所给的诗句从意象、用词等角度揣摩诗句的含义,从而选出正确答案。A项,“君子荡荡,小人长戚戚”意思是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则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句中用于鼓励因工作业绩不好、情绪失落的小李,使用错误。B项,“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句中用于为队员们加油,使用正确。C项,“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意思是自古以来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是为了取其体力;这句话是杜甫对自己的激励,言外之意是“我虽年老多病,但还是能有所作为的”。句中用于家人劝退休后想再就业的老刘,语意相反,使用错误。D项,“往者不可谏,来
22、者犹可追”意思是已经过去的已无法挽回,正在到来的还可以补救。句中用于高考前夕激励大家的标语,使用错误。故选B。2.(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句子排序的能力。要求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作答时,分析各句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再进行排序。中“感受到的、直接看见的”与中“却是”紧密相连,构成句子的主谓语;“可是一个人直接感受到的、直接看见的却是家族的生命之流”,是紧承前句“人类的生命可说是由许多不同种族的生命之流所造成的”内容而说的,与前句构成转折关系,故放在前面;“我们用家系或
23、家族的树一词”与后面“每个人的生命不过是那棵树的一部分或一个分枝,生在树身上,以其生命来帮助全树的生长和赓续”紧密相连,以“树”做比喻,对个人生命与家族生命的关系进行解读,故应该放到最后。故选D。二、阅读(70分)3.画线句引用德国哲学家谢林的话,阐明神话在民族文化认同中的重要作用,增强说服力;结构上领起后文关于良渚文化中神话叙事的意义的论述。【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当分析文本的体裁,然后根据引用的具体内容,来看这个引用在该段或者该篇中起到的作用。题目是,分析“德国哲学家谢林曾说:一个民族,只有当他们认同了共同的神话时,它才是一个真正的民族。”本文是学术论文,而引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市 2020 届高三 高考 压轴 语文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