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毕业论文.doc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毕业论文.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摘要:情感教育是任何教育阶段都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使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语文教学中包含着大量的情感因素,在情感教育方面比之其他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情感教育的内容以及教师自身的情感影响等方面来研究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关键词:初中;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 “诗意地栖息”是一种优雅的状态,是一种自然的精神,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的境界。而我一直认为,人只有接受过教育,通过学习的积累和丰富,才可能会有“诗意地生存”的境界。教育能够让人们
2、体会到真正的幸福。而真正的幸福并不会以量化的方式来体现,它只是人们的一种精神状态。所以能够让人们幸福的教育是人性的教育情感的教育。它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语文教育,除了一部分字词句、语文常识及学习技巧的教育,更多的部分应该是语文德育和语文美育。通过语文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博大精深的文化,体验优雅美丽的语言,品味真挚深刻的情感,并学会如何拥有梦想如何面对生活,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更幸福。任何一个阶段的语文教学都应该把情感教育放在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初中语文教学更是如此。一、什么是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相对于“唯认知“教育而言的。“情感是人类精神生命中的主
3、体力量,它是主体以自身的精神需求和人生价值体现为主要对象的一种自我感受、内心体验、情境评价、移情共鸣和反应选择。”情感包含的内容相当宽泛,自我意识、心理健康、自我发展、道德、态度、价值观、感觉、动机等都属于情感的范畴。情感领域内的大多数概念都是“非结构化”的、不可测量的。比如尊敬、美、幸福、正义等。虽然不能作出精确的定义,但是可以感受和识别。所以情感教育和传统的认知教育也就不同。情感教育更注重教师用情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以情育人。从而实现教育的人性化和情感化,而不是批发知识。谈到情感教育,就不能不提兴盛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的”核心观点就是要以
4、人性为本位,认为人才是一切事件的主体。而情感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重要因素。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非常重视个体内在的情感因素。他认为认知和情感是浑然一体密不可分的。人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而“整体”首先就表现为知情活动的合二为一。罗杰斯力主教育要培养“完整的人”,这是人本主义学者最基本的主张,也是进行情感教育的终极目标。根据罗杰斯的说法,所谓“完整的人”是指身体和心智、情感协调发展的人,他们既用情感的方式也用认知的方式行事。在此基础上,他提出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既要培养“能自发地从事活动,并对这些活动负责的人;能理智地选择和自定方向的人;是批判的学习者,能评价他人所作贡献的人;或得
5、有关解决问题知识的人。更重要的,能灵活和理智地适应新的问题情况的人;在自由地创造地使用所有有关经验时,融会贯通某种处理问题的方式的人;能在各种活动中有效地与他人合作的人;不是为他人的赞许,而是按照他们自己的社会化目标工作的人。”这种教育是以“完整的人”的发展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以培养“充满活力,和谐发展的人”为教育的最基本的目的。正因为如此,在罗杰斯的教学理论中,情感因素被摆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加以强调。 情感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一系列有意识、有目的活动,促使学生在情感领域内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感情,形成新的情感品质。情感教育是一个过程,同人的其他心理领域的发展一样,既
6、有赖于专门的教育,又要经过一个产生、培养、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爱、关心和尊重,着力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这中高尚的情感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情感教育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任何学业成功都无法替代的。同时,情感教育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框架,它可以融入教师生动活泼的各种教学活动中,只要一个教育工作者关注学生的幸福和生命的完满,就能挖掘出情感教育的因素。而语文中的情感教育首先是教师通过热情生动的讲解,使学生对语文内容本身产生浓烈的兴趣,进而迸发学习语文的热情。然后再在讲解中把课文所蕴涵的情感移植到学生的心灵中去,使之产生共鸣,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从
7、而使道德情操变得高尚,审美情趣得到提高。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意义和契机(一)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需要情感教育的介入 这是一封在二战中从集中营侥幸生还的人写给他的老师的信:亲爱的老师,我是集中营的生还者,我在那里亲眼看到人类不应该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来建造;儿童被知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们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不应当被用于制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具有价值。 的确,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有丰富的知识却没有人
8、性的人,而是要塑造“完整的人”。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一定要成为专家,但每个人都需要和谐发展。近几年来,媒体关于青少年自杀或犯罪或得心理疾病的报道越来越多。而自马加爵事件后,各界关于应试教育的诘问已追溯到“人的教育”的缺失上。人们开始了对教育的“重分数,轻素质;重理工,轻人文”的反省。教学的过程中,教给学生一定的知识固然是重要的,但伴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情感教育也必不可少。尤其是初中阶段的情感教育更是不可或缺。首先初中阶段处在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心理活动通常激烈而动荡。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一般表现为:“第一,交织着成人感和幼稚性的矛盾。如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闭锁性与开放性的矛盾,勇敢与怯懦的矛盾,
9、高傲与自卑的矛盾,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的矛盾等。第二,容易出现心理行为偏差。如心理生理性紊乱,自杀的倾向及行为,青春期的精神疾病等。” 可以说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在一种情感迷茫状态,这是一个无法忽略的客观事实。同时初中时期是个重要的过渡时期,在逐步出现的“独立感”和“成人感”的驱使下,初中生的社会高级情感如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都将获得迅速发展。同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逐步形成并初步确立起来。所以一个人在初中时期接受了怎样的教育,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的熏陶以及此时的心理状态、情绪情感状况等将给伴他一生的观念、品格打上烙印。可以说初中时期才是一个“染以苍则苍,染以黄则黄”的时期。所以对初中生情感发展
10、的积极关注和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社会以及教育的现状也非常需要在初中阶段强调情感教育。我们的社会正朝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随着因特网的普及,现在的孩子接触到的信息和观念也越来越多。对心理还未完全成熟的初中生而言,要在那么多信息和观念的冲击下形成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必须依赖于情感教育的导向作用。与此同时,教育的“功利化”倾向也愈演愈烈,教育的所有目标似乎只是为了考试。当各种练习充斥学生的书包的时候,当家长用各种“教育”塞满孩子时间的时候,作为教育主体的“人”消失了。他们没有时间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没有放飞理想的空间。他们的情感和知识分裂,知识没有给他们以生活的热情,
