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中比喻性词语的文化内涵及翻译策略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汉语版.doc
《英文中比喻性词语的文化内涵及翻译策略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汉语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文中比喻性词语的文化内涵及翻译策略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汉语版.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V英文中比喻性词语的文化内涵及翻译策略AbstractIn the constant communication on global cross-culture, we increasingly realize the constraints of our academic research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s a tool to express and communicate our thoughts and feelings, language is no exception. The concept of metaphor plays
2、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humans understanding and reforming the world. Its birth and development has interrelationship with that of culture. The similarity of metaphor in different languages is based on humans common function of physiology and psychology, living environment, etc. and the
3、 culture-specific aspects such as the particular religion, custom, history, and geography, turn out to be the main cause of the different usage of metaphor in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 The thesis thus deals with talked about the research of cultural connotation on metaphorical words, also involv
4、es the concept of metaphor in English and by comparing and discussing the difference of presentation on metaphorical words under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 including correspondence of cultural connotation, parallelism, vacancy, conflict of cultural connotation, it is easy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
5、istics of the two cultures and the general trend and significanc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mutual relations. Key Words: metaphor,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cultural-specific things,cultural vacancy 中文摘要在全球不断的跨文化交际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我们的学术研究在文化上的约束。作为工具表达和交流思想和感情,语言也不例外。正是这篇论文谈到的从比喻性词汇文化内涵的研究看英汉文化的
6、差异。隐喻的概念在人类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的扮演一个重要作用。它的诞生和发展与文化的诞生和发生之间有相互关系。在不同的语言隐喻的相似性是基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共同作用、生活环境等,如特定的宗教,习俗,历史文化、地理的具体方面变成是在中文和英文隐喻不同的用法中的主要原因。这篇论文谈到了英汉比喻性词汇文化内涵的研究,还涉及到隐喻的概念以及通过比较探讨中英比喻性词汇文化内涵呈现方式的等值性和不等值性,包括文化内涵契合性、并行性、文化内涵的空缺性、冲突性特点以及这两种文化的总的趋势在跨文化交流中相互联系及意义。关键词:隐喻,文化的重叠,文化特有的东西,文化空缺 Contents AbstractI中
7、文摘要IIContentsIIIIntroduction11. Metaphor and Culture31.1 Introduction of Metaphor31.2 Metaphor and Culture51.3 Plant Metaphor72. Chinese-English Plant Words: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in Associations82.1 Chinese-English Plant Words: Cultural Overlaps in Associations82.1.1 What Are Cultural Overlaps?
8、82.1.2 Cultural Overlap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Plant Metaphors92.1.3 Amalgamation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102.2 Chinese-English Plant Words: Cultural Diversity in Association102.2.1 Cultural Emphases on Ordinary Things102.2.2 Cultural Misreading112.3 Chinese-English Plant Words: Vacancy in A
