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库系统防爆培训讲义.doc
《油库系统防爆培训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库系统防爆培训讲义.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防爆知识培训讲义爆炸危险场所分类、电气安装、维护和检修2001年8月全国防爆电气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引言众所周知 ,可燃性气体或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遇到火花、电弧或危险高温就会被点燃,会形成燃烧或爆炸。石油和化学工业经常要加工和处理可燃性气体或蒸气,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原料、半成品和成品中有许多品种是可燃性的,例如常用的原料天然气、氢气是可燃性物质;半成品如烷类、烯类、烃类化合物多数是可燃性物质;成品如汽油、柴油、酯类等也是可燃性物质。这些可燃性物质在被加工、运输、储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从管道、反应釜、储罐中逸出或漏出,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形成爆
2、炸性混合物,这时候如果现场有点燃源就会形成工业爆炸,爆炸产生高温和冲击波,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巨大损失。由于石油化工企业的上述特点,防爆安全就成为企业的头等大事,即所谓“安全第一”。工程上采用的防爆安全措施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称为“一次防爆措施”,如建筑物的防爆设计,通风措施等;第二类称为“二次防爆措施”,如选用防爆电气产品等。炼油厂、加油站等在建筑上采用有房顶无墙壁的开启式半露天建筑结构,属于 “一次防爆措施” ;在炼油厂和加油站选用防爆电气产品属于 “二次防爆措施” 。一 爆炸危险场所分类上述 “一次防爆措施”和 “二次防爆措施”都需要增加工程的投资费用,例如防爆电气产品的价格一般比普通产
3、品高20%-40%,而且安装费用和维护费用也比普通产品高。对于一个炼油厂或石油化工企业,如果因为内部有可燃性物质就认为整个厂区都是爆炸危险场所,全部需要选用防爆电气产品,这显然是不经济的,也是不合理的。事实上,在厂区的某一位置出现爆炸危险的可能性与该位置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可能性大小(或然率)有关系,而后者与工艺设备的状况、设备中可燃性物质的性质、现场设施的结构以及通风状态有直接关系。爆炸危险场所分类的目的就是运用统计学的原理,按照场所中可燃性气体或液体出现的频次和存在时间的长短,将场所按危险程度分类,以便按照危险区域类型采用不同的防爆措施。例如:对于危险程度高的区域,采取严格的防爆措施,选择
4、安全程度高的防爆电气产品;在危险程度较低的区域,可以选择安全程度较低的防爆类型;如果区域中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可能性十分小,可以采用普通的安全措施,可以使用高质量的普通产品。通过这种方法,既能保证生产的防爆安全,也可以节约资金,使安全性和经济性合理的统一起来。1 危险场所分类有关法规和标准简介(1) 国际上关于爆炸危险场所分类的标准的状况国际上关于危险场所分类的标准目前分为三种模式:a) IEC600 7910为代表的欧洲模式 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6007910 :1995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0部分:危险场所分类将危险场所分为0区、1区和2区,标准中对场所分类进行定量的计算,并
5、且列举了具体的计算示例。附录A中列举了一些典型的石油化工工艺装置的释放特性,附录B列出通风计算示例,附录C中列出10个不同类型的石油化工装置危险场所区域划分示例。IEC6007910 在世界上应用比较普遍,西欧国家大多采用IEC标准中的危险场所区域划分模式,但是某些国家在具体划分规定方面稍有区别。b) 以美国电气法规NEC为代表的美国模式 美国电气法规NEC500Hazardous (Classified)Locations ,Classes I, II and III, Division 1 and 2; 美国国家防火协会规范 NFPA4951996, Explosive Materials