11、反而让他们愈加冷漠,人性在孩子们身上渐行渐远。由此可见,要使初中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情感教育的介入必不可少。只有在进行认知教育的同时加强情感教育,那么我们教育出来的孩子才能成为和谐的人,完整的人,充满着人性的人,而不是知识的机器。(二)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适宜开展情感教育语文是初中教学中最富有诗意和人文精神的学科。真正的语文教育的目标是三维的,即语文智育、语文德育和语文美育。其中的德育和美育无疑属于情感教育的范畴,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语文新课标就渗透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突出“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语文学科又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
12、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实用功能,而人文性则着眼于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因此,语文学科中蕴涵着很多情感教育的成分。纵观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大多数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蕴涵着大量的情感因素: 有慷慨激昂的豪迈,慑人心魄的美丽,催人泪下的凄切;也有对祖国的热爱,对信念的执着,对父母亲人的眷恋感激,对朋友的惺惺相惜语文教材本身就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情感,这些都为语文老师进行情感 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初中其他学科所难以企及的。另外,语文在本质上属于浸润式教学,并不需要严密的逻辑实证。它需要老师调动情感,或诗意地去徜徉或尽情地去共鸣。在语文智育的同时,把情感“润物细无
13、声”般地传达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升华自身情感,提高生命质量,提升生命价值。语文学习使人变得高雅,使人学会体验幸福,也使人懂得善恶美丑,这也正是情感教育期望达到的“人”的境界。可以这样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具有不可多得的先天性优势。 三、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一)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情感因素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主要依托于教材,因为语文教材本身就颇具有情感性且包罗万象,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人生之美等。这些深具美感的文章,多为古今中外精粹名篇,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这些都是情感教育的载体。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把教材中那些内涵
14、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加工、提炼然后在课堂上通过一定的方式展示给学生,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感染,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影响,以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这样才可以真正说是把课文讲活讲透了。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把握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也要分析内容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便正确地把握其中的情感因素。教师应该首先要被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所打动所感染,然后他才能用这种情感去打动和感染学生。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性、智能性方面的内容,也要备情感性体验性的内容。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够把握住文中泻泄奔腾的情感激流,使学生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呈现在学生面前
15、的也不再是单纯的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有血有肉的情感了。教师从接触教材开始,就应该钻研教材,挖掘出教材中蕴涵的情感因素,并使自己的思维同教材中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感的语言,来激起学生响应的情感体验。从而塑造学生的灵魂,让学生读书明理。(二)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的实施讲究课文导入的艺术性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一堂优秀的、成功的语文课也必然会有一个精彩的,富有艺术性的导入。富有艺术性的课前导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导入也是一个进行情感教育的好的契机,而且这时可以涉及到的情感教育的范围更广。教师应该运用智慧,使导入既有情感教育的成
16、分在内,又能够自然而然地引出上课的主题。比如一位教师上邹忌讽齐王纳谏前,发现班里有一个男孩子穿了套崭新的阿迪达斯,脸上颇有些得意之色。于是老师的课前导入就成了:xx同学今天很帅啊。(全班同学都笑了起来)老师接着说,但是老师认为一个人的美不光是外在的,更应该是内在的,比如优雅,比如智慧。现在就让我们来见识一下战国时候的美男子邹忌是如何运用智慧来彰显自己的才华和人格魅力的。这样的导入就充满了生活的艺术,需要一种能够随机应变的智慧。而这样的情感教育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课文解读过程中情感教育的逐步渗透朗读课文,品词析句,激发情感。课文的情味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品位,在语文教学中,情感应通过韵律的“吟味”(
17、即朗读)和文字的推敲(即品词析句)来体验。朗读可以推进感情的逐渐深入,而品词析句则能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用心。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形式。朗读的过程是无声语言变为有声语言,对文字信息进行再创作的一个过程。情趣盎然的朗读,或使人凝思静想,心驰神往;或让人荡气回肠,潸然泪下。教学中通过反反复复,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是情感熏陶的第一步。在诗歌的教学中朗读尤为重要。比如杜甫的闻关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一向风格沉郁的杜甫以欢快的笔调写出了听到安史之乱被平定后的喜悦心情。教这首诗歌时,教师就可以先用感情充溢的朗读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苗,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到那种“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18、的欢快心情。在再学生理解全诗的基础上,着力进行朗读指导。要求学生在“情”、“声”二字上下功夫。情要真挚酣畅,“声”要轻重缓急,情真意切。朗读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对字词的品析和推敲,品味课文的情感意境。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一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字面上似乎是景物的陈列,但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用心阅读,仔细品析,就能够品味到游子“断肠”的滋味,获得心灵的震撼。朗读和品析有助于揣摩流露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有利于学生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进行生命的沟通,心灵的对话。深入体验,产生共鸣。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每一堂课可以说都是一个情感场,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进入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毕业论文 浅谈 初中语文 教学 中的 情感 教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