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需要语言服务跟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带一路”需要语言服务跟进.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带一路”需要语言服务跟进2015年07月15日作者:李佳 李静峰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一带一路”需要语言服务跟进专家学者为“一带一路”的语言服务献计“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推进,将带来丰富多样的语言需求。我国应做好相应的规划,及时启动有关建设,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切实有效的语言服务。国家开始实施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一项以经济建设为主导,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政治互信、文明互鉴、共同发展,造福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推进这项伟大事业,离不开语言保障。那么,“一带一路”建设中有哪些语言需求?语言领域怎样提供相应的服务?怎样利用这个机遇推进相关语言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相关国家人文
2、交流、发展语言产业和语言经济?为了积极回应这些重大而崭新的命题,由国家语委研究机构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广西大学语委主办、国家语言资源监测研究教育教材中心和国家文化软实力协同创新中心协办的“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语言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近日在南宁举行,专家学者围绕上述主题各抒己见,为“一带一路”的语言服务献计。语言相通是基础保障和先导工程“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而语言相通则是实现这“五通”的重要基础之一。这是与会学者的共同看法。其基础性不仅表现在语言作为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上,而且也体现在语言文化融通这一核心层面上。武汉大学教授
3、、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世举认为:“五通”的关键是要搭建人心联通桥。如果人心不通,任何合作都会寸步难行。通过语言文化交流,增进彼此了解和友谊,探寻不同国家在文化、利益方面的契合点,促进文化互鉴和彼此认同,夯实民意基础,深植社会根基,可为经济合作和政治对话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语言文化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工程、先导工程和民心工程。厦门大学教授、国家语言资源监测研究教育教材中心主任苏新春则认为,“一带一路”的延伸,首先是语言先行、沟通先行、发展和谐关系先行。应在“一带一路”所经之路,所往之国,打开语言认知、沟通的大门,更好地铺设起一条康庄大道。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所长魏晖提
4、出,语言互通应包含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建设内容之中,纳入“一带一路”建设规划。他还提出了语言互通的四条途径:选择沿线国家较常用的一种或多种国际通用语作为主要交际语;推行沿线国家比较认可的一种或多种语言作为主要交际语;提升个体语言能力;发展机器语言能力。基于上述认识,很多相关问题得到了此次会议的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黄行在发言中指出: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分布着许多相同的语言,绝大多数跨国语言使用不同的文字体系,有的即使文字体系相同但字母设计存在一定的差别。而文字的差异不仅会影响书面交际行为,甚至可能导致文化传承、标准语认同和语言政策的差异。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制订恰当
5、的交流合作策略,努力避免文字差异带来各方面的分歧、误解和冲突,是“一带一路”建设非常值得重视的课题。新疆大学教授王新青翔实深入地分析了中亚五国较复杂的语言状况及语言政策,为推进我国与这些国家的语言文化融通提供了重要参考。武汉大学教授、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延成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国内外丝路语言研究文献信息进行了挖掘分析,探讨了为打造“人文丝路”和为丝绸之路建设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语言需求丰富多样 语言服务大有可为“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伟大事业,是国家发展的全方位推进,因而对语言的需求也将是多层面、全方位的。赵世举在发言中分析了五大需求:一是语言文化融
6、通需求;二是语言人才需求,包括专门语言人才和“语言+专业(工程技术、商贸、法律、文化艺术、政治等)”的复合型人才;三是语言产品需求,包括语言学习产品、语言应用产品和语言文化产品;四是语言服务需求,包括语言环境建设、话语策划、翻译、语言培训、产品命名、语言资源平台等;五是“一带一路”语言文化历史资源的发掘与利用需求。面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语言需求,语言服务大有可为。赵世举提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制定专门的语言服务规划,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语言服务。二是加快培养语言人才,针对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需求 调整语言人才培养布局,改革培养模式,优化培养体系,提高培养质量。三是
7、创新语言资源开发,尤其要重视对语言的文化资源和历史资源的挖掘利用,以及对语言产品的研发,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同时,推动语言产业、语言经济的发展。四是构建相应的语言服务体系,包括语言使用服务、语言人才服务、语言资源与平台服务、语言技术服务、语言应急服务、语言咨询服务等。广西大学语委副主任、文学院副院长黄南津教授从资源视角和战略高度呼吁,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之时,应进一步深入研究语言资源的保护、建设及开发利用,重视语言的沟通交际价值、政治价值、经济价值的发掘,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优质语言服务,并借以获取族群和谐、区域安全、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利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版常务副主编李德
8、鹏则以云南省为例,探讨了面向“一带一路”的区域性语言服务问题,指出,云南省的语言服务主要有语言翻译、我国与东南亚及南亚的跨境语言研究和舆情监测三大方面,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语言能力建设迫在眉睫就现实而言,由于我国长期主要聚焦于欧美语言,对“一带一路”区域的语言关注不多,准备不足。无论是熟悉的语种数量、可用的语言人才,还是语言产品及相关的语言服务,都难于满足“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苏新春对近十年来我国人文社科类五大研究基金支持的语言类研究项目进行了精细的统计分析,从一个侧面证实了上述问题的存在。因此,适当调整我国语言规划,切实加强语言建设,提高语言服务能力已是当务之急。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研究
9、中心副主任、上海教育科学院高教研究所副所长张日培从提升我国语言服务能力出发,提出了服务于“一带一路”的语言建设应该重点研究的7大问题:中西部现代化进程提速背景下的语言资源保护;跨境语言与周边安全;丝路外语教学政策与规划;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汉语传播;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华语教育;“一带一路”话语体系;语言智库建设与研究。并据此制定相应的语言规划。魏晖也就加强语言能力建设提出了四个重点:国别研究;具体问题研究,如结合投资、建设、贸易、旅游等相关语言能力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产业化、产品化、实用化;比较研究,如沿线国家语言文字比较研究、语言政策研究等;协同创新,即注重不同学科协同、沿线国家之间的协同等。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语情监测分析室副主任李佳则就调整我国外语人才培养格局,尤其是优化地区布局发表了看法。与会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推进,将带来丰富多样的语言需求。我国应做好相应的规划,及时启动有关建设,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切实有效的语言服务,同时推进语言学科开拓创新。(作者单位分别为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广西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中心李佳 李静峰)中国教育报2015年7月15日第6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