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节能环保设备项目资金申请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节能环保设备项目资金申请报告.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咨询/湖北节能环保设备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湖北节能环保设备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承诺书申请人郑重承诺如下:“湖北节能环保设备项目”已按国家法律和政策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报告内容及附件资料准确、真实、有效,不存在虚假申请、分拆、重复申请获得其他财政资金支持的情况。如有弄虚作假、隐瞒真实情况的行为,将愿意承担相关法律法规的处罚以及由此导致的所有后果。公司法人代表签字:xxx有限责任公司(盖章)xxx年xx月xx日项目概要坚持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加强研发制造向服务拓展,做大做强节能环保产业。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到2030年,形成技术实力领先、产业优
2、势突出、特色应用引领、软硬发展均衡的产业体系,构建企业规模集聚、成果有效转化、品牌效应显著、配套服务完善、产业良性互动的发展环境,成为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产业先行区和战略高地。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汽车、家电产业是安徽省传统优势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安徽省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家电产业集聚区和自主品牌汽车生产制造基地,近年来四大家电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整车产能达到150万辆。智能网联和无人驾驶汽车、智慧家电是汽车、家电产业未来发展趋势,这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产业化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作为全国首批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试点省份,安徽省在大田生
3、产物联网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市场空间广阔。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全社会对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服务管理水平的需求也日益迫切。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生产力进步。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是培育安徽省经济增长新动能、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变革进步的重要途径,对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具有重要意义。该节能环保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4937.9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564.2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2.18%;流动资金1373
4、.7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7.82%。达产年营业收入10567.00万元,总成本费用8030.24万元,税金及附加96.23万元,利润总额2536.76万元,利税总额2982.89万元,税后净利润1902.57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080.32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1.37%,投资利税率60.41%,投资回报率38.53%,全部投资回收期4.10年,提供就业职位196个。努力做到合理布局的原则:力求做到功能分区明确、生产流程顺畅、交通组织合理,环境保护良好,空间处理协调,厂容厂貌整洁,有利于生产管理和工程分区建设。报告主要内容: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项目技术工艺特点及优势、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5、和规模、项目建设地点、工程方案、产品工艺路线与技术特点、设备选型、总平面布置与运输、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卫生、消防与节能、项目实施进度、项目投资与资金来源、财务评价等。第一章 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一、公司概况成立以来,公司秉承“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的信托理念,将“诚信为本、合规经营”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不断提升公司资产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公司始终坚持 “服务为先、品质为本、创新为魄、共赢为道”的经营理念,遵循“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坚持高端精品战略,提高最高的服务价值”的服务理念,奉行“唯才是用,唯德重用”的人才理念,致力于为客户量身定制出完美解决方案,满足高端市场高品质的需求。公司经过多年
6、的不懈努力,产品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完整的产品系列和精益求精的品质使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除国内市场外,公司还具有强大稳固的国外市场网络;项目承办单位一贯遵循“以质量求生存,以科技求发展,以管理求效率,以服务求信誉”的质量方针,努力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以优质的服务奉献社会。公司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最高机构为股东大会,日常经营管理为总经理负责制,企业设有技术、质量、采购、销售、客户服务、生产、综合管理、后勤及财务等部门,公司致力于为市场提供品质优良的项目产品,凭借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全新服务理念,不断为顾客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优质的产品和贴心的服务。未来,公司计
