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措施的有效性探讨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减轻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措施的有效性探讨毕业论文.doc(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探讨降低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措施的有效性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减轻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措施的有效性探讨 院 (系) 教育科学学院 专 业 学前教育 年 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二一三 年 四 月摘 要分离焦虑是焦虑的一种,通常出现在与父母分离或与所爱和依赖的人分离或面临分离的威胁等情况下,是幼儿从自然人到社会人转变过程中所发展起来的情绪。三岁左右的幼儿离开自己的父母和家庭来到幼儿园,情绪会很不稳定,常表现为哭闹、大喊大叫、拒食、拒玩、拒睡、拒人、默默无语等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新学年开学,适龄幼儿离开父母和家庭进入幼儿园小班游戏和生活,迈出了其社会化进程中重要的一步
2、。很多的文章都是降低分离焦虑的措施,而这些分离焦虑的措施有哪些是真正有效的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研究。于是本研究选择广州市某示范幼儿园的一个新生班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法对新入园的小班幼儿进行6周的在园跟踪观察,记录其分离焦虑表现,并运用访谈法对教师、幼儿以及家长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影响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的多方面因素。通过对资料和观察记录的整理与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的特点:一是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表现以大声哭、哭泣、喊着要爸爸妈妈为主,其次为依恋老师和依恋自带物,哭闹、默坐、不正常午睡甚至不午睡、不正常进餐、重复句子如“我要爸爸妈妈”和独自游戏属于个别幼儿的分离焦虑表
3、现;二是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出现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放假后的早晨入园、午餐及午睡时间前后,傍晚离园之前也有个别幼儿表现出较严重的分离焦虑;三是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表现在性别上有所差异,女孩出现分离焦虑的比例高于男孩且大多以较强烈的形式表达。本研究对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现实表现的细致观察,同时对现象进行总结分析与提升,得出一般的规律性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策略建议,通过研究降低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措施的有效性,让家长以及一线老师可以参考,也为我们即将毕业而进入幼儿园的老师提供一些建议,最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分离焦虑 新入园 有效性 Abstrac
4、t Separation anxiety is one kind of anxieties, it is the childrens response to their separation with their parents, the ones who they love and depend on, or it appears at the time when their attachment was under threat. Its an emotion which develops when the children are being changed from natural m
5、an to people of society. When the Children about three years old leave the family and their parents to the kindergarten ,their emotion would be unsteady and most of them demonstrate such reactions as refusal to sleep, refuse to eat , refuse to go to the kindergarten, cry all the time, reject others
6、to approach, and stay alone and so on , all these call separation anxiety. The children of their right age leave their parents and the family to enter the kindergarte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term, it is an important process of their socialization, but for facing the long and direct separation w
