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doc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doc(1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批课题批准编号XH2014056 辽宁省教育学会科研课题结 题 鉴 定 书辽宁省教育学会秘书处制2015年5月申 请 者 的 声 明一、本人认可所填写的辽宁省教育学会科研课题结题鉴定书(以下简称为结题鉴定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承诺对所填写的结题鉴定书所涉及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本申请结题的研究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同意
2、辽宁省教育学会秘书处有权使用结题鉴定书所有数据和资料,并信守了以下承诺:1遵守了国家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法律法规,遵守了辽宁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试行)。2遵循了科学研究规范与管理规范,科学设计研究方案,采用恰当研究方法,如期地完成了研究任务,并取得了预期研究成果。3恪守了学术道德。研究过程真实,没有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没有任何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成果真实,以明确的方式标明课题主持人和参与者在课题研究及研究成果中的各自贡献。客观、公正、准确地介绍和评论已有学术成果。凡引用他人的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均加以注释和如实说明。二、本人完全了解省教育
3、学会教育科研课题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特授权省教育学会秘书处,有权保留并向有关部门或机构报送本研究成果的原件、复印件、摘要和电子版;有权公布本研究成果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以影印、缩印、扫描、出版等形式复制、保存、汇编本研究成果,以供他人查阅和借阅;有权推广本研究成果,允许将本研究成果通过内部报告、学术会议、专业报刊、大众媒体、专门网站、评奖等形式进行宣传、试验和培训。特此声明。申请者(签名):年 月 日填 表 说 明一、本结题鉴定书适用于辽宁省教育学会立项课题的结题。二、本鉴定书一式二份,用于专家评审与存档。打印与复印请用A4纸并于左侧装订。申请者签章处,不得用打印
4、字代替。所提交材料一律不予退还。三、封面处“课题批准编号”,按立项批复证书填写。四、“工作报告”、“研究报告”的写作要求(包括字数限制)见该栏目的“内容提示”,可自行加页。五、本结题鉴定书须经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同意,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上报。同时,须由所属市(区)教育学会或市(区)教科所初审并加盖公章后统一上报。一、基本情况课题名称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主持人姓名联系电话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二、工作报告(不超过2000字)内容提示:本课题主要的研究过程与活动(开题、中期研讨和结题论证以及学术活动等方面情况);本课题的研究计划执行与变更情况(课题主持人、
5、课题名称、研究内容、成果形式、管理单位、完成时间等);研究计划与研究目标完成情况。(不超过2000字)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是辽宁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本课题于2014年3月正式立项为2014年度辽宁省教育学会立项科研课题。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研究步骤的安排,研究工作已经基本结束,现将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工作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主要的研究过程与活动 (一)课题准备阶段(时间:2013年12月2014年3月) 2013年12月我们参加了大东区教育科研指导中心组织的课题立项会议,经过了选题立项、研究方案的制定、立项评审书的填写、申报立项等
6、过程。具体内容如下:通过文献研究,开展课题材料的搜集整理。制定调查问卷,为接下来的研究打好基础。 成立课题组,建立课题研究组织管理机构。我们成立了以主持人肖雄老师为组长的课题研究组,研究组的成员包括:王维老师,赵飞老师、宋旭老师、刘俊老师、王静老师。课题研究小组的成员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都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且具有非常扎实的教育科研能力,使得本课题研究能得到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教学支持。 参加了大东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科研指导中心组织召开的课题中学组集体开题论证会。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研究的基本意图,在对课题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明确课题分工,制定了课题研究的研究方案,并对研究方案进行了多次
7、的修改完善,使得课题研究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研究思路。 (二)课题实施阶段(时间:2014年3月-2015年3月) 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需求,研究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特点和学生思维发展水平与特点,结合学生学业考试大纲,以不同专题进行课程整合与优化。 同时,以高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为依托,分不同专题对应进行理论新授课、实践操作课、复习课三种课型的学案资源开发研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并不断在学生学习与考试中加以求证。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逐渐完善,形成了基于本校实际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编制信息技术理论新授课、实践操作课、复习课三种课型的学案集。 课题组坚
8、持召开课题研讨会,进行理论学习,集体备课,问题探讨,经验总结,并积极参与其他课题的相关培训学习,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通过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开展阶段性成果的小结。 (三)课题总结阶段(时间:2015年5月2015年6月) 经过整理和完善课题研究所有档案材料,提炼研究成果,并以专题化校本课程教材和学案集的形式呈现出来。撰写研究报告,做好结题的相关工作,申请结题。 二、研究计划执行与变更情况 课题研究严格按照研究计划执行,无变更情况。 三、研究计划与研究目标完成情况 通过一年半时间的研究,课题的研究计划和研究目标基本完成。虽然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常会遇到许多实际问题,给我们课题