6、 Code; 石油工业协会电气安装危险场所分级示例 APIRP500A 陆地和海上钻井平台危险场所分级示例APIPR500B 石油和气体管线运输危险场所分级实例APIPR500C美国的危险场所分类规定与IEC6007910不同,它将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分为3级(I, II 和III级)和6段(每级各分为1段和2段),即:Class I(I 级)-可燃性气体或蒸气形成的爆炸危险环境Class II(II级)-可燃性粉尘形成的爆炸危险环境Class III(III级)- 可燃性纤维和悬浮物引起的火灾危险环境对于每个级别,又进一步分为:Division 1 (1段)-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可燃性气体、蒸
7、气或液体的可燃性聚集可始终或有时存在的区域。Division 2 (2段)-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可燃性气体、蒸气或液体的可燃性聚集不太可能存在的区域。例如,对于某油罐区,可划分为I级1段和I级2段。美国NFPI和API中针对不同的工业设施,例如钻井、采油、运输以及炼油设施等都列举了详细的区域划分示例,并且标了具体的尺寸,实用性很好。NFPA和API中的分级分段级图例被世界上很多国家采用。(2) 我国危险场所分类的标准状况GB50058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设计规范该标准按照IEC6007910的定义进行爆炸危险场所分类,在列举的危险区域划分示例中主要参考美国国家电气法规NEC和美国石油
8、协会规范API中的图例,同时也保留了我国原来的工程安装和验收规范的部分内容。对于场所中允许使用电气设备防爆类型方面该标准较多的采用了日本防爆指南的内容。GB3836.14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4 部分:危险场所分类该标准是全国防爆电气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1998年开始制定的,2000年1月批准发布,并将于2001年6月正式实施。该标准等同采用IEC60079-10。2 危险场所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前述的不同模式的爆炸危险场所分类方法,其分类的基本原理和程序是基本相同的。下面介绍危险场所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 术语和定义 (引自 IEC6007010)- 爆炸性气体环境e
9、xplosive gas atmosphere 在大气条件下,气体、蒸气或薄雾可燃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点燃后,燃烧将在全范内围内传播的环境。 注:尽管混合物浓度超过爆炸上限(UEL)不是爆炸性气体环境,但在某些情况下,就场所分类来说,把它作为爆炸性气体环境考虑则认为是合理的。- 危险场所 hazardous area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环境)出现或预期可能出现的数量达到足以要求对电气设备的结构、安装和使用采用专门措施的区域。- 非危险场所 no hazardous area 爆炸性气体环境预期不会大量出现以致不要求对电气设备的结构、安装和使用采取专门预防措施的区域。 - 0区 zone 0爆炸
10、性气体环境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属于0区的场所在工程上是很少的,例如具有排气口的油罐的顶部与 油面之间的空间属于0区。 - 1区 zone 1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场所。例如,生产车间中工艺装置上可燃性气体或液体的取样阀门周围属于1区。据有关资料介绍,1区中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对时间的或然率约为10-1,即每班约1小时,每年累计约30小时。 - 2区 zone 2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如果出现也是偶尔发生并且仅是短时间存在的场所。对于2区中可燃性气体环境出现的频次和持续时间,据资料介绍或然率约为10-4,即每年累计约1小时。 - 释放源 source of
11、 release 可燃性气体、蒸气或液体可能释放出能形成爆炸性气体环境的部位或地点。例如可燃性气体或液体的排放口、取样点、泄露的阀门等都是释放源。- 释放等级 grades of release为尽量减少产生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可能性,应把释放源分为下列三个基本等级:即连续级、1级、和2级。释放源可能会导致上述释放源等级中的任何一种释放源,或一种以上释放源的组合。 -连续级释放源 continuous grade of release连续释放或预计长期释放的释放源。 -1 级释放源 primary grade of release在正常运行时,预计可能周期性或偶尔释放的释放源。 -2 级释放源 s