7、ith their parents, the children are undergoing the pain of separation anxiety. Although the passing phase separation anxiety of the children from the reception class has the same with anxiety, it still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a reception class from one kindergarten in G
8、uangzhou city as study object,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observation, the author observed the children of the reception class for 30 days and recorded the childrens behavior .Carried out interviews on the children, teachers and parents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which affected the passing pha
9、se separation anxiety of the children from the reception class. Through arranging and analyzing the data, the researcher reach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The separation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following indications: first, loud cry and weep are appeared the most, attaching teachers and their own th
10、ings are other main form of childrens separation anxiety, sitting silently, cry and scream and so on just belong to individual; second, the passing phase separation anxiety of the children from the reception class usually occurred in the morning and the time for lunch and siesta, only a few were ext
11、remely anxious before leaving the kindergarten in the evening; third, it shows difference in the sex, the girls are more anxious than the boys and they generally express their separation anxiety by strong forms; fourth,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age,the younger groups separation anxiety was
12、 more serious than the older groups.The research not only has particular observation, but also generalize and analyze the phenomenon deeply. By the end, it proposes some effectual sugges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From the research we know the useful ways to loosen the passing phas
13、e separation anxiety of children and that may support us new teachers and the parents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and it will improve our abilities.Key words: Separation Anxiety, in the Passing PhaseInitial Enrollment, useEffectiveness目录摘 要2Abstract3一、 问题提出5(一) 理论意义6(二) 现实意义6二、 文献综述7(一) 已有研究文献综述71. 有关分
14、离焦虑的研究72. 有关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的研究9(二) 前人研究存在的不足13三、 研究设计14(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141. 分离焦虑142. 有效性14四、 研究思路14五、 研究方法15(一) 观察法15(二) 访谈法16(三) 案例分析法16(四) 研究问题陈述18六、 结果与分析18(一) 观察法的结果与分析18(二) 访谈法的结果与分析21(三) 案例分析法的结果与分析22七、 讨论与建议24(一) 本研究中存在的问题24(二) 建议24八、 结论26缓解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有效措施:26结语27致谢30一、 问题提出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将幼
15、儿园教育内容分为相对的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其中“健康”领域“目标”的第一条为“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在“内容与要求”的第一、二、五条分别强调“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指导要点”的前两条则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