9、的顺利实施设置了障碍,但是通过课题组全体成员认真查找和分析,广泛听取学校领导、名师及教研员对学科整合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最终使得课题的研究计划和目标得以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工作虽然接近尾声,但我们对信息技术学科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探索并没有止境。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课题组成员在教学能力上都有了较大提高,以后我们课题组成员也会继续努力使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在学校学科教学园地中开花结果。三、研究报告(1-2万字左右)内容提示: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本课题主要概念界定;文献研究述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取得成果等;本课题研究
10、的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等。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的选题背景普通高中技术领域(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要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的学科思想与目标。作为非高考学科的高中信息技术,如何在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形成,这是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本课题就是为了尝试解决上述问题,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与构建的行动研究。通过开展以专题为单位、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实践,开展与之相对应的学生学习资源整理,谋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实践,同时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过程体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11、以及应对未来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二)课题的研究背景1.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未来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出更高发展要求。特别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我们的建设者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必须形成主动的、多样化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方式。2.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课程校本化进程加快,新课程实施给予了教师更多的课程决策权利,新课程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提倡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不能只是课程的执行者,更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这样处于课程实施层面的教师就对基础的课程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
12、用。课程资源的开发的重要意义在于,引导教师和学生真正从基于教科书的教与学走向基于资源的教与学。3.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我区“本真教育”理念下的“本真课堂”模式“人本理念+高效课堂模式+思维可视化路径”在学校层面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一中情智课堂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以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感共进为目标,强调建设和谐师生关系,改变教学方式,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课堂教学实践创新,将给学生一个相对弹性、自主、丰富的体验过程。(三)研究的意义及价值1.本课题研究致力于学科专题化的课程整合与优化,是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一个具体体现。它对于解决现行高中信息技术教材
13、内容陈旧性与信息技术发展的领先性矛盾,为学生提供先进的信息技术理论与实践案例,使课程更富系统性、联接性、发展性和实践性,对于一中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具有重要意义。2.本课题致力于专题化的学生学习资源开发与构建,是创建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创新实践。在此过程中必然要渗透主题化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思想与原则,将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它对于解决学科课时有限性与课程内容丰富性的矛盾,兼顾学生现实学业水平测试与未来应对社会挑战的双重要求,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3.本课题研究致力于在专题化的学习资源构建过程中,使教师梳理、开发与优化课程资源,有意识地运用新课程理论,指导学科
14、教学的创新实践,强化教学准备与课堂教学反思,将新理念内化为课堂行为。它对于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技能与智慧的提升,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具有重要价值。(四)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1.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信息技术教育非常重视,在人力、物力都给予了大量投入,形成优质的信息技术资源和环境。各中小学基本都开设独立的信息技术课程,并强调学生在其他学科中运用信息技术来完成学习任务。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的校本课程开发和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整合的校本课程开发。信息技术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典型案例是Reality Check课题活动,Reality Check是国外信息技术教育的网
15、站的一个栏目。该栏目主要是从当前的时事新闻中挑选出适当反思讨论的话题,然后把它设计成一个可以利用因特网在课堂里开展的课题活动,如“鼠标有多老?”、“Flash介绍:是酷,还是令人讨厌?”、“聊天室小心?”“通过说谎来保护你的网上隐私权?”等等。这些课题的选取非常广泛,包含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工具、信息技术价值观、信息道德等各个方面。活动中,每个课题设计有课题的介绍、讨论的问题、相关的活动、相关链接等栏目,大家还可以通过“观点”网页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想法公布出来,促进师生们的交流共享。通过这种课题活动,加大了信息技术与现实的联系,让学生们在体验与探索中引发反思,从而全面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与
