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影像学重点.doc





《骨伤科影像学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伤科影像学重点.doc(1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骨伤科影像学重点影像学检查方法影像学检查方法X线 CT MRI 超声 核医学成像 骨密度成像一、 X线检查透视高密度 黑 骨组织 钙化灶中密度 灰 软组织器官结构及血管低密度 白 脂肪及气体优点:简便易行,可任意转动方向,观察病变,可观察器官的运动缺点:不能保存,不利于讨论,不易于显示微小病变X线摄片:高密度 白 骨组织 钙化灶中密度 灰 软组织器官结构及血管低密度
2、黑 脂肪及气体优点:留下影像学资料,用于学习讨论缺点:易掩盖病变拍片位置:正位:前后位:X线球管在患者前面,底片在患者后面 后前位:X线球管在患者后面,底片在患者前面侧位:X线球管在患者一面,底片在患者另一面,与正位片结合观察斜位:侧位重叠太多或需要暴露特殊结构摄片范围:包括骨关节及邻近周围软组织,四肢长短骨至少包括邻近关节,以确定解剖位置CT:骨关节病变用平扫,肿瘤性病变用增强平扫。常规检查骨窗 10002000HU,窗位200250HU软组织窗 400600HU,窗位3060HUCT值:组织密度的量的概念,CT检查中特定的密度单位,单位为HU,是组织的吸收系数与水的相对值。窗位 图像上所包
3、含CT值的范围的中心值 骨 水 脂肪 空气 1000 0 -100 -1000白 高密度 骨骼组织和钙化黑 低密度 增大窗宽,显示范围增大,结构显示减少,灰度差别减小减小窗宽,显示范围减小,结构显示增多,灰度差别增多MRI是骨关节和周围软组织的常用检查法。与构成的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成分有关T1WI:低信号 长T1 水 高信号 短T1 脂肪T2WI:低信号 短T2 脂肪 高信号 长T2 水韧带在T1 T2下均为黑T1越短 信号越强, T1越长 信号越弱。T2越短 信号越弱, T2越长 信号越强骨关节的正常影像学表现(一)儿童管状骨 主要特点: 骺线未闭合,分为骨干、干骺端、骨骺、骨骺线等部分。
4、骨骺 骺软骨 二次骨化中心 骨骺。 骨骺板和骨骺线 骨骺板 骨骺线 最终消失。骨龄 :骨骺内骨化中心的出现,完全骨化及与骨干闭合都是按照一定时间顺序进行,由此来推测年龄为骨龄。通常7岁以前观察腕部,7岁以后观察肘部。(二)成人管状骨1.骨干(1)骨皮质 :骨密度构成,骨干中段最厚,两端变薄X片上骨皮质可见一斜行细条状透亮影,注意观察是否为滋养动脉。走行:上肢朝向关节,下肢背向膝关节。 (2)骨松质 X片表现为致密的网格状骨纹理结构。(3)骨髓腔 (4)骨膜:正常骨膜在X线摄片上不显影。2.骨端 骨端的骨皮质多较薄且光滑锐利,但在韧带附着处形态不规则。3.常见变异(1)致密骨岛 是一种骨松质内局
5、限性骨质生长变异,表现为14cm圆形致密影,以骨盆,足部常见。(2)软骨岛 松质骨内未能转变为骨质的软骨团块,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透光区,边缘清楚,常有硬化辺环绕。钙化时,呈圆形致密影,与骨岛相似,但无骨纹理。(3)生长障碍线 表现为干骺区出现的一条或数条横行致密线,为长骨纵向生长中受到障碍而影响正常骨化遗留下来的痕迹。(4)籽骨是产生于骨骺附近肌腱中的骨块,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以手足部多见,无骨膜。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5)副骨骨骺:儿童出生后不同时间内出现的二次骨化中心。它与骺板均是未成熟的四肢长骨生长区域,也是儿童骨骼最薄弱,最易骨折的地方。 (三)关节1.关节间隙 为两个骨端骨性关节面