7、划依靠自身实力,通过引入资本、技术和人才等扩大生产规模,以“高效、智能、环保”作为产品发展方向,持续加强新产品研发力度,实现行业关键技术突破,进一步夯实公司技术实力,全面推动产品结构升级,优化公司利润来源,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巩固和提升公司的行业地位。公司生产运营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效益为中心,突出业绩导向,全面推行内部市场化运作模式,不断健全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及考评机制,把全面预算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通过强化预算执行过程管控和绩效考核,对生产经营过程实施全方位精细化管理,有效控制了产品生产成本;着力推进生产控制自动化与经营管理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提高了生产和管理效率,优化了员工配置
8、,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坚持问题导向,不断优化工艺技术指标,强化技术攻关,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原料转化率稳步提高,降低了原料成本及能源消耗,产品成本优势明显。公司高度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优秀人才的引进,已形成一支多领域、高水平、稳定性强、实战经验丰富的研发管理团队。公司团队始终立足自主技术创新,整合公司市场采购部门、营销部门的资源,将供应市场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到研发过程,及时响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打造公司研发队伍的核心竞争优势。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对公司持续稳健发展具有重大的支持作用。二、所属行业基本情况人工智能,即让机器去实现所有与人类智能有关的功能,做到像人一样看懂、听懂,
9、并且会思考、会行动。现阶段,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路线成为主流,强调通过感知+理解+决策来实现合理地行动,基于大量先验知识做出相对合理的判断和决策。基础设施建设通常是国家发挥投资杠杆作用,拉动内需的主要方式,而2019年是历史上头一次,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是我们总结的“科技新基建”首次被定性为基建的重要内容,排列顺序甚至在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传统基建类项目之前,充分表明我国未来基建投资的侧重点将更加向科技产业领域倾斜,财政资金配套将更加到位。科技新基建将带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从企业角度而言,虽然人工
10、智能的企业数量和融资规模迅速攀升,但存在大小企业一拥而上、炒作概念的现象。云计算、大数据企业纷纷改换门庭,导致人工智能产业鱼目混珠,企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企业急于将人工智能商业价值变现,对技术难度的预估过于乐观,对自身技术产品普遍夸大宣传,瞄准的发力方向存在扎堆现象。同时,企业面临政府、资本、同业及舆论的多重压力,在主营方向、技术研发方面缺乏定力,技术、产品普遍趋同情况显著。三、公司经济效益分析上一年度,xxx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17.09万元,同比增长12.01%(988.59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节能环保设备生产及销售收入为7413.87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0.44%。上年度主要经
11、济指标序号项目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合计1营业收入1935.592580.792396.442304.279217.092主营业务收入1556.912075.881927.611853.477413.872.1节能环保设备(A)513.78685.04636.11611.642446.582.2节能环保设备(B)358.09477.45443.35426.301705.192.3节能环保设备(C)264.68352.90327.69315.091260.362.4节能环保设备(D)186.83249.11231.31222.42889.662.5节能环保设备(E)124.55166.
12、07154.21148.28593.112.6节能环保设备(F)77.85103.7996.3892.67370.692.7节能环保设备(.)31.1441.5238.5537.07148.283其他业务收入378.68504.90468.84450.811803.22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2117.24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75.38万元,增长率14.95%;实现净利润1587.93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91.94万元,增长率13.75%。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项目单位指标完成营业收入万元9217.09完成主营业务收入万元7413.87主营业务收入占比80.44%营业收入增长
13、率(同比)12.01%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万元988.59利润总额万元2117.24利润总额增长率14.95%利润总额增长量万元275.38净利润万元1587.93净利润增长率13.75%净利润增长量万元191.94投资利润率56.51%投资回报率42.38%财务内部收益率24.51%企业总资产万元8227.28流动资产总额占比万元38.62%流动资产总额万元3177.34资产负债率32.52%第二章 项目技术工艺特点及优势一、技术方案(一)技术方案选用方向1、对于生产技术方案的选用,遵循“自动控制、安全可靠、运行稳定、节省投资、综合利用资源”的原则,选用当前较先进的集散型控制系统,由计算机
14、统一控制整个生产线的各项工艺参数,使产品质量稳定在高水平上,同时可降低物料的消耗。严格按行业规范要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有效控制产品质量,为广大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2、遵循“高起点、优质量、专业化、经济规模”的建设原则。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高效率专用设备,使用高质量的原辅材料,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制造高附加值的产品,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3、在工艺设备的配置上,依据节能的原则,选用新型节能型设备,根据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原则,优先选用环境保护型设备,满足项目所制订的产品方案要求,优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试验及配套等设备,充分显现龙头企业专业化水平,选择高效、合理的生产和物流
