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业园项目资金申请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工业园项目资金申请报告.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咨询/湖北工业园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湖北工业园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承诺书申请人郑重承诺如下:“湖北工业园项目”已按国家法律和政策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报告内容及附件资料准确、真实、有效,不存在虚假申请、分拆、重复申请获得其他财政资金支持的情况。如有弄虚作假、隐瞒真实情况的行为,将愿意承担相关法律法规的处罚以及由此导致的所有后果。公司法人代表签字:xxx集团(盖章)xxx年xx月xx日项目概要从政府角度而言,地方政府虽然对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抱有极大热情,但对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产业特征、发展规律和培育模式缺乏深刻理解,仍惯于采用传统的招商引资模式,重引进、轻培育,试图通过形成
2、政策、资金和资源洼地来争夺国内稀缺的人工智能产业资源。政府在产业生态培育、配套资源对接、业务市场开拓、公共平台建设等方面缺乏经验和耐心,部分省市已发布的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缺乏实质内容和可操作性,规划的实际效果和扶持政策的可持续性存疑。人工智能,即让机器去实现所有与人类智能有关的功能,做到像人一样看懂、听懂,并且会思考、会行动。现阶段,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路线成为主流,强调通过感知+理解+决策来实现合理地行动,基于大量先验知识做出相对合理的判断和决策。中国市场方面,根据IDC预测,到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98.4亿美元,到2021年,约75%的企业应用程序会使用到人工智能。该
3、机械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8921.7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617.5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4.17%;流动资金2304.2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5.83%。达产年营业收入18689.00万元,总成本费用14184.68万元,税金及附加171.48万元,利润总额4504.32万元,利税总额5297.09万元,税后净利润3378.24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918.85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0.49%,投资利税率59.37%,投资回报率37.87%,全部投资回收期4.14年,提供就业职位272个。坚持节能降耗的原则。努力做到合理利用能源和节约能源,根据项目建设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象
4、、交通运输等条件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土地资源”的原则进行布置,做到工艺流程顺畅、物料管线短捷、公用工程设施集中布置,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做好节能减排;从而实现节省项目投资和降低经营能耗之目的。报告主要内容: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项目技术工艺特点及优势、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和规模、项目建设地点、工程方案、产品工艺路线与技术特点、设备选型、总平面布置与运输、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卫生、消防与节能、项目实施进度、项目投资与资金来源、财务评价等。第一章 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一、公司概况公司致力于一个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具有全球化、市场化竞争力的新型一流企业。公司是跨文化的组织,尊重不同文化和信仰,将诚
5、信、平等、公平、和谐理念普及于企业并延伸至价值链;公司致力于制造和采购在技术、质量和按时交货上均能满足客户高标准要求的产品,并使用现代仓储和物流技术为客户提供配送及售后服务。公司全面推行“政府、市场、投资、消费、经营、企业”六位一体合作共赢的市场战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积极响应政府城市发展号召,融入各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在商业模式思路上领先业界,对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顺应经济新常态,需要公司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内涵式增长。为此,公司要求各级单位通过创新驱动、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效率和效益等路径,努力实现“做实、做强、做大、做好、做长”的发展理念。公司
6、紧跟市场动态,不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基于大数据分析考虑用户多样化需求,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服务策略的市场及经营体系,并综合考虑用户端消费特征,打造综合服务体系。公司能源计量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没有完善而准确的计量器具配置,就不能为企业能源消费的各个环节提供可靠的数据,能源计量工作也是评价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志;项目承办单位依据ISO10012-1标准建立了完善的计量检测体系,并通过审核认证;随后又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能源计量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xx省质监局关于加强全省能源计量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依据国家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76-20