9、ssociation112.3.1 Culture-specific Things112.3.2 Cultural Vacancy123. Chinese-English Plant Words: Unique Associations144. Conclusion17Acknowledgements19Bibliography20The Abbreviation Version of the Thesis of Undergraduates22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缩写稿32绪论 言在其发展长河中,深深地被印上了各自民族文化特色的烙印,这给跨语言文化交际及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事实上,在跨文
10、化交际及日常翻译中,有时要想完全理解原作作者或言语者的意图,尤其是带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的词语(culturally loaded words or phrases),并非易事,有时甚至根本不可能。究其原因,主要是两种语言赖以存在的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异,言语者与译者的思维方式、社会背景、物质文化条件有着根本性的差距。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比喻性词语,由于其文化存在差距,因此各自比喻的喻体与本体之间关系迥然不同,翻译起来有时困难较大。正如Gagut所言“The translatability of a metaphor is determined by the extent to which t
11、he cultural experience and semantic(linguistic)associations on which it draws are shared by speakers of the particular target language.暗喻的可译性取决于固定译入语的读者对于原语文化阅历和语义关系共享的程度。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反映社会文化的现状。Juri Lotman说的更好“:没有一种语言不是植根于具体的文化之中的;也没有一种文化不是以某种自然语言的结构为中心的。”道出了
12、语言与文化的唇齿关系。任何语言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而社会文化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着语言的发展与完善,影响着语言使用者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比喻性词语的文化内涵及翻译语言在其自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语言文化特色。比喻性词语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中语言的精华,常常带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政治文化等特点,既反映了各民族文化的共性又反映了其个性。因此,这篇论文谈到了英汉比喻性词汇文化内涵的研究,还涉及到隐喻的概念以及通过比较探讨中英比喻性词汇文化内涵呈现方式的等值性和不等值性,包括文化内涵契合性、并行性、文化内涵的空缺性、冲突性特点以及这两种文化的总的趋势
13、在跨文化交流中相互联系及意义。1. 隐喻与词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与隐喻词和术语经常使用英文和中文两种文字,有一定的文化遗产的内容。语言是最明显的载体的文化信息和工具,以反映人类的社会生活。与隐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习惯和文化传统。由于地理上的差异、历史、社会、宗教和其他方面,比喻性词汇的意义也不同。1.1 隐喻的概述回答问题前,我必须提到它的一些历史。这个英文字“隐喻”一词起源于希腊单词“隐喻”。它是由“元”和“pherein”,具有各自意义为“超过”和“套利”。因此本源意义上的“metaphora”是“携带结束了”。亚里士多德,也许是第一流的学
14、者来定义“隐喻的隐喻,认为人们对某件事是应用一个名字属于另外的事情”。然而,这个版本的定义是仅仅局限于对这门学科的隐喻的修辞而如今已经不再被认为是作为唯一的连接到文学课,确切地说,它是无所不在的。布朗(1976年),一个专门的社会学的艺术,他指出隐喻提供的角度来看待知识就像科学范式理论知识提供了视角。其他一些著名的句子如下:To know is to use metaphor. FriquegnonThe whole of nature is a metaphor of the human mind. EmersonMetaphor was the beginning of wisdom, t
15、he earliest scientific method. C.Day-Lewis在无数的定义,隐喻近年来,有一例莱(在Ortony,1993:203)是很显著的。他利用那些有权有势的感觉cross-domain隐喻映射(跨域映射),一种思考的方式。举例来说,“爱”与“战争”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域”,但我们可以用言语来描述用来描写战争的爱。因此,我们有了隐喻”他赢得她的爱情游戏里”。隐喻是定义为韦伯斯特的新世界词典为“一个比喻,含有一个隐含的比较,以一个字或短语在通常和主要用于一件事是应用到另一个人那里。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隐喻是一个隐含的比喻。就像一个明喻、隐喻可以做一个对比两种不同
16、的元素,但不像一个普通的比喻,这种比较暗示而不是陈述(冯翠华,1983年,50页)。在一个隐喻,没有冠词使用。通过陈述某事是描述的另一件事,这是它的可比的。例如,在“目前他肚子里的饥饿折磨着他醒了,”。饥饿是不能清醒和啃人,但效果是比一头凶猛的动物的嗜咬人。相比之下,一些这样的词的微笑,“象”,“喜欢”甚至男高音并不出现在隐喻,所以在某种意义上的一种隐喻的一个浓缩的明喻(李淑德,2006年,p8)。字典的文学术语和文学理论给出的定义的隐喻为:“一个形象化的描述中,有一件事是另一种的角度。隐喻是基本图在诗歌。在一个隐喻对比通常是隐性的;而在明喻是显式(王Yu-long,1996年3月,p。29)
17、。虽然这是一个更高的形式,并不是所有的隐喻可以重铸像明喻。它需要大的能力对于读者来说,感知隐藏的协会,洞察人和事物或想法,很隐晦。讨论隐喻的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修辞说:“当一个隐喻是用来替一个元素,一个类似的而不是一位被疏远的对象可以被使用。一旦隐喻是口头的,我们知道是什么它事实上是指”(边正东,2006年,p。46)。近代著名翻译理论家的Peter Newmark还认为:“最主要的隐喻和一个严肃的目的是描述一个实体,事件或质量较全面、准确, 隐喻建立分一个物体间的相似度和别人而不明确注明这些相似之处是,1981年,p(Newmark。84)。根据结构隐喻的使用,他们可以分成两大类:有形
