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备课.doc
《五年级语文下册备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下册备课.doc(10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上课时间3月6日使用班级5级 2班课 题1、草原 课 型新授知识与技能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过程与方法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与难点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电教媒体优教通资源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与教学过程设计学生活动设计反思与改进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1、出示课题:草原。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
2、作品。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来了。二、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1、自主学习生字词。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二、学生听录音,了解主要内容。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三、弄清课文记叙顺序,
3、讨论分段。1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这篇访问记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三、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四、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2)“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种境界”是指什么?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4、?草原的美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作者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如果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音一首怎样的小诗?试着写一首小诗。3、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段段意。同时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4、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1、自由朗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2、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1、课堂交流,随机指导。理解草原的“绿”。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出示草原风光图片,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学生结合上下文去分析,这种境界指什么?体会作者为什么惊叹?为什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3
5、、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草原这篇课文记叙了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疆的热爱以及对民族友谊的歌颂。本课重点一是让学生通过文章优美的语句,体会作者对草原美景及人民热爱的情感;二是在阅读课文中学习、体会作者是如何准确运用词语表情达意的,从而提高表达能力。板书设计1. 草原介绍作者自学生字初读课文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各两次。2、 朗读课文两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两次。上课时间3月7日使用班级5级 2 班课 题1、草原 课 型新授知识与技能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6、。过程与方法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与难点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电教媒体优教通资源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与教学过程设计学生活动设计反思与改进第二课时一、再读课文,感受热情的草原: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这段
7、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得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种热情。)“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不停地握手。听到了不停的欢笑。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
8、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在回敬。”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4)“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有感情地朗读句子。理解“会心”,“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读,分层次。思考: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分几层?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课文第1段写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景象。课文分两层写。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后写产生的感想。)2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读后讨论。作者初入
9、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二、品读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1、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 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连起
10、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然谈兴正浓。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说什么?试着写一写自己的心情和想对草原人民说的话。三、回顾课文,感受热爱之情:1、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文章前面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情美,从风光美,从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因此整体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1从全文看,前面两段主要是写什么?后面三段主要是写什么?(课文前两段主要讲草原景物的美,后三段主要讲草原人民的美,说明蒙汉两族人民感情深厚。)
11、2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但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小结: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中心是表现蒙汉人民的友好情谊,歌颂各民族的团结。作者以写草原之美衬托蒙族人民的心灵之美,民族团结的精神之美。同时,也写出了草原的独特的风光形成了蒙族人民独特的风俗,独特的民族气质热情豪爽。作者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接、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烈欢腾场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 学生勾画相关语句。2、 学生汇报。鼓励学生大胆概括归纳。学生勾画相关语句。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分析、理解,从中去体会人与人之间 的感情。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当
12、时的场景。再次朗读这句话。反复读这句话。想象假如自己是其中一员,自己会说些什么?心情怎么样?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大胆想象,并从中去体会人物的感情。逐句逐字地理解,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体会老舍先生当时的心情。分析讨论文章的结构。再读课文,体会情感。课后“思考练习”题,也是围绕“学语言、用语言”这一特点编排的。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受地域所限,大部分学生对大草原的了解不多,单纯的指名读从网上了解到的草原风情,又略显枯燥乏味。古人把学习称为
13、“读书”“念书”,实在是抓住了学习语文的关键,只有“熟读”才能“精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是古人读书的经验之谈,至今仍有一定的意义。过去在阅读教学中,长期存在烦琐的内容分析和千篇一律的教学程式。使语文教学的情趣淡漠了,形象破碎了,美感削弱了,特有的魅力坠失了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教学本课我始终把朗读放在了第一位。板书设计1.草原辽阔 碧绿 景美草原 热情好客蒙汉情深 人更美作业设计1、 抄写好词佳句2、 朗读课文两遍。背诵课文1、2自然段。实验小学电子备课教学设
14、计上课时间3月 8 日使用班级5级2班课 题2.丝绸之路 课 型新授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认识本课8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电教媒体优教通资源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与教学过程设计学生活动设计反思与改进一、话说“丝绸之路”: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二、走近“丝绸之路”: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
15、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3、课堂交流。激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那么,文中所写的中国使者称它为什么呢?2.学生寻读课文,回答老师的提问。3.齐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4.进一步激疑: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启发学生多层面追问:为什么说这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一起了?联系我们的仅仅是一条路吗?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呢”?伟大体现在哪里?5.小组合作讨论。要求摆出观点,层次清晰地罗列事实以证明。6.鼓励各小组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和学生
16、的对话中相机梳理思路友谊之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科学之路三、走进“丝绸之路”: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2)热情。找出有关句子:课文第812自然段。朗读这几个自然段。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热情?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1)朗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
17、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2)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四、延伸“丝绸之路”: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想说的写下来。1.教师有感情地激疑:望着这座群雕,作者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望着这座群雕,作者情不自禁地引起了对往日商贸繁荣的遐想。同学们,从这些首尾似乎重复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交流、生发。(丝绸之路对古代经济、文明的巨大贡献;深情的民族自豪感;丝绸之路对现代西部人的一种感召力西部大开发)3.激情朗读。1、齐读课题,自主了解资料袋。2、学生交流所收集的资料。1、 对生僻的字词进行理解。2、 学生勾画并汇报。3、
18、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1、 学生朗读,思考,汇报。2、 学生依次汇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想象当时情景,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描述。朗读相应段落。勾画出相应语句,再结合问题进行回答。朗读相应段落。学会跳出文本,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概括。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铺垫,因此本节课主要采 用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的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在丝绸之路的线路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了解大致的线路,经过哪些区域,而且要求学生通过古今对照,了解经过现在的哪些国家和地区。考虑到这个问题可能有些难度,因此采用了一次小组的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受
19、到历史其实离我们很近。 另外,在丝路上的交易活动,应该说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表演的形式,对中原和西方之间进行交易的货物作了辨别。这种教学方式比以前单一的记忆要强很多,三位学生的精彩表演博得了学生们的阵阵掌声,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让每一位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当时丝绸之路上的繁荣景象,此外,也帮助他们理解了丝绸之路在古代中西方交流上所起到的重大作用,使学习更加贴近历史。板书设计2、丝绸之路时间地点人物时间丝绸之路的意义作业设计1、熟读课文。2、认真拼读带音节的生僻字词。3、抄写文中勾画的词语。实验小学电子备课教学设计上课时间3月 12 日使用班级5级 2 班课 题3、白杨 课
20、 型新授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过程与方法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电教媒体优教通资源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与教学过程设计学生活动设计反思与改进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1、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一)揭示课
21、题、审题:1.课文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呢?2.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2、3、看插图,认识白杨树。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通读课文: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3、检查自学情况(二)老师范读课文。(三)学生自学课文。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1)查字典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辨介绍抚摸表白沉思(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4)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5)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三、四、默读课文,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下册 备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