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模式研究——以宝坻区八门镇为例 毕业论文.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生态农业模式研究——以宝坻区八门镇为例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农业模式研究——以宝坻区八门镇为例 毕业论文.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天津农学院毕 业 论 文 中文题目:生态农业模式研究以宝坻区八门镇为例 英文题目: Study on The Mode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A Case of Bamen Town of Baodi Area 学生姓名 系 别 经济管理系 专业班级 2008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2班 指导教师 成绩评定 2012年5月25日 目 录1 引言12 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12.1 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2.2 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22.3 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23 我国生态农业模式33.1 生态农
2、业模式的涵义及选择依据33.2 生态农业模式的主要类型34 天津市宝坻区生态农业模式的应用44.1 基本概况44.2 宝坻区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45 天津市宝坻区八门镇生态农业模式研究55.1 天津市宝坻区八门镇发展生态农业基础条件分析55.2 天津市宝坻区八门城镇生态农业建设目标65.3 天津市宝坻区八门城镇生态农业模式建立66 结论8参考文献9致谢10 摘 要农业是迄今为止人类直接从土地上获取生存资源最主要、最基本的产业。人类在从土地上获取物质财富的同时,却又严重地破坏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且呈现出逐步恶化的趋势,因此,建设生态农业已成为人类生存的必然选择。生态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和
3、主导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对于促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天津宝坻生态农业建设为缩影,介绍了宝坻区生态农业的基本概况、探讨了区域生态农业模式的涵义、选择依据、类型和农业生态模式的创立与推广情况。关键词:宝坻区;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模式ABSTRACTAgriculture has been the basic and chief industry in which human beings earn their livelihood from the land, but while obtaining the material wealth, hum
4、an beings have do ne great damage to our living environment and make it worse and worse. Thus it is inevitable choice to develop ecological agriculture for human survival.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s the leading pattern and directions of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China. The developing of ec
5、ological agriculture is of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of Baodi, it introduces its general situation, explore the meaning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m
6、ode, select the mode on the basis of type and eco-agriculture founded and promotion.Key words: Baodi area;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he mode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生态农业研究以宝坻区八门镇为例王玮姿(天津农学院 经济管理系)1引言 当前,各国都将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以循环再生为特点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模式。发展生态农业也是我国农业持续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1。 作为农业大国,我
7、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生态农业建设,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八十年代初,针对农业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出现恶化趋势,农业部提出了建设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并组织和开展了一系列的试点示范2。1993年,在总结全国生态农业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农业部、国家计委、国家科技部(原国家科委)、财政部、林业局(原林业部)、水利部和国家环保总局等七个部委,联合在全国组织开展了51个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针对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加剧问题,力争通过改造坡耕地,推广垅沟栽培等技术,把坡耕地逐步建成高产稳产农田。同时,大力推广“粮农林果草牧”型生态农业模式,发展了一大批农牧型、农果型生态户;推广农膜回收和生物防治
8、、合理利用农药化肥等技术。通过实施“沃土计划”,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实现秸秆直接还田和过腹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对于25度以上的陡坡地实行有计划的退耕还林还草,推广草灌乔结合,提高植被覆盖率3。 天津市宝坻区历来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特别是通过1994-1998年创建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后,为发展生态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现在宝坻区生态建设不断深化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生态示范区建设中生态农业这一核心工程,进行生态农业建设,有效地保护了水土资源、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全区经济的发展。2 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2.1 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的生产技术有利于防治环境和农产