15、方式。4、生产工艺设计要满足规模化生产要求,注重生产工艺的总体设计,工艺布局采用最佳物流模式,最有效的仓储模式,最短的物流过程,最便捷的物资流向。5、根据该项目的产品方案,所选用的工艺流程能够满足产品制造的要求,同时,加强员工技术培训,严格质量管理,按照工艺流程技术要求进行操作,提高产品合格率,努力追求产品的“零缺陷”,以关键生产工序为质量控制点,确保该项目产品质量。6、在项目建设和实施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三同时”原则,注重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卫生、消防及节能等法律法规和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三)工艺技术方案选用原则1、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生产过程中,应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尽
16、可能降低总的物耗、水耗和能源消费,通过物料替代、工艺革新、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在建筑材料、能源使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鼓励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利用资源。2、遵循“高起点、优质量、专业化、经济规模”的建设原则,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高效率专用设备,使用高质量的原辅材料,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制造高附加值的产品,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四)工艺技术方案要求1、对于生产技术方案的选用,遵循“自动控制、安全可靠、运行稳定、节省投资、综合利用资源”的原则,选用当前较先进的集散型控制系统,控制整个生产线的各项工艺参数,使产品质量稳定在高水平上,同时可降低物料的消耗;严格按照电气机械和器材制
17、造行业规范要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有效控制产品质量,为广大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2、建立完善柔性生产模式;本期工程项目产品具有客户需求多样化、产品个性差异化的特点,因此,产品规格品种多样,单批生产数量较小,多品种、小批量的制造特点直接影响生产效率、生产成本及交付周期;益而益(集团)有限公司将建设先进的柔性制造生产线,并将柔性制造技术广泛应用到产品制造各个环节,可以在照顾到客户个性化要求的同时不牺牲生产规模优势和质量控制水平,同时,降低故障率、提高性价比,使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二、项目工艺技术设计方案(一)技术来源及先进性说明项目技术来源为公司的自有技术,该技术达到
18、国内先进水平。(二)项目技术优势分析本期工程项目采用国内先进的技术,该技术具有资金占用少、生产效率高、资源消耗低、劳动强度小的特点,其技术特性属于技术密集型,该技术具备以下优势:1、技术含量和自动化水平较高,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产品质量水平上相对其他生产技术性能费用比优越,结构合理、占地面积小、功能齐全、运行费用低、使用寿命长;在工艺水平上该技术能够保证产品质量高稳定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节能降耗水平;根据初步测算,利用该技术生产产品,可提高原料利用率和用电效率,在装备水平上,该技术使用的设备自动控制程度和性能可靠性相对较高。2、本期工程项目采用的技术与国内资源条件适应,具有良好的技术适应性;该
19、技术工艺路线可以适应国内主要原材料特性,技术工艺路线简洁,有利于流程控制和设备操作,工艺技术已经被国内生产实践检验,证明技术成熟,技术支援条件良好,具有较强的可靠性。3、技术设备投资和产品生产成本低,具有较强的经济合理性;本期工程项目采用本技术方案建设其主要设备多数可按通用标准在国内采购。4、节能设施先进并可进行多规格产品转换,项目运行成本较低,应变市场能力很强。第三章 背景及必要性一、节能环保设备项目背景分析紧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广聚国内外创新资源,以加快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为主攻方向,坚持研发攻关、产品应用和产业培育“三位一体”推进
20、,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建设一批产业创新平台,着力实施一批应用示范工程,着力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全力构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将安徽省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先行区和智慧产业新高地,积极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高速“先导车”,为发展智慧经济、构建智慧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强大支撑。把握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在优势前沿领域探索布局、长期支持,力争在理论、方法、工具、系统等方面取得若干项重大突破,增强人工智能重点方向的原始创新能力,巩固先发优势,实现高端发展。根据安徽省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
21、业发展和行业应用的不同阶段和特点,统筹布局政策、项目、基地和人才体系建设,支持人工智能优势学科、产业、基地加快发展,形成具有安徽特色的人工智能创新体系。突出企业在开展集成创新、工程应用、产业化与试点示范中的主体作用,发挥骨干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和行业产品标准制定中的专业优势,支持中小企业开展人工智能科技成果商业化开发和应用。推动政产学研紧密结合,更好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资源整合、数据开放、安全防范、市场监管、环境营造、伦理法规制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人工智能+”行动为抓手,促进人工智能在传统优势产业、社会管理、城乡融合、民生建设中的深度应用,实施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围绕培育发展人工