7、06)的要求配备了计量器具并实行量化管理;项目承办单位已经建立了“能源量化管理体系”并通过了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评审认证,该体系的建立,进一步强化了项目承办单位对能源计量仪器(设备)的管理力度,实现了以量化管理促节能,提高了能源计量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凭借着不断完善的能源量化体系,实现了对各计量数据进行日统计、周分析、月汇总、年总结,通过能源计量数据的有效采集、处理、分析、控制,真实反映了项目承办单位能源消费的实际状态,为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而大大提高了项目承办单位的能源综合管理水平。随着公司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业务规模及人员规模迅速扩张,企业规模
8、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产线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这需要公司管理流程不断调整改进,公司管理团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公司注重建设、培养人才梯队,与众多高校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学校为企业输入满足不同岗位需求的技术人员,达到企业人才吸收、培养和校企互惠的效果。公司筹建了实习培训基地,帮助学校优化教学科目,并从公司内部选拔优秀员工为学生授课,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工作。在此过程中,公司直接从实习基地选拔优秀人才,为公司长期的业务发展输送稳定可靠的人才队伍。公司的良好人才梯队和人才优势使得本次募投项目具备扎实的人力资源基础。二、所属行业基本情况截止至2017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37.4亿元
9、,相较于2016年增长67%。其中以生物识别、图像识别、视频识别等技术为核心的计算机视觉市场规模最大,占比34.9%,达到82.8亿元。初步测算2018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415.5亿元,同比增长75%。预测2019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554亿元左右。2021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并预测在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达到了2364亿元左右,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3.73%。到2025年,重点前沿理论和应用技术在部分领域取得突破,相关技术在智能农业、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智能无人设备、服务机器人等领域确
10、立竞争优势,培育若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人工智能企业和人才团队。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4500亿元。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生产力进步。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是培育安徽省经济增长新动能、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变革进步的重要途径,对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具有重要意义。三、公司经济效益分析上一年度,xxx实业发展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769.64万元,同比增长25.85%(3033.35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机械设备生产及销售收入为12858.7
11、0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7.06%。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序号项目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合计1营业收入3101.624135.503840.113692.4114769.642主营业务收入2700.333600.443343.263214.6812858.702.1机械设备(A)891.111188.141103.281060.844243.372.2机械设备(B)621.08828.10768.95739.382957.502.3机械设备(C)459.06612.07568.35546.492185.982.4机械设备(D)324.04432.05401.19385.761543.04
12、2.5机械设备(E)216.03288.03267.46257.171028.702.6机械设备(F)135.02180.02167.16160.73642.942.7机械设备(.)54.0172.0166.8764.29257.173其他业务收入401.30535.06496.84477.731910.94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3275.17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62.87万元,增长率16.46%;实现净利润2456.38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52.26万元,增长率11.45%。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项目单位指标完成营业收入万元14769.64完成主营业务收入万元12858.
13、70主营业务收入占比87.06%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25.85%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万元3033.35利润总额万元3275.17利润总额增长率16.46%利润总额增长量万元462.87净利润万元2456.38净利润增长率11.45%净利润增长量万元252.26投资利润率55.54%投资回报率41.65%财务内部收益率24.00%企业总资产万元21791.81流动资产总额占比万元27.54%流动资产总额万元6001.45资产负债率25.40%第二章 项目技术工艺特点及优势一、技术方案(一)技术方案选用方向1、对于生产技术方案的选用,遵循“自动控制、安全可靠、运行稳定、节省投资、综合利用资源”