6、间的透亮间隙。双侧对称,大关节间隙较小关节间隙宽,儿童的关节间隙较成人宽,逐渐变窄;老年人的关节间隙较成年人窄。2.骨性关节面 关节边缘光滑锐利的线样致密影。 3.关节囊 一般不显影,在关节囊外脂肪层的衬托下可见其边缘。关节积液时,由于内层滑膜肿胀可显影。4.韧带膝、髋和踝关节附近的韧带在脂肪的衬托下有时可显影。各部位骨关节的正常表现1手腕部指骨及掌骨,均为短管状骨。末节指骨远端扁平较宽大,称为爪粗隆。第1掌骨的骨骺位于基底部外,其他的掌骨均位于远端。(四)各部位骨关节的正常X线表现 2.肘部及肘关节 肘关节由肱桡、肱尺和近端尺桡三个关节组成。 X片可见肱桡关节间隙。 3.肩胛部 肩关节由肱骨
7、头和肩胛盂构成,肱骨头连接肩胛盂。 4.足踝部 (1)趾骨及跖骨 (2)跗骨 (3)距小腿关节:由胫腓骨下端与距骨滑车构成。5.膝部 膝关节由股骨髁、胫骨髁、髌骨构成。 6.髋部 髋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构成。 成人髋关节测量: Shenton线:髋关节正位片,闭孔上缘与股骨颈内缘的连线,正常为一光滑的曲线。 Skinner线:由股骨大粗隆顶端向股骨干轴线引出的垂直线,通过或低于圆韧带窝。 颈干角:股骨颈纵轴线与股骨干纵轴线的内侧夹角,正常为120130度。 Perkin方格:经双侧“Y”形软骨中心作一水平线A,再经髋臼窝的外上缘作一垂线B,一侧分为四个象限。正常股骨头骨骺位于内下象限区域内。 髋
8、臼角:从髋臼窝斜面引出的斜线,与“Y”形软骨中心连线所形成的夹角。新生儿为30度,两岁20度,成人为10度。 7.脊柱 (1)脊椎的生长发育: 脊柱为软骨内成骨。每个脊椎有三个原始骨化中心,一个形成椎体,另两个形成椎弓,出生时均已完成骨化。 (2)成人脊柱: 颈椎7个,胸椎12个,腰椎5个,骶椎5个,尾椎3至5个。除第1、2颈椎及骶尾椎外,椎骨由椎体和附件构成;附件又由椎弓、椎板、上、下关节突、横突和棘突构成。 8.胸骨 胸骨由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组成。 9.肋骨 肋骨包括头、颈、结节、体和肋软骨五个部分。正位片: 椎体两侧可见横突影,椎弓与椎体连接处为椎弓根,呈环状致密影。棘突表现为椎
9、体中央偏下方类三角形的致密影侧位片:棘突指向后下方。斜位片:腰椎斜位片显示椎弓峡部,上下关节突。 颈椎斜位片显示椎间孔呈卵圆形,上下径大,颈34椎间孔较小脊柱各段的X线特点:正常CT表现正常MRI表现(一)骨骼 骨组织在所有序列中骨皮质和骨松质均为极低信号。 骨松质内的骨髓: 黄骨髓 在T1WI与T2WI上均为高信号。 红骨髓 在新生儿期T1WI上信号强度等于或低于肌肉,儿童期T1WI信号可不均匀,呈斑片状高低混杂信号。成人期T1WI红骨髓信号强度高于肌肉低于脂肪。红骨髓在T2WI上信号强度增高。(二)脊柱 椎体骨髓:T1WI上为高信号,在T2WI上为中等或略高信号。 椎体边缘骨皮质、前及后纵
10、彻带、黄韧带和椎间盘纤维环最外层纤维在各种序列上均为低信号,不易区分。 椎间盘:T1WI上为较低信号,在T2WI上,髓核和纤维环内层呈高信号,纤维环外层呈低信号。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在T2WI上可呈低信号。 椎管内脑脊液:在T1WI上为低信号,在T2WI上为高信号。 MRI还能显示硬膜外脂肪、硬膜囊和脊髓等结构。(三)关节 关节软骨:在SE序列T1WI上,关节软骨呈介于肌肉和脂肪之间的中等信号强度,T2WI上为相对低信号,与高信号关节内液体形成对比。脂肪抑制序列关节软骨为高信号,关节积液中等信号,软骨下骨板及骨髓为低信号。 半月板:在绝大多数序列上呈低信号,膝关节半月板的断面呈三角形或弯弓状。
11、 骨性关节面:在T1WI与T2WI上均呈清晰锐利的低信号。 骨髓腔:在T1WI与T2WI上均呈高信号。 韧带、关节囊:在T1WI与T2WI上均呈低信号。 关节腔内的滑液:在T1WI呈薄层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 骨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一)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指单位体积内骨组织的含量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都减少,但两者的比例仍正常。(一)骨质疏松 2.X线表现 主要是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细、变少、间隙增宽,骨皮质变薄、分层、疏松化。椎体内呈纵行条纹,皮质变薄,椎体内陷,椎间隙呈梭形,椎体压缩骨折,呈楔状变形。二)骨质软化 骨质软化(osteom
