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质疑激趣1、 板书“课本”,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2、 补全课题,学生读题后质疑: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二、尝试学习,我来展示1、字词万花筒(1) 我会读芬芳 绚丽 耕耘 洋溢 温馨 浩瀚 黄昏 胸襟 苍劲 松柏 绚丽 沃野 饱览 豪情 浩瀚 云锦(2) 我会写2、朗读训练营(1)打开课本,好好读读
2、诗歌,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尽量能读出自己最好的水平。(2)采用多种读的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营造一种乐读的氛围。个人展示: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来读。小组展示:小组合作朗读,形式由小组自己决定,展示小组实力。男女生赛读:在比赛中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促进读的水平提高。3、结构梳理站一(1)写可爱的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二(25)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我们以丰富的馈赠的。三(6)进一步号召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三、品读课文,对话启智1、插图这么美,诗人的描写也这么美,那么你能完成填充,概括出大自然的特点吗?( )的大自然2、指导朗读:大
3、自然如此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你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生自由练读,师再点生读、评、赛。四、课堂小结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2、师围绕板书总结:我们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了文章的结构,受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可黑板上的自然“打开”中“打开”加引号又是为什么呢,下节课再继续学习讨论。 五、作业超市1、抄写词语。敞开 芬芳 描绘 云锦 微风 相聚 苍劲 饱览 黄昏 无限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品味语言文字,感受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 “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
4、,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教学难点:理解 “打开”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自我定向 1、听写敞开 芬芳 描绘 云锦 微风 相聚 苍劲 饱览 黄昏 无限2、出示主问题1) “打开”大自然的方法有哪些? 2) 为什么可以把自然比作课本,自然与课本到底有什么共同点呢?二、品读课文,对话启智1、师黑板或幻灯展示自学题: 1) “打开”大自然的方法有哪些? 2) 为什么可以把自然比作课本,自然与课本到底有什么共同点呢? 2、点一生读题; 3、.生小组轮读课文25节,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 4、师再让学生在四人小组范围内就疑难问题交流讨论,由小组长担任中心发言人组织交流讨论; 5、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5、 1) 交流第一题答案: A. 我们知道课文中有文字让我们读,有插图让我们看,而大自然又是怎样被“打开”的呢? B. 生答说,他生评说,如遇学生冷场举手少,教师则相应借助上节课的板书启发:课本中是读文字,看插图,那大自然中的空气、翠竹、青山、绿水又是怎样被“打开”的呢?再让生思考后回答、补充、更正、朗读。 a)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 b) 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 c) 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 d) 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 e) 青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f) 绿水说:前进吧,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 C、小结:“打开”就是“去呼吸、去
6、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也就是叫我们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 D、. 师小结板书: 课本打开: 读、看 (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自然“打开”:闻、看、画、听、登、走 E、大自然如此绚丽、神奇、多姿多彩我们一定会响应号召:到大自然中“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请带着自己理解的感情去读25节。 F、 师提醒语调热烈、高昂、欢快,要蕴含兴奋的心情和赞美的感情,再次分别叫喜欢读25节的人站立起来齐读。 2) 交流第二题答案: A、.我们读、看课本,为的是什么?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又为的什么
7、? B、 生思考、讨论; C、 点生回答、补充、更正:自然中有知识,课本中也有知识,所以可以把大自然比作课本。 D、 题目就是这样得来的,让我们齐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3) 小结全文,指导朗读第1节和第6节: A.这是祖国的号召,这是祖国的期待,让我们再回味一下总结段第1节和第6节:男生读第1节,女生读第6节。 B、 男生读第1节,女生读第6节。 三、拓展延伸,达标检测1、我们在读一些文章时,会发现有些文章中的动物、花草们会说话,会跳舞,或者有些应该是用来形容人的动作、表情的词语,却用在动物、花草、山水等身上。这些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情景不一样,但我们又不觉得那些词语、那些句子用错
8、了,反而会觉得这些句子写得很有趣。这是为什么呢?这其实是一种很常用的表达方法,它叫拟人。像课文第三、四小节中的联欢相聚以及青山绿水说的话,用的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在习作时,我们适当地运用拟人的表达方法,可以让我们的习作更生动,更形象,更有趣。2、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热爱、探索大自然。)四、作业超市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添上合适的词。()的空气()的绿阴()的眼睛()的翠竹()的松柏()的色彩()的果园()的风光()的大海2、走进大自然,鸣禽、野花要和我们联欢,他们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仿照课文的第四节,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小鸟说:_野花说:_(提示:微笑吧,欣
