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一物理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物理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doc(1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高一物理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功和能、机械能守恒定律考试的要求:要求 :弹性势能、能量和能量耗散。要求 :功和功率、重力势能、动能和动能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新知归纳:一、功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公式:W=FScos功是标量,但它有正功、负功。功的正负表示能
2、量传递的方向,即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当 时,即力与位移成锐角,力做正功,功为正。当 时,即力与位移垂直,力不做功,功为零 当 时,即力与位移成钝角,力做负功,功为负功是一个过程所对应的量,因此功是过程量。功仅与 F 、 S 、 有关,与物体所受的其它外力、速度、加速度无关。几个力对一个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即:W 总 =W1+W2+Wn或 W 总 =F合 Scos二、功率概念:功跟完成功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力 (或物体 做功的快慢。公式:(平均功率 (平均功率或瞬时功率单位:瓦特 W分类:额定功率:指发动机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实际功率:指发动机实际输出的功率即发
3、动机产生牵引力的功率, P 实 P 额 。三、重力势能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公式:; h 物体具参考面的竖直高度。 参考面 重力势能为零的平面称为参考面; 选取:原则是任意选取,但通常以地面为参考面。若参考 面未定,重力势能无意义,不能说重力势能大小如何,选取不同的参考面,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不同,但重力势能改 变与参考面选取无关。重力势能是标量,但有正负。重力势能为正,表示物体在参考面的上方;重力势能为负,表示物体在参考面的 下方;重力势能为零,表示物体在参考面的上重力做功特点: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之跟它的初、末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重力做功与重力势
4、能的关系:四、弹性势能1概念: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的各部分之间,由于弹力的相互作用具有势能,称之为弹性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影响弹簧弹性势能的因素有:弹簧的劲度系数 k 和弹簧形变量 x 。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关系:弹力做正功时,物体弹性势能减少;弹力做负功时,物体弹性势能增加。势能: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势能,势能是系统所共有的。五、实验: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体会探究的过程和所用的方法(2实验器材 ; 木板、小车、橡皮筋、打点计时器及电源、纸带等。(3探究思路: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 W 、 2W 、
5、3W由纸带和打点计时器分别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 v1、 v2、 v3以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纵坐标(以第一次实验时的功 W 为单位,小车获得的速度为横坐标,作出 W-v 曲线。 如果 W-v 曲线是一条直线,表明 W v ;如果不是直线,可着手考虑是否存在下列关系 W v2、 W v3、 W v4. 根据 W-v 草图,大致判断两个量可能是什么关系。如果认为很可能是 W v2,就作出 W-v2曲线,如果这条曲线 是一条直线,就可以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六、动能与动能定理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 动能表达式:动能定理(即合外力做功与动能关系:理解: 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
6、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做正功时,物体动能增加; 做负功时,物体动能减少。动能定理揭示了合外力的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适用范围:适用于恒力、变力做功;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步骤:确定研究对象及其运动过程 . 分析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受力情况,弄清各力 做功 . 确定研究对象在运动过程中初末状态,找出初、末动能 . 列方程、求解。七、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目的 : 学会用打点计时器验证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方法和技能。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低压电源、重物(附纸带夹子、刻度尺、铁架台(附夹子、导线。 实验原理 :只有重力做功的自由落体运动遵守机
7、械能守恒定律,即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利用打点计时器在 纸带上记录下物体自由下落的高度,计算出瞬时速度,即可验证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与物体动能的增加量相等。2实验步骤 :1、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支架上,并用导线将打点计时器接在交流电源上;2、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纸带下端用夹子与重物相连,手提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3、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4、重复实验几次,从几条打上点的纸带中挑选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 2mm ,且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测量;5、记下第一个点的位置 O ,在纸带上选取方便的个连续点 1,2,3,4,5,
8、用刻度尺测出对应的下落高度 h1,h2,. ;6、用公式计算各点对应的瞬时速度; 7、计算各点对应的势能减少量和动能增加量,进行比较。八、机械能机械能包含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两部分,即 。机械能守恒定律 :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即 K =P 1=2.机械能守恒条件 :做功角度: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无其它力做功;外力不做功或外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系统内如摩擦阻力对系 统不做功。能量角度:首先只有动能和势能之间能量转化,无其它形式能量转化;只有系统内能量的交换,没有与外界的能 量交换。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步骤:确定研究对象及其运