12、alacia) 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X线表现 与骨质疏松相似,不同之处为骨骼压缩变形,骨盆内陷,椎体双凹变形,骨干弯曲变形等。有时可见假骨折线。儿童可见干骺端和骨骺的改变。(三)骨质破坏骨质破坏(bone destruction)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取代而造成的骨组织的缺失。X线表现 早期,骨松质局限性骨小梁缺损;骨皮质呈筛孔状、虫蚀状骨破坏。严重时呈弥漫性溶骨性破坏。不同性质骨质破坏的特点: 良性骨肿瘤 囊状或囊状膨胀性改变。 慢性炎症 破坏较局限,可见点片状致密死骨影。 恶性肿瘤或急性期炎症 进展较迅速,破坏形态多不规则,呈大片状,边界模糊。 神经营养性
13、障碍引起的骨破坏 骨关节严重破坏,结构紊乱,见碎骨片。临床上自觉症状轻微。(四)骨质增生硬化 骨质增生硬化(hyperostosisosteosclerosis)是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 X线表现 全身性 骨密度增高、骨皮质增厚,髓腔变窄或消失。 局限性 也称成为骨质增生。在关节边缘,肌腱、韧带和骨间膜的骨刺、骨桥、唇样增生等。 肿瘤骨 棉絮状、象牙质样、针状、放射状骨质密度增高影。(五)骨膜增生 骨膜增生(periosteal proliferation)又称骨膜反应,指在病理情况下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活动增加而产生骨膜新生骨。X线表现 (1)形态可呈线状、层状、花边状、针状、放射状等。 (2
14、)骨膜增生的特点: 长骨骨干较明显,炎症较广泛,肿瘤较局限; 良性病变边缘光滑、致密。急性炎症或高度恶性肿瘤密度低、模糊。 针状或放射状骨膜反应 常提示病变进展迅速、侵蚀性较强; 层状骨膜反应 见于良性或恶性病变; Codman三角常为恶性肿瘤的征象; 骨发育期轻微的骨内病变,往往能引起较为广泛的骨膜反应; 骨膜增生随着病变的好转而吸收与消失。(六)骨质坏死 骨质坏死(osteonecrosis)是指骨组织的局部代谢停止,细胞成分死亡,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X线表现 早期:无改变。 中期:骨质坏死12个月以后,死骨局限性相对密度增高影;继而出现骨质疏松区和囊变区; 晚期:骨质密度增高。MRI表现
15、 可早期发现骨质坏死。 在骨密度和形态无变化前,坏死区T1WI上呈均匀或不均匀的等或低信号,T2WI上呈中到高信号。 双线征:死骨外周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最外侧为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 晚期,坏死区出现纤维化和骨质增生硬化,在T1WI和T2WI上一般均呈低信号。关节基本病变(一) 关节肿胀X线表现 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结构层次不清,脂肪垫和肌肉间隙变形或模糊消失,关节周围密度增高。大量关节腔积液时,关节间隙可增宽。(二)关节间隙异常关节间隙异常可表现为增宽、变窄或宽窄不均X线片可显示增宽、变窄或宽窄不均,并可发现局部骨质的改变。(三)关节破坏(destruction
16、of joint)是指关节软骨及其下方的骨质被病理组织侵犯、代替。(四)关节退行性变 关节退行性变(degeneration of joint)是指关节软骨变性坏死,逐渐被纤维组织代替,引起骨质增生硬化伴有关节囊增厚、韧带骨化等改变X线表现 早期:关节面模糊、中断和部分消失。中晚期: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增生硬化,关节面下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赘形成,韧带骨化,严重者可发生关节变形。(五)关节脱位(dislocation of joint)是构成关节的骨端的正常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或距离增宽。关节组成骨完全脱开为全脱位,关节部分脱开者为半脱位。(六)关节内游离体(intra-articular loos