14、的原则,选用当前较先进的集散型控制系统,由计算机统一控制整个生产线的各项工艺参数,使产品质量稳定在高水平上,同时可降低物料的消耗。严格按行业规范要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有效控制产品质量,为广大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2、遵循“高起点、优质量、专业化、经济规模”的建设原则。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高效率专用设备,使用高质量的原辅材料,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制造高附加值的产品,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3、在工艺设备的配置上,依据节能的原则,选用新型节能型设备,根据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原则,优先选用环境保护型设备,满足项目所制订的产品方案要求,优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试验及配套等设备,充分显
15、现龙头企业专业化水平,选择高效、合理的生产和物流方式。4、生产工艺设计要满足规模化生产要求,注重生产工艺的总体设计,工艺布局采用最佳物流模式,最有效的仓储模式,最短的物流过程,最便捷的物资流向。5、根据该项目的产品方案,所选用的工艺流程能够满足产品制造的要求,同时,加强员工技术培训,严格质量管理,按照工艺流程技术要求进行操作,提高产品合格率,努力追求产品的“零缺陷”,以关键生产工序为质量控制点,确保该项目产品质量。6、在项目建设和实施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三同时”原则,注重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卫生、消防及节能等法律法规和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三)工艺技术方案选用原则1、在基础
16、设施建设和工业生产过程中,应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尽可能降低总的物耗、水耗和能源消费,通过物料替代、工艺革新、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在建筑材料、能源使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鼓励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利用资源。2、遵循“高起点、优质量、专业化、经济规模”的建设原则,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高效率专用设备,使用高质量的原辅材料,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制造高附加值的产品,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四)工艺技术方案要求1、对于生产技术方案的选用,遵循“自动控制、安全可靠、运行稳定、节省投资、综合利用资源”的原则,选用当前较先进的集散型控制系统,控制整个生产线的各项工艺参数,使产品质量稳定在高水平上
17、,同时可降低物料的消耗;严格按照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行业规范要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有效控制产品质量,为广大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2、建立完善柔性生产模式;本期工程项目产品具有客户需求多样化、产品个性差异化的特点,因此,产品规格品种多样,单批生产数量较小,多品种、小批量的制造特点直接影响生产效率、生产成本及交付周期;益而益(集团)有限公司将建设先进的柔性制造生产线,并将柔性制造技术广泛应用到产品制造各个环节,可以在照顾到客户个性化要求的同时不牺牲生产规模优势和质量控制水平,同时,降低故障率、提高性价比,使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二、项目工艺技术设计方案(一)技术来源及先
18、进性说明项目技术来源为公司的自有技术,该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二)项目技术优势分析本期工程项目采用国内先进的技术,该技术具有资金占用少、生产效率高、资源消耗低、劳动强度小的特点,其技术特性属于技术密集型,该技术具备以下优势:1、技术含量和自动化水平较高,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产品质量水平上相对其他生产技术性能费用比优越,结构合理、占地面积小、功能齐全、运行费用低、使用寿命长;在工艺水平上该技术能够保证产品质量高稳定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节能降耗水平;根据初步测算,利用该技术生产产品,可提高原料利用率和用电效率,在装备水平上,该技术使用的设备自动控制程度和性能可靠性相对较高。2、本期工程项目采用的
19、技术与国内资源条件适应,具有良好的技术适应性;该技术工艺路线可以适应国内主要原材料特性,技术工艺路线简洁,有利于流程控制和设备操作,工艺技术已经被国内生产实践检验,证明技术成熟,技术支援条件良好,具有较强的可靠性。3、技术设备投资和产品生产成本低,具有较强的经济合理性;本期工程项目采用本技术方案建设其主要设备多数可按通用标准在国内采购。4、节能设施先进并可进行多规格产品转换,项目运行成本较低,应变市场能力很强。第三章 背景及必要性一、机械设备项目背景分析加快人工智能关键技术转化和产业化,促进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重点领域智能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培育人工智能新业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重要
20、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1开发智能传感器和传感网应用关键产品。依托家电、汽车和装备等优势产业,加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农业生产等领域智能传感器的生产布局。重点突破模拟仿真、数模融合、信号处理、MEMS与IC联合设计等核心技术。支持运动、力矩、图像、触觉、嗅觉和3D扫描等智能传感器的研发与应用。推进智能传感器向集成化、微型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提升传感器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准确度。支持下游大型集成应用企业通过商业合作、投资入股、整合并购等方式参与智能传感器的研发与制造。研制低功耗数模混合的神经网络芯片,为人工智能低功耗应用提供计算平台支撑。研制面向智能农业的微功耗芯片,实现位置、环境信号
