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创作感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画创作感想.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创作感想“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学生时代的记忆中,初见这篇文章时觉得有些异类,那哀婉的故事打动过很多人的心,而我尤对开头的那句动人而透着忧伤的句子有了深深的印象,而这就形成了我的作品内容。我所选的是工笔花鸟,并且用绢作为载体,一对纯白的孔雀,在昂扬的春意里凝视满树花开。这是画中最直观的内容,右上方两只小鸟隐匿枝叶中,好奇的观望着孔雀的举动,整体布局选择的是较为舒适的S型,最开始,并没有左下方的山石流水,但因为我的作品尺幅较大,显得将孔雀“悬空”起来,视觉上很不平衡,于是我借用学习时临摹的明朝著名花鸟画家吕纪的一幅画作上的山石加以结合,吕纪画花鸟画十分出色,他近学边景昭,远师南宋画院体格,
2、敷色绚烂,为明代院体花鸟画家代表之一。既然提到工笔花鸟就不能不说它的发展史。绵延的中国花鸟画史上,画派渐成,画风传承。五代黄筌、徐熙并起,渐成两大系统,以后继续衍生。明代花鸟画演变成四大系统,一为边景昭、吕纪的黄氏体,二为林良、徐渭的大写意体,三为陈淳的简笔水墨淡彩小写意体,四为周之冕的勾花点叶兼工写体。五代黄筌、徐熙两大系统是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的重要的画派衍生。明代花鸟画的四大系统,亦是考察中国花鸟画派衍生之变的重要窗口。边景昭,字文进,博学能诗,擅画花鸟,继承两宋院体工笔重彩的传统,作品妍丽堂皇,精细工致,韩昂图绘宝鉴续编称其作品“不但勾勒有笔,其用墨无不合宜”。传世之作有竹鹤图轴、竹鹤双
3、清图轴(与王绂合作)、杏竹春禽图轴、三友百禽图轴等。吕纪画花鸟画十分出色,他近学边景昭,远师南宋画院体格,敷色绚烂,为明代院体花鸟画家代表之一。其作品浴凫图轴很好地处理了浴凫与流水的关系,构图大胆,笔墨流畅,设色雅淡,气息清和,体现了明代花鸟画家的娴熟技法和时空营造能力。林良的花鸟画注重写意,墨气豪放,对于文人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建树,具有启迪意义。他擅画水墨花鸟,其双鹰图轴,气势磅礴,鹰目炯炯,枝叶穿插,墨色淋漓,反映了明代院体画之十足神采。徐渭的大写意体用笔简练,不求像物,重在写其意趣性情,故称“写意”。他的画较之以前的减笔写意画更为简约概括,放逸豁达,故谓“大写意”。 徐渭的作品题材囊括花卉
4、、草木、瓜果、鱼虫、走兽、山水和人物,尤以花卉著名。其花果图卷用笔放纵,水墨酣畅,诗画并茂,画坛称颂。陈淳,字道复,他的简笔水墨淡彩小写意在画坛占有重要地位。他于晚年创作的花卉长卷颇有特色,有时以四季为序,有时时空交叉,颇见水墨组合的视觉冲击力。其墨花十二种图卷,画了梅花、兰花、玫瑰、百合、月季、紫薇、秋葵、桂花、芙蓉、菊花、水仙和山茶,姿态各异,繁花烂漫,写意抒情,水墨淋漓。其实,说陈淳的花鸟画贵于简笔水墨淡彩的小写意,这只是注重从沈周的水墨写生至陈淳的水墨写意的飞跃而言,实际上陈淳在晚年的花鸟佳作中已呈现泼墨大写意的体貌。徐渭的大写意笔墨就得益于陈淳。周之冕的勾花叶兼工写作品,也是探索明代
5、画派衍生之变的必然落笔之处。周之冕的“勾花点叶”源于孙隆、沈周和陈淳之法,他是集大成而用之,推陈而出新。王世贞曾对明代中期三位写意画家陈淳、陆治和周之冕作了评价,所谓“道复(陈淳)妙而不真,叔平(陆治)真而不妙,周之冕撮二子之长”。其桂子图、花卉图卷都是代表作品。尽管画派林立,技法有异,可是在注重写生这一点上,却形成共识,绵延后续。宋徽宗赵佶重花鸟写生,他的作品被邓椿誉为“妙体众形,兼备六法” 其柳鸦芦雁图卷,尽得高雅之气,柳叶低垂,吟鸦自在,芦雁嬉水,一派休闲清景。其中神韵之妙,不能说和平时重写生、察细微无关。元代水墨写生画的高手当推陈琳、王渊和张中。陈琳借助写生,突破了传统工笔重彩画技法,
6、以水墨淡彩法描绘物象,形成了富有艺术个性的勾、刷、点、染之法,造型严谨,笔简意高,其溪凫图轴为花鸟画史论所褒扬。王渊从写生中得清淡之气,其佳作花竹集禽图和花竹锦鸡图对后世影响很大。张中在当时被人称为“写生第一”,采用水墨晕染,深得文人写意之神韵,其芙蓉鸳鸯图,出笔清新典雅,鸳鸯与水极富动势,堪称从写生中赢得生机。陈淳绘画也看重写生,其漫兴花卉图册自跋中曰:“古人写生自马远、徐熙而下,皆用精致设色,红白青绿必求肖似物物之形,无纤毫遗者,盖真得其法矣。”他还谈到少年时就“有心于此,既而想造化生物万有不同,而同类者又秉赋不齐而形体亦异”。周之冕则善于观察禽鸟生活动态,落笔皆有生意。其绘画成就自然得写
7、生之妙。清代任颐的画风清丽,其重要原因之一是重视写生,善于捕捉生活感受。任颐花鸟册极富生气,实是其对物象感受的笔墨定格。不管是怎样画作都离不开平时的观察,在生活中不断累积,经过岁月的洗礼方成一帜。回到我的作品,从找资料,构图,绘画,再到最后,我亲自将它裁下,每幅画作的缺点最了解的莫过于作者,它的不足自然尽收我的眼底,可是连这些不足都会成为喜欢它的理由,因为它会教我成长,不管是技法或是生活上,我们对自身的一种境界追求会在未来体现在脚下的路。当然即便没有大师般的名望,国画亦有韬光养晦之德,温润如玉之美,但凡从前,唯文人墨客得以此技。在慢慢感受笔尖与纸的契合时,心思会变得悠远宁静,或者说是你的画让你必须沉淀下来。有一位华侨到琴店里买一把七弦古琴,店主奇怪你不会弹买它做什么?华侨却说,我不会弹,可是我喜欢听它的声音,在心烦意乱时,哪怕只是勾动一根琴弦,那铮然清音也让人沉醉。这和国画该是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能带给人心如明镜之意。就像我说的每幅画的优、缺点最了解的就是作者自己,但是我想每幅画带给作者的不会仅仅表面上的流光溢彩,至少在我独立的完成这学生时代的最后作品时,我所得到远比我想象得多,也许我不会成为国画花鸟的中流砥柱,也许在完成这件作品后我就不会再有机会握笔,但是,无论多少的“也许”也不能否定它曾在人生中那凝固过的颜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