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在岗研修教案(听评课).docx
《特岗教师在岗研修教案(听评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岗教师在岗研修教案(听评课).docx(5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特岗教师在岗研修教案听之有“相”,评之有“道”有法、有效提升教学点评技巧 组织入场1.发卡AZ(10人一小组)为讨论作准备。引言:各位老师好,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专题是:许多老师可能觉得很奇怪,什么叫做听之有“相”,评之有“道”呢?那么我在底下有一个副标题:有法、有效提升听课评课技巧。听课评课,我们大家都知道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规范着,倡导着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听课评课已经成为一种职业需求和分内工作。听课评课已经成为一种学校文化。听课评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是衡量我们教师的业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在新课程开设以来,听课评课活动更是引起了老师们、专家们的高度重视。有
2、很多这样的书籍。(如: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解析说课、听课与评课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图片展示),这样的书很多很多,老师们可以找来再深入的学习理解。有人说;我们如果抓住了听课评课,就等于抓住了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牛鼻子,我们去听一节课,不管这节课是成功的、一般的、或者是失败的,在听课后深入细致的研究,专业的评课,对我们执教的老师和听课的老师都会有很大的帮助的。听课评课是我们教师互相学习,切磋教艺,研究教育的重要措施。2.暖场:暖场小游戏,15分钟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组内口号。序听评课,想说爱你不容易一、出示一组听评课语录。1.A老师:教务处通知请教师本周四交听课记录。B老师:我还差两节呢
3、,明天去听你的课,要不给你的听课笔记我抄一下,任务取向,给老师规定,一个学期必须要听几节课,发统一的听课笔记。结果导致许多人就坐在自己的办公室抄听课笔记,造听课笔记。抄听课记录,造听课记录。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就是被学校逼出来的。平时听课有些课没多大效果的一定要我听,浪费我时间,我只能坐在教室里花5分钟把这个听课笔记抄完就行了。(对不对,只能这样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种行为就是任务取向。2.A老师下星期要开公开课了。B老师说:“啊,我去听什么呢?”C老师说:“去了再说吧。”二、请现场的老师谈谈自己平时听评课的一些体会。 学员讨论后,教师归纳现行的低效率听评课存在的七大“症状”1.散漫,听
4、评课的组织散漫,效益非常低。 无目的地听课活动,只为完成教务处规定的“听课次数”。由于缺乏课前的沟通,听课目的不明确,评课重点不集中。脚踩西瓜皮,想到哪是哪,说到哪是哪,你说一点,我说一点,看看还很热闹,实际什么问题都没有深入的研究,在听评课中,我们需要“聚焦”。2.粗放,在了解平常如何组织和实施教研活动的时候,很多学校都说着这样的过程:教研组长提前发出通知,让大家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听课,听课结束后,首先是上课教师说课,接着是评课,评课时参与者各自发表一通意见,最后是教研组长叫某老师准备下一次上教研课,活动就结束了。“活动之前知道要讨论和研究什么问题吗?”“不知道。”“参与的教师进教室之前有自
5、己的准备和期望吗?”“没有。”“进入课堂有没有想过重点观察什么,并进行重点观察和研究?”“没有。”“那交流的时候说什么?”“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谁会那么认真?”这是很多学校听课评课中的常态。课堂研究本是一件精细化的工作,但是在常见的评课活动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粗放”,这集中表现在评课用语上。我们常用的评课话语是“好像”、“大概”、“似乎”、“感觉”等模糊词语,这种词语十分粗放,都是因为缺少相对精细的观察造成的。而这样的评课,说服力与震撼性是非常有限的。3.表层。“表层”水平就是“欠专业”的水平。在评课交流活动中,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 “这位老师板书工整,条理清楚 ”、 “某某老师课堂语
6、言清晰,教态自然 ”等等。眼光依然死死地盯住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较少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表现和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合作、交流活动;不能对这些课堂现象深入透视,不能触动现象背后的教育理念,当然,也欣赏不了课堂中真正的精彩。这种表面化的评课对上课及评课教师的触动不大,帮助也不多。4.作秀,与日常的听评课活动相比,时下一些大型公开教研活动又容易犯“作秀”的毛病。这些课,“磨”了很多遍,终于“成型”,拿出来展览与表演。作秀课只提供了一个并不真实的“样本”,作秀化的听评课,常常让人感觉“听时很激动”,回到自己的课堂中却“一动也不动”。所以,作秀课要解决的并不是我们急需解决的日常教学问题。5.规范化