22、智能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领域,拓展壮大产业规模,激发产业创新活力。到2020年,人工智能发展环境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重点前沿理论和应用技术进步明显,在产品智能、工业智能和服务智能等重点领域涌现一批优秀企业,集聚一批高水平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在人工智能平台、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形成特色应用。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过15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到2025年,重点前沿理论和应用技术在部分领域取得突破,相关技术在智能农业、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智能无人设备、服务机器人等领域确立竞争优势,培育若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人工智能企业和人才团
23、队。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4500亿元。到2030年,形成技术实力领先、产业优势突出、特色应用引领、软硬发展均衡的产业体系,构建企业规模集聚、成果有效转化、品牌效应显著、配套服务完善、产业良性互动的发展环境,成为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产业先行区和战略高地。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坚持立足优势、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集聚发展,突出主导产业,打造特色集群,着力构建“一核、两地、多点”的产业布局,形成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做强“一核”。以中国(合肥)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中国声谷)为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核心区,对
24、人工智能全产业链进行布局,重点开展人工智能芯片研发、算法开发、智能语音技术及产品开发应用、智能传感器和传感网研发、智能软硬件研制(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系统、智能终端、机器视觉系统等)、开放平台构建以及人工智能的行业应用,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新兴产业基地。立足“两地”。依托芜湖和马鞍山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打造智能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产业集聚区。立足两地工业基础,实施机器人智能化升级改造,形成特色鲜明的智能工业机器人和智能特种机器人生产基地,并向其他智能装备产业延伸。面向“多点”。发挥宿州、淮南、蚌埠等地云计算、大数据发展优势,打造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基础器件、
25、智能农业、智能家电、智能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等产业,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更大范围应用落地。二、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对各地、各部门在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提出了十条要求,包括清理规范现有针对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的准入条件、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资金等公共资源对民营企业同等对待、支持民营企业充分利用新型金融工具,等等。这一系列的措施,目的是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民营企业贴近市场、嗅觉敏锐、机制灵活,在推进企业
26、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认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培育工业设计企业,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升级。同时,大量民营企业走在科技、产业、时尚的最前沿,能够综合运用科技成果和工学、美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知识,对工业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及包装等进行整合优化创新,服务于工业设计,丰富产品品种、提升产品附加值,进而创造出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中小企业促进法以“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扩大城乡就业,发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立法宗旨,确立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法律地位,明确了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责,并将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政策上升到了法律的高
27、度。中小企业促进法提出,国家对中小企业实行积极扶持、加强引导、完善服务、依法规范、保障权益的方针,致力于为中小企业创立和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并明确提出将在财政、金融和税收等多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创业、技术创新,加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中小企业促进法强调,国家保护中小企业及其出资人的合法权益,任何单位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向中小企业收费和罚款。这些措施,必将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三、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工业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主要表现为:长期趋势看,工业生产保持在稳定增长的合理区间,趋稳态势明显;工业产能利用率提高;工业产品