9、品的污染。因为生态农业的生产过程要求无污染,所以生态农业技术无论是栽培技术、施肥技术,还是病虫害防治技术,收获加工技术等。都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相反,还会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有利于农业生产在生态上的可持续性。同时,生态农业生产技术的运用、监控也保证了农产品的安全性。这是生态农产品生产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的必然结果,从而有效地促进了保护生态环境目的的实现4。2.2 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生态农业作为一种生态经济优化的农业经济体系,在指导思想上明确了以经济发展与环境、自然资源的持续承受能力相适应,在不危及后代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发展途径,实现经济、
10、生态和社会效益的优化与统一,这一指导思想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相适应。建设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彼此之间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统筹发展这五项要求才能建设好新农村5。通过生态农业建设,有助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改变农业增产的单一方式,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为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基础。因此,发展生态农业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是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能力的根本
11、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走生态农业的道路6。2.3 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机制,重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今后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指导7。我国农村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农村存在诸多不和谐的因素,土地资源相对短缺,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而人口还继续增加。到2030年前后,中国人口将达到16 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障碍。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难点和焦点都在农村8。当前,我国农业的健康
12、发展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农业无疑是一条很好的途径。生态农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稳步实施,建设有利于高效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造成的污染,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产品的清洁生产和无害化,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建设生态农业对于协调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加强环境保护、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9。 2008年5月,宝坻区启建中国生态农业千县万亩工程示范区,随着农业新成果、新产品源源不断地注入该区,越来越多的农户将受惠于农业科技成果。下面将具体分析宝坻区的生态农业模式应用。3我国生态农业模式3.1生态农
13、业模式的涵义及选择依据 组建生态农业模式的过程,往往就是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一般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涉及到发展什么、发展多少、能不能顺利发展、在哪里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而生态农业建设不仅仅考虑这些问题,还要考虑资源能否永续利用,环境能否很好保护,某生物种群在发展时能否有适宜的生态位,会引起什么样的生态环境变化,能否做到生态平衡和良性循环等生态学问题10。因此,生态农业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组织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和组装配套技术,以发挥系统功能,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生态农业系统。 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当地资源条件、气候条件、生产条件乃至生产和生活
14、习惯等采用合适的模式11。3.2生态农业模式的主要类型3.2.1 时空结构型 这是根据生物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和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合理组建的农业生态系统,使处于不同生态位的生物种群在系统中发挥各自的优势,是在时间上多序列、空间上多层次的三维结构,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佳。具体有:果林立体问套模式,农田立体间套模式,水域立体养殖模式,农户庭院立体种养模式等。3.2.2 食物链型 这是按照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而设计的一种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系统中一个生产环节的产出是另一个生产环节的投入,使得系统中的废弃物多次循环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转换率和资源利用率,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15、,并有效地防止农业废弃物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具体有:种植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模式,养殖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模式,种养加三结合的物质循环利用模式等。3.2.3 时空食物链综合型 这是时空结构型和食物链型的有机结合,使系统中的物质得以高效生产和多次利用,是一种适度投入、高产出、少废物、无污染、高效益的模式12。4 天津市宝坻区生态农业模式的应用4.1 基本概况 天津市宝坻区是一个都市型农业大县,地处华北平原北部,位于京、津、唐3个城市之间。县内地势平坦,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历史上由于河流冲击及分割作用,境内东南部形成了4个大型洼淀,总面积833k,占全区面积的57.5%。土壤为潮土类,土壤质地以中壤
16、和重壤为主。气候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冷暖干湿差异明显。年平均气温11.3,年日照时数2 585.4 h,年平均降水量609.3 mm,无霜期193d。4.2宝坻区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 宝坻区根据各生态分区的特点,合理选择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科学利用资源,做到生产、环境、资源统一与协调发展。4.2.1动植物共生的生态农业模式 这个模式其一在低洼湿地利用荒地、废弃地,开发淡水养殖基地。通过水域与陆地两个生态系统相连接,实现物质、能量交换与补偿,促进两个系统的高产高效。其二是稻田养蟹。2000年该区八门城镇菱角沽村进行稻田养蟹,水稻产量达7 875 kg/h ,产蟹237.5k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农业模式研究以宝坻区八门镇为例 毕业论文 生态农业 模式 研究 宝坻区 八门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