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曹操诗歌的浪漫主义毕业论文.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浅谈曹操诗歌的浪漫主义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曹操诗歌的浪漫主义毕业论文.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曹操诗歌的浪漫主义一、 曹操浪漫主义诗歌的写作背景 曹操所写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游仙诗,如气出唱三首、龟虽寿、精列、陌上桑、秋胡行二首等,大都畅谈神仙、幻想仙境及抒写与神仙共游之乐的诗。因为其在曹操诗歌中数量比重较大,所以浪漫的游仙诗也是曹操诗歌的一个很重要内容。然而,在很多中国文学史的著作中,都把曹操的浪漫游仙诗歌划分为思想消极的作品,有人说“游仙内容当然说不上有多少积极意义”,也有人在文学论著中故意避开曹操的游仙诗不谈。我认为这样的做法或评价对曹操是不公平的、不客观的。曹操的浪漫游仙诗大部分写于晚年,是在那种特定的年代和特定的环境背景下,曹操复杂思想与伟业报负心理反复交错撞击后的文化产物
2、。1、曹操思想的多样性建安时期的思想界活跃,加之汉末动乱,儒家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曹操的思想也是很复杂的,儒家思想、法家思想,道家思想,盘踞在他的思想中,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特点。正是儒、法、道三家思想的积极糅合,才适时适地为自己的政治伟业服务,表现出极强的实用态度与鲜明的理性精神。除了儒、法、道三家思想外,兵家思想占据了曹操最重视主体思想。曹操具有统一天下的理想与抱负,积极进取,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军中则严刑峻法,赏罚分明,可以说是儒法兼取,礼刑互用。2、道家思想寻求解脱,寄托感情和抒发抱负心理的产物建安十三年(公元年),曹操赤壁之战失利,三国鼎立的局势形成。后来他虽然对孙权、刘备多次用兵,但
3、都没有取得成功。面对着时光消逝,曹操也不免产生暮年将至、壮志难酬的忧郁与苦闷。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步出夏门行)雄迈豪情的抒发,表示曹操绝不会放弃统一天下的伟大政治理想。但是,他又能清醒地认识到“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终期”(精列),悲慨于“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秋胡行),他渴望着延长自己的寿命来完成统一大业。但是人的生命相对无息无灭的宇宙苍天是何等的渺小和脆弱,延长寿命,追求长生不老又是不可能得的东西。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曹操需要用道家思想来解脱自己,宽慰自己,抚平自己内心的期望。可以说曹操的浪漫主义游仙诗正是他用道家思想来解脱与宽慰自己的产物。如诗龟虽寿:“神龟虽
4、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建安十二年(西元二0七年),时曹操已五十三岁,为了实现自己统一北方的政治理想,不避艰险北征乌桓。这一趟征伐,遭受到流凘和严冬的袭击,苦不堪言。克服重重困难後,诗人获得最後胜利。在回军的路上,心潮起伏,挥笔写下了步出夏门行四章诗。这一首龟虽寿是步出夏门行的末章,诗人将自己勇于直视现实人生的意想,融进诗境中,唱出了作者积极进取、老当益壮的心声。 正因为如此,曹操晚年写游仙诗中的神仙、仙境及与神仙共游的情景都是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对其政治上、思想上、感情上的寄托。曹操
5、带有浪漫主义色彩诗歌正是他用道家思想来解脱与宽慰自己和寄托感情的产物。二、曹操浪漫主义诗歌的内容曹操游仙浪漫诗歌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内容:1、曹操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展现了盛世帝王的出游的欢乐和威风。他拥有做盛世帝王的理想和抱负,这种最理想中的帝王与前朝的秦王嬴政和汉武大帝不同。他想历登高山临溪谷,驾云而去,乘风四海;到泰山之巅,与仙女同游,畅饮仙家美酒;到蓬莱之岛,与仙人共坐,同观星光灿烂。如 “驾六龙,乘风而行。行四海外,路下之八邦。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行四海外。”(气出唱);畅通无阻,通达四海,这是何等的气派,何等的浪漫!与历代帝王相比受到最高的礼遇和款待。最后归到“神仙之道,出窈入冥”,