21、、设备状态采集、数据传输等功能,满足农业应用环境的微功耗、微成本、微尺寸要求。加快智能终端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发展新一代智能手机、车载智能终端等产品和设备。突破人工智能可穿戴芯片等关键技术,研发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服饰、智能眼镜等可穿戴产品,实现运动健身、医疗保健、信息处理、智能物联等功能。建立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与混合现实的技术、产品、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促进虚拟环境和实体环境协同融合,满足个人感知、分析、判断与决策等实时信息需求。开发具有情感交互功能、能准确理解人需求的智能助理产品。2拓展人工智能服务领域。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对外提供人工智能服务。支持以科大讯飞、中科类脑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
22、平台型企业迅速做大做强,丰富服务内容,吸引开发团队,扩大用户规模。鼓励埃夫特智能装备等机器人龙头企业整合生产数据,建立云端专家库,推动智能工业机器人试点示范。鼓励龙头企业内部“二次创业”,针对垂直行业应用,推出具有行业特点的专用人工智能软件及服务。重点支持深度学习、语音识别、语法语义分析、图像识别、智能微创、辅助诊疗等云服务发展,吸引应用开发者,开发丰富的行业应用,构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生态圈。在语音识别等优势领域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全国领军企业和品牌,在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智能医疗装备、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等新兴领域加快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支持龙头骨干企业构建开源硬件工厂、开源软件平台,形成集
23、聚各类资源的创新生态圈。重点培育科大讯飞、巨一自动化装备、埃夫特智能装备、华米科技、朗坤物联网等企业做大做强。在省内筛选一批业绩突出、成长性好、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及应用企业,通过项目建设、战略重组、品牌经营、技术研发、鼓励上市等方式,扶持企业发展壮大,构筑龙头企业引领、大中小企业优势互补、梯次发展的格局。重点培育欣奕华智能机器、陆航智能科技、鸿森智能装备、配天机器人等一批企业加快发展。依托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的技术规划及研发实力,引入一批创新能力强、行业地位突出、竞争优势明显的人工智能企业。引进拥有高端技术、雄厚资金以及较强市场话语权的大型企业集团
24、,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重点支持哈特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北方电子研究院安徽公司、江淮集团、奇瑞汽车、格力电器、美亚光电、荣事达等一批企业加快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应用。紧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点领域,大力实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工程,深入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试点示范,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智能化水平。1智能制造。推进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等系统集成应用,推进制造全生命周期活动的智能化,加快建立和发展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制造技术、标准、使能工具和系统运营等产业。面向汽车、家电、建材、电子、冶金、石化、电力、核
25、电等工业领域,围绕安全、节能、绿色发展等目标,推广离散智能制造、流程智能制造、网络化协同制造、远程诊断与运维服务等新型制造模式。2智能机器人。重点推进以基于人工智能的人机交互技术为核心的智能服务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和应用,推动智能服务机器人在金融、通信、医疗等重点行业快速落地。通过系统集成,整合各类服务机器人的先进技术,夯实安徽省智能服务机器人在技术和行业应用上的领先优势,在国内树立服务机器人行业价值标杆。加快发展无人驾驶、车联网及无人机等智能运载工具。3智能汽车。采取开放合作、联合研发等多种方式,推动计算机视觉、先进传感、大数据、车联网、自主决策控制等智能技术在智能汽车及无人驾驶领域的应用,重
26、点加强传感器、车载芯片、无线通信设备等产品开发与产业化。推动人工智能企业与整车企业生产深度融合,开发智能驾驶相关技术和产品。促进车载信息系统、数据通信、高精度定位和地图、信息安全、虚拟测试、道路设施智能化升级等智能汽车相关产业发展。实施智能汽车军民融合发展专项,推动车辆电子控制、雷达、微机电系统等自主知识产权军用技术的转化应用。4智能家居。推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搜索、自动控制等技术在智能家居的广泛应用。通过云平台、大数据构建家电信息平台,推动智能家电的普及和产业化。提升家居产品感知和互联互通能力,加强家庭多径环境下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智慧家庭应用平台的建设。支持智能家居企业开
27、展个性化定制等创新服务模式,提供互联共享解决方案,开发涵盖智能安防、智能家电控制、智能照明、智能娱乐等在内的全屋智能系统。加强人工智能技术与家居建筑系统的融合应用。5智能农业。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目标,推进人工智能在农业各个环节的深度应用。研制农业智能传感与控制系统、智能化农业装备(特别是适宜安徽省丘陵山地地形的智能化农业装备)等,结合北斗导航定位、北斗CORS基站、遥感、物联网、无人机等技术,促进传统农机设备的智能化与精确化。结合农业无人机高光谱监测系统,建立完善天空地一体化的智能农业信息遥感监测网络,发展农业智能决策分析技术、数字化农业种植技
28、术,开展智能农场、智能化植物工厂、智能果园等集成应用示范,推动传统农业智能产业化发展。基于环境和本体传感器,建立植物生长模型和专家系统,实现农业生产过程智能化控制。开发开放的农业物联网云平台,提供智能设备接入,丰富农业物联网行业应用,构建农业智能产业发展生态圈。6智能物流。加强智能化装卸搬运、分拣包装、加工配送等智能物流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深度感知智能仓储系统,完善智能物流公共信息云平台及追溯系统,以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现代物流产业转型升级。7智能旅游。面向重点旅游城市、重点旅游景区,加强智能旅游信息服务、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历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研究、文物本体科技保护修复等技术开发,运用人工智能