7、,有专家曾说,评课有“三二一”,即:三条优点(教学目标比较明确、教学过程比较清晰、教学效果比较明显),两条缺点、一条建议。这种“范式化”的评课是“去情境”的,所以天花乱坠任你说,参与者无法在这样的活动中受益。明显的是一些虚假、讲好话的评课方式,大家说着一些“过年的话”(好话、祝愿的话),多讲优点,少讲问题,具体肯定,抽象否定,客客气气,皆大欢喜,参与者都抱着这样的心态 “我不会对你的课说长道短,下一次你也不要对我的课说三道四。 ”,6.“一刀切”,同样的教材我们可以确立不用的教学目标;同样的教学目标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设计;同样的教学设计我们会呈现出不同的课堂。而听评课活动必须“以人为本”,
8、必须针对教师的基本特点进行,否则就是“一刀切”。观察与评议新上岗教师的课,最主要的目的可能是帮助其“学会常规”;观察与评议特级教师的课,最主要的目的可能是“提炼风格”;观察与评议骨干教师的课,最主要的目的可能是“寻找发展方向”。一些教师在评课中不注意方式方法,毫无顾忌地指责,把别人的课批得体无完肤,甚至讽刺挖苦,缺乏诚意。这种否定多于肯定、主观多于客观、挑刺多于学习的评课方式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它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伤害了教师的自尊心。 案例一:我的一次教研活动经历(一位农村小学教师) 前不久,我按照中心校的安排在中心小学上一节研讨课,课文是语言的魅力四年级语文第八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在
9、接到中心校的通知后,我认真地分析了教材,接着又翻阅了一些新课程的书籍。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不需要教师按精读课的教法进行精讲教学,所以我确定了“教师引拨,学生自学”的设计理念,准备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一次彻底的自学。我想通过这节课给其他教师提供一种授课形式,传递一些新的教学理念。 教案写成后,我在学校的四年级试教了一次,效果并不好,我就几次修改教案,但我始终坚持“学生自学”的理念。我认为,既然是一节研讨课,虽然不用追求十全十美,但应富含能给众多教师带来启示、感悟的理念或方法。 教研的日子终于到了,我镇所有四年级的语文教师聚在了中心小学,县教研室的教研员也来了。我对此充满了期待,因为我觉得校本教研离
10、不开专业引领。更让我兴奋的是,中心校安排教研员听我的语文课,我欣喜若狂。我决心发挥出最佳水平上一节研讨课。 课前,我用几分钟时间与学生相互介绍了一下因为这是外校的学生,我们之间很陌生。之后开始上课,我首先让学生进行一个说话练习。我以前在班里进行说话练习坚持了一学期,效果非常显著,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表达力提高很快,所以我想让其他教师也“共享”一下。接着,我导入新课,让学生先读书 5分钟,停下后,我在黑板上写“教师培养大学堂”,问学生“你们想不想当小老师?”学生兴趣盎然。我接着告诉学生:“假如你是老师,你要先读懂课文。那么你会从哪些方面去读懂课文呢?准备教给学生哪些知识呢?” 考虑到学生自学能
11、力的差异,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课文。我在每个小组之间穿梭,不停地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并为学生提供一些学习的方法。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启发学生,指导他们进行学习。一直到下课,学生学得很认真、很专心,但他们有时也表现出一些茫然的神色,我感觉这些孩子们以前可能没有自学过,所以才会出现“你看我,我等你”的现象。 下课以后,我用我事先打印的“教后调查表”从教法、学法、知识掌握情况方面,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学生显得很兴奋,一致认为这节课上得快乐、轻松,对小组合作学习也抱欢迎的态度。从孩子们轻松、开心的表情中我自信这一节课成功了一半! 学生下课到校园里玩去了,教师们开始评课。我充
12、满期待,希望教师们能给出些建设性的、真正对我有帮助的意见。评课终于开始了,我拿起笔,等着做好记录。老师们首先肯定了“让学生自学”的做法以及活跃的课堂气氛,但我更渴望“批评”。没有想到的是,接下来,批评接踵而至: “课堂上学生活动太多,而学习中读的时间太少”,“语文强调以读代悟,以读代讲,但本课不见老师引导学生读”,“课文教学没有联系生活实际”,“教师板书太少,教师只写了 12个字,而学生写了一大黑板”,“学生讨论时间太长了”,“课堂上阅读量太少”,“应该让学生在读中质疑,有问题时便要引导学生当即解决”,“教学重难点没有在课堂中突出出来”我的心情开始变得沉重,我真想插言告诉老师们,这是一节略读课