16、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其中,我们可以看到“情绪安定、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特别将“高度重视幼儿心理健康”单独提出,都体现了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视,体现了对幼儿健康发展的更为全面和深层的解读,尤其体现了对初入园小班幼儿安定情绪、适应环境的关注。每年九月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新入园的孩子情绪很不稳定,常表现为哭闹、大喊大叫、拒食、拒睡等,有的孩子还因为老师把他带进活动室、离开亲人而用踢、打的方式发泄,这些就是新入
17、园幼儿的“分离焦虑”。在幼儿园新学期开学之初,新入园的小班幼儿大部分都处于从家庭到幼儿园的适应、过渡阶段,有较严重的分离焦虑。在这一时期里,如何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安抚幼儿的情绪、促使其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便成为这一时期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涉及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这一时期幼儿园工作开展关注的难点之一。幼儿园在新生入园前后都会采取的一些相关措施来缓解小班新生的分离焦虑,使幼儿园的工作得以比较顺利的开展。然而,各种各样的措施,哪些才是缓解分离焦虑的有效的措施呢?这是我想探究的,更是幼儿园教育实践需要的。本论文的研究意义有以下两个方面:(一) 理论意义 幼儿的分离焦虑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儿童心理问题的
18、研究。随着幼儿分离焦虑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相关的研究渐次增多,与之联系的研究主要包括焦虑研究、亲子依恋研究、社会性发展研究等等,以“分离焦虑”字样出现的研究,既有医学界病态分离焦虑症的研究,也有教育界教育对策的研究。认知理论、精神分析理论、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等都可以用来解释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习性学的依恋理论较全面地阐述了依恋与分离焦虑的关系一项理论的完善要建立在众多的研究基础之上,进行分离焦虑问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为有关分离焦虑理论的完善提供可供参考的数据和材料,另一方面充分发掘分离焦虑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发挥其有利的方面,减少其不利的影响。(二) 现实意义“我要妈妈!”“我要爸爸
19、!”一阵阵的哭闹声不绝于耳,这是我每次回家后看到小外甥与姐姐或者姐夫分开时表现出来的。在我去幼儿园见习的时候,经常看到有的幼儿哭着冲出教室门口要去找妈妈,有的幼儿则坐在地上或椅子上哭这是每年九月份幼儿园开学之初小班普遍存在的现象。每次看到这些现象我都希望能为这些幼儿做些事情来帮助他们平静下来,这促使我更加关注这一问题。这一时期出现的分离焦虑作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心理现象,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得到缓解,使幼儿实现从家庭到幼儿园的顺利过渡。尽管如此,也曾有幼儿因为新入园分离焦虑过重而缺失了幼儿园阶段的教育案例,于是我就在思考: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它受哪些因素影响?采取什么样
20、的措施才是最有效的?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就是这一系列的疑问及不解让我选择了以探讨缓解小班幼儿新入园的分离焦虑问题有效性措施作为我的研究内容,从现象开始了对这一问题做进一步研究。研究这一问题是给幼儿园制定缓解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的策略提供现实依据和策略参考。在幼儿园或家庭实际的操作中,都将幼儿的分离焦虑作为一种有害心理问题来加以防止,一是有利于幼儿园工作的正常进行,二是可免除家长的后顾之忧。而较少考虑到分离焦虑本身对幼儿的影响及意义。希望本研究使实践中的教师及家长相对较全面的而细致地认识小班幼儿新入园的分离焦虑,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小班幼儿新入园的分离焦虑,从而为教师和家长提供更好的方法。二
21、、 文献综述(一) 已有研究文献综述1. 有关分离焦虑的研究1) 有关分离焦虑内涵的研究凯根等 (1978)认为,分离焦虑指的是个体与重要他人分离时所产生的适当的忧伤,是幼儿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正常反应,是6个月到20个月婴儿的典型行为,其高峰期一般在13月龄到20月龄之间,在其他年龄阶段也有所表现 Kagan J.kears ley,R. B, & Zelazo ,P, ( 1978). Infancy: Its place in human development Cambridge, M 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鲍尔比也指出,分离焦虑是儿童对失落的恐惧与害
22、怕,儿童将与依恋对象的分离解释为一种生存威胁,进而产生分离焦虑 Bowl by J.Attachment and loss: Separation. London: Hogarth Press, 1973.。我国学者陈鹤琴认为,分离焦虑是儿童与其依恋对象分离时所表现出来的焦虑情绪。这种焦虑是个体因不能达到目标而使自尊心受损时,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而又带有恐惧的负性复合情绪 穆燕:幼儿入园父母必读,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5.。此类观点认为,分离焦虑是幼儿社会化过程中的适应性反应。然而,如果儿童面对分离时的情绪和行为反映超出了适度的水平,就会成为分离焦虑症。依照 DSM-IV的界定,分离焦