18、和无形(王玉龙,1996年3月,p。29)。可见意味着双方都的男高音和车辆出现在隐喻和典型的承认词是”是”和“过”。1.2词汇的文化内涵语言作为在文化中最积极、最活跃的部分,社会生活的变迁、民族文化的发展都在其中得到直接和迅速的反应。语言的这一文化载体功能首先是通过词汇显示出来的,词汇就是构建语言的基石。因此,语言中的文化差异首先在词汇中体现为词汇中丰富的文化内涵。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两种语言之间的语义和文化的对等是极为少见的。 我们把词汇分为为两类:一般词汇和文化词汇。就语言的要素与文化的关系而言,语音与文化的关系最密不可分,语法次之,而关系最密切、反映
19、最直接的是词汇。有的学者将词汇分为一般词汇与文化词汇,指出文化词汇是指特定文化范畴的词汇,它是民族文化在语言词汇中直接或间接的反映。文化词汇与其他一般词汇界定有以下两点:一是文化词汇本身载有明确的民族文化信息,并且隐含着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含义。文化词汇的另一特点,是它与民族文化,包括上面所说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有各种关系,有的是该文化的直接反映,如龙、凤、华表等;有的是间接反映,如汉语中的红、黄、白、黑等颜色词及松竹梅等象征词语;有的和各种文化存在着渊源关系,如来自文化典籍的词语及来自宗教的词语。 将这样一部分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挑选出来给予特别的研究与描述,这无疑对于外语教学有实际帮助
20、,但是,将这些词语分离出来,称之为文化词汇,容易给人这样的印象,即它们不是一般词汇,而事实上,这些词同时也具有一般词汇所具有的特点。对于这类词汇较好的处理方法是从词义入手。 英国学者Geoffrey Leech提出,词义可以分为七种主要类型,即概念意义、内涵意义、风格意义、感情意义、联想意义、搭配意义及主题意义。概念意义是言语交际中表达得最基本的意义。没有概念意义无法进行言语交际。内涵意义是附加在概念意义上的意义,它可以因人而异,因年龄而异,也可以因不同的社会、国家或时代而异。正因为如此,内涵意义往往是不稳定的,旧的内涵意义可能消失,新的内涵意义可能会产生。上文所提到的文化词汇也可以坐这样的分
21、析,即一些词汇除了具有概念意义之外还具有丰富的内涵意义。 由于不同的民族在地理、民俗、宗教、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表达同一概念的词,在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作用下必然会产生附加在词汇本身概念之上的不同的内涵意义。这种内涵意义与词语本身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在说者(或作者),听者(或读者)的文化知识基础上,在特定的语境中,对于一个词所产生的某种特定感受。不了解这种内涵意义的差别,就不能完全接受一个词承载的全部语言信息量。尤其在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中,恰当地了解掌握所学语言的文化才能充分理解词汇内涵意义,才能真正达到交际的目的。2. 英汉隐喻的相似性 2.1 概念性隐喻的相似性长久以来,隐喻一直被看作
22、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看成是语言的一种偏离现象。1980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美国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George Lakoff)和约翰逊(Mark Johnson)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近年来语言学的发展越来越证明该书的重要性。与传统隐喻理论的观点不同,该书提出:隐喻不仅有修辞功能,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概念体系(metaphorical concept system)。作为人们认知、思维、经历、语言甚至行为的基础,隐喻是人类生存主要的和基本的方式。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的理解涉及两个认知域:源域(source domain)和目标域(tar
23、get domain),隐喻意义的产生是这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互相作用通过映射(mapping)的方式进行。隐喻意义的理解实际上就是将源域的经验映射到目标域,从而达到重新认识目标域的目的。所以,“隐喻的实质就是用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验另一类事物”。 如大量的表达方式证明:ARGUMENT IS WAR 是一个概念隐喻: Your claims are indefensible. He attacked every weak point in my argument. His criticisms were right on target. Ive never won an argumen
24、t with him. If you use that strategy, hell wipe you out. 由此可见,人们“争论”时所说所为部分是由战争概念所构成的。在争论中,有进攻,防守,反进攻,输赢等。即“争论时战争”这个概念隐喻决定了人们对争论的认识和理解,人们对待争论的方式是由战争概念所构成的。本文旨在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概念隐喻的三种类型:结构隐喻,方位隐喻,本体隐喻,并以此分类为依据探究英汉概念隐喻的相似性。 隐喻的实质就是用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验另一类事物。语言学家对于概念隐喻的分类是存在分歧的。根据不同的源域,莱考夫和约翰逊把概念隐喻分为三类: 1.结构隐喻(structu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英文中比喻性词语的文化内涵及翻译策略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汉语版 英文 比喻 词语 文化 内涵 翻译 策略 英语专业 毕业论文 汉语
限制150内