13、,不能按精读课讲授,不应该但我没有说,我认为我应“虚心接受批评”,而不该辩论!接下来,一位老师的质疑把我打得“奄奄一息”:“学生在这节课里终究能掌握什么?不知道!”天啊,她认为学生在这节课上一点东西都没掌握,只是几个人在一起玩了一节课。但是,我仍然有几分自信,我更加迫切地希望教研员能进行一些点评,要知道专业引领、专家的评价对教师的帮助最大。 教研员终于开口了:“这一节课学生自己分析课文的时间太长了,应该让学生充分地去读,在读中发现问题,然后共同思考和解决一个个问题。”“让学生把一个个知识点找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去体会知识点。”“知识点仍要偏重的。”“对课文词语的理解一定要解决好。”“学生发现问题
14、、讨论问题时该制止要制止,该引导要引导。”“让学生当老师,这不行,学生怎么能当老师?怎么能说把学生培 养成老师呢?怎能让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去提问题呢?不能!”(这是其中的要害句子) 听着教研员的发言,我的头发蒙,我在笔记上写道:“难道我失败了?我怎么总觉他是个落伍者?”我的心情越来越沉重,难过、压抑一阵阵袭来。我仅存的一点点自信被教研员打垮了!我自己坚信的“教学理念”教师是引导者、帮助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与学生平等对话,不能光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让学生体验求知的过程、掌握求知的方法全被击了个粉碎。 我沮丧地坐在凳子上,看着笔记本上一条条似“狂风暴雨”的袭击,我渴望避风的港湾、温暖的怀
15、抱,难道这就是校本教研?怎么与我在书中看到的不一样呢?再转念一想,这本来就是研讨课嘛,让别人提意见总归是好,但我的心是依然沉重。现在提笔写信时,仍感到窒息。自认为自己不断探索新课程的教法,勤勤恳恳,每次优质课总能独占鳌头,每听到外校教师说我的课好、“有听头”时,我总沾沾自喜,可今天难道我一文不值了?我鼻子发酸,一丝丝苦涩不断涌来。 教研员长达半小时的评论结束了,我有气无力地到讲台上收拾我的书、卡片。我边收拾边怀疑:“我失败了吗?”听课的老师们都站起来要出去休息了。这时,刚才上课的学生一拥而入包围了我:“老师,给我签个名好吗?”“给我也签个吧!”我一愣:“为什么要签名?”孩子们笑着说:“不为什么
16、。”我说:“不签,好吗?”他们不约而同地高声回答:“不行!”看着孩子们灿烂的笑容与渴望的眼神,我能拒绝吗? 没有想到,最后还是学生温暖了我的心 7.少对话。听课中的“少对话”现象,也是严重阻碍听评效率的一大问题。“对话”的要素是“碰撞”与“补充”,你的观点与我的不同,我的思想就遭遇“碰撞”,我们就可以进入“对话”场景;你的观点引起了我的观点,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我的思想就处于“激动”的状态,我们也可以进入对话的世界。二在日常的听评课活动中,我们经常处于“无碰撞”与“无共鸣”的状态,这就是“少对话,很多时候,评课的话语权多为领导、专家把持的“一言堂”。话题一 评价一堂课的维度一、讨论一:你认为什
17、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赵瘦环肥,一堂好课中“好”的标准也是难以界定的,只能是见仁见智,各赋春秋,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标准是没有了,相对合理的基础性标准还是有的。二、归纳总结1.精神面貌:起立示威口号响,犹如正跨鸭绿江。 我认为,评价一堂好课的第一标准就是看师生的精神面貌,是精神抖擞还是吊儿郎当,是全神贯注还是心不在焉,是勤学好问还是冷漠懒散,是字正腔圆还是含糊其声,是群情激昂还是七凌八乱这从上课的起立动作中,从问好口号的呼喊中,从回答上台展演的争抢中,从积极发言的争辩中,都能看出来。好的精神面貌是可以左右课堂教学活动效能的关键因素。当然小学生最容易被调动学习情绪而在课堂中积极发言,师生互动,课堂
18、活跃;初中生也能有积极表现自己的学生,但这种现象女生明显优于男生,此时课堂中女生成为活跃型,男生成为旁观者(有人是思考者,有人却游离到教学过程外成为捣蛋者);高中生在课堂上普遍成为倾听者,更接受“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上课方法,男女学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学科的偏好上,但也有课堂中发言交流的表述完整、准确和独特性的优势。由此,让小学生多一点互动,童言无忌,使小学生热爱课堂、热爱学习是首要目标;让初中生多一点小组合作学习,特别是男女学生的合作,有助于青春期学生减少叛逆性、孤独感和学科的过早分化;让高中生多一点个体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再在课堂中进行完整的展示,显示每一个学生的特长与才能,这也是适应社会的
19、重要能力。求知欲望:一个故事驱逐邪恶的办法就是用美德去占领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关键怎样提高兴趣?概括说来,教师应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组织得当的教学过程。内容、形式、过程、环境,都会引发学习兴趣,也可能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所以,评价一堂课,第二个方面就看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郁,看老师的煽风点火是否奏效,看课程设计是否能激趣,看合作探究有没有吸引力,看研习收获有没有成就感,看多元互动有没有感召力,看学生的注意力有没有分散转移。我这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哲学家与他的学生们来到一个荒地上,哲学家问他的学生们,“怎么样把草除掉?”他的学生们有的