23、虑症是指个体与其依恋对象分离或与其家庭分离时表现出与其年龄不相应的、过度的焦虑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 PA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 l Disorders,4th Ed.( DSM -IV).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 1994.。患分离焦虑的个体一般会表现出与分离有关的过度焦虑、抑郁和一些受焦虑影响的不安行为,哭泣、身体不适、逃避行为及采取获得安全的行为是其主要症状 ( Eisen,et al 2001)。此
24、类观点是从神经症角度分析,认为分离焦虑是一种焦虑障碍。2) 有关分离焦虑产生原因的研究 与主要抚养者的分离 鲍尔毕将分离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家庭环境中几分钟或几小时的短暂分离,另一种是持续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的被迫分离。婴儿与父母分离后,会产生分离焦虑。 “大量研究表明,导致儿童痛苦的第一个诱因是与亲近的人的分离;第二个原因是失败;第三是遗弃,暂时或永久的,生理的或心理的遗弃都会引起悲痛。” 孟昭兰主编.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117. “Campbell在对发展性焦虑研究进行回顾后提出在生存过程中产生分离的条件是一个重要变量。引起焦虑的两个条件是直接分离(unmit
25、igated),即儿童与父母完全分离,独自呆着;间接分离(mitigated),即儿童与父母分离,但与其他人在一起。” 罗增让.儿童分离焦虑的发展变化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4):65. 对陌生环境的不安全感和害怕艾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美Richard D.Parsons & Kimberlee S.Brown 著.郑丹丹译.反思型教师与行动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76-79.认为人的一生中,人格发展要经过八个发展阶段或矛盾冲突阶段(Erikson,1950)。他假定人格发展是和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解决遇到的冲突或危机的能力相一致的。这八个阶段中的第一阶段是:信任
26、对不信任。艾里克森认为,人需要发展对周围环境的可预测感,这样就能够产生信任,不会害怕,这是发展自我认同需要完成的第一个任务。如果我们向外探索,想要驾御周围的环境,那么就要在环境中感觉到安全。在亲人离开后,婴幼儿哭的时候,他的照看者如果很亲切地对待他,使他受到很好的照顾,感受到安全,他就会发展信任感。3) 有关影响分离焦虑因素的研究 家庭养育特征Ainswoth (1961,1971)等人认为:婴儿的依恋特征和依恋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的养育特征。研究者对26个家庭进行了长期观察,并按母亲的养育特征划分为4个维度,即敏感性迟钝性;接纳性拒绝性;合作性干涉性;易接近性漠视性。研究发现:儿童的依
27、恋特点对应于母亲的养育特点。安全型婴儿的母亲在敏感性、接纳性、合作性、易接近性4个方面均有较高的得分,这些母亲倾向于鼓励儿童探索,对孩子敏感,与孩子进行亲密接触。回避型婴儿的母亲对孩子拒绝、缺乏耐心、经常表现出消极情绪。拒绝型婴儿的母亲倾向于干预和忽视,不愿意与孩子进行亲密接触。另有学者(Clark&Sterwart,1981)将母亲的养育特征分为反应性、积极情感表达和社会性刺激3个维度。反应性包括对儿童哭、叫喊、语言的反应的比例;积极情感表达包括有感情的接触、鼓励说话、表扬等;社会性刺激包括母亲接近婴儿、对婴儿说话及模仿婴儿的频度。结果表明:回避型和反抗型依恋的婴儿的母亲在3个维度得分都比较
28、低,而安全型依恋的婴儿母亲均有较高得分。这结果印证了Ainswoth的观点。 儿童自身因素“一项追踪研究(Kagan,1991)发现,一些婴儿天生难照料,易烦躁、爱哭叫、不易抚慰,不喜欢密切的身体接触,拒绝养育者的亲近,形成稳定依恋时间较晚。而另有一些婴儿天生喜欢拥抱、抚慰、爱笑、与母亲积极交往,容易得到母亲的欢心。Kagan认为:依恋类型的差异主要由儿童气质决定。容易教养的儿童通常被归为安全型依恋,难教养的被归为反抗型依恋,行动缓慢者被归为回避型依恋。研究表明(Clakins&Fox,1992):在24个月的婴儿中,反抗型依恋的婴儿有更多的抑制性,回避型依恋的婴儿有更多的非抑制性,而安全型依
29、恋的婴儿在两方面比较适中。” 蒋长好.依恋研究述要J.池州师专学报,2003(12):92.“Hinde指出,人类婴儿拥有对环境的具体“调节权”。由于儿童积极把握环境,从而减少了分离焦虑;并且儿童通过追随母亲和积极接近他人来控制与安全基础距离。由于母亲的暂时分开,当儿童不能使用自己的权利时,他们就通过寻找可靠的安全基础来调节分离忧虑,以致于最终达到降低对分离的焦虑。” 罗增让.儿童分离焦虑的发展变化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4):68.4) 有关缓解分离焦虑的研究詹姆斯兰格情绪学说的一个宗旨就是认为情绪可以由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引起,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他曾举例说:“我们所以感到悲伤
30、是因为我们哭泣,害怕是因为我们发抖,”虽然很多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学说把情绪与外在的表情之间的关系弄颠倒了,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得到广泛的运用和验证。我们常说“越哭越伤心”,其反意就是“不哭慢慢就不会伤心了”。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只有当幼儿停止了哭闹的生理行为,幼儿不愉快的情绪才会慢慢平息。“伊扎德在研究儿童的游戏与情绪之后认为,儿童用重复的游戏帮助自己去处理本来是势不可挡的情境,例如,去控制可能产生的焦虑,他进一步假设游戏在整合情绪的各个成分上,以及在更成熟的人格发展上具有一种重要的作用。” 朱立新.幼儿入园初期亲子分离焦虑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01(2):44.2. 有关幼儿新入园分离