9、赏美妙的乐曲,敞开少年的心扉。快来吧,跳起优美的舞姿,放飞少年的心灵。)附:板书设计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发现翠竹、松柏描绘果园、沃野与鸣禽野花联欢与青山绿水相聚 启迪:热爱、探索大自然5、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目标:初读课文,认识文中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质疑激趣1、我们都有衣袋。现在要求大家将自己的衣袋装满东西,你最想装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点评:可以看出来,你是一个的孩子。2、有一个孩子,他装的东西跟大家都不一样,请屏幕。出示:装满昆虫的衣袋读到这个题目,你的第一反应是什
10、么?能读出来吗?琢磨一下,你觉得这个孩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齐读课题。二、尝试学习,我来展示1字词万花筒(1) 我会读小溪纵横 鼓鼓囊囊 鸟栖虫居 花草丛生 触角细长 金属光泽 满载而归 怒气冲天 甜滋滋 着迷 闪烁 掠过 迷恋 蠕虫 痴迷 蜗牛 圣莱昂 厉声 嗬 逮 责骂 责备 垃圾 中毒 可恶 穿梭 敏捷 樱桃 殿堂 螺壳 描写环境的:描写法布尔的:描写昆虫的:(2) 我会写2朗读训练营我来诵 指名朗读课文3、结构梳理站文中一共讲了几件事?分别是哪些自然段?文中通过哪两件事来具体介绍法布尔小时候很喜欢昆虫的? 抓纺织娘 抓小甲虫。理清课文条理:法布尔小时候很喜
11、欢昆虫()法布尔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小时候的生活环境()法布尔凭借对昆虫的着迷,进入了科学的殿堂。()一()二()三()三、品读课文,对话启智1、文中写了法布尔几个故事?分别是什么?2、对于法布尔,你又有什么新的认识?3、文中哪些词语最能看出法布尔很喜欢昆虫?出示:着迷 迷恋 痴迷提问:这组词语在文中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指导辨析词义。法布尔究竟怎样的痴迷昆虫呢?下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四、课堂小结让学生说说对法布尔的印象。五、作业超市1、抄写词语2、带着问题读课文或查找有关资料。附:板书设计法布尔 圣莱昂小溪纵横 花草众生 鸟栖虫居纺织娘 蠕虫 蜗牛鼓鼓囊囊 满载而归 甜滋滋着急 厉声
12、怒气冲冲着迷 迷恋 痴迷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结合课文中具体的故事,老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想象、朗读感知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领悟只有执着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2在语言文字的品读中,在充分的情感渲染中,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2、深刻领悟题目的内涵,体会法布尔从小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自我定向1、听写小溪纵横 鼓鼓囊囊 鸟栖虫居 金属光泽 满载而归 怒气冲天 甜滋滋 着迷 闪烁 掠过 迷恋 蠕虫 痴迷 厉声 2、出示主问题二、品读课文,对话启智1、学生用喜
13、欢的方式读2、3自然段,画出法布尔迷恋昆虫的句子,抓感受深的词语美美读一读,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体会,师生共读共议。1) “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了农活,发现法布尔不见了。他们不由得着急起来,在田野上边跑边呼喊儿子。”(为了观察昆虫,法布尔居然连回家都忘了。)2) “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了这位歌唱家。”(法布尔很执著,三天前听到的声音,现在仍在寻找。“终于”说明他找到这只纺织娘是很不容易的。)3)引导想象,拓展思维:法布尔在找这位“歌唱家”时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4)重点指导读法
14、布尔对妈妈说的话,用表演朗读法来表现法布尔找到纺织娘的2、归纳学法读,想,划,评过渡:小法布尔的故事还真不少,这不,爸爸让他去放鸭子他又干什么去了?1、小组合作学习4,5,6自然段,金钥匙:读想划评划出法布尔迷恋昆虫的句子,抓重点词语有感情读一读;写一写自己的感受。1)、小组合作按照学法:读,想,划,评,找出反映法布尔喜爱昆虫的句子。2)、学生依照情感体验,读感受深刻的句子,并说说使自己感受深刻的原因。2、教师引导感悟第四段。1)、根据学生发言,课件出示文本第四自然段,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静听,伴随着悠扬的钢琴曲童年,学生在脑海中想象美妙的画面。2)、师指导:如果是你趴在小溪的岸边,会观
15、察到哪些有趣的自然现象?3)、请同学们用心感受一下美丽,神奇的昆虫世界吧!3、学习第5,6自然段,感悟“痴迷”过渡:这只把蒲公英当做降落伞的小甲虫多么可爱呀!它不仅吸引了我们,也深深地吸引了法布尔。1)、学生自读5、6自然段,划出描写小甲虫的句子。2)、学生交流汇报。课件出示文本:忽然,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从他眼前掠过。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读句子,体会法布尔对小甲虫的喜爱之情。3)、这天,法布尔的衣袋里还装了些什么?4)、指导朗读,读出法布尔“喜滋滋”的心情。5、法布尔迷恋着昆虫的世界,可爸爸
16、妈妈是怎样的态度呢?1)学生读后交流。2)教师小结:法布尔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家人的训斥并没有阻止他对昆虫的迷恋,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把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装满了衣袋。为什么大自然中的一切令他如此痴迷呢?3)回顾全文,引导学生从文中描写大自然美好和小动物可爱的语句中,感悟大自然的美好神奇。4)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在大自然中的美妙的经历,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索大自然的志趣。6、感悟最后一段。A、过渡:强烈的兴趣加上细致地观察,使法布尔最终成了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撰写了一部自然界的生命乐章昆虫记,引领人们去探索神奇的昆虫世界。B、后人为了纪念他,建造了一座富有创意的雕像,这座雕像是什么样的?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小学语文 第九 第二 单元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