20、说烧掉,有的说用石灰,哲学家要求学生们第二年来看一看,结果第二年学生们来到这片荒草地时,看见了一大片绿油油的庄稼,才明白老师的话:驱逐邪恶的办法就是用美德去占领它。同样,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办法就是用吸引他的教学方法去占领他、吸引他。课堂情景:胜似联欢喜洋洋一个来自学生的有代表性的例子,这个学生希望在课堂上听到三种声音:掌声、笑声(复旦大学学生无记名投票,选出来最受学生欢迎的十大“人气教授”,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英汉大辞典的主编陆谷孙教授。有人问陆教授,您的课为什么让学生这么喜欢,陆教授说:“我每堂课一定要让学生至少大笑三次。”)辩论声,他希望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是一个进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有一
21、个心理实验室作了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思维在与别人辩论时最活跃,当然此时,教师的教学效率也是最高的。 2.学习方式:自主互动求实效自主学习好处多,争先恐后避蹉跎。合作学习招术活,团结一致神通显。真正的好课,学生是教师的同僚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者,是课堂的主宰而不是作业的奴隶。如果仅是老师大显神通,将教材讲得淋漓尽致,而学生只是听众观众,那么,这样的课堂不算好课。如果你告诉学生,明天你给同学来讲题,最差的学生也会不睡觉,为了展示。我们要到你家串门,你再忙也会打扫房间的,道理就是这么简单。案例四:这样的合作有效吗?场景1一位教师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一课时,在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6-7这
22、样一个算式之后,马上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应该怎样计算16-7。场景2某校四年级六班有56名同学,老师在教学实践活动课“秋游计划”一课时,在让学生合作制订购买秋游所需物品及所需钱数之后,又设计了一个活动乘车与买门票。“一辆大客车可坐50人,每辆300元;一辆中型客车可坐30人,每辆200元。个人票每人10元,团体票每人8元(10人为一组)。”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这些数据,讨论交流应该怎样租车、怎样购买门票比较合理(在第二次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在继续计算买哪些吃的更好,有的在互相玩计算器)。场景3一位教师在教学二年级数学课“克和千克”一课时,让小组合作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小组汇报时,有一个
23、学生说:“我称的是竖笛,它的重量是8克。”老师问道:“是8克吗?”坐在旁边的学生提醒了一下:“它的重量是85克。”这名学生终于说出了合理的答案。思考题:场景1的合作缺少了什么?场景2在第二次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在继续计算买哪些吃的更好,有的在互相玩计算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场景3中为什么会出现第一次说是8克而第二次说是85克的情况呢?案例分析: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于是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
24、,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合作交流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学民主,给予了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但是“合作”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再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现象1中,由于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也缺少合作交流的愿望,尽管教师安排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但由于时机把握得不好,不可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现象2中,学生第二次合作学习的效果不会理想,有的学生会继续计算买哪些吃的更好,有的会互相玩计数器。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第二次合作学习的时机不当,大多数学生仍然沉浸在第一次合作学习的情境之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在岗 研修 教案 听评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