31、焦虑的研究1) 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产生原因的研究 心理原因根据依恋理论,幼儿自出生后即与父母或第一监护人形成一种亲密持久的依恋关系。依恋形成后,幼儿对依恋对象的分离会表现出分离焦虑。一般依恋程度越高,分离焦虑越严重。对幼儿来说,幼儿园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幼儿容易产生分离焦虑的动因是不安全感和害怕感。这种动因是否发生作用,关键在于依恋对象是否离开。依恋对象的离开使幼儿产生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使幼儿的思维发生“倒退”。弗洛伊德认为幼儿在困境中会表现出一些早年所具有的行为,即为“倒退”。心理学家认为,幼儿入园分离焦虑是幼儿在陌生的环境中产生了倒退,担心依恋对象离开可能不再回来,再也看不见了。此时,幼
32、儿会伴随苦恼、吸吮手指、尿湿裤子、绞弄衣角等可观察的倒退行为。 赵宜君 缓解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有效策略J 现代幼教 2009(12):35 家园生活环境的差异第一,幼儿离开熟悉的家,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幼儿的交往对象也由原来少数且朝夕相处的养育者转向从未见过的老师和众多幼儿,社会交往的范围变大,交往的方式也发生了转变。在家里,他们是关注的焦点,父母家人对其千依百顺;在幼儿园幼儿却要学会与老师、与其他幼儿交往,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分享,与其他幼儿分享玩具。第二,幼儿在家的生活是宽松的,没有秩序和纪律的约束。而幼儿园为帮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求幼儿遵守一定的常规要求,如:独立进餐、按时
33、午睡、学会分享、轮流、等待等。此外,自理能力差也容易使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感到紧张、焦虑。如:不能独立进餐、不会穿衣鞋,大小便不会自理等。幼儿不敢请教师或其他别的幼儿帮忙,一旦遇上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便陷入困境而引起对幼儿园的排斥,更加依恋家人和熟悉的环境。 赵宜君 缓解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有效策略J 现代幼教 2009(12):352) 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影响因素的研究影响分离焦虑的因素在幼儿新入园阶段主要体现在: 家庭的人际交往特征“一般来说,如果家庭的人际交往比较开放,孩子在入园前有更多机会接触各种人群与各种环境、场合,有更多机会在家庭外部获得依恋与安全感体验,这样的孩子在入园适应阶段,他
34、用于适应的图式就相对较多,应对新环境时,大多的适应内容通过已有图式进行同化就能解决,需要通过调节才能适应的内容的比例就相对少,适应得就比较快,在适应过程中也往往伴随积极的情感体验。 而在相对封闭的家庭人际交往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在入园适应阶段,大多数适应的内容要靠调节来完成,因而往往有较大的心理压力,适应过程往往伴随着消极的情感体验并可能出现生理反应。” 纪红霞.入园适应相关因素解析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104. 教师自身特征“首要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指教师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基础是对师生互动性质的认识、对建立依恋关系的态度。教师的教育监控能力与自我效能感在适应期上显得尤其重要
35、。近来研究表明,教师的教育监控能力是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与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它对教师的教育认知水平与教育行为的改善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也是影响教育效果与儿童发展的核心因素。在入园适应期,教师较高水平的教育监控能力,可以帮助教师保持职业理性,既能对入园适应本身做好充分的认识与教育策略上的准备,也能在适应期过程中,防止情境性的职业理性缺失。” 纪红霞.入园适应相关因素解析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104.3) 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观察研究 早在1932年,瓦西布恩(Washburn)就探讨过这个问题,他记录了从18个月到4.5岁儿童每天入园后15分钟的社会行为。随后,吉尔席而德和范
36、特(Jersild and Fite,1939),海尼克(Heinicke,1956),雷耶(Raph,1968)等人也在这方面做了些工作。总的看来,这个阶段的研究都证明入园初期儿童的行为变化较大,入园经验对“积极”的个性特征的发展有帮助等。通过观察研究发现分离焦虑可以引起幼儿的生理上的一些变化。“分离焦虑对儿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饮食、消化、睡眠及免疫力等方面。有分离焦虑的儿童常出现睡不好、做恶梦、讲梦话、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头昏乏力、心悸多汗等症状。有的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最初一周内还会出现感冒、腹泻等疾病。” 张慧编译.减轻孩子的分离焦虑J.幼儿教育,2004(8):5.我国一线的幼儿教师也对幼