12、econdary grade of release在正常运行时,预计不可能释放,如果释放也仅是偶尔和短期释放的释放源。 - 释放速率 release rate 单位时间从释放源中散发出可燃性气体或蒸气的数量。 -正常运行 normal operation 指设备在其设计参数范围内的运行状况。 注:1 可燃性物质少量释放可看作是正常运行。例如:靠泵输送液体时从密封口释放 可看作作是少量释放。2 故障(例如:泵密封件、法兰密封垫的损坏或偶然产生的漏泄等)包括紧急维修或停机都不能看作是正常运行。 - 通风 ventilation由于风力、温度梯度或人工通风(如风扇或排气扇)作用可造成的空气流通和新鲜
13、空气与原来空气置换。 - 爆炸极限 explosive limits -爆炸下限(LEL) lower explosive limit 空气中的可燃性气体或蒸气的浓度低于该浓度则气体环境就不能形成爆炸 -爆炸上限(UEL) upper explosive limit空气中的可燃性气体或蒸气的浓度高于该浓度则气体环境就不能形成爆炸。 - 气体或蒸气的相对密度 relative density of a gas or a vapour在同样压力和温度下气体或蒸气的密度相对于空气的密度(空气=1.0)。(2) 危险场所分类的依据场所分类应由懂得可燃性物料性能、设备工艺性能的专业人员进行,同时必须与懂
14、安全、电气的其他工程技术人员商议。场所分类对工程设计很重要,应该依据有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同时要参考以往的经验和行业的特点。(3) 分类方法和步骤第1步:查找和确定释放源空气中存在可燃性气体或蒸气才能形成爆炸性气体环境,因此必须首先查找场所中是否存在可燃性物质。一般的说,对于含有可燃性物质的储存设备、加工设备或输送管道,需要分析容器或管道中的可燃性物质是否能逸出到周围环境中形成爆炸性危险环境,或者空气能够进入容器内与可燃性气体混合在容器内部形成爆炸性危险环境。每一台设备(例如储罐、管道、泵、压缩机等),如果内部含有可燃性物料 ,就应该视为潜在的释放源。如果该类设备中的可燃性物料不可能逸出或泄露到
15、环境中,则可以不视为释放源。例如无接缝的管道穿过某一空间,则可不视为释放源。全部熔焊焊接的金属管道也可以不视为释放源。如果已经确认设备会向环境释放可燃性物质,则应该确定释放频率和持续时间。根据释放频率和持续时间,将释放源进一步分级:a) 连续级释放源下列情况可视为连续级释放源:-固定顶的油罐上部空间和排气口;-敞开的可燃性液体容器的液面附近处。b) 1级释放源-正常运行时,预计会向空间释放可燃性物质的泵、压缩机或阀门的密封处 ;-含有可燃性液体的的容器上的排水口处;-正常工作时,预计可燃性物质可能释放到空间的 取样点;-正常工作中,预计会释放可燃性物质的泄压阀、排气孔或其他开孔。c) 2级释放
16、源-正常运行时,不可能泄露的压缩机或阀门的密封处;-正常运行时,不可能泄露的法兰、连接件和管道接头;-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向空间释放的可燃性物质取样点等。对于与爆炸危险环境相邻并且具有间隔墙 的空间,如果间隔墙上有孔,则通孔应该视为释放源。第2步:确定区域类型划分区域类型主要取决于场所中释放源的等级和通风条件。一般来说,连续级释放源形成0区,1级释放源形成1区,2级释放源形成 2区。然后应该根据通风条件调整区域划分。当通风良好时,应该降低危险区域等级,反之,当通风不良时应该提高危险区域等级。第3步:划分区域范围划分区域范围主要受场所中爆炸性危险气体或蒸气的释放速率、气体的爆炸下限、相对密度、通风
17、条件等因素的影响。a) 释放速率释放速率越大,单位时间内释放到环境中的可燃性物质量越多,则危险区域的范围就越大。标准中给出的一些危险区域范围示例都是在一等条件下划分的,使用时应该注意其限定条件。如果预计实践中可燃性物质的释放速率很大,则危险区域的范围应该相应扩大。例如,油井设施危险区域的划分是指一般情况, 如果油井的油压或气压非常高, 则危险区域的相应范围就会扩大。b) 爆炸下限对于一定的释放量,爆炸下限低,则浓度达到爆炸下限之上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量相应增加,危险区域的范围也会相应变大。c) 气体或蒸气的相对密度如果气体或蒸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则它们就趋于向上飘逸;如果比空气重,则它们就趋于沉