29、技术提升旅游体验和文化科技创新。二、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发挥民间投资在制造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为广大民营企业创造一个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国务院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扩大就业、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加大小微企业增值税、营业税,以及所得税优惠力度;金融管理部门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户数、申贷获得率
30、“三个不低于”目标;财政资金转变支持方式,开展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三、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推进新一轮支持民企政策加快落地,切实减轻工业企业税费负担,增强企业盈利能力,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加快推进民营经济税收优惠、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落实;继续加大财税政策对工业的支持力度;分业施策,增强各环节盈利能力,提升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四、机械设备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生产力进步。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是培育安徽省经济增长新动能、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变革进步的重要途径,
31、对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的整体推进、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人工智能正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竞争力产生深刻影响。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强烈需求的共同驱动下,人工智能发展提速,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以计算芯片、传感器芯片等为代表的支撑层,以应用软件、智能控制模块等为代表的产品层和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应用层等产业链条日臻完善,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人工智能产业已经成为
32、区域竞争的新焦点,部分省市通过出台支持政策、成立产业联盟、制定发展规划或行动计划等方式,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先机。安徽省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具有良好基础。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和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研发机构,集聚了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数百家上下游相关企业,初步构建了从基础设施、技术、产品到应用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2017年,安徽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接近70亿元,同比增长46.3%,在全国占比约为9.8%,主要特点如下:(一)核心技术优势明显。近年来,安徽省人工智能申请专利数量及影响力排名一直位居全国
33、前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有我国量子信息领域第一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拥有一系列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原始创新科研成果。科大讯飞中文语音产业规模占全球中文智能语音应用市场的80%。在认知智能领域,科大讯飞相继在国际认知智能测试、国际知识图谱构建等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讯飞超脑”在感知智能、认知智能等领域技术国际领先。2017年11月15日,科技部公布了首批4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明确依托科大讯飞公司建设智能语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朗坤物联网在智能灌溉、无线低功耗数据通信等领域技术国际领先,其研发的针对植物生理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作物本体感知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二)科研实力较
34、为雄厚。安徽省是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科技人才供给相对充足,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八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高校、科研院所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较强的研发和人才培养能力。安徽省还拥有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农业物联网技术集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过程优化与智能决策重点实验室、国家发展改革委智能机器人先进机构与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以及正在争创的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科技创新
35、平台,这些创新平台将为安徽省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三)重点领域应用广阔。汽车、家电产业是安徽省传统优势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安徽省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家电产业集聚区和自主品牌汽车生产制造基地,近年来四大家电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整车产能达到150万辆。智能网联和无人驾驶汽车、智慧家电是汽车、家电产业未来发展趋势,这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产业化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作为全国首批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试点省份,安徽省在大田生产物联网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市场空间广阔。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全社会对应用人工智能
