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叉口ppt课件.ppt
《城市道路交叉口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道路交叉口ppt课件.ppt(5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问题杨佩昆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主办1.我国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 1.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规定了城市规划各阶段须有综合交通专项规划及所需道路交通规划的要求: 1.1.1.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定交通发展战略和公共交通总体布局,落实优先发展公交战略方针,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城市干路系统、大城市轨道交通网、交通枢纽等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 相应对交叉口规划的要求:根据干路系统规划,从系统整体交通组织的角度,确定主要交叉口的布局,协调交叉口布局与用地布局的关系,初定立交用地范围。 1.1.2.分区规划阶段:定干路
2、红线、断面、控制点坐标和标高,支路走向、宽度,主要交叉口、广场、公交站场、交通枢纽等设施的位置、规模,轨交线路控制范围,主要停车场布局、规模。 相应对交叉口规划的要求:分区内干路交叉口及立交布局,优选干路交叉口及立交型式,控制点坐标、标髙,初定交叉口红线范围,为控规提供依据。初步框定立体交叉用地范围城市骨干道路系统规划关键交叉口交通功能分析(尤其转向功能)路网系统整体交通组织初步选定立体交叉型式主要交叉口系统布局(含立体交叉)总体规划阶段交叉口规划流程图分区道路交通组织方案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分区路网城市总体规划初定立交及干路交叉口红线范围立交及干路交叉口布局优化选择立体交叉型式干路交叉口型式选定
3、主要交叉口交通功能分析分区规划立交及干路交叉口控制点坐标和标高分区规划 阶段交叉口规划 1.1.3.控制性规划阶段:据交通需求分析,定各级道路红线、断面、交叉口型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标高。 着重确定支路系统及交叉口规划,使系统各类道路有合理的组成结构,定道路交通组织方案,籍以确定各类交叉口的规划方案。 1.1.4.交通工程规划阶段(控规同步展开):是界于综合交通规划与工程设计之间的重要环节,有效协调交通规划、道路设计与交通管理的关系,充分实现系统的交通功能。 1)分新建与改建、治理交叉口规划:改建与治理规划应根据交叉口现状分析评价及可行条件,提出改善目标、对策与规划方案,并须对涉及的周围
4、环境作影响分析与估算建筑拆迁量。 2)干路平交应做渠化方案,信控交叉口应协调渠化与交控方案。立交应明确交叉层次及平面布局方案,定主线、匝道、集散车道、辅助车道等各组成部分的规划,明确重要技术参数的取值。 3)平、立交均须把公交停靠站、行人与非机动车过街设施布局作一体化规划,提出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的方案,并作规划评价。片区用地详细规划片区道路系统详细规划片区道路交通系统交通组织方案主要交叉口交通功能分析(尤其转向功能)明确片区内各类交叉口型式道路横断面规划各类交叉口规划控制点坐标、标高及纵坡确定各类交叉口红线范围交叉口附近地块和建筑物出入口控制立体交叉红线范围立体交叉初步方案主要平面交叉口初步方
5、案)次要平面交叉口标准化路口红线范围主要平面交叉口红线范围交通需求分析1.2.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1.2.1.总则总则目的目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旨在科学配置交通资源,发展绿色交通,合理安排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统筹城市内外、客货、近远期交通发展,形成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 作用作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的战略性规划成部分,是指导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的战略性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各子系统规划的依据,对外交通、道路、公共交通、步行与自行车交通、交通枢纽、停车、交通管理、交通信息化建设等子
6、系统规划及近期规划应符合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编制原则编制原则:应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应贯彻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战略,优化交通模应贯彻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统筹各交通子系统协调发展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统筹各交通子系统协调发展 1.2.2.城市道路系统城市道路系统:按照与道路交通需求基本适应、与城市空间形态和土地使用布局相互协调、有利公共交通发展、内外交通系统有机衔接的要求,合理规划道路功能、等级与布局。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优化配置城市干路网结
7、构,规划城市干路网布局方案,提出支路网规划控制密度和建设标准。(2)提出城市各级道路红线宽度指标和典型道路断面形式。(3)确定主要交叉口、广场的用地控制确定主要交叉口、广场的用地控制要求。要求。1.2.3.公共交通系统公共交通系统: 确定公共交通专用道公共交通专用道(专用进口道专用进口道)设置原则和技术要求,规划公共交通专用道网络布局方案,提出港湾式公交站港湾式公交站点点的设置原则和规划建议。1.2.4.步行与自行车系统:步行与自行车系统:按照安全、方便、通畅的原则,结合城市功能布局,合理规划步行与自行车系统。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确定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网络布局框架及规划指标。(2)提出行