6、淡泊安闲,静而待之,真正的意思是说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仍需时日。曹操在这首游仙浪漫诗词中非常鲜明地表现了他的帝王梦想。这种帝王梦想,也反映了他对盛世太平的向往,对一统天下伟业的追求,有着积极进取的精神。如陌上桑:“驾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历玉门。济天汉,至昆仑,见西王母谒东君。”“食芝英,饮醴泉,拄杖桂枝,佩秋兰。”浪漫不贬的同时蕴含豪迈遒劲,气势磅礴之意,处处充满了“霸气”。2、曹操的浪漫诗词书写人生苦短与渴望长寿。尽管雄心壮志,伟岸抱负,但是人生苦短,生命的消失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他很清醒地认识到死亡意味着什么,面对生和死的问题,他颇显深思熟虑。当然,他也渴望自己长寿,甚至想得到长生不老的神
7、药。“思得神药,万岁为期” (秋胡行) ,“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气出唱)。像这样的诗句,在曹操的游仙浪漫诗句中也屡屡可见。作为后来的我们,在其评价的过程中要带着理解态度。人生期盼长寿是一种本能属性,何况曹操的游仙诗大多写于晚年,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他在晚年有壮志未酬、事业未就的慨叹,他对人生长寿的期盼是为了要完成全国统一的大业,这种期盼,是无可厚非的。一个人的寿限,不仅在天,而且还在于自己是否注意保养,保养得法,可延年益寿。这里,曹操虽然并没有完全否定“天”的恩赐,但更强调了人的努力因素,能认清现实世界,带着浪漫的畅想去思考“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要比“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思想前进了一大
8、步。3、曹操的浪漫诗词反映邺下文人的游宴欢畅。邺城本是袁氏势力的根据地,曹操于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攻占邺城后,把这里作为自己的都城。邺下文人平时各自办理公务,也包括随同曹操一起南征北战。但在公事之余,或征战归来之后,则会聚集在一起,宴饮游乐,诗赋唱和,品评文学,气氛热烈,其乐融融。如气出唱“高百丈,浮云为之盖”,“仙人欲来,出随风,列之雨。吹我洞箫,鼓瑟琴”,“酒与歌戏,今日相乐诚为乐。玉女起,起舞移数时” 曹操的诗,实际是游宴诗,它生动表现了曹操与邺下文人、特别是与建安七子一起饮酒、听歌、弹琴、起舞、游戏的情景,反映了曹操与邺下文人的亲密关系。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说:“暨建安之初,五言腾
9、涌,文帝、陈思,纵辔以骋节;王、徐、应、刘,望路而争驱。并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正是北方的统一,社会的稳定、经济恢复的真实反映,这种游仙诗实际上也是当时社会现实写照。曹操能在写实的基础上带有浪漫的欢畅气息不时使其诗句在腾云驾雾同时,还能显露当时情形实在难能可贵。4、曹操借用游仙形式来书写大业难成的苦闷。如秋胡行第一首。其为乐府旧题,本是写鲁国男子秋胡戏妻的故事,表现了秋胡妻坚贞高尚的情操。曹操只是利用秋胡行的乐调,写了两首游仙诗。三国鼎立之势已经形成。面对孙权、刘备,曹操难以荡平,使他感到实现统一大业的艰难。在西征张鲁、途经散关山时,不免“意中迷烦”,既想追
10、随仙人而去,又难忘人间伟业功名,反映出他欲求不得、欲罢不能的复杂矛盾的心情。“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曹操真正感到的是长期征战的困顿、统一天下的艰难。正当牛困车堕,独坐盘石之上,弹奏五弦琴之时,三位不知名的神仙出现了,他们身披有罩衣的皮袍,非同寻常,“谓卿云何困苦以自怨。徨徨所欲,来到此间?”三位神仙告诉他:他们住在昆仑山上,遍历名山,遨游天际,枕石而眠,漱饮清泉。他们愿意带他同行过这神仙的生活。但他迟疑不决,三位仙人就冉冉升天而去了。于是他就夜不成寐,惆怅自怜。在这种虚幻缥缈的意境中,曹操表现了既追求统一大业,又深感大业难成的迷惘与苦闷。诗的最后,他又回到了人间:他还是要像齐桓公任用宁戚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曹操诗歌的浪漫主义 毕业论文 浅谈 诗歌 浪漫主义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