9、动过程分析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受力情况,弄清各力做功,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恰当选取参考面,确定研究对象在运动过程中初末状态的机械能 . 列方程、求解。九、能量守恒定律内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即能量耗散:无法将释放能量收集起来重新利用的现象叫能量耗散,它反映了自然界中能量转化具有方向性。 第 1课时 功 功率1、高考解读真题品析知识:电动车参数在物理中的应用例 1. (09年上海卷 46. 与普通自行车相比,电动自行车骑行更省力。下表为某一品牌电动自行车的部分技术参数。 在额定
10、输出功率不变的情况下, 质量为 60Kg 的人骑着此自行车沿平直公路行驶, 所受阻力恒为车和人总重的 0.04倍。当此电动车达到最大速度时,牵引力为 N,当车速为 2s/m时,其加速度为 m/s2(g=10m m/s2 3 4 解析:当电动车受力平衡时 , 电动车达到最大速度即牵引力 =阻力 =(人重 +车重 *0.04=40N,当车速为 2s/m时,由上 表可以得到额定功率为 200W ,即可以得到牵引力为 100N, 2/6. 010040100s m m f F a =-=-=答案:40:0.6知识:功的定义例 2. (09年广东理科基础 9. 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的 v 一 t
11、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在 0 1s 内,合外力做正功 B.在 0 2s 内,合外力总是做负功C .在 1 2s 内,合外力不做功 D.在 0 3s 内,合外力总是做正功 解析 :根据物体的速度图象可知,物体 0-1s 内做匀加速合外力做正功, A 正确; 1-3s 内做匀减速合外力做负功。根据 动能定理 0到 3s 内, 1 2s 内合外力做功为零。 答案:A2、知识网络考点 1. 功1. 功的公式:W=Fscos 0 90 力 F 对物体做正功 ,= 90 力 F 对物体不做功 , 900的滑块从距离弹簧上端为 s 0处静止释放,滑块在运动过程中电量保持不变,设滑块与
12、弹簧接触过程没有机械能损失,弹簧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 。(1求滑块从静止释放到与弹簧上端接触瞬间所经历的时间 t 1. (2若滑块在沿斜面向下运动的整个过程中最大速度大 小为 v m ,求滑块从静止释放到速度大小为 v m 过程中弹簧的弹力所做的功 W ; (3从滑块静止释放瞬间开始计时,请在 乙图中画出滑块在沿斜面向下运动的整个过程中速度与时间关系 v-t 图象。 图中横坐标轴上的 t 1、 t 2及 t 3分别表示滑块 第一次与弹簧上端接触、第一次速度达到最大值及第一次速度减为零的时刻,纵坐标轴上的 v 1为滑块在 t 1时刻的速度 大小, v m 是题中所指的物理量。
13、 (本小题不要求写出 . 计算过程 .解析 :(1滑块从静止释放到与弹簧刚接触的过程中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大小为 a ,则有 qE +mg sin =ma 21021at s = 联立可得 sin 201mg qE ms t += (2滑块速度最大时受力平衡,设此时弹簧压缩量为 0x ,则有 : 0sin kx qE mg =+ 从静止释放到速度达到最大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021 ( sin (20-=+m m mv W x x qE mg 联立可得 : sin ( sin (2102kqE mg s qE mg mv W m +-=s (3如图 答案:(1 sin 2
14、01mg qE ms t +=; (2 sin ( sin (2102k qE mg s qE mg mv W m +-=; (32、知识网络考点 1. 动能1.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2. 表达式为 :221mv E k =, 3. 动能和动量的关系 :动能是用以描述机械运动的状态量。动量是从机械运动出发量化机械运动的状态 , 动量确定的物体决定着它克服一定的阻力还能运动多久; 动能则是从机械运动与其它运动的关系出发量化机械运动的状态, 动 能确定的物体决定着它克服一定的阻力还能运动多远。考点 2. 动能定理1. 定义:合外力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 这个结论叫做动能定
15、理 .2. 表达式:K E mv mv W =-=2122合 2121, 式中 W 合是各个外力对物体做功的总和, E K 是做功过程中始末两个状态动能的增量 .3. 推导:动能定理实际上是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对空间累积而得:在牛顿第二定律 F=ma 两端同乘以合外力方向上的位移 s ,即可得21222121mv mv mas Fs W -=合 4. 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共同作用, 则 (1 式中的 W表示各个力做功的代数和, 即合外力所做的功 . W合 =W1+W2+W3+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特点:跟过程的细节无关 . 即不追究全过程中的运动性质和状态变化细节.动能定理的
16、研究对象是质点.动能定理对变力做功情况也适用. 动能定理尽管是在恒力作用下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的 , 但对变力做功情况亦适用 . 动能定理可用于求变力的功、曲线运动中的功以及复杂过程中的功能转换问题 .对合外力的功 (总功 的理解 :可以是几个力在同一段位移中的功 , 也可以是一个力在几段位移中的功 , 还可以是 几个力在几段位移中的功 . 求总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求出合外力,然后求总功,表达式为 W =F S cos 为合外力与位移的夹角另一种是总功等于各力在各段位移中做功的代数和,即 W =W 1 +W2+W3+3、复习方案基础过关重难点:汽车启动中的变力做功问题例 3. (
17、09年上海物理 20. (10分质量为 5103 kg的汽车在 t =0时刻速度 v 0=10m/s,随后以 P =6104W的额定 功率沿平直公路继续前进,经 72s 达到最大速度,设汽车受恒定阻力,其大小为 2.5103N 。求:(1汽车的最大速度 v m ; (2汽车在 72s 内经过的路程 s 。解析 :(1当达到最大速度时, P =Fv =fv m , v m =P f 61042.5103m/s=24m/s (2从开始到 72s 时刻依据动能定理得:Pt -fs 12mv m 2-12 mv 02,解得:s =2Pt -mv m 2+mv 022f=1252m 。 答案:(1 24
18、m/s (2 1252m 点评:变力做功问题,动能定理是一种很好的处理方法。典型例题:例 4:(09年重庆卷 23. (16分 2009年中国女子冰壶队首次获得了世界锦标赛冠军,这引起了人们对冰壶运动的关 注。 冰壶在水平冰面上的一次滑行可简化为如下过程:如题 23图, 运动员将静止于 O 点的冰壶 (视为质点 沿直线 OO 推到 A 点放手, 此后冰壶沿 AO 滑行, 最后停于 C 点。 已知冰面各冰壶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冰壶质量为 m , AC=L,CO =r,重力加速度为 g . (1求冰壶在 A 点的速率; (2求冰壶从 O 点到 A 点的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冲量大小; (3若将 CO 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理 机械能 及其 守恒定律 知识点 总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