28、出口由降转增,对工业稳定增长发挥助推作用;工业产品价格由降转升,市场供求关系得到改善;工业用电增速回升明显;工业增值税增速回升;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明显回升;工业新动能快速成长。四、节能环保设备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紧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广聚国内外创新资源,以加快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为主攻方向,坚持研发攻关、产品应用和产业培育“三位一体”推进,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建设一批产业创新平台,着力实施一批应用示范工程,着力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全力构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将安徽省打造
29、成为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先行区和智慧产业新高地,积极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高速“先导车”,为发展智慧经济、构建智慧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强大支撑。把握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在优势前沿领域探索布局、长期支持,力争在理论、方法、工具、系统等方面取得若干项重大突破,增强人工智能重点方向的原始创新能力,巩固先发优势,实现高端发展。根据安徽省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行业应用的不同阶段和特点,统筹布局政策、项目、基地和人才体系建设,支持人工智能优势学科、产业、基地加快发展,形成具有安徽特色的人工智能创新体系。突出企业在开展集成创新、工程应用、产业化与试点示范中的
30、主体作用,发挥骨干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和行业产品标准制定中的专业优势,支持中小企业开展人工智能科技成果商业化开发和应用。推动政产学研紧密结合,更好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资源整合、数据开放、安全防范、市场监管、环境营造、伦理法规制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人工智能+”行动为抓手,促进人工智能在传统优势产业、社会管理、城乡融合、民生建设中的深度应用,实施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围绕培育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领域,拓展壮大产业规模,激发产业创新活力。到2020年,人工智能发展环境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重点前沿理论和应用技术进步明显,在产品智能、工业智能和服务智能等重点领域涌现一批优秀企业
31、,集聚一批高水平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在人工智能平台、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形成特色应用。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过15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到2025年,重点前沿理论和应用技术在部分领域取得突破,相关技术在智能农业、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智能无人设备、服务机器人等领域确立竞争优势,培育若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人工智能企业和人才团队。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4500亿元。到2030年,形成技术实力领先、产业优势突出、特色应用引领、软硬发展均衡的产业体系,构建企业规模集聚、成果有效转化、品牌效应显著、配套服
32、务完善、产业良性互动的发展环境,成为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产业先行区和战略高地。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坚持立足优势、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集聚发展,突出主导产业,打造特色集群,着力构建“一核、两地、多点”的产业布局,形成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做强“一核”。以中国(合肥)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中国声谷)为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核心区,对人工智能全产业链进行布局,重点开展人工智能芯片研发、算法开发、智能语音技术及产品开发应用、智能传感器和传感网研发、智能软硬件研制(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系统、智能终端、机器视觉系统等)、开放平台构建以及人工智
33、能的行业应用,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新兴产业基地。立足“两地”。依托芜湖和马鞍山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打造智能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产业集聚区。立足两地工业基础,实施机器人智能化升级改造,形成特色鲜明的智能工业机器人和智能特种机器人生产基地,并向其他智能装备产业延伸。面向“多点”。发挥宿州、淮南、蚌埠等地云计算、大数据发展优势,打造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基础器件、智能农业、智能家电、智能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等产业,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更大范围应用落地。五、节能环保设备行业分析节能装备及产品。重点开发工业锅炉(窑炉)、高效风机、高效传动系统、余热余压利用等重点领域节能技术和
34、产品。发展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装备,重点研发高效节能电动机、电机系统、节能变压器、高压变频器、电机软启动、电网能量补偿等节能机电装备,以及热流计、照度计、量热仪等节能监测专用设备。大力发展节能汽车、节能建筑材料、节能家电、节能灯具等产品。环保治理装备及产品。加快研发和生产工业废水处理回用等水污染治理关键技术和装备。发展烟气脱硫、尾气控制、洁净燃烧技术设备等大气污染治理关键技术和装备。推进中高浓度氨氮处理、木浆碱回收、固体废物焚烧处置、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电机变频软启动节能装备、碳捕捉等技术装备的产业化。加大对多种烟气脱硫、烧结烟气深度脱硫与硫胺制备、污水除氨、新一代可降解生物材料等装备和产品的推广