37、儿新入园的分离焦虑进行了观察记录研究。一是对幼儿分离焦虑表现的观察总结,概括起来包括:哭闹不止、默坐、独自游戏、念叨回家等等;二是幼儿入园分离焦虑个案观察研究。一部分老师,对分离焦虑问题较为严重、入园适应较为困难的幼儿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与这些幼儿的家长也作了特别的沟通。这类教师将这些幼儿每日的在园状况记录下来,经过自己的反思以及与家长的沟通,然后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来进行教育干预。4) 幼儿园采取缓解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策略的研究帮助新入园的小班幼儿缓解分离焦虑,使其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是幼儿园新学年开始之初的重要工作。针对缓解幼儿分离焦虑这一问题,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不断尝试采取新的措施。 通过文献
38、的整理,可以知道幼儿园、教师、家长主要采用以下措施来缓解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 幼儿园方面主要包括:a.预入园制度。这种制度是给已报名的幼儿家长发放入园证,让他们在幼儿尚未正式入园之前,时不时带幼儿来园参观玩耍,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及老师,培养幼儿对幼儿园的喜爱和好奇之心。b.家访制度。家访时间往往选择家长和幼儿都空闲的时候,一方面教师可以与家长详谈,了解幼儿的特点、生活习惯、成长经历等;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和幼儿玩耍,让幼儿充分与教师接触,减少陌生感。c.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为了减少幼儿因为自理能力差的原因而产生分离焦虑,建议家长在幼儿入园之前应加强其自理能力的训练。d.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幼
39、儿从家庭走向幼儿园,迈出了从个体到社会的重要一步。然而,面对众多新的、陌生的面孔,怎样和其他幼儿交往,怎样向教师表达自己的意愿,都是新入园幼儿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在入园前幼儿园会建议家长在家里先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让幼儿提前了解在幼儿园的情况。e.弹性入园制度。部分幼儿园允许个别幼儿不严格按照幼儿园统一的入园离园时间上幼儿园,可以晚些来园,提前些离园,主要是想保持幼儿的情绪安定。f.注重幼儿园环境创设。为了使新入园的幼儿喜欢幼儿园,不至于对幼儿园的环境感到太陌生,一些幼儿园注意创设色彩丰富、内容充实的环境,有些幼儿园还尝试创设家庭式环境。 教师方面包括:a.用游戏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由于幼儿的
40、年龄较小,心智与智力发展还处于稚嫩期,活泼、好动的同时,注意力易于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时间很短,常常会走神,在潜意识的支配下想起父母,所以我们会通过游戏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暂时忘记父母,投入到游戏当中。通过游戏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幼儿刚到幼儿园时,教师会让父母尽快离开,先让孩子玩一下游戏,同时在新学期之初也会延长户外活动的时间,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的生活。b.关爱引导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生活。孩子经常会缠着对他好的人,认为这个人特别亲切,并且对其产生一定的信任感,所以教师在一开始要有耐心,有信心,用爱心去教育每一个孩子,才能让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才能减少幼儿的分离焦虑感,才能让家长放心
41、地把孩子交托给幼儿园。对于经常闹脾气的孩子,老师们并不是置之不理任其发展,有经验的老师是很懂得孩子的心理。当孩子知道哭闹是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时,他们就学会了使用这样的方式去达到目的。所以我们都会在孩子哭闹了,冷静过后才对他进行安抚,拥抱呵护,让他的情绪尽快稳定下来,继续融入群体中。c.采用音乐治疗的方法。在开学初,教师们会组织更多的音乐活动,同时也会采用音乐来训练孩子的习惯,孩子们会根据音乐判断此时应该做什么事了,有些音乐是欢快的,孩子们会听到后兴趣高昂,有些音乐是安静的,孩子们就会稳定情绪,研究发现,采用音乐治疗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孩子们的分离焦虑。 李岩 刘欣茹 张莅颖 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
42、音乐治疗干预有效性研究J 教育导刊 2011(10):28-32d.采用互动的方法,让幼儿与同伴、教师和周围环境通过动作、语言、图像、符号、作品等方式形成的对话、合作、协调与分享。e.创设温馨而又充满童趣的环境。温馨、舒适、亲切的家庭式环境能有效缓解幼儿的焦虑和不安,而充满童趣的环境布置能转移幼儿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将幼儿的照片、喜欢的卡通形象做成教室墙饰的一部分,或是将幼儿其它熟悉或喜爱的玩具、物品放到区角,让幼儿在教室中找到熟悉感和归属感。f.多和家长沟通,特别是和分离焦虑严重的小孩的家长沟通,及时反馈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让家长配合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家长在家里也要经常对孩子说“孩子长大了,应
