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doc
《小学科学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科学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摘要: 少年儿童的成长成才离不开德育教育,小学阶段各学科都有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德育要求,每一位教师都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责任,小学科学教学也不例外。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目的。关键词:德育育人、润物细无声、小学科学教学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责任。通过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通过对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自然现象的学习,改变学生的行为倾向,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陶冶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打好基础。在30多年的小学科学教学生涯中,我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将德育育人贯穿到科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一、 转变教师角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精神 教材中的每一课几乎都有观察、实践、讨论部分。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亲自参与活动的机会。我会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分别引用不同的方法。 例如,三四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科
3、学学科,由于年龄小,领悟能力差,实验前我会尽量对学生进行详细的实验说明,实验中我会耐心的给予指导。但随着学生年龄和经验的增长,我会有意识地放手让他们自己去从事实验活动,包括活动的设计、执行、交流和评价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逐渐地由说明者、讲述者、指导者转向服务人员、咨询人员和提供帮助人的角色。二、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提问、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学习科学、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判断学生学得好与不好,不仅要看学生回答了多少问题,还要看学生提出了多少问题及提出问题的价值。所以,教师应创设问题和探究的情境,培养学生发散性提问的能力。我在低年级科学教学中特别注重这一点
4、。 例如,我在三年级上册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这一课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思考“看到板书课题和图片后你有什么想法?”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内容提出各种各样的科学问题,这时候我会对学生的大胆提问和奇思妙想给予鼓励、启发和表扬,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为今后科学课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三、 深挖教材,培养科技创新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小学科学教材的内容设计将科学探究活动与社会生活和学生个人生活联系在一起,科学知识并不是单一呈现出来的,而是多层次多角度呈现给学生,我会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挖掘教材给我们的启迪。 例如三年级上册它们吸水吗?一课,通过了解我国东汉时期蔡伦发明的古代造纸过程和让
5、学生们每人亲手造一张纸,联想纸张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充分感受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爱我中华,从小树立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从高理想。四、实事求是,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是最基本的科学态度,也是科学教学中要重点培养的。结合教材,开展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养成的重要途径。譬如在观察事物或现象时老师应要求按科学程序进行,先整体再局部或先局部再整体,由表及里;在做连续测量,月相观察,养植物,养蚕等等必须长期进行的观察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研究。而在实验当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科学课 学生 进行 德育 渗透 策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