35、应用。资源循环利用。加大资源再生利用产业的规模化,提高脱硫石膏、冶炼废渣、矿山尾矿、矿渣、废旧金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积极推进工程机械、机床、电机等旧工业产品再制造。加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处理力度,提升水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对燃气、粉尘、粉煤灰等大气污染物的回收利用。加大对工业生产中的余热、余压的回收利用。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在有条件的企业、园区、行业之间探索开展原料互供、资源共享的循环利用模式。加快耗能行业产业对标。推进水泥、冶金、有色、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的对标工作,通过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的应用,实现节能降耗,并对行业落后产能关停并转。扩大能源管理、清洁生产等试点示范。
36、继续扩大清洁生产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示范项目,对已申请项目进行绩效评价,积极推广示范项目成功经验,扩大清洁生产技术应用成果。依托循环经济园区,积极推动资源综合利用。依托8个工业循环经济重点园区,加强废旧钢铁加工配送、废旧轮胎及废铅酸电池等综合利用,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规范发展。依托武汉市青山区循环经济产业园、鄂州循环经济产业园、云梦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襄阳谷城循环经济工业园、荆门市格林美循环经济产业园、宜昌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以及襄阳市再生资源产业集群,重点加快节能装备及产品、环保治理装备及产品、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发展。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人才也在快速迭代转型,新时代呼唤
37、更多的人工智能人才。放眼全球,各国的人工智能人才都非常稀缺,人工智能公司ElementAI发布的2019年度全球AI人才报告指出,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的数量不断攀升,但顶级人才仍然供不应求。根据中国教育部门测算,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目前缺口超过500万,国内的供求比例为1:10,供需比例严重失衡。不断加强人才培养,补齐人才短板,是我国的当务之急。从市场规模来看, 2015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已突破100亿元,到了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142亿元,同比增长27%。截止到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增长至217亿元,同比增长53%。初步测算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339亿元左右,比
38、2017年增长56%,远高于全球17%的增速水平。并预测在2019、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500亿元、710亿元。2015-202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4.5%。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存在较大“缺口”,中美差距较大。国外企业ElementAI发布的2019年度全球AI人才报告显示,中国成为全球最“吸金”的国家。由于国内的创业环境、政府支持和大数据沉淀,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融资占到了全球的60%,吸引了较多拥有技术的海外留学生回国发展。即便如此,中国在人才培养和人才吸引方面仍然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数据显示,58%的中国高级研究员在美国攻读研究生,35%在中国读研究生,7%在其他国家(澳大利
39、亚和英国)读研究生。在毕业于美国院校的中国高级研究员中,78%留在美国研究机构工作,仅有21%回到中国研究机构工作。该报告还显示,全球吸引人工智能人才的国家中,排名前五的是美国、中国、英国、德国、加拿大,共占据了72%的人工智能人才。中国虽然位列前列,但数量上仅有美国的四分之一,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培养模式是限制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的“短板”。清华大学2018年6月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的论文总量和高被引论文数量都排名世界第一。的确,中国采用了“规模性生产”的人才模式,加快了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但是,数量上的优势并不意味着质量上的价值。中国的顶级人工智能人才仅仅排在第六名,前面分别是
40、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在人才培养上,美国遥遥领先:44%的博士学位是在美国获得的,在中国获得博士学位的约占11%,其后是英国(6%)、德国(5%)以及加拿大、法国和日本(均为4%)。历史上,中国人才培养偏向于应试教育,其弊端是束缚人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在这种培养体系下,容易培养出“半人”而非“全人”,对中国的科技领先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虽然,中国现阶段教育体系已经获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历史遗留问题仍需要长时间来消化,未来需要重视长期导向的基础型人才,为尖端人才的培养做“储备”。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8.47%。虽然相比于2015年的
41、6.2%提升了2.27%,但国民的科学素养仍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这一点值得我们注意与省思。中国人工智能人才要发展,国民的基本科学素质是根基,而素质的提升又离不开教育的发展。中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教育上的差异,不是体现在教材上,而是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未来的教育要注重启发式的培养,鼓励学生互动和质疑,突出创新思维的培养。以新时代人才发展理念为引领,打造“政产学研商”联动发力的人工智能教育生态。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既是产业发展的需要,又承载着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依托社会治理的力量构建新时代人工智能教育生态。我国政府对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极为重视。2017年,