17、e body )又称关节鼠,可为骨性、软骨性、纤维性或混合性。(七)关节强直 关节强直(ankylosis)是指滑膜关节骨端之间被异常的骨连接或纤维组织连接,可分为骨性和纤维性两种。X线表现 骨性强直:关节间隙明显变窄,部分性或完全消失,可见骨小梁通过关节间隙连接两侧骨端。 纤维性强直:关节间隙变窄,无骨小梁通过关节间隙。软组织基本病变软组织钙化和骨化(ossification )可发生在肌肉、肌腱、关节囊、血管和淋巴结等处。多为各种不同形状的高密度影。软骨组织钙化多为环形,点状高密度影,不会见到骨小梁。骨化性肌炎碎片呈斑片状,可见骨小梁,甚至骨皮质。第二章肘内、外翻:组成肘关节的肱骨与尺骨之
18、间的轴线关系异常。肘关节的内翻畸形、外翻畸形,主要由肱骨内上髁或外上髁的骨骺发育不平衡,可导致内外髁的大小形态不一致,使前臂肱骨长轴与尺骨长轴形成的外开的角度异常,造成肘关节的内、外翻畸形。 X线表现: 测量方法:以前臂肱骨长轴与尺骨长轴在肘关节相交处的外开的角度来判断内、外翻的程度。前臂外开角正常男性约为170度;女性约为160度。角度变小为肘外翻,角度为180度则称为直肘,大于190度为肘内翻。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 hip dislocation)是常见的先天性骨关节畸形,是由于股骨颈部骨化障碍所致。1.X线表现 (1)髋臼:髋臼变浅,髋臼角增大。 (2)股骨头:股骨头骨
19、骺出现比健侧晚,小而扁平,且不规则。股骨头向外上移位,位于Perkin方格的外上象限,Shenton线不连续;股骨头可与髂骨翼形成假关节。股骨颈可变短小。 (3)髋关节软组织密度增高,为髋关节外上方弧形或三角形的软组织影。移行椎(transitional vertebra)为最常见的脊柱发育异常,由于脊柱错分节所致。某一段脊椎数目减少或增加而由另一段脊椎的增加或减少来补偿,椎体的总体数目不变。 腰椎骶化:第5腰椎移行为骶椎,腰椎为4个,骶椎6个。第5腰椎一侧或两侧横突宽而长,与骶髂骨融合或形成假关节,腰5、骶1椎体融合。 骶椎腰化:第1骶椎向上移行为腰椎,使腰椎为6个,骶椎4个。 颈7椎胸化:
20、第7颈椎出现横突过长、颈肋形成,两侧可不对称。 胸12腰化:胸12椎体的肋骨短小或完全缺如,形如腰椎。 腰1胸化:腰1椎体出现短小的肋骨,较少见。腰椎横突的特点:一短二平三长四翘五肥大脊柱裂(spina bifida)是先天性的脊椎发育异常,脊椎椎弓的骨性连续性中断,最常见于腰骶椎。分为隐性脊柱裂和显性脊柱裂1.X线表现 正位片上,儿童可因较薄的椎弓重叠在椎体上,不易显示缺损,仅表现为椎弓根距离增宽。 隐性脊柱裂:椎弓中央有透亮裂隙,椎板部分或全部缺如。棘突可完全缺如;游离在缺口内,称为游离棘突。 显性脊柱裂:伴发脊膜膨出时,侧位片上可见棘突后向膨出的软组织影。脊柱滑脱症(spondyloli
21、sthesis),指相邻两个椎体的位置异常,以上一椎体相对于下一椎体的滑移。分为先天性和创伤性两种。 1.X线表现 (1)正位片:可在椎弓下方显示由内上斜向外下方的斜形透亮间隙,边缘不规整。(2)侧位片:椎弓峡部缺损位于椎弓的上下关节突之间,为自后上斜向前下方呈透亮裂隙样,边缘可有骨硬化。 Meyerding方法测量:椎体向前滑动超过1/4为度滑脱;在1/42/4为度滑脱;2/43/4为度滑脱;大于3/4为度滑脱。(3)斜位片:椎弓峡部见一带状透亮裂隙。左右斜位片。是诊断椎弓峡部裂的最佳位置,一般去后斜位45度。正常椎弓的投影死似猎狗形,狗嘴为同侧横突,耳为上关节突,眼为椎弓根的断面,前腿为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伤科 影像 重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