18、积在地面上。在地面附近,危险区域的水平范围将随着气体或蒸气的相对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在释放源上方 垂直方向的危险区域范围将随着密度的减小而扩大。如果气体或蒸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则称作轻于空气。实践中,如果相对密度大于1.2,则认为重于空气。d) 通风 加大通风量,能缩小危险区域的范围。这是因为风可以将环境中泄露的可燃性气体或蒸气吹去或稀释,使爆炸危险环境的范围缩小;如果通风效果良好,通风换气量足够大,并且通风连续存在,例如具有备用风机等,则可以降低危险区域等级。释放源周围的障碍物会影响通风效果,能使危险区域范围扩大。另一方面,如果障碍物能阻挡可燃性气体或蒸气向外围进一步扩散,则障碍物能限制爆炸危
19、险区域进一步向外围扩展。e) 其他条件气候条件、地形等其他因素也能影响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在确定危险区域时 应注意以下事项:-重于空气的气体可能流入低于地面的空间,例如凹槽和沟;轻于空气的气体可能会滞留在高处的空间,例如屋顶空间。-如果释放源位于车间外面或场所邻近,应该采取措施防止大量的可燃性气体或蒸气进入车间或场所。-通风的状况对爆炸危险环境的范围影响很大,在进行区域划分时应该十分注意。3、爆炸危险区域范围划分示例 (见附录)二 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装规定在爆炸危险环境中应该安装和使用防爆电气产品,防爆电气产品的防爆安全性不仅与防爆电气产品的制造质量有关,而且与使用单位对防爆电气产品的正确选型
20、和正确安装有直接关系。例如,使用单位在储油罐上方(0区)安装一台隔爆型油位测量仪,则在正常工作中发生了爆炸事故。某些安装工人在将电缆接入隔爆型电气设备后,未按要求将电缆引入装置的橡胶密封圈装入或未将其压紧,则这种错误安装破坏了隔爆型电气产品的完整性,防爆电气产品变成了非防爆产品,因此,在相应的国家标准中对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安装做了明确规定,安装和使用单位应该遵守这些规定,以保证爆炸危险场所中电气设备的防爆安全。1 关于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安装标准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试行)-1983该规程对爆炸危险场所电气设备的选型、安装和验收做了原则型的规定。GB50058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设
21、计规范该标准在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设计方面对爆炸危险场所电气设备的选型、安装做了规定。GB3836.15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5 部分:危险场所电气安装该标准也是全国防爆电气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1998年开始制定的,2000年1月批准发布,并将于2001年6月正式实施。该标准等效采用IEC60079-14。2 爆炸危险场所电气设备选型(1) 根据场所区域类型选型 爆炸危险场所中0区、1区、或2区中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或然率的大小是不同的,各防爆类型防爆安全程度和价格也是不同的,爆炸危险场所电气设备选型是将二者搭配,达到安全性与经济性的统一。不同的标准对防爆电气设备选型
22、基本相同,仅仅在对于增安型的安全性以及2区用电气设备是否需要强制性认证方面略有区别。下表中列出几个标准中对电气设备选型的情况。爆炸危险场所电气设备选型表允许的电气设备类型区域类型按照IEC60079-15按照美国电气法规NEC500按 照GB50058按照GB3836.150区iaiaia1区d,p,e,i,q,o,m隔爆型,能承受2个故障的本安型,通风型d,p,e(慎用),i,q,o,md,p,e(仅限于接线盒、单插脚荧光灯等),i,q,o,m2区1区用设备 “n”型正常工作中不产生火花的设备1区用设备 “n”型正常工作中不产生火花的设备1区用设备 “e”型1区用设备 “n”型(2) 根据场
23、所中爆炸性气体或蒸气的引燃温度选择设备的温度组别电气设备的最高表面温度不允许超过气体或蒸气的引燃温度。温度组别、设备表面温度和可燃性气体或蒸气的引燃温度之间的关系表温度组别电气设备的最高表面温度气体或蒸气的引燃温度T1450450T2300300T3200200T4135135T5100100T6 8585 按照上表,可以方便地选用防爆电气产品的温度组别。例如,已知环境中存在氢气(560),则可选择T1 组别的防爆电气产品;如果存在着丁烷(365),则应选择T2组别的设备。如果环境中存在丁烷(365)和乙醚(160),则须选择T4组的防爆电气产品;汽油是混合物,点燃温度约为(220280),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油库 系统 防爆 培训 讲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