43、该上幼儿园了”,一起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g.多鼓励、多表扬、多启发。幼儿有一点进步,老师都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如上幼儿园没哭、把自己的早点吃完了、主动向老师问好了、给爸爸妈妈说再见了等等,老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可以采取奖励小红花,分发糖果的方式,增添儿的自信心。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教师多一份鼓励,幼儿就多一份自信,在鼓励和自信中幼儿就会一天天成长! 家长方面包括:a.和孩子一同熟悉幼儿园,了解已入园幼儿的生活。家长在幼儿入园前应当带幼儿提前熟悉幼儿园及其周围的环境。让幼儿慢慢产生对幼儿园的好感以及对幼儿园里孩子的羡慕之情有利于幼儿入园时良好情绪的发生。b.调整幼儿生活习惯,培养
44、幼儿独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孩子入园前应该使其生活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不要由着幼儿,饮食方面一日三餐争取做到荤素搭配,从小就让孩子接触各种食物。平时生活中每天让幼儿有一定的独处时间或是在家中有一块属于他自己的不在家长视线之内的活动空间(保证幼儿的安全,家长可不时地偷偷观察到的地方)以培养其独立性。c.经常带孩子外出接触人和新事物,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幼儿如果平时较少接触家庭成员以外的人,较少参与外界的活动和接触外界的事物,在面对陌生人、陌生的环境就更容易产生分离焦虑。所以,幼儿在入园前,家长应有意识地扩大幼儿活动的空间和交往的范围,经常带孩子外出接触陌生的人和事,教给孩子一定的交往技巧,
45、使幼儿初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和交往的安全感。d.加强语言能力训练,教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幼儿入园以及今后的发展都非常重要,家长在生活中、与孩子的游戏中或讲故事时、外出游玩时随时都可以帮助幼儿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经常与其交流,积极回答孩子提出的“为什么”,经常鼓励孩子,这样入园后孩子有了什么需求就可以大胆地和老师说而不是不知道怎样说或不敢说,无形中就减轻了孩子的分离焦虑。e.尽早入园,坚持接送,切忌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有的家长坚持每天送幼儿入园,经过一段时间,幼儿已完全适应了幼儿园生活。有少数幼儿由于父母的一时不忍心,而“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导致每次来园都哭闹不止,形成
46、恶性循环。所以幼儿在入园前,家长也应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坚持每天送幼儿入园,帮助幼儿迅速融入集体生活。f.适时分离,莫要徘徊。有的家长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一见孩子哭闹,就赶忙抱抱孩子、哄哄孩子,然后孩子就好了,再要走,孩子就又哭闹,家长欲走又止,或者总是在窗外徘徊,一不小心被孩子看到,孩子又哭闹不停,正确的做法把孩子送入幼儿园告诉孩子下班后来接他,不要犹豫也不能徘徊,马上离开幼儿园,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g.消除自身的分离焦虑。孩子入园不仅孩子存在分离焦虑,家长自身也存在分离焦虑,总是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哭没哭、吃没吃饱等等,其实父母应该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多和孩子的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园表现,做好家
47、园合作,轻松对待孩子入园,我们要用自己好的心态去给孩子示范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刘廷青 家长如何减轻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J 家庭教育 2011(07)(二) 前人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综述所述,。 缩进两格第一,分离焦虑的研究多是以未入园的婴儿为研究对象,也有以小学儿童为研究对象,以新入园幼儿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主要是幼儿园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措施以及教师个人采取策略的总结,而且很多都是理论性的。第二,虽然也有采用观察法进行研究,但是观察的只是表面的,很少分离实际上采用的措施的有效性的程度,而且影响因素也是长期的,很少是直接的因素。第三,很多缓解分离焦虑的文章都只是从某一方面,而很少是从教师、家长以及幼儿园三个角度一起来分析,并且关于有效性的措施的研究较为少见。 所以,本文将从以上三个维度进行分析,把缓解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措施分为教师、家长和幼儿园三个维度,看看实际当中教师、家长和幼儿园采用什么具体措施来缓解幼儿园的分离焦虑。 三、 研究设计(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1. 分离焦虑对已有“分离焦虑”的分析主要是与父母分离或与所爱和依恋的人分离或面临分离的威胁等情况下,表现出一系列恐惧、焦虑、紧张和不安的情绪反应,通过对文献的分析,结合本人在以往实践中的观察及本研究开始时对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的预观察,发现小班幼儿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