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特点、原因及预防“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百余年前维新派领袖梁启超曾一针见血的指出青少年与国家前途、命运的关系。而今未成年人犯罪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一起被称为当今世界的三大公害。因此,预防与遏制未成年人犯罪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根据我国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18周岁以下为未成年人;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
2、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视为未成年人犯罪。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持续上升势头,不仅危害公私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破坏了社会的长治久安,而且极大的催残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给千百万个家庭带来不幸。因此,正确的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和原因,结合实际,采取相应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数呈上升趋势,犯罪手段不断向成人化、智能化发展、犯罪类型也多种多样。一、从近年来的调查情况看,未成人违法犯罪主要存在以下类型和特点: 1、犯罪的形式,团伙性犯罪,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团伙犯罪(如:结伙抢劫、结伙偷盗等),未成年人犯罪以团伙作案为主要形
3、式,单独作案较少。未成年人心理尚不成熟,他们往往喜欢模仿武侠小说、武打影片中帮派活动的形式,三五结伴成伙,结伙成帮、结帮成派,共同进行犯罪活动。相互间订立攻守同盟,诡言狡辩,“人小鬼大”,给侦破审理带来不小阻力。这些未成年人往往纠合成群,少者两三人,多者七八人,出于哥们义气,相互壮胆,共同作案,盗窃抢劫。手段凶狠,动辄持刀行凶、不计后果。犯罪残忍性上升,对社会破坏性增大。案例:2000年,年龄均在16至17岁的咸阳农村青少年豆成彬等4人,在短短3个月时间内,翻窗、撬门入室盗窃5次,偷现金、实物总计人民币1468元;2002年11月下旬,宝鸡市凤翔县的7名15至17岁在校中学生联合杀死同学;去年
4、5月初,汉中市城固县3名不满18岁的中学生共同伤害一女乞丐并致其死亡。还有青少年以一定的特征如地域、性格、年龄、同学等形式一个个的团伙,经常聚在一起,形成一附和,或碍于情面不好推辞共同作案。团伙犯罪的一大特征就是“一个老鼠坏一锅汤”,一个人带坏一群人。例如徐某等四人合伙抢劫一案,除徐某外其余三人都是在校学生。先是由徐某提出去打某某,在打人过程中又由徐某提议发生了抢劫他人财物的行为。三名学生被捕入狱后,很是后悔,认识到不该和徐某这样的人混在一起。调查分析:在青少年犯罪特别是未成年人犯罪过程中,作案人员往往因年龄小、心理和智力尚不成熟,犯罪过程中往往想寻找心理依靠,少则2至3人,多则5至6人。上述
5、3例案件都具有明显的团伙作案特征。2、暴力性犯罪,犯罪突出,手段新颖、凶残。未成年人年龄偏轻,模仿性较强,犯罪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不顾一切,不计后果,仅凭一时冲动实施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纵火等暴力型犯罪。未成年人犯罪,他们往往不再局限于小偷小摸,而是肆无忌惮地穿行于城区、集镇。由于他们人小个矮、形色稚嫩,一般不易引起人们的警觉,成案率较高。如去年某县破获的一起入室杀人案:几个未成年人扮装成学生模样,跟踪某妇人潜入某小区,把其电源关掉(每户电源总开关均集中在某一楼层或门外),待被害人打手电筒出来检查开关时(门没有关),一个头矮小少年便潜入其家中,待被害人进屋关门进其他屋子时,犯罪嫌犯人便打开
6、房门让等在外边的3名同伙入室。为防止他们走出小区被害人报案,4名犯罪嫌疑人在抢窃完钱物后,残忍地将其杀害。当前未成年入的犯罪手段,由愚昧型向智能、成人化转变。作案周密策划,选择时机,准备作案工具;作案时分工明确,注意配合。案例二:兴平市14岁的马党军和18岁的马平原两人,从咸阳乘坐出租车回家途中用暴力控制女司机杨某,拿啤酒瓶砸其头部,并持刀抢走其金项链、手链、耳环、戒指和现金。 3、犯罪类型多样。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财产型(享受型)。以此类最为突出,未成年人易冲动且好动,一旦失学,则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且很少归家,但他们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特别是当他们要挥霍摆阔、享受攀比时,他们就
7、将目光盯在公私财物上。如我市去年破获的某乡镇盗窃团伙,年龄最大17周岁,最小12周岁,平日里以偷铁路货运物资、闲置工厂钢铁来维生计,有时甚至顺手牵羊偷同乡的牛、猪、羊、鸡等物资来满足自身的挥霍享受。以物质享受为目的,为了得到超过正常生活水平的物质享受而走上犯罪道路也是青少年犯罪的一大特点作为青少年在思维方面存在一定的片面,容易形成和别人攀比的心理,别人吃的比自已强,穿的比自已好时,心理就有平衡,久而久之得不到很好的引导和教育,就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还有就是一些贪图享受的青少年“吃”“穿”“玩”为自已的人生目标,好吃懒做,在没有充分的物质基础情况下,便会挺而走险、误入歧途,而玩更是成 为青少年消