36、技术提高服务管理水平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四)区域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初步形成以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市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合肥市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智能装备产业优势突出,拥有科大讯飞、巨一自动化、华米科技、朗坤物联网等行业领军企业。芜湖市形成了涵盖关键零部件、本体制造、系统集成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埃夫特智能装备生产的自主品牌多关节机器人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首位。马鞍山市是安徽省特种机器人产业集聚地。蚌埠、铜陵、宣城、安庆、阜阳等市初步集聚一批人工智能及机器人零部件相关企业。(五)基础保障比较有力。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为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云计算方面,合肥市已建成人工智
37、能开放平台;宿州市推进云计算数据中心与基础平台建设,建成投运4万平方米的数据中心,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基础后台保障。大数据方面,合肥市成立了数据资源局和大数据管理运营平台,进一步整合优化数据资源;淮南市依托华东地区唯一的中国移动数据中心,构建了以数据采集、存储、应用、服务为主的大数据产业链,聚集了数百家大数据产业关联企业,在大数据管理、智能控制、图像识别等方面具有较好基础。网络通信方面,荣事达、中国电信和华为联合打造的基于智能家居、物联网的通讯平台实现了智能家居多品类、多品牌的互联互通。与此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尚未形成具有行业重要影响力
38、的产业发展生态圈和产业链;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行业龙头企业;技术研发与成果应用覆盖面较窄,产业化能力有待提高;数据整合和开放程度不够,高层次人才团队紧缺,适应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求的基础设施和政策体系亟待完善等。五、机械设备行业分析人工智能概念虽当前火热,但企业和政府对产业发展理解不透、思考不足,普遍高估并急于兑现人工智能的近期商业价值。产业发展氛围略显浮躁,面临同质化、碎片化风险,这些都可能延长人工智能商业价值的兑现周期,并加剧产业未来发展的周期性波动幅度从企业角度而言,虽然人工智能的企业数量和融资规模迅速攀升,但存在大小企业一拥而上、炒作概念的现象。云计算、大数据企业纷纷改换门庭,导致人工
39、智能产业鱼目混珠,企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企业急于将人工智能商业价值变现,对技术难度的预估过于乐观,对自身技术产品普遍夸大宣传,瞄准的发力方向存在扎堆现象。同时,企业面临政府、资本、同业及舆论的多重压力,在主营方向、技术研发方面缺乏定力,技术、产品普遍趋同情况显著。从政府角度而言,地方政府虽然对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抱有极大热情,但对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产业特征、发展规律和培育模式缺乏深刻理解,仍惯于采用传统的招商引资模式,重引进、轻培育,试图通过形成政策、资金和资源洼地来争夺国内稀缺的人工智能产业资源。政府在产业生态培育、配套资源对接、业务市场开拓、公共平台建设等方面缺乏经验和耐心,部分省市已发布的
40、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缺乏实质内容和可操作性,规划的实际效果和扶持政策的可持续性存疑。人工智能是新兴产业,虽然技术和产业发展迅猛,但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兼顾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的跨界人才不充足,限制了产业发展以及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从人才数量和质量角度而言,我国人工智能领域专业技术人才数量不充足、经验不丰富。截至2017年6月,中国共有592家人工智能公司,拥有员工约39200名。相比之下,美国共有1078家人工智能公司,共有约78000名员工,数量达到我国的2倍。我国从业经验10年以上的人工智能人才比例不足40%,而美国的这一比例则超过70%。从人才培养角度而言,我国高校人工智能领域的学科建设、
41、人才培养相对滞后。人工智能涉及领域宽泛,相关领域学科资源分散,未能形成合力,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有待提升。目前,国内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数量较少、时间较短,学科实力不强。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发布的2017年人工智能全球大学排名中前50名均位于欧美地区,我国大学无一上榜。此外,国内缺乏人工智能与传统行业的跨界人才,不利于人工智能在各垂直行业的应用推广。针对人工智能底层技术,加强对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底层算法模型的深入研究,并积极布局影响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前沿基础理论研究。强化在基础材料、元器件、芯片、传感器等领域的研究,加快突破图形处理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专用集成电路等基础硬件核心技术。强化相关
42、各个基础领域研究。依托底层的基础理论、算法模型和核心硬件基础,开发人工智能算法开发工具、数据库、中间件等关键软件,推动人工智能开源软硬件平台及生态建设,促进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视觉、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应用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强前沿技术布局,构造未来融合创新技术基础。建设满足深度学习等智能计算需求的新型计算集群共享平台、人工智能开源算法及软件基础平台、多种生物特征识别的基础身份认证平台、人工智能云服务平台等基础资源及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基础支撑平台建设。精准选取应用场景,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设计、制造、运维环节的应用,提升质量效率、降低成本。推动