8、人、自行车过街设施布局基本要求。)提出行人、自行车过街设施布局基本要求。(3)提出步行街区布局和范围。(4)确定城市自行车停车设施规划布局原则。(5)提出无障碍设施的规划原则和基本要求。1.2.5.交通管理与交通信息化交通管理与交通信息化: 按照人性化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合理确定交通管理和交通信息化发展对策及设施规划原则。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确定交通系统管理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原则和建设要求。(2)提出交通需求管理的对策。2.城市道路交叉口分类城市道路交叉口分类 2.1.城市道路分类问题城市道路分类问题 2.1.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2.1
9、.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大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中等城市: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小城市:干路、支路。 2.2.城市道路交叉口分类问题城市道路交叉口分类问题 2.2.1按城市大小及相交道路类型的分类相交道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快速快-快交叉口 主干快-主交叉口主-主交叉口次干快-次交叉口主-次交叉口次-次交叉支路主-支交叉口次-支交叉支-支交叉相交道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主干路主-主交叉次干路主-次交叉次-次交叉口支路主-支交叉次-支交叉口支-支交相交道路干路支路干路干-干交叉口支路干-支交叉口支-支交2.2.2.平面交叉口按微观交通组织方式不同应分
10、为 信号控制交叉口(平A类)、 无信号控制交叉口(平B类) 环形交叉口(平C类)三种类型。1)信号控制交叉口应分为进、出口道展宽交叉口(平A1类)进、出口道不展宽交叉口(平A2类)两种类型。2)无信号控制交叉口应分为支路只准右转通行交叉口(平B1类)减速让行或停车让行标志交叉口(平B2类)全无管制交叉口(平B3类)三种类型。2.2.3.立体交叉按微观交通组织方式不同应分为枢纽立交(立A类)一般立交(立B类)分离立交(立C类)三种类型。2.3.各类交叉口的功能和基本要求各类交叉口的功能和基本要求 2.3.1.快快-快交叉口快交叉口应满足快速路主线车流快速、连续通行,车行道应为机动车专用车道,主线
11、上不得因设置匝道而使匝道进出口上游与下游通行能力严重不匹配;并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在主要公共交通客流通道的快速路应规划快速公共交通专用车道及港湾式停靠站;行人、非机动车必须与机动车分层通行。2.3.2.快快-主交叉口主交叉口应满足快速路主线车流快速、连续通行,车行道应为机动车专用车道,主线上不得因设置匝道而使匝道进出口上游与下游通行能力严重不匹配;并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主干路上应按公共交通客流需求规划快速公共交通或主干公交专用车道及港湾式停靠站;行人、非机动车必须与快速路上机动车分层通行,主干路的人行过街横道中间应设安全岛并应采用专用信号控制。2.3.3.快快-次交叉口次交叉口应满足快速路主线
12、交通快速、连续通行功能和次干路局部生活功能,并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次干路-快速路间提供必要流向的转向、集散交通通道;次干路应按公交客流需求规划主干公交或区域公交专用车道及港湾式停靠站;次干路人行过街横道中间应设安全岛并应采用专用信号控制。2.3.4.主主-主交叉口主交叉口应满足主干路主要流向车流畅通,能以中等速度间断通行,以交通功能为主,并应符合主干路的基本要求。2.3.5.主主-次交叉口次交叉口应满足主干路畅通及次干路-主干路间转向交通需求,能以中等速度间断通行,以集散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次干路局部生活功能,并应符合主、次干路的要求以及交叉口通行能力与转向交通需求相匹配的要求。2.3.6.主主
13、-支交叉口支交叉口应满足主干路畅通、能以中等速度连续通行,支路应右转进出主干路,有必要时,经论证可以选用其他相交形式;主干路应以交通功能为主,支路应以生活功能为主,并应符合主、支道路的要求。2.3.7.次次-次交叉口次交叉口应满足次干路主要流向车流畅通、能以中等速度间断通行,兼具交通与生活功能,并应符合次干路的要求。2.3.8.次次-支交叉口支交叉口应满足次干路集散交通功能和支路的生活功能,当不采用信号控制时,应保证次干路车流连续通行,并应符合次、支道路的要求。2.3.9.支支-支交叉口支交叉口应满足生活功能,并应符合支路的要求。2.4.交叉口选型交叉口选型应满足安全、通达、节约用地及交通功能
14、的要求。2.4.1总体规划阶段应按以下原则选定平面交叉或立体交叉型式:1)城市快速路系统上交叉口应采用立体交叉型式。 2)除快速路之外的城区道路上不宜采用立体交叉型式。3)当通过主-主交叉口的预测总交通量不超过12000pcu/h时,不宜采用立体交叉型式。交叉口类型选 型应选类型可选类型快-快交叉立A类快-主交叉立B类立A类或立C类快-次交叉立C类立B类主-主交叉平A1类立B类中的下穿型菱形立交主-次交叉平A1类主-支交叉平B1类平A1类次-次交叉平A1类次-支交叉平B2类平C类或平A1类支-支交叉平B2类或平B3类平C类或平A2类2.4.2.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交叉口类型选择 3.交叉口规划范
15、围交叉口规划范围平面交叉口平面交叉口规划范围应包括构成该交叉口各条道路的相交部分和进口道、出口道及其向外延伸10m20m的路段(包括进出口道展宽段和渐变段以及行人、非机动车过街设施、公交车站)所共同围成的空间。新、改建交通工程规划中交叉口规划,须对交叉口规新、改建交通工程规划中交叉口规划,须对交叉口规划范围内规划道路及相交道路的进口道、出口道各组划范围内规划道路及相交道路的进口道、出口道各组成部分作整体规划。成部分作整体规划。立体交叉立体交叉规划范围应包括相交道路中线投影平面交点至相交道路各进出口变速车道渐变段及其向外延伸10m20m的主线路段间(包括道路主线、各条匝道及其加减速车道、集散车道
16、、辅助车道,立体交叉范围内的辅路、平面交叉口、行人和非机动车通道、公交站点在内)所共同围成的空间。3.1.平面交叉口规划范围3.2.立体交叉规划范围4.平面交叉口红线规划平面交叉口红线规划 4.1 总体规划、分区规划阶段总体规划、分区规划阶段,交叉口红线应总体考虑进口车道、出口车道、行人过街安全岛、公交车站所需要的空间。交叉口进口道车道数应按照上游路段规划车道数的两倍进行控制,出口道规划车道数应与上游路段各进口道同一信号相位流入的最多进口车道数相匹配。平面交叉口转角部位红线应作切角处理,红线切角长度主、次干路宜取2025米,支路宜取1520米,且应满足安全停车视距三角形限界的要求。4.2 控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道路 交叉口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