8、费的主要方面,通过抢劫、盗窃等不正当手段得到的钱财中有很大一部分挥霍在舞厅、游戏机、台球 等游艺上。其次是:报复型犯罪。有些青少年在受到不公正待遇后,或因处理不及时,或因对处理结果不能理解,就采取同样的手段去对付别人,从而走上犯罪道路。例如在校生雷某在自已和同学遭到社会流氓殴打,并被抢走钱物,自已 学校、,派出所报告又未得到及时处理后,出于一种报复心理,去打别人,抢夺别人财物和,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毁了自已的前程。再例如17岁的卢某上学时被校警殴打,虽然学校及时进行了处理,但卢某认为处理不当,辍学后,携带木棍,到校将校警打伤。其三是:暴力型。未成年人心理素质不稳定,自控力差,认识能力与意识能
9、力低,感情易冲动,行为易过激,受不良影响及社会丑恶现象的影响,在受到刺激又缺乏正确的教育与引导下,纷纷效仿不良行为,导致犯罪。如今年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报道的一个案例:陕西省某县三名初二学生采用非常残忍手段强奸两名11岁幼女,其中一名男生强奸该幼女时间长达4个小时。导致他们犯罪的原因很单一,都是看了黄色录相,对性的认识即神秘又刺激,在没有正确引导和教育下,共同实施犯罪。其四是:冲动型犯罪。青少年由于心理的不成熟,不易控制自已的情绪,遇事不够冷静,往往做出一些事后自已也感到后悔的事,例如17岁的杀人犯赵某,由于骑车与他相撞,在遭到殴打和辱骂后,失去理智,掏出随身所带的水果刀,连砍数刀,致人死亡
10、。被判无期后,深感后悔,希望用自已的例子教育别人。其五是:无知型犯罪。这一类型的青少年罪犯缺乏最基本的法律常识,甚至入狱后,对自已的罪行仍不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例如抢劫犯胡某骑车与他人相撞,要求赔偿未得逞后,就强行抢走他人钱物,并始终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当行为,再例如抢劫犯李某认为找别人要点东西,不给打两拳没什么大不了的,甚至认为自己是正大光明的找人要,又不是偷偷摸摸地去偷,怎能算犯罪。其六是:从属性犯罪。青少年由于思维尚不成熟及社会经验的不丰富,容易成为成人犯罪时控制的对象,并且青少年由于对好坏的识别能力差,在作案时处于一种死心塌地的从属地位。例如17岁的骆某在与成年人李某所进行的盗窃活动中,
11、一次又一次的充当“放风”的角色,事后未得任何赃物,但仍心于情愿地去做,仅因为李某平时给他买两碗面条,在他不顺心时说两句安慰的话。为了这个简单的原因,骆某甚至两三个月回家,与李某吃住在一起,连续做案十余次。与以往相比,未成年人犯罪涉足的类型越来越广,除盗窃、抢劫、伤害等传统型犯罪外,对一些新类型案件,如绑架勒索、抢劫汽车、吸毒贩毒等也有所涉足。4、犯罪的方式,流窜犯罪比重增加。由于社会管理松弛,盲流范围扩大。由外省外县市窜至我市异地作案。他们作案手段隐蔽,飘忽不定,稍纵即逝,给侦查案情和缉拿归案造成困难。如谷城县无业人员王,窜至我市某乡镇后,利用人们作息时间差,巧妙地走东窜西,实施盗窃,尔后利用
12、便利的交通条件,携赃款远之夭夭。 5、犯罪年龄低龄化势头明显犯罪,年龄及性别。未成年人犯罪中,在校生犯罪占据了相当比例,犯罪低龄化趋势日渐明显,初犯年龄越来越小。近年来,1416岁青少年犯罪尤为突出,且呈现低龄化的趋势。犯罪性别以男性为主,但女性犯罪率逐渐升高,且手段更为凶残。如:某市某乡镇今年5月5日,4名初三女生敲开一小卖店(已21:00过后,该小卖店平日里是一名年近七旬的老奶奶),声称要买快餐面,待门开后,4名女生便把老太太围住,一名女生持刀威胁逼迫老太太拿钱。钱物得手后,为防止报案(因小卖店就离学校约百米左右),该女生恐吓老太太,声称若敢报案,必割下其头。案例二:以2001年的一起故意
13、伤害案为例,16岁的女生津津(化名)去 与男生李某发生口角,随后便叫来3名同学替自已“报仇”,将李某带进楼群殴打后抢走人民币50元,并扬言还要进行第二次敲诈。这也属于报复型犯罪,类似的校园抢劫案还时有发生。 随着物质条件的改观,未成年人生理、心理早熟明显。在受到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当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数逐渐增多,而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和不满14周岁不负刑事责任的人数也占相当大的比例。有些少年从10-13周岁开始就走上犯罪道路。青少年的特点是敏感、好奇、喜欢模仿、爱冒险,思想十分敏锐,吸收新事物快。如果缺乏指导或者引导不当,这些特点就会成为缺点或者成为犯罪的动机。还具有好奇、取乐
14、、讲义气等心理特征。案例:某地乡场附近年近15岁的魏某,因到乡场上看了几次黄色录像,很想尝试一下与异性“亲热”的感觉,于一日下午等候在一个11岁的小女孩放学回家的竹林处,并蒙面操刀,强奸了小女孩。某市内一个无人管教的16岁少年,整天东游西荡,无所事事,便蒙生偷车取乐邪念,半年内竟盗窃22辆机动车。某高校一男生,因多次接受同学吃请,也欲请同学吃请却囊中羞涩,遂杀人抢劫。某技校一学员与同学因争坐一条凳子而大动干戈,10余人参与斗殴,酿成一死三重伤血案。北京市某网吧的老板与几个学生因收费问题发生纠纷,学生为了报复老板,于深夜纵火烧毁房屋1000余平方米,烧死15人,烧伤7人。他们中,年龄最小的13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未成年人 犯罪 类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