42、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加快培养聚集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列为重点任务,并对人工智能相关教育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2018年,国家投入到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费用是2900亿元,而2019年的预算是3000多亿元。六、节能环保设备市场分析预测人工智能概念虽当前火热,但企业和政府对产业发展理解不透、思考不足,普遍高估并急于兑现人工智能的近期商业价值。产业发展氛围略显浮躁,面临同质化、碎片化风险,这些都可能延长人工智能商业价值的兑现周期,并加剧产业未来发展的周期性波动幅度从企业角度而言,虽然人工智能的企业数量和融资规模迅速攀升,但存在大小企业一拥而上、炒作概念的现象。云计算、大数据企业纷纷改
43、换门庭,导致人工智能产业鱼目混珠,企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企业急于将人工智能商业价值变现,对技术难度的预估过于乐观,对自身技术产品普遍夸大宣传,瞄准的发力方向存在扎堆现象。同时,企业面临政府、资本、同业及舆论的多重压力,在主营方向、技术研发方面缺乏定力,技术、产品普遍趋同情况显著。从政府角度而言,地方政府虽然对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抱有极大热情,但对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产业特征、发展规律和培育模式缺乏深刻理解,仍惯于采用传统的招商引资模式,重引进、轻培育,试图通过形成政策、资金和资源洼地来争夺国内稀缺的人工智能产业资源。政府在产业生态培育、配套资源对接、业务市场开拓、公共平台建设等方面缺乏经验和耐心,
44、部分省市已发布的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缺乏实质内容和可操作性,规划的实际效果和扶持政策的可持续性存疑。人工智能是新兴产业,虽然技术和产业发展迅猛,但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兼顾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的跨界人才不充足,限制了产业发展以及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从人才数量和质量角度而言,我国人工智能领域专业技术人才数量不充足、经验不丰富。截至2017年6月,中国共有592家人工智能公司,拥有员工约39200名。相比之下,美国共有1078家人工智能公司,共有约78000名员工,数量达到我国的2倍。我国从业经验10年以上的人工智能人才比例不足40%,而美国的这一比例则超过70%。从人才培养角度而言,我国高校人工智能
45、领域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相对滞后。人工智能涉及领域宽泛,相关领域学科资源分散,未能形成合力,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有待提升。目前,国内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数量较少、时间较短,学科实力不强。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发布的2017年人工智能全球大学排名中前50名均位于欧美地区,我国大学无一上榜。此外,国内缺乏人工智能与传统行业的跨界人才,不利于人工智能在各垂直行业的应用推广。针对人工智能底层技术,加强对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底层算法模型的深入研究,并积极布局影响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前沿基础理论研究。强化在基础材料、元器件、芯片、传感器等领域的研究,加快突破图形处理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专用集成电路等基础硬件核
46、心技术。强化相关各个基础领域研究。依托底层的基础理论、算法模型和核心硬件基础,开发人工智能算法开发工具、数据库、中间件等关键软件,推动人工智能开源软硬件平台及生态建设,促进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视觉、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应用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强前沿技术布局,构造未来融合创新技术基础。建设满足深度学习等智能计算需求的新型计算集群共享平台、人工智能开源算法及软件基础平台、多种生物特征识别的基础身份认证平台、人工智能云服务平台等基础资源及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基础支撑平台建设。精准选取应用场景,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设计、制造、运维环节的应用,提升质量效率
47、、降低成本。推动鼓励人工智能在教育、交通、医疗、安防等服务和民生领域的推广,提升产品、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促进无人零售等新兴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通过人工智能在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推动强化人工智能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商业化路径的筛选,实现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人工智能的规模化应用和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重点建设面向人工智能的公共数据库、测试标准、服务平台等,促进各类通用软件和技术平台的开源开放,形成良性发展的产业生态。加速完善人工智能面向行业应用的各项检验评测、标准、安全评价体系,消除人工智能向各行业推广应用时面临的资质、数据接口、评价标准等行业准入壁垒,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规范,避免产生新壁金。鼓励各细分领域企业通过产业创新平台提振创新动能,构建以大企业为引领的创新网络。面向市场应用需求,突出培育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创新企业集群,并由此形成分领域的投资目标。依托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等第三方专业机构,举办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大赛等竞技比赛鼓励创新。聚焦重点热点问题,促进推进人工智能企业和团队创新水平的提高。依托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基地等产业载体,为人工智能企业发展提供最优环境和优秀学习范例。利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等第三方专业机构的资源优势,推动国内行业交流和国内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