16、其它学科整合的校本课程开发在国外非常普遍,很多是以网站协作学习的形式存在。比较典型的学习网站Learn,开展了名为“MovingVoice”协作学习活动,该活动主要以影片的形式引导学生在校际间展开协作学习,这些影片囊括了地理、社会学科、天文、公民教育等多个学科。还有挪威的Kidlink、美国的环境观测与学习项目、Think Quest(全球中学生网站制作竞赛)等,这些活动的主题内容涉及非常广泛,包括地理、气候环境、文化、当前热点等各个方面。经课题研究发现由于国外发达的网络技术及优质信息资源,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总体上是比较超前的,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更是呈现多姿多彩。 二、信息技术校
17、本课程开发的国内研究现状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在全国校本课程广泛开展的背景下展开,起步较晚。开始阶段,信息技术更多地是作为其他学科开设的支持手段而存在,随着信息技术学科的完善和发展,信息技术学科也像其他学科一样,探究本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在中国知网的硕士论文总库中,通过关键字“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进行模糊检索,有关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只有4篇文章,分别是张灿平老师的高中信息科技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浙江师范大学金苗苗写的基于Google服务的初中信息技术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王晓燕写的林东一中信息技术校本的课程开发与研究、孟莹的小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建设研究;通过在中国知网的期刊论文总库中检索
18、,检索到有关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有 14 篇文章。这些研究的主要特点是:注重对校本课程的理论研究,对校本课程的含义、发展历程、理论基础等都有透彻的分析和理解。注重去探究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能方法、策略,既有个案方面的研究,也有实践方面的研究。例如张灿平老师的高中信息科技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就是对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信息技术校本开发进行了个案研究,在研究中笔者探究了SWOT分析模式,通过此模式分析本校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从而制定有利于本校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措施与建议。浙江师范大学金苗苗写的基于 Google 服务的初中信息技术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依据教材
19、设计的理论和教材设计的流程注重研究了本校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教材设计。王晓燕写的林东一中信息技术校本的课程开发与研究则主要是根据本校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在原有国家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的基础上重新改造。同时也发现目前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有些不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校本课程理论研究比较多,但是对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较少,仅有4篇文章结合本校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对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后的反馈评价研究较少,对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中产生的问题思考较少,缺乏相应的后期对校本课程的改进等研究;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比较单一,质量不高,特色不够明显。曲阜师范大学学者张艳、徐友波
20、、刘莹等在论文主题式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中已经关注到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主题化教学思想,对主题化教学的内涵、价值和实施原则作了分析与研究,但缺少来自一线教师的具体的课程整合与优化研究;江苏学者刘青云在其关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思考文章中,从教师作为课程决策者的角度,以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某一部分内容为例对该学科课程整合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学者吴润宗在其硕士毕业论文中则是从学案导学对于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研究,有理论探究也有较为具体的教学实例。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分析,我们感到,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研究或多或少地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少真正对一
21、线教师开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整合、课堂教学实践的具体指导。本课题研究旨在提供一个较为具体、实用的将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整合与学案导学、课堂教学创新实践的、基于本校具体实践研究。(五)本课题研究界定 1.校本课程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是学校为了解决学校与学生在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通过学校内教师共同探索开发适合本校自身发展的课程。2.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或 Site-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
22、t,缩写词为“SBCD”)我们在把握理解这一概念时,主要要抓好两个基本点:一是以学校为本;二是课程开发,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理解校本课程开发中蕴含的新的教育理念。3.本课题研究界定我们将基于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课程纲要目标要求,基于高中生思维特点和一中学生发展需要,开展针对学科内容以专题为单位进行的课程整合与优化,开展针对专题化教学而构建的学生学习资源的开发,进而构建我校信息技术学科校本课程的行动研究。二、研究目标(一)教育目标 通过对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相关“教”与“学”资源的整合探究,初步形成一套专题化学生学习资源,丰富学生学习资源,提升学习效率,提高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技术科目成绩,最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 信息技术 学科 校本 课程 开发 实践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