43、鼓励人工智能在教育、交通、医疗、安防等服务和民生领域的推广,提升产品、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促进无人零售等新兴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通过人工智能在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推动强化人工智能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商业化路径的筛选,实现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人工智能的规模化应用和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重点建设面向人工智能的公共数据库、测试标准、服务平台等,促进各类通用软件和技术平台的开源开放,形成良性发展的产业生态。加速完善人工智能面向行业应用的各项检验评测、标准、安全评价体系,消除人工智能向各行业推广应用时面临的资质、数据接口、评价标准等行业准入壁垒,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规范,避免产生新壁金。鼓励各细分领
44、域企业通过产业创新平台提振创新动能,构建以大企业为引领的创新网络。面向市场应用需求,突出培育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创新企业集群,并由此形成分领域的投资目标。依托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等第三方专业机构,举办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大赛等竞技比赛鼓励创新。聚焦重点热点问题,促进推进人工智能企业和团队创新水平的提高。依托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基地等产业载体,为人工智能企业发展提供最优环境和优秀学习范例。利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等第三方专业机构的资源优势,推动国内行业交流和国内外技术发展交流。以研讨会、交流论坛、学术年会等形式,促进我国同行之间、我国与国外知名专家、企业家和智库开展合作交流。确保现阶段我国
45、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保持同步。依托现有的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大力推动学科间合作和资源优化集中,形成研发和教学合力,培养人工智能领域内跨学科人才。加快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布局,在有基础的院校强化人工智能相关学科的师资力量,扩大高学历人才的培养规模。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加大与人工智能企业、国外高校及相关机构的合作力度,打造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平台。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针对人工智能芯片、基础算法模型等重点领域,充分利用现有各类人才计划,并设立专门通道和定向优惠政策,加大对国际顶级科学家和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加快人才引进效率,扩大人才引进规模。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采用项目合作、技术咨询、交流访
46、问等多种形式引进人工智能人才,加大技术合作力度。六、机械设备市场分析预测人工智能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并创造新的强大引擎,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形成从宏观到微观各领域的智能化新需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人工智能正在与各行各业快速融合,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全新的产业浪潮。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人工智能已上升国家战略。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年,使中国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自2006年深度学习算法被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47、取得突破性发展。2012年以来,数据的爆发式增长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充分的“养料”,深度学习算法在语音和视觉识别上实现突破,令人工智能产业落地和商业化发展成为可能。人工智能市场前景巨大,预计到2025年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总值将达1270亿美元。截止至2017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37.4亿元,相较于2016年增长67%。其中以生物识别、图像识别、视频识别等技术为核心的计算机视觉市场规模最大,占比34.9%,达到82.8亿元。初步测算2018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415.5亿元,同比增长75%。预测2019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554亿元左右。2021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并预测在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达到了2364亿元左右,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3.73%。由于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重应用技术、轻基础理论,底层技术积累薄弱,存在“头重脚轻”的结构不均衡问题,使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根基不稳。基层技术积累薄弱使人工智能核心环节受制于人,阻碍人工智能领域重大科技创新,不利于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人工智能概念虽当前火热,但企业和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