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课后强化作业: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课后强化作业: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课后强化作业: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4 古代的经济政策1.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管仲为安徽颍上人。他主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市也者,劝也(促进),所以起本事(农事)”等。对这些思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劝告统治者要以农为本B商业兴旺带动农业发展C提出重农抑商经济政策D认识到物质的决定作用2.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周王室衰微,分封制趋于瓦解B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C地主阶级力量壮大,倡导变法D百家争鸣推动了思想的解放3.汉书食货志中写道:“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
2、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段话()A反映了秦时税赋过重的情况B描述了秦朝商鞅变法的情况C肯定了土地私有的积极意义D指出了土地兼并带来的危害4.汉书记载:“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居。”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社会贫富悬殊 D地主残酷剥削农民5.汉代民谣说:“以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何以孝悌为,财多而光荣。”该民谣主要反映了汉代社会()A重农抑商的现象 B纺织刺绣的兴盛C追商逐利的风气 D农民生活的艰辛6.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规定:成年男女每人每年纳税一算,称“算赋”,计120钱,商人及奴隶
3、加倍。这一规定()A体现了轻徭薄赋的税收原则B有利于促进人口的增长C不利于商业的发展D从政治、经济地位上打压商业7.明清时期山西外出经商者众多,达到“挟轻资牵车四方者,则十室九空”的地步,但是依旧“壮者服贾,老者归田”。这主要说明()A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B重商主义观念盛行C重农抑商观念影响深远D社会逐利风气不断增长8.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9.明代蒲州商人范世奎经商西北,“义
4、而资益巨,占良田数百亩”。乾隆时,浑源、榆次二州县富商大贾“且多置买田地”。上述材料表明明清时期()A商人仍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B商业资本发展并开始转化为产业资本C晋商精明能干,敢于开拓新的领域D官商勾结,搞垄断和特权交易10.清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不仅阻碍了中国对海外市场的开拓,也使中国进一步失去了走向工业文明的契机。对闭关锁国政策的准确理解是 ()A禁绝一切海外贸易 B严格限制海外贸易C禁绝一切对外交往 D严格限制与英国交往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高中历史 必修 同步 课后 强化 作业 古代 经济政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