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孔子的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及对当前教育改革的启示毕业论文.doc
《浅谈孔子的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及对当前教育改革的启示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孔子的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及对当前教育改革的启示毕业论文.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研究 -浅谈孔子的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及对当前教育改革的启示 内容摘要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是师德高尚的一代宗师。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培养了一大批博学多才的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提出并形成了一系列比较完整的、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其教育思想与当前素质教育有很多相通之处。一、启发诱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论断,教育活动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二、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孔子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水平,进行不同的教育,从而实现
2、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教育目的。三、倡导乐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方法主要有:一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民主教育;二是正面表扬激励。四、指导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孔子在其教育活动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和指导,让学生自己会学习。五有教无类。总之,这些理论不仅在当时行之有效,对于今天的素质教育及教育改革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 语文 教育家 孔子 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 当前 教育改革 启示 研究21世纪国际间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实际是科技、人才和国民整体素质的竞争,归结到当前就是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教育质量的竞争。现在的青少年一代到下世纪将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
3、军,他们所受的教育和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为使我们的祖国在新世纪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我们当前最要紧的任务是要使中小学真正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的口号吹得更响,把素质教育的旗帜举得更高。如何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许多教育工作者都撰文发表了睿智卓见;本文拟就孔子的教育思想和素质教育的关系谈点粗浅看法。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从事“施教”,培养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笔者认真阅读了论语,对孔子教育思想作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发现他的教育思想与当前的素质教育有许多相通之处,很值得我们研究、学习
4、和借鉴。 一、启发诱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启发式教育,是孔子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认识到,要使学生获得广大博深的学问,就必须依靠学生自觉地思考,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于是他总结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的著名论断。孔子在这句话中关于“启”、“发”的议论,就是我们今天“启发”一词的最早起源。按照朱熹的解释,孔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一个人不发愤求知,我是不会开导他的;如果一个人不是到了自己努力钻研,百思不得其解而感觉困难的时候,我是不会引导他更深入一层的。不难看出,孔子的这种启发式教育的精神就是,学习的主动权必须交给学生,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
5、,使其学会举一反三;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只起主导作用,即对学生有目的地引导和及时启发。 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如他的学生子贡未能做到全面发展,孔子就注意启发诱导,公冶长载有这样一件事:“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有一次子贡问孔子:“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孔子说:“你好比是一个器皿。”子贡又问:“什么器皿?”孔子回答说:“宗庙里盛黍稷的瑚琏。”意思是说,从个别场合看来,子贡是个体面的器皿,但却没有注意到全面发展。你看,孔子的教育不正是启发式教育吗?孔子的教育活动不是以学生为主体吗? 孔子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现今教育是很有启示的。有一段
6、时间,我们的教师认为课堂上不讲似乎对不起学生,不讲就是没有尽到教师的责任,不讲就是没有水平。于是课堂上一讲到底,满堂“灌”的情况屡见不鲜。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没有自己学习、消化的时间。课堂上,“主体”变成了“客体”,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主导”变成了“主宰”,教师完全成了教学活动的中心。这实在是有悖于教学规律的。我们必须学习和领会孔子的启发式教育思想,像孔子那样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启发诱导,而不越俎代庖,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二、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孔子在他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立了人性差异的观念,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作为教育实践的指南,并进而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7、。他说:“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八佾)主张根据学生的特点水平,进行不同的教育,即“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虽然孔子并没有直接提出“因材施教”这四个字,而是由南宋大儒朱熹在论语注中的“夫子教人,各因其材”这八个字所归纳的,但孔子确实有着这种“因材施教”的思想,孔子的教育实践实实在在地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 实施因材施教的关键是对学生有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准确地掌握学生各方面的特点,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孔子就十分注重观察、研究学生。他采用的方法有“听其言而观其行”(公冶长),以及“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废哉,人焉瘦哉?”(为政)即通过观察和与学生谈话进
8、行全面了解。正因为如此,孔子十分熟悉他的学生的特点与个性,比如他说过:“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 。”(先进)就是说他的学生高柴愚笨,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 正是由于对学生的充分了解,所以孔子的教育和教学就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来进行。同样问“仁”、问“孝”、问“政”,孔子的回答往往是难易、深浅、详略、繁简各不相同。如樊迟和颜回都问“仁”,孔子回答樊迟是“爱人”,回答颜回却是“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对于现在实施素质教育也是大有启发的。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我们的教育模式采用的是“齐步走”的做法,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出现了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孔子的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及对当前教育改革的启示 毕业论文 浅谈 孔子 教育 思想 素质教育 当前 教育改革 启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